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管理流程范文.docx
《质量成本管理流程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成本管理流程范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成本管理流程范文
质量成本管理流程范文
1.目的:
指导公司的质量改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衡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2.使用范围:
公司质量体系运行中所产生的一切质量成本的管理。
3.职责:
品质管理部负责在质量体系中的一切质量成本管理和综合分析工作,财务部负责
制订年度质量成本计划和进行质量成本的核算。
事业部落实计划、收集数据。
4.质量成本的定义:
质量成本是指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费用,它包括确保满意
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未达到满意质量而产生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5.质量成本的构成:
6.
质量工作费——运行质保体系的费用
质量培训费
质量奖励费
预防成本质量改进措施费
质量评审费
工资及附加费(指从事品管的人员)
质量情报、信息费
进货检验费
过程检验费
最终检验费
鉴定成本检验设备、器具校准维护费
试验材料及劳务费
运行质量成本检验设备折旧费
办公费(有关检验、试验产生的)
工资和附加费(指检验、计量人员)
废品损失费
返工损失费
质内部损失成本停工损失费(因质量问题引起)
量质量事故处理费
成质量降等、降级损失费
本索赔损失费
退货损失费
外部损失成本保修费用
诉讼费
降价损失费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在合同环境条件下,根据用户提出的
要求而提供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
6.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系统
6.1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负责组织、协调、落实质量成本工作和质量改进计划。
-1-
6.2总经理对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6.3品质管理部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制度,组织落实、监督、考核质量成本计划;进
行质量成本的综合分析,定期向总经理提供质量成本报告;组织制订质量改进
计划并协调落实。
6.4财务部负责制订年度质量成本计划;确定质量成本科目,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
核算,组织质量成本经济分析,定期向总经理和品管部提供质量成本的经济分
析报告和有关资料。
6.5各事业部落实本部门的质量成本计划,收集并核算本部门质量成本数据,按期
向财务部和品管部抄报;提出本部门的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7.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程序:
7.1建立完整的组织体系,明确职责,为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7.2制订质量成本的管理办法,使质量成本管理有章可循。
7.3对各负责人员进行质量成本的知识教育和业务培训。
7.4实施流程图:
(见图一)
8.质量成本预测与计划
质量成本预测是制订质量成本计划的主要依据。
8.1质量成本预测分长期、中期和短期质量成本预测。
8.2质量成本预测工作程序:
8.2.1收集信息资料
8.2.2根据信息资料和质量方针目标,确定质量成本的目标值。
8.2.3根据质量成本目标值制订质量改进计划,并预测改进后能获得的结果。
8.3质量成本预测方法
8.3.1长期质量成本预测采用经验判断法,依据已掌握的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由品
管和财务组织人员对预测期内质量成本有关项目进行预测和推测。
8.3.2中期质量成本预测采用比例测算法,由财务部根据质量成本的历史资料,预测
产品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等比例来预测质量成本。
8.3.3短期质量成本预测采用计算分析法,由财务部负责品管部协助采用一定的科学
分析方法,对质量成本进行计算和分析预测。
8.4质量成本计划:
质量成本计划是在预测的基础上,为满足质量要求所需的费用计划。
(质量成
本计划表见附录A)
8.4.1编制质量成本计划的步骤:
a、收集资料进行预测;
b、确定质量成本总额及降低率;
c、编制质量成本计划;
d、将质量成本计划目标和措施,按项目、部门展开落实。
-2-
提出质量成本目标
总经理室
制订质量成本计划
财务部
N
N
Y
计划实施监督管理
事业部品管部
收集部门质量成本数据作出分析报告
事业部、营销部
成本统计核算综合分析报告
财务部品管部
经济分析报告质量改进计划
财务部品管部
N
Y
实施改进措施监督管理
事业部营销部品管部
图一
-3-
8.4.2质量成本计划内容
a、总质量成本计划;
b、主要产品质量成本计划;
c、质量成本构成比例计划;
d、质量改进措施和费用计划。
8.4.3质量成本计划除计划表外,还应包括:
a、质量成本目标;
b、为完成计划所采取的措施;
c、检查和考核方法。
9.质量成本核算程序:
核算流程图(见图二)
9.1.1按各事业部建立分级核算制度和核算点。
9.1.2各级成本核算员负责收集成本核算数据。
9.1.3由财务部按期编制质量成本报表(见附录B)。
9.1.4实际支出的质量成本费用按现行产品核算办法计入质量成本。
9.1.5不是实际支出的费用,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
9.2质量成本核算办法
9.2.1质量成本核算按质量成本的各级科目进行,采取以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
算为辅的方法。
9.2.2质量成本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周期相一致。
周期为×××;
9.2.3质量成本核算归口为财务部;
9.2.4明确质量成本开支范围,划清各种费用界限;
a、质量成本开支的范围必须和现行成本开支范围相一致;
b、划清质量成本中应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界限;
c、划清各种产品质量成本的界限;
d、划清各个月份费用及完工产品与月末在制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9.3质量成本数据收集
9.3.1健全各种原始记录和凭证,并签字需齐全,原始凭证加盖质量成本
标志。
9.3.2质量成本数据来源:
a、各类质量管理活动原始凭证;
b、废品通知单和废品损失计算汇总表;
c、返修通知单和返修损失计算汇总表;
d、物资领用单和物资费用汇总分配表;
e、工资结算支付明细表,工资结算支付汇总表和工资费用汇总分配表;
f、折旧费用分配表;
g、产品降级降价处理损失报告单和产品质量停工损失报告单。
-4-
质量成本核算流程图
阶段
内容
部门
原始资料收集
会计人员统计核算
财务部汇总
资料上报
事
业
部
金额成本控制
产品质量报表
鉴定成本凭证
预防成本凭证
质量成本统计分析表
质量成本完成情况表
质量成本统计表
鉴定成本分配
预防成本分配
公司质量成本
汇总表
公司质量成本
分配表
公司质量成本
分配表
事业部
台帐
事业部品
管科长
事业部
部长
品
管
部
计
量
室
各种质量费用凭证
有关质量费用凭证
有关质量费用统计
鉴定成本统计表
预防成本统计表
公司质量成本
分配汇总表
品管部
总经理
营
销
部
退货报损凭证
保修领料凭证
保修费用凭证
外部损失成本统计表
公司质量成
本统计表
财务部
台帐
其
他
部
门
图二
-5-
9.3.3事业部品管科建立质量成本核算点,进行质量成本的数据统计,并报财
务部进行汇总核算。
9.3.4质量成本费用开支范围(详见附录C)
10.质量成本综合分析和报告
质量成本分析是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是找出质量和管理上
的薄弱环节,提出需要改进的措施并作出正确决策的有效手段。
10.1质量成本综合分析的内容包括:
10.1.1质量成本构成及趋势分析;
10.1.2报告期质量成本计划指标情况以及与基期对比分析;
10.1.3典型事例分析。
10.2质量分析方法
质量成本分析方法有定性、定量分析两种。
10.2.1公司采用指标分析法作为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
提出质量成本目标指标,结
构指标,相关指标和质量损失率等指标;并将这些指标的报告期与基期的对
比分析,计划与实际的对比分析。
便于了解质量成本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责任区域,以分层次排列图分析法作为
辅助分析法。
10.2.2定性分析方法——质量成本报告
质量成本报告是品管部和财务部对上期质量成本管理活动或某一典型事件进
行调查、分析、建议的书面材料。
品管部应定期向总经理报告质量成本,使
之对质量成本以监控,并与其他经济指标,如销售额、周转率、净增值等联
系起来考核,以便:
a、评价质量成本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b、发现需要注意的其它方向;
c、确定质量和成本的目标。
10.2.3质量成本报告内容
质量成本报告有图表式、表格式、叙述式和综合式四种形式;依据实际需要
进行选定,其内容包括:
a、分析并提出影响质量成本关键因素。
明确质量改进方向,制定改进措施;
b、提出对典型事件的具体分析结果;
c、提出下期质量成本工作重点和目标。
10.2.4质量成本综合分析结果:
a、指出报告期内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区域和主要因素,明确主攻方向,提出改进措施;
b、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作出定性或定量评价;
c、提出下期质量成本工作重点和目标。
-6-
11.质量成本的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是质量成本管理的重点,控制是以质量成本计划所制定的目标为依据,通过各种手段达到预期效果的一项管理。
质量成本的控制,着重对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控制。
11.3质量成本控制措施
11.3.1.1要大力提倡和推行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模式,提高预防成本在总的质量成
本所占的比例。
11.3.1.1质量培训费以控制培训时间和培训期间的人员工资待遇为主,详见《检验和
品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
11.3.1.2质量奖励费的控制按《奖惩办法》进行。
11.3.1.3鼓励质量改进、提高产品合格率,对进行质量改进并行之有效者实行重奖,见
《质量信息和质量改进》。
11.3.1.4加强质量情报和质量信息的收集管理工作,对其进行技术分析,使其有效地
用于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提高;见《质量信息和质量改进》。
11.3.1.5不断提高品管人员素质,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人员数,控制管理费用。
11.3.2鉴定成本的控制
11.3.2.1加强品管工作,降低不合格品的产生和提高产品合格率;科学应用抽样检验
方法,降低各类检验费用。
11.3.2.2加强对分供方的质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