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468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docx

《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docx

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

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

卫生陶瓷常见缺陷分析

一、斑点

铜斑:

斑点是绿色,绿点中心色泽较深,一个或几个独立存在,直径一般在

2-5㎜之间。

铁斑:

斑点是黑色或棕裼色,在釉面分布不均,直径一般在0.3-1.5㎜之间.

1、产生原因:

(1)坯、料中含有或混入铜,铁屑等杂质。

(2)坯、釉加工过程中因机械磨损而混入铜屑或铁屑。

(3)坯、釉料加工的储存场地设施卫生欠佳,混入铜质、铁屑。

(4)坯、釉浆除铁时,因过筛设备或工艺失控,铁质示除净。

(5)喷釉时压缩空气不干净,带入杂质,抹坯不干净。

(6)入窑前半成品表面未吹干净。

(7)燃料含硫量过高。

2、解决方法

(1)进行原料精选,清洗,注意除净含铜,铁杂质料块。

(2)改善原料堆放,加工场地的设备和管理,加强铜件、铁件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3)完善坯、釉浆的除铁过筛工艺。

(4)净化前吹净半成品的表面。

(5)采用含硫低的燃料或射含硫量高和原料进行清硫。

二、棕眼

棕眼是指在成品釉下层的坯体上,直径在1.5㎜以上的无釉孔小孔。

1、产生原因:

(1)原料中有机物含量过高。

(2)原料处理贮存不当,至使坯体的密度降低。

(3)泥浆真空脱气不完全。

(4)模具含水量过大,对泥浆的吸水率下降,使坯体的密度降低。

2、

3、产生原因:

(1)釉面配方不当,坯釉结合不良。

(2)釉料颗粒过细,釉浆不均匀。

(3)釉的高温粘度过高,流展性差。

(4)釉浆添加剂不当。

(5)釉浆时坯体表面沾有油污、灰尘等。

(6)施釉时坯体过热,釉面干燥后又受潮,釉层过厚。

(7)坯体在运送、装车过程中釉面被碰摔。

4、解决方法:

(1)调整釉料配方,使坯釉结合良好,或降低釉的高湿粘度,增加的流动性。

(2)调整添加剂的种类或用量。

(3)调整度控制好釉浆的球磨细度和釉层厚度。

(4)施釉前要用清水将坯体擦干净,坚持干坯施釉。

(5)施釉时适当降低坯体温度。

(6)运送产品或装车时避免碰撞产品。

三、桔釉

桔釉:

釉面缺乏光泽呈桔皮状。

1、产生原因:

(1)釉料配方不合理,烧成范围窄。

(2)釉的高温粘度高,表面张力小,流动性差。

(3)坯料中高温挥发物过多,高温时间短,有机物氧化不完全。

(4)坯体入窑水份守高,釉层过厚。

(5)装窑密度过大,气体流通不畅。

(6)烧成曲线不合理,釉料熔融时开温过快或局部温度过高,超过釉面的成熟温度。

2、解决方法:

(1)调整釉料配方,扩宽釉的烧成范围。

(2)调不足浆料配方,适当减少高温挥发物多的原料用量。

(3)严格控制入窑水分,(一般在1.5%以下)

(4)适当降低装窑密度。

(5)调整并控制好烧成曲线,减少窑内温差,高温阶级适当保湿。

四、色脏

油脏:

釉面呈密集或分散的大小不一致的褐色斑点和釉熔为一体很光滑。

泥迹:

表面局部呈现带状或曲线型的黑色或土褐色痕迹,多出现在位于注浆模具上方的坯体部位或注浆口放浆口周围。

1、产生原因:

油脏

(1)原料中含有较多的黑色有机物,悬浮浆料中,注浆后附在坯体表面,烧后呈现异色。

(2)釉浆中混入油污或其它杂质。

(3)贴商标操作不当,使商标的颜色污染其它部。

(4)装车时手上的污物粘在坯体上。

(5)烧成时燃油雾化不好,油滴落在坯体上。

泥迹:

泥浆流动性差,注浆速度快,泥浆在模具壁上留下痕迹,成品局部有凸棱或粘接技术差,粘接部位有痕迹。

模具不干净,模具缝隙过大。

2、解决方法:

(1)对原料进行精选,清除黑色有机物,出磨泥浆细筛,调整深情厚泥浆流动性。

(2)改善釉料加工,储存使用时的环境,泥釉浆池加盖封严,保持环境清洁。

(3)经常清洗压缩空气管路的油水分离器,定期清扫预热带拱顶内层;隔焰板密封要好。

(4)注浆前仔细擦净模具。

(5)贴商标和装车时的操作要谨慎,避免异色污染。

(6)改善窑炉的喷咀或供油压力,使燃油雾化良好。

五、波纹

波纹是指产品釉面盖波纹或鱼鳞状,釉面光泽差,瓷质发黄。

1、产生原因:

(1)釉料配方不当,高温粘度高,流动性差。

(2)釉浆的添加剂不当或釉浆的粘度过大。

(3)喷釉时压力不足,釉雾化不良,使釉面呈点状。

(4)喷釉操作欠佳,釉层厚溥不均。

(5)烧成温度偏低。

2、解决方法:

(1)调整釉料配方,保证流动性良好。

(2)调整釉浆添加剂的种类或用量,改善釉浆粘度。

(3)调整度控制好喷釉压力,提高喷釉的雾化力。

(4)调整度控制好烧成曲线,使面充分熔融。

六、坯泡

落泡:

制品釉面有微小的凹坑,坑底无异色,坑的周过凸起。

注泡:

制品双面吸浆部位的表面呈现数个大小不等坯体大凸泡,泡内表面较平滑。

烧成泡:

因烧成温度过高引起的凸泡,泡内表面较粗糙。

修粘泡:

仅在产品粘接部位凸起的小泡。

1、产生原因:

(1)釉面始熔温度过低,使坯体分解的气体无法排出。

(2)坯料含高温分解的原料过多。

(3)模具上用作擦模具的滑石粉末清擦干净,粘附在坯表面。

(4)成型时注浆速度过快,使空气排除不畅,放浆不及时,发生空浆。

双面吹浆时间不足吸不实或坯体厚度不均。

(5)粘接泥浆过稠,内含空气未排出或粘接泥浆混入杂质。

(6)粘接泥浆溢出来刮不干净,形成浮浆。

(7)烧成温度过高,气化剧烈,使坯体表面形成大少不等的凸泡。

2、解决方法:

(1)调整釉料配方,提高釉的始熔温度。

(2)调整釉料配方,减少坯料中高温分解原料的含量。

(3)注浆前将模具清扫干净。

(4)改善和控制好注浆速度,并保证模具气眼畅通,出现空浆时及时补浆。

(5)调整粘接用浆的稠度(反复调制,排出空气)并避免杂质混入。

(6)坯体粘接后要将余浆刮净,抹平。

(7)施釉时应将坯体表面的脏物清除干净。

(8)调整度控制好烧成温度,防止局部高温。

七、裂

成型裂:

粘接部位裂,底油、孔眼的细小裂,气眼堵塞的崩裂。

单双面交;界处出的裂纹。

干燥裂:

裂纹的断面有皱纹、量闭含状态。

装碰裂:

裂纹处的釉面有碰伤或支垫收缩痕迹,断面无釉,开裂量开放型,装窑支垫部位的裂呈月牙形、鸡爪形。

风惊裂:

裂缝极细且贯通坯和釉,断面光滑,边缘锋利。

烧裂:

裂纹较大贯通坯和釉,开裂的断面较细致,无皱纹,常见横断裂和垂直大裂。

杂质裂:

裂纹密集且短呈射状。

产生原因:

(1)料含可塑性原料或游离石英量过多形成应力。

(2)浆料过筛不当,出现漫筛,使石英、石灰石等颗粒混入浆料中。

(3)泥浆存腐时间不足。

(4)模具的擦水方法不当,模具过干或过湿,水分不均。

(5)脱模前放浆不当,使坯体内的交界面处余浆过多,干燥时在内交界处裂。

(6)巩固气压及时间不录,使单面浆处干燥裂。

(7)巩固气压漏气,形成气孔周边干净。

(8)打孔工具或方法不当,修补不当。

(9)气孔的位置排布不当。

(10)单面浆空腹位没有气压巩固。

(11)湿坯干澡地快,各部位收缩不均。

(12)粘接时各部位水分不一致,粘接用浆未处理好,粘接不密。

(13)半成品在运送、装车过程中震伤或碰伤。

(14)半成品支垫不良,使其烧成收缩应力过大。

(15)入窑水分过高,窑车运行碰撞,使产品受振动、碰伤。

(16)烧成制度不合理,操作不当开温过速或降温不当。

1、解决方法:

(1)整好坯料配方,减少可塑性原料及游离石英的含量(可塑性原料一般在30%以下)。

(2)完善于泥浆制备,陈腐制度,改进设施和管理,防止杂质混入。

(3)保证泥浆性能符合技术要求。

(4)控制好模具水分,刷模时使模具水分均匀。

(5)调整巩固气压和巩固时间。

(6)气压巩固口用泥封死,以免漏气。

(7)改善调整巩固气位。

(8)改善模具,让气压充满单面浆空腹位。

(9)脱模前将余浆放清。

(10)打孔时刀具或开孔器要锋利,孔周边抹上浆水。

(11)改善粘接用浆,并使各粘接部件水分一致。

(12)调整度控制好坯体干燥速度,必要时,湿坯用尼龙膜或毛毯覆盖对干革命坯要煤油找裂纹。

(13)半成品运送的装车要小心,轻拿轻放。

(14)改善半成品与窑具的接触(可在半成品与窑具间撒放些石英粉,以减少烧成过程的应力。

(15)严格控制入窑水分,装窑时要细心掌握好坯体重心。

(16)调整和控制好烧成曲线,减少上下温差,控制冷却降温。

八、变形

变形:

指烧成后制品形状不符,表现多种形式。

1、产生原因:

(1)配方不合理,坯料中可塑料用量过多,硅铝及熔剂比例不当。

(2)泥浆的颗粒守细,万孔筛在1%以下,泥浆含水量过大。

(3)擦模方法不佳,脱模时间不合理或模具过湿,使坯体的厚度过筛或托板变形。

(4)脱模时吹气不均匀,脱模不得要领。

(5)打孔时坯体过软。

(6)承放坯体的托板或窑具变形,装窑时误将变形釉坯入窑。

(7)装坯时坯件的放置角度不当,重心不稳。

(8)烧成温度高于产品烧结温度,出现液相过多的产品不能承受的自重而变形。

十一、烟熏

当产品局部或全部呈蓝黑、彩黄、泥红等展异色时,应与泥迹相区别。

如果烟熏出现在产品底部,则考虑与装窑用支垫有关。

1、产生原因:

(1)装坯密度过大,使窑内通风不良。

(2)坯体入窑水分大,坯体内有机物未能完全氧化排除,使碳素泥积于坯体中。

(3)窑具含水分较大,预热带开温速度控制不当,影响坯体氧化。

(4)窑内氧化氛不足,在高温还原状态下,硫化物,碳化物,与釉融不一体釉呈黄色。

十二、磕碰

1、产生原因:

(1)半成品在运送、储存或装坯过程中被碰伤赤剔除,入窑烧后表现开裂或部分残缺,残瓷断面有釉,为坯磕。

(2)制品出窑或运送过程中被碰,残资瓷断面细致无光泽,无吸釉现象釉层边沿锋利,为出窑磕碰。

半成品装窑时被磕碰,受碰部分釉面有碰伤痕迹,为装磕。

十三、色差

1、生产原因:

(1)原料成分波动,差色离子含水量量变化。

(2)配料称重不准,操作配料系统不当。

(3)泥浆比重,水分、粘淮、筛余量控制不稳定。

(4)成型操作不慎。

(5)釉浆性能不稳,原料未精选,施釉厚度不一。

(6)最高烧成控制不当。

烧成周期变化,窑具波动使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发生变化,气氛变化,烧咀开,灭不当,窑炉温差大。

十四、熔洞

1、产生原因:

(1)注浆成型操作不慎,石膏残屑附在坯上,修坯时未清除掉,烧成后制品表面为土褐色、熔斑点可熔洞。

(2)注浆操作不慎,将木屑、布丝、海绵渣等粘附在坯上,使烧后产品表面。

有各种纤维样熔洞,无釉覆盖。

十五、冲水不合格

1、产生原因:

(1)成型时,打冲洗圈眼的角度,不符合规定。

(2)水道粘接装置的位置不当。

(3)水道裂漏气。

(4)用水量不足或安装方法不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