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杂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120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杂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读《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杂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读《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杂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读《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杂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读《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杂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杂记.docx

《读《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杂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杂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杂记.docx

读《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杂记

读《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杂记

 终于把《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读完了,整整用了一学期。

读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很想把书中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把自己零碎的所思所想分享给更多的人,也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读读这本书,从中获益。

“我希望每个孩子都喜欢上学,像春风吹来,每一片树叶以口哨相应。

我希望每位老师教学的青春永驻,即使白发如霜亦不觉疲倦。

我希望那方小小讲台是阿拉丁的魔毯,带领一群孩子探索生命意义,遨游知识殿堂……”这是作者,台湾作家简贞在记录儿子美国游学后的心声。

读着读着,仿佛自己也跟随姚头丸一家游历在那风景里,浸润在那文化中,温暖,明亮,圆融……读着读着,仿佛自己也走进那校园里,人性,用心,独特……透过这本书,我读到美国的风土人情生活。

透过这本书,我也窥视了美国小学教育的边边角角……

这是一所拥有教育胸襟的小学校。

学校国际学生占五分之一,来自三十四个国家,俨然一个小联合国。

学生在这里从小上课像开联合国一会,想必将来,看待人生与世界的方式是很不一样的。

一些小小的细节往往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或好或坏。

这所学校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管理人性。

报到第一天学校办公室小姐就重复告知厕所位置,作息常规,相关资讯,比如,九点以前到校即可,下午三点半放学,午餐每餐一元七角五分,每月会发一张菜单目录,可以月缴、周缴或者每天带上一元七角五分等等。

管理人性而不怕麻烦。

每间教室布置温暖、欢愉、有创意。

老师们个个笑眯眯的态度,亲切的对话,适度的幽默。

让人触摸到学校的那颗充满教育热情的心,而且这颗心面向全世界开放。

这个曾是生源严重缺失,面临招生困境的学校的崛起有力地证明了一个道理:

天下没有烧不热的炉子,没有办不好的学校,只要用心。

老师的见面礼

老师与学生见面,送礼物本不常见。

我倒是经常给孩子送点礼物,还以为比较特别,或是一个小故事,一支笔,一个本子,一本书,一颗小星星,一颗棒棒糖,或是陪玩一次小游戏,或是给一个大大的拥抱,或是一段激情四射的演讲,当然演讲里包含了老师的要求、期待等等。

此书中的老师给学生见面礼让人意外,确实打动了我的心,让我震撼,让我深思。

牛皮纸袋里装着十二样礼物:

牙签、橡皮筋、OK绷、铅笔、橡皮擦、口香糖、棉花球、巧克力、面纸、金线、铜板、糖果和一封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与温暖情怀的信。

那个牛皮纸袋里装着的是一颗什么样的老师的心?

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严格的规定,没有啰嗦的提醒。

老师用特别的方式,用特别的礼物给予学生学习、生活、人生相处的道理。

第一件牙签,提醒你挑出别人的长处。

第二件橡皮筋,提醒你保持弹性、每一件事情都能完成。

第三件OK绷,恢复别人以及自己受伤的感情。

第四件铅笔,写下每天的愿望。

第五件橡皮擦,提醒你,每个人都会犯错,没有关系的。

第六件口香糖,提醒你坚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

而且当你尝试时,你会得到乐趣。

第七件棉花球,提醒你这间教室充满和善的语言与温暖的感情。

第八件巧克力,当你沮丧时会让你舒服些。

第九件面纸,提醒你帮别人擦干眼泪。

第十件金线,记得用友情把我们的心绑在一起。

第十一件铜板,提醒你,你是有价值而且特殊的。

第十二件救生圈(救生圈形糖),当你需要谈谈时,你可以来找我。

没有一件提醒学生作业、考试、测验卷、练评量、练习薄,也没有提醒安静、守秩序、准时、处罚,却提醒你是有价值而且特殊的,提醒你欣赏他人,提醒你帮助他人等等。

十二样见面礼,足见老师的良苦用心。

对校服的思考:

校服如何致青春?

当地学校无任何发式制服书包皮鞋之规定,作者由校服的款式和色彩联想到了自由学风,她认为纪律、认同与荣誉不应该靠一件衣服与一款发式,把大家变成一个样子,那是刑责而非教育。

这让我想起了女儿正在就读的巴蜀中学对校服的革命,掀起了一股英伦风,让青春羽翼正在舒展、浪费情怀逐渐澎湃的少男少女穿出青春的色彩。

相比款式松垮,不合体,质地差的校服形象,巴蜀中学在校服改革方面,率先探索,走在了全国前列。

男生穿白边翻领黑色小西装,内配灰白衬衣加紫色斜条纹领带;女生着白色桃尖背心,外加格子齐膝短裙。

校服如何致青春?

巴蜀中学给出了一个特别的答案。

难怪在今年上半年,央视《新闻1+1》专题播出,网络上一片好评,不少网友感叹:

“酷毙了,简直可以拍内地版的‘流星花园’了!

”一套校服透视出校长的思想,给巴蜀中学王国华校长增色不少。

不一样的作息时间

经常有人羡慕美国课堂的自由,影片中也可以经常看到学校背着书包飞奔走班上课,可以随时发问,可以随意就坐,可以自由自动,可以喝水上厕所等等。

作者在书中给我们介绍了美国的作息时间和课程课程设置,看了,你才知道,美国的课堂也不轻松。

学校从九点开始上课,直到十二点,中间几乎不下课。

三小时中有不同课程,学生必须到不同的教室上课,还不可以搞混。

由此可见,学生自然可以自由喝水,上厕所了。

中午十二点到十二点四十五分用午餐,户外活动,接着从十二点四十五分至三点三十八分之间只有一次下课,三点三十八放学。

州政府对每学期的上课课时数有规定。

和美国学生的作息时间相比,我们学校现在的作息时间其实还比较宽松,八点半到十二点,中间休息三次,午间休息时间和四十五分钟相比,足足有一百六十分钟,也算比较长的。

让我们看看九点钟以前的时间他们是怎么利用的?

家长可以早上七点钟就把学生送到学校去,学校供应付费的早餐,学校专门安排老师给优生课前开小灶,就是我们所谓的培优,当然也是免费的。

昂贵的循环教材

我们早几年前开始实行循环教材制度,大概是从美国学来的。

我们使用的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循环教材和一般教材没有两样,纸张普通,不允许学生在上面书写笔记。

连续使用两年,课本就可能卷页,破损厉害,或者被弄脏,或者被涂画。

美国的循环教材精装版,很厚,十六开彩色铜板纸,四年级的阅读课本有六百多页,数学有二百九十多多页,内容丰富,家长不需承担书费。

自费购买的话,应该很贵,所有课本每年重复免费使用,开学后学生凭座号到图书馆领取即可,学期结束归还。

封面里有一个书卡,可以书写使用者的姓名。

学生也不需要把厚厚的课本带回家,书包自然可以减轻了。

而我们,除了循环教材外,书包里仍然要装语文、数学、英语教材及练习册等,加上学具文具,基本上有五六斤左右吧,也难怪路上多了一些帮助孩子背书包的老爷爷老奶奶书童。

我们学校曾经在一年级尝试过书包留校,无作业,空手回家,大足日报也曾关注过,并刊登了大大的一版进行宣传《龙岗一小打造减负提质的样板》。

结果,家长不习惯,担心孩子在校不知道怎么整理书包,觉得家长不帮忙不放心。

老师也不习惯,老是担心书不带回家,学生不便练习巩固。

老认为学生回家没有做作业,学生就没有学到知识。

结果实行一个月,又回归原点,一切照旧了。

新闻终究成了新闻,留下遗憾。

被拉高的数学视野

四年级的主要课程有阅读、语言语法、拼写、数学、科学、社会、体育、音乐、美术、电脑灯,在美国阅读、拼写、数学尤其重要。

美国的阅读和数学学习采用能力分级上课,分高、中、基础级。

每天都有着两门课,和我们每天都有语文数学一样。

不同的是依学生状态及程度到不同的教室上不同进度的课。

其余课程仍然是在自己的班级教室上课,不是每样课程都在走班。

孔子的因材施教在这里充分得到体现。

除了正规的课程,另开课外数学课,免费给有兴趣或者程度好的资优生参加,九点钟以前学习。

四年级的数学课程的内容有整数、小数与百分比、分数与有理数、数据与概率、几何学与结构、测量、代数、解决问题、计算机、游戏、环游世界。

作者家公子有一次的数学功课是读第十一章“环游世界”的某一节,要求写下令你印象最深的两件事。

那一章虽是介绍世界地理,其实隐藏着很多数字资料,可以说是巧妙地用数学语言描述世界。

课本中有很长很长的描述,不是我们教材里的“小明有十块钱,小华的钱是小明的五倍,两人一共有多少钱”之类的。

而是比较接近《国家地理》杂志的知识性描述。

亚洲26亿人口,世界大约有二百多个国家等差距很大的信息伴随着知识一起进入数的想象,完全就是第一章《整数》的暖身操。

其中还有一节叙述的是一六六一年郑成功率军自澎湖出发攻打台南的荷兰人,从气温、军舰、士兵、船行时速、风浪、粮草、地形标高等用数学语言描述整场战争之部署和进行,再让学生对各项问题和难题进行计算,寻求解答。

这远比一天写一张测试卷灵活有趣,无形中培养一种宏观视野。

像这样的教材,编写人员中,除了数学家,还有地理、历史、经济学者,唯有这样才可能拉高视野。

而从这种视野养出来的孩子,一定相信数学是可以处理国家大事和世界问题的一门学问。

在美国,数学是重课,老师也希望学生每天都做点数学,一周至少有三天有数学功课,但负担不重,每教一个新单元,老师会先发一份教学纲要,说明此单元之重要内容,借此希望家长协助孩子理解或从生活中练习。

IB课程也是教学重心,幼稚园至小五阶段属初级学程(3-12岁),小六至初中属于中级学程(11-16岁),高中为高级学程(16-19岁)。

从“我们是谁”,“我们在何处”等大主题循序渐进导引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天赋和不足,并借由回顾过去每一年的事情与变化,看到自己与众不同的成长史。

从个我、社群进而世界,这一套基于哲学显然希望学生在教室能胸怀全世界,储存国际公民的素养和能量,将来能在世界各个角落打造富足人生。

其中有一项关于未来职业,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特质后,规划自己的未来,有一张图表让学生填写是否依序就读中学,高中,大学,深造或者进如就业市场。

学生还必须写出一段文字,描述自己将来会在何处工作,以及选择工作前,会问哪些问题。

配合这个课题,学校先举行职业展览会,邀请各行各业人士到校解说自己的工作,学生可以到处听讲,了解不同的职业。

真人解说,比书上读到的更活泼,发问,互动,也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了解其甘苦。

关于职业探索的话题,可以帮助学生打破独尊智育,唯有读书高的偏见,引导学生朝着多元的方向寻找自己的将来。

人生是学生自己的,帮助他们找到适性适才的一条路,就像带他们是哪个鞋店试穿鞋子一样,毕竟,脚是他们的。

学生、学校、父母三方联手,一起寻找孩子的天赋礼物,探测他未来的天空可能在哪里,学校很认真看待这件事,重视程度不亚于学科学习。

一个崇尚阅读的国度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我以为读书是一种幸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温暖的生命体验。

推广阅读是全世界的潮流,学校是推广阅读培养孩子追求知识最重要的殿堂,需要有不厌其烦的实际做法,把一群咩咩叫懒懒散散的小绵羊赶上高山顶峰。

美国无疑是一个很重视阅读的国度。

学校无太多的纸笔作业、测验卷、练习薄等功课,把阅读作为回家最重要的功课,把晚上时间空出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每天功课主要是二十分钟的数学与阅读,还特别规定阅读不要超过四十分钟。

老师要求学生对功课要有责任感,学生也需要认认真执行。

每月会下发一张阅读目标单,单子上画有25个白白胖胖的派,希望孩子能阅读23天,每天20分钟。

若能坚持,家长就可在派上签名,集满23个就交给老师。

学校每月发一张读书单给爸妈,自测在家阅读情形,父母也不能缺席。

分级阅读,读后测验。

美国学生采用分级阅读,读后要进行测验的。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借阅单,上面标注建议借阅相符的书。

图书馆将每本书做了程度分级,书背贴贴纸,红色代表初级,蓝色代表中级,白色代表高级。

内页更进一步标识这本书的阅读等级。

可见,学校是很用心的,配套工作做得很完善。

程度分级的阅读课老师除了要教六百多页的课本外,每周五,阅读课老师会带学生上图书馆借书,读完后要做读后测验,看学生是否读懂内容。

读后测验由电脑控制。

老师会盯住每个人的阅读进度和阅读情况。

学生只需进入自己的年级名单,找到自己的姓名输入密码,在输入书名,就会出现测验题目,共十道选择题目,做完后马上呈现成绩,还问你要不要看哪里出错,然后列印成绩交给老师就可以了。

除了课堂上吃大锅饭,还依循学生阅读兴趣个别盯住其阅读进度,督促他一周一周第往下读。

如此紧迫盯人,初级班学生才能稳定进步升中级,中级的升级高级,高级班资优学生出类拔萃据此成绩而跳级。

学校真是熏陶孕育的大殿,学生从此养成阅读习惯,一生沉醉书香。

每周二有一小时的原班级图书馆时间。

有一位图书馆老师在场,协助学生看书借书,还会主持小小读书发表会。

阅读重视评价,父母每天必须在联系薄上签名,做完功课课后就打钩,次日可集一颗星星,积满十颗星星可以换玩具、用品、电玩时间、没有功课,学生可以四选一。

看来鼓励孩子的招数中外皆然,我校班级中也有积星评价的,幼儿园里传统的画“正”字积分的方法也被小学部部分班级采用。

从这所学校推动阅读的举措,我们可以得出很多启示:

一是学校藏书必须丰富,适合不同年级的学生阅读。

学校每年挖空心思举办募捐及捐一本书给学校图书馆,有丰实馆藏的作用。

美国书价很贵,一般人仰赖图书馆甚深,推阅读,从学校做起是最有效的。

二是必须对语文类书籍做程度分类与管理,并且设计题库。

当然,这不是靠一所学校就能做到的,必须有专门的单位负责。

由专门的机构如我们的教育技术装备中心,针对学校的阅读要求提供选书,采买,分级与题库软件,学校购买服务即可。

三是每年春秋两季做全校阅读测验,记录学生级数,分班,建议其阅读的程度范围,对学生做个别追踪,督促其维持阅读惯性。

每看完,做小测,花费的时间不多,但是老师全程盯着。

如此一年下来,透过电脑借书记录,阅读小测,课堂表现,程度测验等等,可以清楚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努力程度,阅读发展轨迹及学习趋势。

相比而言,我们的学校、老师、家长更重视纸笔作业,注重考试成绩,每天学生需要做很多笔头作业。

尽管教育部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申,控制作业量,低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中高年级作业控制在三十分钟以内,还专门出台“减负”十条规定,“提质”十条规定,颁发“5+1”行动计划。

语文课程标准还明文规定各年段的阅读量,细化到篇数和字数。

我们学校近年在推动阅读,打造书香校园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开展漂书活动,建立班级图书馆,发放阅读推荐书目,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故事演讲比赛,开展读书交流会,开展读书卡,读书笔记展示活动。

午间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假期推荐书目阅读。

怎奈家长不读书,老师不读书,却要求孩子读书,学生忙着应对考试没有时间读书。

成人静不下心来读书,中国人读书每年人均不足5本。

紧密的家校合作

在这所学校里,学校外墙挂着布招,写着“我们重视父母,父母是最重要的。

”可见家长和老师手牵手护持孩子学习的良苦用心。

很多家长到校作义工,学校对家长敞开大门,家长也以信任的态度献出热情,常常举办各种亲子活动,联谊同欢,而且联欢活动都是由家长举办的。

每学期还有“捐一本书给图书馆”,“推销目录上的物品给亲友,公司提拔若干捐款给学校”,“书展卖书”等活动,都有家长协助的影子,这种在校园举办的半商业的活动,目的是为学校筹集经费。

若在我们校园里发生这样的事情,估计教委、纪委都派人前来清查到底了。

现在的学校或者老师,为了息事宁人,宁愿追求众声寂静而不作为,也不愿意在此起彼伏的反对声中积极沟通,凝聚共识,勇敢作为。

赌气式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若长期弥漫在教育现场,怎能奢求进步呢?

我们学校也曾开展过捐书、捐钱、义卖等活动,多是爱心捐献给他校或他人,与本校筹集经费无关。

多数家长也比较支持,只不过家长参与活动现场比较少。

记得上次为一位病重的二年级二班小朋友捐款的时候,有一位五年级的家长听说此事后还发动了当时和她一起用餐的朋友们捐款,数额还比较大,五百、六百不等。

但也能听到不同的声音,老是以为老师占了多大便宜,可能跟大家的常规思维习惯有关。

这所学校每周四会让孩子带回一档案夹,请家长签名。

老师能不厌其烦的跟家长联络,任何计划,活动,课程、校务、班务等都会通知家长。

连一个老师要去受训几天由谁代课都写封信给家长,显示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密切。

家长也习惯接受学校召唤,站在学校旁边,与学生形成联盟,形成孩子成长与学习路上的坚强伙伴。

学校日,家长被通知到校面谈半个小时,要求小孩子必须到场。

我们也约过家长面谈过,只不过一般说“请家长”。

基本上是孩子最近学习表现不积极,或者作业完成质量不好,或者在校调皮捣蛋,也有很少数要给家长报个喜讯等。

也有孩子到场的,孩子一般都是在家长或老师的呵斥声中,低着头,垂者眉,哭丧着脸。

让我们看看美国学校的老师的面谈都做了些什么?

老师首先拿出一张“面谈目标”,说明面谈内容,包括学务事项,教室管理与奖惩,记录每个人表现的图表,写作、阅数学、艺术等学习目标。

老师让学生当着家长的面念出他写的对数学、阅读、写作的期许与反省,提醒学生说到做到。

老师向家长简报在校学习情形,有优点称赞,有具体缺点说明与提醒,老师对学生学习特质的了解很详细到位。

我以为象这样的半个小时的面谈是很好的亲师交流机会,从这些点点滴滴可以积累起家长和老师的伙伴关系。

家长其实也是教育工作者,家长和老师应该是很好的同事关系,都在为同一个孩子的成长服务。

老师要善于激发家长管理教育孩子的责任感,调动家长参与管理孩子的积极性,并千方百计保持家长对孩子一如继往的关注。

把教养的责任还给家长,毕竟孩子的教育单靠学校老师是绝对不行的。

一个孩子的成功很大程度还取决于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

毕竟,孩子一进校园,意味着学校与家长要相处六年,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岂能轻视。

反思我们的家校关系。

我们的老师不习惯跟家长写信、说明、面谈,不习惯在“精神”上先给家长一个“拥抱”。

家长不了解老师,不敢主动给老师联系,怕惹老师不悦祸及小孩子。

记得刚教一年级的时候,有家长以前不了解老师,加上多次请老师吃饭以加强联络未果,觉得老师很不好接近,怕和老师接触。

后来有机会和老师交流接触后,恍然大悟,原来老师还是很有亲和力,很好沟通的,不像传说中的一小的老师高傲。

后来,通过隔天一次短信,每天在线的QQ,不断地给家长传递教育的理念、教学的方法、管理的要求、育儿的经验,孩子们在校的表现,包括和孩子们相处的心得等等,让家长慢慢理解老师,支持老师,懂得教育的真谛。

有了家长的密切配合,教学要求能很快落实到位,还能从家长那里吸纳新点子。

还真品尝到了家校合作的甜头。

和以前相比,我们现在的家校联系已经有很大改进,形式也很多,电话、QQ群、短信平台,告家长书等。

一般会给家长发一些作业信息,安全提醒或者其他温馨提示等。

告家长信也是放假须知、安全公告、安全协议等履行一个告知义务,以达到免责目的。

不过我们的家长还不习惯密切的家校联系,经常电话或者短信、告家长书到了家长那里,家长还嫌烦。

这所学校还安排学校日,和我们学校开展的家长开放日相同。

我们的家长对学校举办的开放日活动是不够重视的。

一般是低年级学生家长参加得多。

开放日,有的孩子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到了,而且多数家长只关心上午第一二节的语文数学课,其他课程最多也只有六七个家长听。

年级越高,家长关注的程度越少。

开放日,老师要忙于自己的教学、作业批改和班级管理,即使家长到校后,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很少,很浅,而且多是比较数络的家长,或是比较主动交流的家长。

这所学校和附近的商家保持高度来往,交往热络,互惠互助,学校会发单,到某超市购物,对方会回馈学校,学校几乎每月都有类似的小额消费性募捐活动,还会给班级“绩效考核”。

学校用这种方式来筹集经费,虽然人人出小力,但是可以凝聚大家庭的情感。

办学,不能没有充裕的经费。

经费用在哪里?

课后才艺班钟点费,要花钱。

学生去公园住几天,要花钱。

由于学校与学区商家往来频繁,各行业自然成为教学的校外资源,当地的家长普遍有义工热忱,视为学校付出为基本任务,只要学校开口,很容易得到支持的。

再回头看看我们的学校和学区的商家关系。

大家都认为学生的钱最好赚。

小吃,玩具,文具,图书、服装、复印等商家盯住了家长的钱包,赚得个盆满钵满。

尤其是上学放学时段,小摊游贩也聚集校门口,影响校门口清洁卫生,给交通添堵不说,产品质量难保,殃及小生命。

开学第一天,校门口的包书皮热卖。

老师说明天上课要带小棒来,放学后校门口文具店就会挤爆。

清明节要扫墓,商家的小白花就会摆满一条小街。

如此等等。

也有学生奉命到某书店购买书或者教辅资料,商家也会偷偷摸摸地惠及某老师。

要是学习人家的操作办法,正大光明地回馈到班级,作为班费开销,买点洗涤剂给学生洗碗用、买点奖品鼓励学生,开展班级活动等等,那再也不要老师自己掏腰包了,也免得老师还白背了一个黑锅。

因为家长凡事都会联想这下老师又吃回扣了。

我们的学校、老师就怕和学区的商家打交道。

别具一格的表彰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把他看成这样的人对待。

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朝这个方向去引导。

当地的学校会每月举行一次颁奖,校长对例行之事却保持热情。

校长用校长专用纸亲自给家长写邀请信,并慎重地寄发而不是由学生带回家。

老师给学生荣誉,不会经过复杂的算计与衡量,回归真诚的教育者眼光来欣赏学生。

校长领导学校,她出面,等于告诉我们:

“我们很重视荣誉。

”颁奖典礼上,除了被邀请的家长,全校师生都参加。

校长先一一宣布获奖学生姓名,接着宣布由老师提前写好的赞词即得奖理由,赞词还被贴在奖状的背后。

赞词充满称赞、惊叹、趣味、生动。

每个孩子的赞词都是独一无二的。

比如姚头丸的获得的赞词是:

“这个月的国际公民奖好学与求知欲荣誉是你应得的,你常常是第一个举手发问的人,一位同学说,当他遇到不懂的事情,他总是问问题,基于好奇、求知的长处,你在字汇与说英文技巧上进步神速,我们以你为傲。

”被邀请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这样的赞词的确是一件特别的事情。

校长写信、老师写赞词,颁奖典礼,家长出席,合影贴墙,用五种作为办一件事情。

这所学校不遗余力地熏陶学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初期信仰——重视荣誉。

该校每月的表彰奖项也与众不同,比如好学与求知欲,思考与创造,反省与感谢,冒险、独立于心胸开放,合群与交流,平衡、同理心与自信,知识与承诺,宽容正直与原则,关怀同理心与尊敬等。

这些奖项都跟学业第一名、第二名无关。

由此可见这所学校标举国际认证学程的小学,自有培养学生朝全人发展的教学目标。

其描述“IB学习者”轮廓,举出冒险、开放的胸怀,关怀、原则、思考、知识、好学、交流、反省、平衡这十项学习标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也鼓励他们多元学习发展。

因此奖项设置也脱胎于此。

也就是说,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朝什么方向去表彰鼓励。

学校有义务让学生在荣誉中成长,我们学校在奖项设置方面也是花了一些心思的。

每学期除了表彰一批“三好学生”、“十佳少先队员”,还会根据学生擅长的项目个性化设奖,比如爱心之星、友爱之星,劳动之星,节俭之星,创新之星,艺术之星,计算能手、写作之星等等。

这些奖项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我们学校养正教育育文雅学生的基本要求。

每个孩子在新年、儿童节来临之际都会得到一张奖状,颁奖典礼上,孩子们高举自己的奖状,在辅导员的指示下,高呼“我进步了。

”每学年还颁发了为校争光奖,全程录像。

表彰一年来在各个方面为学校争得荣誉的个人或者团体。

颁奖典礼上校长也会热情洋溢地致颁奖词,大屏幕还会播放获奖者或奋力拼搏、或勤学苦练,或驰骋赛场的形象,有点像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的架势。

记得当年我们班冬妮小姑娘因武术获评为校争光奖,她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坚持和勤奋苦练的精神曾经感动了全校师生。

她的家长悄悄地在队伍后面参加了颁奖典礼,感动得热泪盈眶。

受美国的这所学校启发,我们奖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

我们的奖项设置上还需要和我们的养正教育办学思想更契合一些,从更多的侧面反映出学校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要求。

校长、德育处都需要系统构思做好顶层设计。

我们在颁奖细节上还可以做得更细致一些,颁奖仪式的组织需要更隆重而正式,颁奖嘉宾除了参会的领导、校长,还应该可以有家长的参与。

送上奖品的学生礼仪的站位、颁奖嘉宾颁奖的穿着仪表仪态,颁奖词的宣读的语音语调,受奖励者的出场退场等,获奖后的合影等,颁奖的礼仪等等还需要规范。

让师生受到荣誉的激励,珍视荣誉,而不是漠视,或者当时很激动,过一会就把奖状卷起弄皱撕坏,或者随意塞在课桌下、书包里不当一回事。

对学生的奖励还需要坚持,比如为校争光奖理应成为校园最高奖项,每年都应该如期举行,让学生有所期待,让学生为之努力。

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颁奖典礼,让家长也感受荣誉的激励,不要以为反正人人都能得到奖状不以为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