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材课后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834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教材课后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统计学》教材课后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统计学》教材课后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统计学》教材课后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统计学》教材课后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教材课后练习题.docx

《《统计学》教材课后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教材课后练习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学》教材课后练习题.docx

《统计学》教材课后练习题

《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中是基础。

A.统计学B.统计活动C.统计方法D.统计资料

2.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特点是。

A.数量性B.总体性C.整体性D.同质性

3.要了解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50个学生B.每一个学生C.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个学生的成绩

4.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总体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

5.已知某种商品每件的价格为25元,这里的“商品价格”是。

A.指标B.变量C.品质标志D.数量标志

二、多项选择题:

1.当观察和研究某省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情况时。

A.该省所有的国有工业企业为总体B.该省国有工业企业生产的全部产品为总体

C.该省国有企业的全部资产为总体D.该省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为总体单位

E.该省国有工业企业生产的每一件产品为总体单位

2.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量的特征,所以。

A.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B.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C.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E两者都可以用数值表示

3.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A.性别B.工种C.工资D.民族E.年龄

4.连续变量的数值。

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C.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

D.要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取得E.只能用计数方法取得

5.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B.平均工资C.计划完成程度D.出勤率E.总产量

三、简答题:

1.统计有哪些涵义?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统计研究对象是什么?

它有哪些特点?

3.统计工作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4.什么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总体和单位的关系怎样?

5.什么是标志?

什么是指标?

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四、练习题:

1.指出某机械工业局所属的下列统计标志中.哪些是品质标志?

哪些是数量标志?

(1)企业所有制

(2)企业地址(3)占地面积(4)职工人数(5)主要产品用途(6)設备台数(7)利润总额

2.指出下列指标中哪些是数量指标?

那些是质量指标:

(1)职工人数

(2)工资总额(3)劳动生产率(4)单位产品成本(5)设备利用率(6)设备台数(7)原材料利用率(8)主要产品产量(9)工业增加值

3.指出下列总体单位中的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1)大学生

(2)工人(3)机床(4)机床厂

4.指出下列变量中哪些是连续变量,哪些是离散变量:

(1)学生人数

(2)学生体重(3)工业增加值(4)电视机产量(5)汽车耗油量

5.利用下列资料,计算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企业

工人数

年工资总额(元)

年工业增加值(万元)

5000

7000

300

350

4000

5000

参考答案:

一、1B2A3B4D5D

二、1AD2AD3CE4ACD5BCD

三、略。

四、1.品质标志:

(1)

(2)(5);数量标志:

(3)(4)(6)(7)

2.数量指标:

(1)

(2)(6)(8)(9);质量指标:

(3)(4)(5)(7)

3.大学生的品质标志如专业,数量标志如成绩等;

工人的品质标志如工种,数量标志如工资等;

机床的品质标志如机床品种,数量标志如年生产能力等;

机床厂的品质标志如所有制类型,数量标志如产值、利润、税收等。

4.连续变量:

(2)(3)(4);离散变量:

(1)(4)

5.数量指标可以计算公司工人总数、工资总额、工业增加值;

质量指标可以计算甲乙企业平均人数、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公司平均人数、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等。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选择。

A.统计报表;B.重点调查;C.全面调查;D.抽样调查。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做好统计资料的整理工作;B.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C.注意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与科学性;D.应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3.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

A.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B.职工月人均收入额的多少;

C.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D.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

4.划分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组限必须。

A.相等;B.不等;C.重叠;D.间断。

5.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9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520;B.510;C.500;D.490;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的主要区别有。

A.选择调查单位的原则不同;B.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

C.在能否计算和控制误差上不同;D.调查目的不同;

E.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

2.在我国专门调查有。

A.统计报表;B.普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E.抽样调查。

3.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属于。

A.全面调查;B.—次性调查;C.专门调查;D.经常性调查;E.直接观察法

4.常用的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有。

A.直接观察法;B.大量观察法;C.报告法;D.通讯法;E.采访法。

5.下列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一致的是。

A.工业企业设备普查;B.零售商店调查;C.人口普查;

D.高校学生健康状况调查;E.工业企业普查。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调查,地位如何?

2.统计调查有几种组织方式?

每种方式有什么特点?

3.一个周密的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4.统计分组依据什么原则选择标志?

统计分组有何重要作用?

5.统计表由哪几部分构成?

编制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练习题:

1.指出下列调查对象,哪些调查中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是一致的?

那些是不一致的?

(1)商业网点调查

(2)五金商店零售物价调查(3)城市职工家庭生活调查(4)机械工业设备调查(5)调查高校大学生健康状况

2.了解下列情况,采用什么调查方式?

(1)全国人口数及其构成

(2)检查一批产品合格率

(3)全国各种学校数和学生人数(4)调查某县工业企业增产原因及经济效益情况

(5)了解某农贸市场的商品物价情况

3.某班学生某科期末考试成绩如下,根据以下资料计算表中的组中值,计算各空格值填入表内,并绘制出次数分布直方图:

按考分分组(分)

次数(人)

累计频率(向上)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60分以下

60~70

70~80

80~90

90~l00

4

lo

18

12

6

 

 

 

合计

50

4.某市各工业企业职工人数如下,试编制变量数列,并画出分布图形。

322339357346484354332316442587

220482676506328343294288545314

622305489369484535409560478502

375430483420301392354364330338

参考答案:

一、1D2B3C4C5A

二、1ACDE2BCDE3ABC4ACDE5BE

三、略。

四、1,2,3略

4.全距676-220=456

设组距为100,组数=

人数(人)

企业数(个)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700

3

19

10

6

2

合计

40

直方图略。

第三章综合指标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

A.116.7%;B.100.5%;C.85.7%;D.99.5%。

2.计算结构相对数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A.小于lOO%;B.大于100%;C.等于lOO%;D.小于或大于100%。

3.分配数列各组标志值不变,每组次数均增加20%,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

A.增加20%;B.不变化;C.减少20%;D.无法判断

4.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又可分为。

A.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C.时期指标和时间指标;D.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

5.平均指标反映了。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B.总体分布的特征;C.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D.总体变动趋势。

二、多项选择题

1.下边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A.人口出生率;B.商品流通费用率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人口密度;

E.某市每千人拥有病床数。

2.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数值大小的因素有。

A.各组变量值水平的高低;B.各组变量值次数的多少;

C.各组变量值次数的绝对数值大小;D.各组变量值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大小

E.组数的多少。

3.比较相对指标可用于。

A.不同国家、地区和单位之间的比较;B.不同时期的比较;

C.实际水平与计划水平的比较;D.落后水平与先进水平的比较;

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比较。

4.运用调和平均数方法,计算平均数值时,应具备的条件是。

A.掌握总体标志变量和相应的标志总量;B.掌握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数资料;

C.缺少算术平均数基本形式的分母资料;D.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相应组的标志总量;

E.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相应组的标志总量。

5.标准差。

A.表明总体单位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B.反映总体单位的一般水平;

C.反映总体单位标志值的离散程度;D.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E.反映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2.什么是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各有何特点?

3.在计划完成程度检查中,什么叫水平法和累计法?

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4.应用平均数指标应注意哪些问题?

5.GDP与社会总产值、国民总收入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四、计算题

1.公司2003劳动生产率为8000元/人,产品实际成本为15000元。

计划要求2004劳动生产率提高10%,产品成本下降5%。

又知2004劳动生产率实际达到9200元/人,产品成本下降为14500元。

试检查该公司2004劳动生产率提高计划和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

2.列资料是某些单位统计分析报告的摘要。

你认为其中所用的统计指标和所下的结论是否恰当?

如不恰当应当如何改正?

(1)本厂计划规定:

第一季度单位产品成本应当比去年同期降低10%,但实际执行结果只比去年同期降低8%,因此,该厂仅完成产品成本计划的80%。

(2)某食品公司的三个门市部,五月份因保管不善,使卷烟发生霉变。

甲门市部储存5箱霉变1箱,乙门市部储存50箱霉变5箱,丙门市部储存!

00箱霉变20箱。

因为丙处霉变最多,所以问题最严重。

(3)某市现有病床500张,占全市现有50万人口约l%。

3.乙两个农贸市场三种价格及成交量、成交额的资料如下:

品种

价格(元)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万公斤)

A

B

C

1.2

1.4

1.5

1.2

2.8

1.5

2

1

1

合计

——

5.5

4

试问农产品哪一个市场的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其原因。

4.某企业工人的月工资额(元)资料如下:

月工资额(元)

工人人数

200元以下

200~250

250~300

300~350

350~400

400元以上

80

150

300

180

50

40

合计

800

求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5.甲乙两个生产班组生产情况如下表,

 

甲班

乙班

班产量(件)

工人数

班产量(件)

工人数

15

18

22

25

28

30

32

2

8

12

20

5

2

1

10

15

20

25

28

35

40

3

8

12

18

4

2

1

要求:

(1)比较哪个班组的平均班产量高;

(2)计算两个班组的标准差及标志变异系数。

并说明哪个班组的平均班产量更具有代表性,评价谁的生产比较平衡。

参考答案:

一、1D2C3B4B5A

二、1ABCDE2ABD3ACDE4ACDE5ACE

三、略。

四、1.该公司2004劳动生产率提高计划完成程度为104.5%,

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104.8%。

2.

(1)该厂完成产品成本计划的102.2%。

(2)应将绝对数和相对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3)应计算强度相对指标。

3.甲市场用调和平均数方法计算平均价格,为1.375元;乙市场用算术平均数方法计算平均价格,为1.325元。

甲市场价格高。

4.

5.

第四章动态数列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动态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的是()

A.时点数列B.时期数列

 C.时期指标D.时期绝对数指标

2.某企业一、二、三、四月份各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214人、220人和232人,则该企业第一季度平均职工人数为()

A.215人B.208人

C.222人D.214人

3.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

A.连乘积B.总和

C.对比值D.相减

4.我国城乡企业从业人员1996年为68850万人,1990年为63909万人,则1990~1996年之间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A.1.25%B.101.25%

C.7.73%D.107.73%

5.若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

A.0B.1

C.大于1D.小于1

二、多项选择题

1.一个动态数列的基本要素包括:

()

A.变量B.次数C.现象所属的时间

D.现象所属的地点E.反映现象的统计指标数值

2.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有()

A.时期长短应该相等

B.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C.时点数列的时点间隔应该一致

D.指标的计算方法可以不一致

E.指标的经济内容应相同

3.用于分析现象发展水平的指标有()

A.发展水平B.发展速度C.平均发展水平

D.增长量E.平均增长量

4.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有()

A.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B.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1

C.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D.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E.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1

5.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

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法E.方程法

三、简答题

1.动态数列的作用

2.时期数列的特点是什么?

3.时点数列的特点是什么?

4.编制动态数列应遵循哪些原则?

5.算术平均数和序时平均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四、计算题

1.某车间某年各月产量资料如下:

1月份185、二月份190、三月份236、四月份240、五月份230、六月份255、七月份272、八月份270、九月份275、十月份280、十一月份278、十二月份285。

计算:

(1)各季度的平均每月产量

(2)全年的平均月产量。

2.某工厂先进生产者人数日益增加,计算第一季度先进生产者占全体工人的平均百分比。

时间

1月1日

2月1日

3月1日

4月1日

先进生产者人数(人)

全部工人数(人)

120

2000

180

2000

301

2150

360

2000

3.某商场有下表资料:

月份

1

2

3

4

商品销售额(万元)

165

198

177

217

月末销售人数(人数)

210

240

232

250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该商场第一季度的平均月销售额

4.某工厂工业总产值2002年比2001年增长8%,2001年比2000年增长9%,2000年比1999年增长8.5%,1999年比1998年增长10%.

计算:

(1)该工厂工业总产值2002年比1998年增长百分之几

(2)该工厂1999年至2002年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以1998年为基期)

5.某地区1998-2002年某种产品的产量资料如表:

年份

某种产品产量(万吨)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

22

24

27

30

试运用最小平方法配直线方程,并预测该地区2005年这种产品可能达到的产量。

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A4.A5.A

二、多项选择题

1.CE2.ABCE3.ACDE4.ADE5.DE

三、略

四、计算题

1.

(1)各季度的平均每月产量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2)全年的平均月产量:

2.

3.

4.

(1)计算该工厂工业总产值2002年比1998年增长百分之几

(1+8%)(1+9%)(1+8.5%)(1+10%)-100%=40.5%

(2)计算1999年至2002年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

=

平均增长速度为=平均发展速度-1=40.5%

5.以2000年为原点,即

=0,则可用简化方程式求得:

所求趋势线为:

万吨

第五章统计指数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指数作为一种特有的指数和方法,主要是研究()

A.狭义的指数B.广义的指数

C.实物产量水平D.价格水平

2.某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要计算产品产量总指数,三个企业的产品产量()

A.可以直接加总B.不可以直接加总

C.必须用基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D.必须用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3.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其计算的基础()

A.数量指数B.质量指数C.综合指数D.个体指数

4.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商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价格未变,而总产值增长了15%,则产品产量指数为()

A.115%B.15%C.100%D.180%

5.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5%,产量增加5%,则生产总费用()

A.增加B.减少C.没用变化D.不能确定

二、多项选择题

1.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原则是()

A.以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B.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C.以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D.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E.上述都不对

2.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A.权数作用B.平衡作用C.稳定作用

D.比较作用E.同度量作用

3.某商品基期出售100公斤,报告期出售120公斤,指数为120%,该指数是()

A.综合指数B.个体指数C.数量指标指数

D.总指数E.质量指标指数

4.以下指数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A.价格指数B.单位成本指数C.产量指数

D.平均工资指数E.材料单耗指数

5.某企业销售输入报告期183150元,基期为156000元,销售量指数为109.6%,则()

A.销售额指数为117.4%B.销售价格指数为107.1%

C.销售量的增加使销售收入增加15000元

D.销售价格的上扬,使销售收入增加12150元

E.全部销售收入增加27150元

三、简答题

1.统计指数有什么作用?

2.统计指数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3.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4.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的联系与区别。

5.指数体系的作用。

四、计算题

1.某工业企业两种产品的产量和出厂价格资料如表: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出厂价格(元)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5000

3000

5500

3600

20

25

21

28

计算产量综合指数和价格综合指数。

2.根据下面资料,计算平均成本降低程度,以及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

产品

生产费用(万元)

单位成本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降低(%)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750

500

780

520

5

3

3.某公司销售情况如下表:

产品

实际销售额(万元)

销售量个体指数%

2002年

2001年

240

485

480

200

450

350

125

110

140

合计

1205

1000

要求:

(1)计算全公司销售量总指数;

(2)分析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4.某公司所属企业劳动生产率资料如下:

企业名称

劳动生产率(元/人)

工人人数(人)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2450

1800

2600

2000

245

125

250

150

合计

要求:

运用指数体系分析各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水平和工人结构的变动对该公司的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5.指数推算:

(1)已知某企业某种产品产量增长10%,消耗某种原材料总量增长6%,试计算该种产品单耗的变动程度。

(2)已知某商店销售额增长20%,销售价格总的上涨8%,试求销售量增长的百分数。

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A3.D4.A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2.CE3.BC4.ABDE5.ABCDE

三、略

四、计算题

1.产量综合指数=

价格综合指数=

2.成本综合指数=

综合成本指数为95.79%,平均成本降低4.21%,由于成本降低节约的生产费用为57.13万元。

3.

全公司销售量指数为123.5%,即销售量2002年比2001年增长了23.5%,使全公司的销售额2002年比2001年增长了:

万元

4.

-53.2=24.76-77.96

分析:

由于各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上升3.33%,影响该公司平均劳动生产率增加了24.76元;由于工人结构的变动下降了9.5%,使得该公司平均劳动生产率减少了77.96元,两者共同的影响结果使得该公司平均劳动生产率降低4.68%,即减少了53.2元。

5.

(1)该种产品单耗指数为96.36%

(2)销售量增长了11.11%

第六章抽样调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

A.计算和控制误差;B.了解总体单位情况

C.用样本来推断总体;D.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