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896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发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发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发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发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发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发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工作总结.docx

《三发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发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工作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发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工作总结.docx

三发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工作总结

三发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工作总结(报告)

2005年--2008年

金德华

领导、各位代表、全体村民同志们!

自2005年5月两委班子换届到现在已整整三年,三年来两委班子充分认请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以“搞好团结,抓好稳定,谋求发展”为新班子起步目标,充分利用党的好政策,紧紧围绕我镇党委政府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发扬“吃苦耐劳,团结互助,奋力拼搏”的三种精神。

主动处理老问题、积极迎解新问题、合力突破难问题。

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县、镇各级荣誉和奖项40个。

回顾三年来的工作,我村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总体特点:

一是发展意识强;二是经济增长快;三是社会稳定好;四是实事力度大;五是创建成效佳。

具体作如下总结:

一、健全制度,注重素质,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2005年,我村通过换届选举,班子得到调整,实现了两委班子的新老交替,体现了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班子格局,为突出党支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健全了制度,注重素质养成,从而使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

(一)健全了制度。

为树立村干部良好工作作风和班子新形象,两委班子建立了“六个一”工作制度,即建立“一个干部联系网”落实“一片责任区”,记好“一本社情民意手册”,办好“一份简报”,开好“一次年度下社座谈会议”,每周一次干部“周会”。

三年来“六个一”工作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建立了其他村务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30多个。

(二)强化素质。

三年来,党支部为提高村干部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先后派送了4名村干部到县委党校学习,到今年上半年,将全部完成农干大专班的学业,6名班子成员,5名是大专文化,1名中专程度。

选派了一名干部去干窑范泾村挂职锻炼,学习对方的选进做法,成熟经验,为我所用。

通过培养,使村干部工作水平,业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夯实了为集体更好工作的坚实基础。

(三)注重教育。

在“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

为使全体党员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政治思想教育,我们以“保持先进性,建设新农村”为议题,开展教育活动。

党员干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上有了深刻的理解。

党员的言行得到改善,改变了个别存在的“与已无关,高高挂起”、“差不多”的模糊思想认识,村干部工作热情进一步提高,体现了干部受教育有行动,群众得实惠有感受。

一些实事、好事得到加快办理和建设。

“保先教育中”党支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一是形式多样纪念党的生日:

建党85周年纪念活动中,支部开展了“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党员重温入党宣誓”,并邀请县委党校老师进行党式教育,组织20位老干部召开座谈会,回顾过去,给新班子提意见建议。

给外出3名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补课。

连续3年在大年初一慰问和看望外出返乡党员和老干部,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建议。

二是交流共建丰富组织生活。

先进性教育中,支部与县县水利局党总支30多人在我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与嘉兴王店镇太平桥村开展横向交流,与联村单位县委党校开展“共建联谊活动”并连续三年签订共建协议,不间断支持结对我村两户贫困户,赠送我村办公文体用品,价值上万元。

组织党员到江阴华西村参观学习,从感观上领略了发展魅力,与指导员派出单位、市农经局开展了交流互动,对我村支持很大,局领导多次到村了解开展工作,指导员连续三年为两户困难家庭购买合作医疗保险,扶贫助学3000元每年进行慰问,并支持我村50000余元的设施建设。

三是党员、干部积极献爱心。

“保先教育”中,党支部积极开展结对帮困献爱心活动,干部结对“五保”困难群众11对,1000元。

党员干部两次捐款献爱心3608元,干部踊跃参加义务献血,累计1000cc,“保先教育”中一名村干部被镇党委评为“党员示范岗”。

在作风年建设活动中。

党支部积极响应镇党委关于“作风建设年,三创一争”主题教育动员精神。

制订计划排出日程,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

一是组织20多名老干部与镇三套班子领导召开“作风建设年”座谈会;二是邀请镇党委副书记王学华到村对53名党员开展“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宣讲活动”;三是与县委党校共同组织30名党员参观县内“四村一苑”接受直观教育,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四是两次邀请县委党校老师开展“新农村建设”、“十七大报告”多媒体教育,使120多人次党员代表获得两场高质量的学习大餐;五是党支部为每个办公室和干部订制了“廉洁警示墙画”、“在岗形象台牌”,规范和塑造干部言行。

“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党员特别是村干部的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得到激发。

精神面貌有了较大转变。

去年8月份,经县、镇组织部门的考察、筛选派出了一名班子成员参加“全县优秀村干部巡回报告团”。

(四)组织发展:

2005年以来,支部共接收转来党员5名,转出党员2名,转正党员1名,树立积极分子6名,并有多名优秀青年向党组织交来“入党申请书”,发展(已呈报)新党员2名,注重发展女党员,一名优秀女青年已列入建党对象。

目前支部共有党员64名,其中女党员4名。

2007在开展村主任助理和后备干部选拨应试中,我村共有10名党内外青年参加竞试,两名获得通过,通过选拨应试,充分说明村级领导岗位还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通过选考,充实了村级后备干部的储备。

种种迹象表明,我村年轻同志体现了良好的进步思想。

2007年11月根据上级的安排,我村迎来了驻村大学生,但由于工作需要12月份被镇司法所借用。

三年来党支部为促进工作方式方法利用节日、适当时候走访看望老党员、老干部和群众代表30余人次,得到了党内外同志的建言献策。

经过三年来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抗台抗灾防霍乱、罕见雪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上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一些老干部、老党员身先士卒,体现了凝聚力和先进性。

党支部先后两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被镇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简报作为“村级党报”,着重体现了党支部的宣传喉舌作用,质量逐年提高。

06年获得县委宣传部“综合评比二等奖”;“廉政宣传三等奖”;“科普宣传二等奖”;07年获“法制宣传一等奖”,“一站一程级先进村一等奖”。

开通了党员远程教育。

建立了村级网站,点击率在洪溪各村最高,完善了对外宣传,拓展了教育阵地。

村报作为村级宣传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吸引到了中央有关媒体的高度注意,今年3月18日中央《农民日报》记者来村采访。

二、完善服务,突出盘活,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我村所处区位佳,基础好,但由于土地利用空间的进一步紧缩,村级经济在发展增收上只能通过“腾笼换鸟”、产业技改升级、扶优调弱、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来实现。

三年来,村级两委班子理清发展思路制订年度发展计划,细分经济指标,提高对现有企业的服务能力和质量,加强投资环境管理,努力挖掘内在潜力,夯实村级经济的基础。

(一)盘活利用了资产。

1、投入80万元与洪溪村共同建设铁市场二期工程,该项工程于2005年11月15日落实了公开招投标,从总体上扩大了铁市场的规模。

2、2006年我们投入7万余元,整修和扩建厂房400平方米,利用老村部引进电子行业一家、五金冲件企业一家。

3、2007年我们着重于扶优调弱的方针,使两家方桩企业(金品观、顾明华)得到技改扩建,增强了企业发展的竞争力,两家企业共投入技改资金1500万元,生产管桩。

每个企业设计生产能力在60万立方米以上,产值达到3000万元,金品观厂已于去年8月份投产,顾明华厂也将于今年4月份投入生产。

技改后在产业层面上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目前在全县同时拥有两个管桩企业的村为数不多,调整后提高了租金,增加了集体收入。

4、盘活了皮河浜桥头2.3亩废弃渔塘,该渔塘于去年12月27日通过招投标以每年15800元的租金实现发包,且填埋工程由乙方承担。

5、去年下半年,我们对马圣堂旧厂房,原斜塘村办公楼共400多平方米进行翻修租赁,两处由业主共投入整修费用23万余元,确保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使原来的两个小企业,实现了分离扩大。

此外,村还投入资金6万元,对倪家浜礼堂进行了整修翻建380平方米,为今后企业进驻打下了基础。

(二)住宅小区进一步扩大。

三年来,新增住户(连同渔民)12户,总共有47户现已定居。

(三)二轮土地承包得到合理调整。

二轮土地承包的调整工作,我们充分宣传有关政策,听取群众意见,尽量将工作做细、做实、做深,自2005年7月14日到7月底共召开到社户主会议17个,按照98年合同为基础,使农户自主决定承包面积,以抓阄和协商秩序的方式,推开下田补划工作,到10月底基本完成了调整工作,达到了较高的满意度,稳定了二轮土地承包制度,产生继续放弃和流转粮田530余亩。

(四)流转大田得到招投标发包。

2005年11月14日为尽快发包二轮土地承包完善中流转出来的530余亩粮田,在镇五个相关部门的领导到场和村务监督小组的参与下,分7块进行招投标发包,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操作程序,23人报名,17人参加竞标,最终以平均价格300元/亩实现发包。

(五)农业特色经济得到发展。

2006年12月7日,我村对150亩树苗田和承包到期田块进行招投标发包,5名有意向的村民参加了投标会,招投标在镇人大、纪委、司法、财政、农经、村财务、村务监督小组的参与下操作,最终分为三块粮田以最高价458元/亩,最低价382元/亩分别发包。

目前所定向的葡萄种植已全面落实,形成了271亩规模的特色果园种植,其中216亩为大棚葡萄,在“洪家滩”品牌葡萄的规模扩增上起到了带头作用。

稻田、河塘养殖376亩。

(六)土地置换增加了政策性收入。

三年来,我村充分利用上级政策开展宅基地、闲散、废异地的置换复耕工作,为镇村提供土地使用指标,为村级增加了政策性改入。

(七)村级经济稳步增长。

三年来,村级经济得到稳步发展。

工业产值05年完成3.48亿元,06年完成3.61亿元;07年完成4.25亿元,三年增加产值0.77亿元,增长22%;经济总收入05年为133万元,考核数为99.32万元;06年185.66万元,考核数为134.96万元;07年196.9万元,考核数为154.3万元;07年比05年增加63.9万元,增长48%;农民人均收入05年为7503元,06年为8502元,07年为9984元,比届初增加2481元,增长幅度为33%,平均年增长11%,固定资产从2004年637万元,增到2007年850万元,增长213万元,增长33.4%。

可配收入05年全镇第五位、06年第三位、07年第一位。

镇对村综合考核连续3年第一名。

三、急民所需,凸显平衡,基础设施进一步推进。

三年来,我村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力度,以“早抓早见效”、“早建早受益”为出发点,确保了基础设施,实事工程的立杆见影。

2005年投入38多万元,我们撤掉了倪家村渡口,浇筑了从锦家浜路口至倪家村2600米水泥通村道路,投入10万元,铺设了皮河浜南和2-4社两条共1000米左右的泥结碎石路,修缮了皮河浜中危桥。

投入88万元完成了6.44公里的外围圩标准化建设:

其中,新筑石块护岸500米,防洪墙700米,加高防洪墙2023米,加固加高圩堤4000米,新铺明渠500米。

投入资金35000元,建立垃圾中转站二处,向村民发放垃圾桶600余只,购买保洁人力车9辆,新增垃圾箱11只,落实了保洁员8名,每年分发工资36000元,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长效保洁机制,全村的环境卫生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善。

2006年,投入16万元,新铺设水泥明渠2500米,使田内沟渠硬化总长度达到18608米。

投入4.5万元,打入管桩80根,加固、加宽、加高土坝二条。

12月4日,投入48万元的5000米到组碎石路通过招投标落实了铺设,大大改善了7个自然村群众的交通条件。

投入50000元,对3700米通村柱干道,4600米外围圩岸进行植树绿化,向农户赠送1500棵果树苗,提高了村庄的绿化面积。

2007年,我村投入27万元,目前正在建设中的灌区圩改项目,其中包括2660米明渠,排涝泵站、机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