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912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质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质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质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质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x

《质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x

质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基于质量控制思想的小范围大学生群体早操卡打计次数统计分析控制

二、设计依据

1、质量改进工具;

2、SPC控制图;

3、SPCanalyst软件及Minitab软件。

三、设计内容

早操卡制度对于中国的部分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元素,很多大学的校园的校园里每天清晨早早的便会人流如织,各自奔向自己赶快前往打卡的地方。

不管学生们是否愿意这件事,但这件事切切实实的在中国的很多的大学都存在。

尽管社会各界对这件事莫衷一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高校或者是国家肯定是从对学生有利得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的。

而且,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校期间养成早起的好习惯对我们的学习和身体的健康大有裨益。

基于以上的事实,又恰逢我校现在正在实行这一制度,我们小组打算利用这次用质量控制思想做课程设计的机会来进行这方面的统计过程分析控制。

小组希望通过这次统计分析,来了解本校大学生对待早操卡打计持什么样的态度,进一步判断大学生们对早起早睡的认识、加强身体健康素质持什么样的态度。

通过分析控制得到能够代表大多数同学的质量控制的控制限。

1、项目选择的依据和说明

二、数据采集与输入

三、利用mintab软件及其他工具分析

四、过程改进及生成控制用控制图分析

五、最终控制用控制控制图的生成

六、个人总结

七、参考文献

八、答辩评语

 

基于质量控制思想的小范围大学生群体早操卡打计次数统计分析控制

1、项目选择的依据和说明

早操卡制度对于中国的部分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元素,很多大学的校园的校园里每天清晨早早的便会人流如织,各自奔向自己赶快前往打卡的地方。

不管学生们是否愿意这件事,但这件事切切实实的在中国的很多的大学都存在。

尽管社会各界对这件事莫衷一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高校或者是国家肯定是从对学生有利得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的。

而且,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校期间养成早起的好习惯对我们的学习和身体的健康大有裨益。

基于以上的事实,又恰逢我校现在正在实行这一制度,我们小组打算利用这次用质量控制思想做课程设计的机会来进行这方面的统计过程分析控制。

我校的实际是:

一年级在校期间(节假日除外)每周需打五次,二三四年级在校期间(节假日除外)每周需打三次。

本次调查统计我们的统计群体是部分大三学生。

由于本学期我们按照要求需要打够51次,因此按照最理想的情况,我们在开始的51天有效的打卡天数内(第五周国庆非有效)应该可以打完,那么我们需要统计到本学期的第十二周周一(包括此天)。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使用到了休哈特质量控制图以及质量统计分析软件mintab软件。

通过建立质量控制图,统计这一期间内每组学生的平均打卡次数,最后建立均值——极差(X-S)控制图,最终我们希望达到每位大学生都基本上可以早起,以促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控制目的。

2、数据采集与输入(Measure)

A、小组成员分组情况

对于我们小组,五个人共同完成了30组数据的采集工作,我们共同通过了各种方法获得了30(其中女生宿舍四间)个六人间宿舍的打卡次数数据。

在以后的课程设计完程中我们共同协力工作。

B、收集数据见下表(通过SPSS软件计算所得)

表一30组打卡次数统计分析表

组别

组员

1

2

3

4

5

6

平均值

极差

1

30

38

35

34

37

48

37.00

18.00

2

34

7

34

28

28

31

27.00

27.00

3

25

48

42

31

51

16

35.50

35.00

4

30

15

22

15

30

28

23.33

15.00

5

36

25

27

25

28

39

30.00

14.00

6

34

38

31

25

38

26

32.00

13.00

7

23

20

30

21

31

30

25.83

11.00

8

11

8

11

12

12

12

11.00

4.00

9

49

49

42

49

48

45

47.00

7.00

10

35

38

35

38

36

25

34.50

13.00

11

43

41

39

38

29

27

36.17

16.00

12

49

35

39

38

26

42

38.17

23.00

13

34

34

44

30

26

27

32.50

18.00

14

42

22

37

39

41

42

37.17

20.00

15

39

39

39

39

31

32

36.50

8.00

16

48

48

48

48

48

48

48.00

0.00

17

34

44

44

46

46

39

42.17

12.00

18

32

33

32

4

32

30

27.17

29.00

19

45

40

36

4

42

34

33.50

41.00

20

48

31

41

35

25

23

33.83

25.00

21

44

21

35

26

30

38

32.33

23.00

22

35

25

30

42

31

28

31.83

17.00

23

20

32

43

32

27

28

30.33

23.00

24

5

43

31

11

39

41

28.33

38.00

25

44

34

29

31

24

33

32.50

20.00

26

40

41

42

2

22

44

31.83

42.00

27

40

31

39

28

40

4

30.33

36.00

28

38

8

35

40

40

28

31.50

32.00

29

38

34

44

2

29

31

29.67

42.00

30

9

24

32

25

30

33

25.50

24.00

平均值

32.42

21.53

C、数据收集的方法:

数据收集以每一宿舍为小组,共收集了30个宿舍(其中女生四个),每组组员各六个,即是宿舍容纳人数。

D、把最终数据输入mintab工作表中。

3、利用mintab软件及其他工具分析

A、对数据所做的极差控制图如下所示:

详细操作如下:

统计-控制图-子足变量控制图-XBAR-子组的观测值位于多列的同一行中-组员1-组员6-xBAR选项-检验-1个点,距离中心线大于3.0个标准差。

图一30组样品的极差控制图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极差控制图处于统计过程控制稳态,即是利用判稳准则判断做出过程稳定的判断。

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判断均值控制图是否处于统计过程控制稳态。

B、对数据所做的均值控制图如下所示:

图二过程均值异常是的均值控制图

依据检验1,1个点,距离中心线超过3.00个标准差。

那么检验出下列点8,9,16不合格(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点出界判失稳,依据连续25点无一个点出界)。

C、那么,选择剔除异常数据点所对应的子组8、9、16后,重新整理数据再次生成极差(S)控制图和均值控制图(XBAR),再次判断是否处于统计过程稳态。

D、分析过程失控的原因可以得到:

第8组为一女生组,打卡次数分别为11、8、11、12、12、12,打卡次数明显低于控制界下线。

而第9和16组则是高于过程控制界上线。

其实从现实出发第9和16组是十分理想的,这样表示这些组员都能有很好的自制力,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并且我们得知他们的打卡次数已经很接近51次了,更特别的是这两个宿舍全是女生宿舍。

对于第8组失控的原因经过询问是由于那些女生都有懒床的习惯,不到最后关头是不会紧张的。

4、过程改进及生成控制用控制图分析

A、剔除异常值所在的子组后,数据统计表格如下:

表二27个有效宿舍早操卡打计情况统计表

组别

组员1

组员2

组员3

组员4

组员5

组员6

平均值

极差

1

30

38

35

34

37

48

37

18

2

34

7

34

28

28

31

27

27

3

25

48

42

31

51

16

35.5

35

4

30

15

22

15

30

28

23.33

15

5

36

25

27

25

28

39

30

14

6

34

38

31

25

38

26

32

13

7

23

20

30

21

31

30

25.83

11

10现8

35

38

35

38

36

25

34.5

13

11现9

43

41

39

38

29

27

36.17

16

12现10

49

35

39

38

26

42

38.17

23

13现11

34

34

44

30

26

27

32.5

18

14现12

42

22

37

39

41

42

37.17

20

15现13

39

39

39

39

31

32

36.5

8

17现14

34

44

44

46

46

39

42.17

12

18现15

32

33

32

4

32

30

27.17

29

19现16

45

40

36

4

42

34

33.5

41

20现17

48

31

41

35

25

23

33.83

25

21现18

44

21

35

26

30

38

32.33

23

22现19

35

25

30

42

31

28

31.83

17

23现20

20

32

43

32

27

28

30.33

23

24现21

5

43

31

11

39

41

28.33

38

25现22

44

34

29

31

24

33

32.5

20

26现23

40

41

42

2

22

44

31.83

42

27现24

40

31

39

28

40

4

30.33

36

28现25

38

8

35

40

40

28

31.5

32

29现26

38

34

44

2

29

31

29.67

42

30现27

9

24

32

25

30

33

25.5

24

平均值

32.09

24.79

表三27个有效宿舍早操卡打计情况统计表mintab工作表

B、数据整理后所做的极差控制图如下:

图三数据整理后的极差控制图

通过上图可以了解到,连续25个点没有一点出界,因此判断过程波动正常。

C、数据整理后的均值控制图如下:

图四数据整理后的均值控制图

通过上图了解到剔除异常数据后,所得子组过程均值控制图中连续25个点中没有一个点出界,因此判断过程均值正常。

通过一次调整得到稳定的过程,即是得到过程控制稳态,这就意味着统计中的30个宿舍有27个宿舍都能够有较好的自制力,每天基本上可以早起进行早操卡打计。

那么,之后我们要判断这些数据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D、对于这一实际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的控制线

上规范限控制限51为统计的51天,这是最为理想的情况。

中心线为30.6,为51天的五分之三。

下规范限控制限17,为剩余的天数每天都打计的情况下,共34次(12周剩4天,13、14、15、16、17、18各剩下5天),那么在我前51有效打计天内学生们为了完成今年的打卡次数必须每天都得打计的情况下前51天至少该打计17次。

E、通过观察所有剩余的27个宿舍的平均打卡次数都在规范限内,即是满足质量要求,因此可以生成控制用控制图。

F、因此我们最终生成的均值-极差控制用控制图的控制线分别是

极差控制图控制限如下:

均值控制图控制限如下:

(以上计量控制图控制线系数来自教材204页)

 

五、最终控制用控制图的生成

处于受控过程的控制用控制图如下:

图五受控过程的控制用控制图

从图中看出有些点出现异常,现将利用mintab软件分析的结果贴示如下:

组员1,...,组员6的Xbar控制图检验结果

检验6。

5点中有4点,距离中心线超过1个标准差(在中心线的同一侧的C区域以外)。

检验出下列点不合格:

13,14

组员1,...,组员6的R控制图检验结果

检验2。

连续9点在中心线同一侧。

检验出下列点不合格:

12,13,14

从mintab软件中我们了解到有点根据判异准则有点出界,即是过程出现异常,但早操卡来说这些宿舍内的学生能够打够。

我们始终强调的是利用质量管理的思想来解决一些实际中的问题,但是理论和实际再结合的过程中要突破一些死概念和条条框框的局限,跳出思维狭隘的圈子,在不与现实冲突矛盾的前提下用最核心的思想去解决现实的问题。

6、个人总结

作为质量与可靠专业的一名在校生,努力学习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检验的思想是衡量我们是否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的关键所在。

质量工程一作为质量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不仅提供给我们了现代企业内部施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而且告诉了我们一个企业从员工到个人都应该具备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施行全员参与的、全面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时,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才能够站得住脚,才能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才能够拥有美好的明天。

然而只有课堂上纯理论的灌输对于本来就缺乏实践经验的我们是远远不够,我们只有通过切身的去操作、去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够比较好的理解和熟悉理论知识如何在现实环境中去应用。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的实践操作主要锻炼了我们如何将质量控制思想应用到实际中去的意识,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样的环境可以应用质量控制的思想,更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在工作当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本次课程设计做一些自己的总结:

A、背景的选择

早操卡制度对于中国的部分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元素,很多大学的校园的校园里每天清晨早早的便会人流如织,各自奔向自己赶快前往打卡的地方。

基于以上的事实,又恰逢我校(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现在正在实行这一制度,我们小组打算利用这次用质量控制思想做课程设计的机会来进行这方面的统计过程分析控制。

在数据的收集中,我们收集到了30个六人间宿舍的同学们的打卡记录,其中男生宿舍27个,女生宿舍3个,共180位同学的数据。

在控制图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均值—极差控制图,对于这个控制图而言我们以小组以宿舍为单位为一小组,每小组六个数据。

评价指标我们采用了在开始的前51天有效打卡天数内小组打卡次数的平均值,采用每一小组的极差。

我们想通过以宿舍为单位来研究每个宿舍集体在早操卡打计问题上的积极性,最终确定适用于大多数同学的控制上下限。

B、统计分析过程

整个统计分析的过程中主要基于休哈特控制图的实施原理,首先构造分析用控制图,然后如果分析用控制图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并且指标(以宿舍为单位算出的均值)符合质量要求(规范限)那么分析用控制图可以生成控制用图,并伴随着确定了过程控制上下限和中心线。

对于规范限

的确定,分析过程如下:

上规范限控制限51为统计的51天,这是最为理想的情况。

中心线为30.6,为51天的五分之三。

下规范限控制限17,为剩余的天数每天都打计的情况下,共34次(12周剩4天,13、14、15、16、17、18各剩下5天),那么在我前51有效打计天内学生们为了完成今年的打卡次数必须每天都得打计的情况下前51天至少该打计17次。

在分析用控制图实施的过程中,极差分析用控制图没有一个点出界,因此判穏;均值控制用有三组数据出现了异常,即有三组点出界,剔除了异常点所在的子组后,重新绘制极差和均值的分析用控制图,再次使用三条判稳准则进行判断。

再次判断发现无论极差分析用控制图,还是均值控制用控制图均稳定,因此可以判断指标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经过判断满足质量要求,因此可以生成控制图的控制限。

具体实现流程图见下图:

图六控制图实施流程

在利用控制限进行过程判异时发现有些点出现了异常情况,但对于每一宿舍早操卡打计次数均值而言,这些异常点的出现并不能真正的反映过程出现异常。

我们始终强调利用质量管理的思想来解决一些实际中的问题,但是理论和实际再结合的过程中要突破一些死概念和条条框框的局限,跳出思维狭隘的圈子,在不与现实冲突矛盾的前提下用最核心的思想去解决现实的问题。

因此该过程并不异常,不需要进行改进。

C、团队协作的思考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团队协作显得尤其重要。

团队协作注重团队之间的纪律和规则,成员之间一般情况下各司其职、兢兢业业,不能越俎代庖。

当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同舟共济、共同进退,最终实现双赢或者多赢。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做到了分工合作,协作共进,共同思考,并最终对顺利完成本次课程设计起到了良好的帮助作用。

七、参考文献:

[1]张公绪,孙静.新编质量管理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孙静,质量管理学(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3]薛丽,质量工程一课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2-2013-1

[4]早操卡制度.

[5]部分高校早操卡制度的合理性.

[6]纪律检查吹响集结号,早操卡制度正式施行.

课程设计答辩评语

 

成绩答辩组长签名2009年11月日

附:

答辩小组成员名单: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