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地理二轮地理统计图表的解读与数据分析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822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5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地理二轮地理统计图表的解读与数据分析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二轮地理统计图表的解读与数据分析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二轮地理统计图表的解读与数据分析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二轮地理统计图表的解读与数据分析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二轮地理统计图表的解读与数据分析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地理二轮地理统计图表的解读与数据分析含答案.docx

《精修版高考地理二轮地理统计图表的解读与数据分析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地理二轮地理统计图表的解读与数据分析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修版高考地理二轮地理统计图表的解读与数据分析含答案.docx

精修版高考地理二轮地理统计图表的解读与数据分析含答案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

专题四 地理统计图表的解读与数据分析

地理统计图是表示地理事物数值特征或时空分布的图像,能很好地考查考生对数据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近几年高考试题引入了多种形式的统计图,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地理数据读取和分析能力等。

 

体系构建

名师点拨

1.判读坐标统计图时,要掌握不同类型坐标统计图的特点,培养自己从图中找出有效地理数据并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2.对于结构统计图判读时,准确读懂图像,找出各部分比例关系是判读关键。

3.明确图像、图表的基本类型及各种图像、图表的主要特点。

4.通过强化训练,掌握判读常见图像、图表的方法与技巧。

5.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纵向上可以对比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认识其发展变化;横向上可以对比不同地理事物在结构特征上的差异或联系。

6.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

类型一 常见结构统计图形判读技巧 

[典例剖析]

【典例1】 (2013·广东文综,41,28分)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4)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下图)。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下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4分)

(2)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4分)

(3)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

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12分)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8分)

[读图指导]

尝试自解 

(1)__________ 

__________ 

(2)__________ 

__________ 

(3)__________ 

__________ 

(4)__________ 

__________ 

解析 准确获取图文材料的有效信息是关键。

答案 

(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

(2)地形 河流

(3)耕地:

比重下降。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比重上升。

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特点:

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

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方法总结]

 常见的结构统计图类型及其构图特点

类型

例图

构图特点

扇形结构图

扇形图以几何图形——圆形的面积大小表示地理数据资料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续表

饼状

结构图

饼状图和扇形图的构图和阅读方法一样

柱状

结构图

坐标图上的柱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

矩形

结构图

矩形图是扇形图的变形图,是各个矩形面积占总矩形面积的比重表示地理资料的图示

【技巧点拨】结构统计图的判读技巧

(1)看清图例和图中的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地理项目。

(2)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首先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比例及比例大小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3)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纵向上可对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认识其发展变化;横向上可以对比不同地理事物结构特征的差异或联系。

(4)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揭示问题,作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培优演练]

1.(2014·海南地理,14~15)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由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

读图,完成

(1)~

(2)题。

(1)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D.人均产值减少

(2)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A.珠江三角洲地区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D.川渝地区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文分析,2010年比2000年该县外出半年以上人口和跨省外出人口大幅度增长,意味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减少,因此劳动力紧张,价格有所提高;人均生产规模扩大;占总人口比例降低;人均产值增加。

综上所述,A项正确。

(2)题,该县人口大规模外出,表明该县经济落后,在所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川渝地区经济最落后,因此选B。

答案 

(1)A 

(2)D

2.(2014·浙江宁波期末)201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为4.69万亿千瓦时,2012年为4.9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读2011、2012年分月全社会用电量图(图1)和2011(内环)、2012年(外环)电力消费结构图(图2),回答

(1)~

(2)题。

(1)我国用电负荷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关于我国电力消费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电的增加量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

B.冬季北方供暖成为冬季电力消耗的主要因素

C.西部地区的高耗能工业发达,用电量最多

D.火电比重逐年降低,核电比重逐年升高

解析 第

(1)题,从图1可以得知,2011、2012年分月全社会用电量中6、7、8月份用电量最多,所以夏季用电负荷最大,故B正确。

(2)题,从图2可知,第二产业的用电量变化最大,主要是增加的比重最大,A正确。

我国冬季北方以燃煤和天然气供暖为主,而不是电力,故B错误。

西部地区工业相对落后,对能源的需求量小,C错误。

我国目前电力构成中还是以火电为主,D错误。

答案 

(1)B 

(2)A

类型二 常见地理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技巧 

[典例剖析]

【典例2】 (2014·四川文综,9~10)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千米附近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D.10千米附近

(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读图指导]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解析 第

(1)题,与1990年相比,2010年在离市中心2千米和4千米附近人口密度分别减少了约2.5万人/km2和0.9万人/km2,A、B项错误。

而在8km和10km附近分别增长了约0.3万人/km2和0.6万人/km2,故C项错误,D项正确。

(2)题,图中显示距市中心6km以内地区人口密度降低,距市中心6km以外的区域人口密度升高,说明该城市规模扩大,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意味着城市化水平提高了,城市等级并不一定提高,故A项错误,C项错误。

城市地租水平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市中心附近常住人口大幅减少,说明市中心地租水平增长较快,B项错误。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如市中心区住宅的减少、商业功能的强化、城市中心区绿地面积的增加等,都会导致市中心区人口密度的降低,D项正确。

答案 

(1)D 

(2)D

[方法总结]

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数字信息图像。

近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平面直角坐标图和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此外三维坐标图和雷达图等其他类型也不时出现在高考试题中。

现做以下具体分析:

1.平面直角坐标图

平面直角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读图时要积极思考,既要有定量的认识,又要做定性分析。

(如下图)

解读此类统计图需注意以下几点:

(1)认清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地理要素和图例的内容,再根据“点”“柱”或“线”所表示的数值信息分析其变化趋势。

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布规律,点状图和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相对或绝对数量。

(2)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

(3)当出现左右纵坐标甚至多个纵、横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

(4)特别要看清纵坐标单位数值,不能简单以“柱”或“线”的高矮来比较大小。

(5)判读坐标的变化趋势时不能有思维定势。

如横坐标不一定总是向右增大。

2.三维坐标和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用三维空间来反映三个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或是将它们统一在一个平面内,形成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如下图)。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由一个等边三角形构成,判读和分析时,需要把握几个关键:

①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

②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须是100%。

③构成要素只有三项。

④三项要素在数轴上的比例按由低到高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均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由0%~100%。

【方法技巧】在判读时要掌握两种方法

①箭头指向法

第一步:

先在坐标轴的外侧按照三角坐标值由小到大画三个箭头。

第二步:

从图中某点分别做平行于三个箭头的三个箭头,其与所对应坐标轴交点对应的值即为所读取的数值,如右图所示甲点:

(a:

20%,b:

40%,c:

40%)

②最小值法

从图中某点(如图中F)分别做三个轴的平行线,与每个坐标轴均有两个交点,取这两个交点中数值最小的点,即为该点的数值。

如图中F点与第一产业有两个交点R、P,与第二产业有两个交点N、K,与第三产业有两个交点O、M,图中F点的数值即R、N、O对应的数值。

3.多维坐标图

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且有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张图上绘制而成。

(如下面的三种坐标图)

风频玫瑰图是在一个八方位(或更多)坐标图中加上气象资料绘制而成的。

坐标中心点的风频概率为0,风频曲线离中心点越远说明风频率越大。

一般而言,要能读出一个地方的最大风频和最小风频,以此结合有关城市和工业布局知识。

[培优演练]

1.(2014·江苏地理,21~22)下图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

读图,回答

(1)~

(2)题。

(双选)

(1)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  )

A.食品B.日常用品C.服装D.家用电器

(2)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出行距离B.购物成本C.交通方式D.购物环境

解析 第

(1)题,由图示可知居民购物倾向中服装到中心城区购买倾向高,日常用品到开发区购买倾向高,食品到开发区购买倾向高,家用电器到中心城区、开发区购买倾向都高。

(2)题,居民对食品和日常用品消耗量大,购买这两种商品较为频繁,因此主要考虑出行距离要近,购物成本要低。

答案 

(1)CD 

(2)AB

2.下图为不同纬度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玫瑰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示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①③④②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D.③④②①

(2)冬至日图中四地白昼时间由长到短依次是(  )

A.①④③②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D.③②①④

解析 第

(1)题,①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夏至日的,且最大没有达到90°,最小没有达到0°,说明该地地处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②地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且接近为0°,说明②地处于北极圈附近;③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说明③地处于北回归线上;④地在秋分日到冬至日、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说明④地地处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因此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②①③④。

(2)题,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极夜区除外);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昼区除外)。

因此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①④③②。

答案 

(1)B 

(2)A

类型三 统计表格的判读技巧 

[典例剖析]

【典例3】 (2014·上海地理,4~6)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对象之一,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城市商业网点分布的合理性。

读我国某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表,回答问题。

蔬菜食

品类

日常用

品类

服装衣

饰类

家用电

器类

2001年出行的

平均距离(km)

1.43

2.32

6.43

5.94

2011年出行的

平均距离(km)

1.12

1.55

4.52

8.04

(1)该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最小的是蔬菜食品类,影响这类商品销售网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价B.集聚C.交通D.市场

(2)该市居民服饰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可能反映了(  )

①服装销售网点增加 ②服装商场的通达性改善 ③服装商场品种更多 ④大型服装商场外迁市郊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该市居民家用电器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最大,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居民的消费水平大幅度上升 ②居民区随城市发展向外扩散 ③家电商家地租支付能力提高 ④家电商场在商业区相对聚集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读表指导]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解析 第

(1)题,“蔬菜食品类”需要新鲜保质,靠近市场既省运费,又省时间,故选D。

(2)题,①服装销售网点增加,可以更靠近消费人群,使出行距离缩短;②服装商场的通达性改善,与出行空间距离的缩短无关,只是更方便、快捷了;③品种多样,适应市场需求,可以减少去更大城市购物的概率,客观上缩短了出行距离;④大型商场外迁市郊,会扩大出行距离。

故选C。

第(3)题,①与出行空间距离的变化无关;③说明家电行业利润更高,有能力在交通更便捷或市中心等高地租地段布局,不是导致出行距离变化大的直接原因,故排除①③组合。

②④组合明显使出行距离增大。

答案 

(1)D 

(2)C (3)B

[方法总结]

地理表格是地理数据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材料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载体。

解读表格题最关键的是灵活运用表格数字,从数字中找出表格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

解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仔细阅读表格,充分把握表名的中心内容。

表名表达了图表所要展示的最主要的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透过表名往往可以发现一些重要信息。

第二,抓住主要线索,综合分析地理规律。

表格集中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也有主次、轻重之分。

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第三,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解答表格题通常重视认识表格统计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从理性上做定性认识。

大多数表格题直接就可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

若题目要求进行定量计算,就必须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做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

例如,表格给出了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某地各月降水量,要求确定该地所处的干湿地区,解答此题必须把各月降水量逐月累加,由定量到定性分析。

解答表格题是做定性、定量分析,还是仅做定性分析,因题而异,解题时要灵活掌握。

第四,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

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特点。

【技巧点拨】在阅读表格时,一定要弄清表格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并且进行横、纵向对比,分析事物的变化过程。

[培优演练]

1.(2014·新课标Ⅰ,7~9)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

(1)~(3)题。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解析 第

(1)题,通过计算,2009年,生物量为4,2010年为4.78,2011年为4.93,2012年为5.04,2013年为5.19,生物量逐年提高,①项正确。

②项错误,通过读表可知,灌木植物数量没变,而草本植物数量增多,因此植株密度增大,③项正确。

材料和图表无法体现植被分布情况,④项错误。

故A项符合题意。

(2)题,抓住关键词,“此消彼长”。

通过计算,植株数量方面灌木没有变化、草本数量增多,A项错误。

总生物量,灌木和草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多,B项错误。

地上生物量方面,灌木和草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多,C项错误。

地下生物量方面,灌木由1变成1.01,0.99,0.98,0.97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草木由1变成1.21,1.29,1.42,1.58呈现上升的趋势,符合“此消彼长”,D项正确。

第(3)题,通过对图表信息的整体把握,灌木植物数量上没有变化,地上生物量略有增加,而地下生物量略有下降,整体而言变化不大;再看一下草木植物,植株数量增加,地上生物量增加较多,地下生物量也有增加,整体而言增加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合变化的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D项符合题意。

答案 

(1)A 

(2)D (3)D

2.(2014·浙江金华十校调研)读2012年我国某四省(市)的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及人均生产总值表,完成

(1)~

(2)题。

地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生产总值(元)

北京

0.8

23.1

76.1

81658

浙江

4.9

51.2

43.9

59249

26.1

28.3

45.5

28898

12.7

38.5

48.8

16413

(1)甲、乙两省最有可能是(  )

A.甲:

海南;乙:

山东B.甲:

江苏;乙:

贵州

C.甲:

海南;乙:

贵州D.甲:

江苏;乙:

山东

(2)四省中甲省第一产业比重最高,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劳动力素质最高B.地形最平坦

C.水热资源最充沛D.机械化水平最高

解析 第

(1)题,甲省第一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小,工业化水平不高,符合海南的特征。

海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旅游业发达。

乙省虽然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但人均生产总值很低,说明经济落后,江苏、山东两省经济发达,所以乙符合贵州的特征。

故选C。

(2)题,据上题分析,四省中甲省第一产业比重最高,是因为海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纬度低,属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充沛。

特别是冬季,北方省区因气温低,在自然状态下,不能种植农作物,而海南则可以四季种植。

故选C。

答案 

(1)C 

(2)C

限时专项训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近年来我国粮食增产明显,2013年又增产1236万吨,其中玉米主产区因降水增多等原因增长显著。

读2003~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与进口量变化图,完成1~2题。

1.结合图表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增长

B.我国粮食由净出口变为净进口

C.我国粮食自给率日益提高

D.粮食产量增长率低,进口量变化小

2.2013年粮食增产贡献率大的产区应是(  )

A.东北及内蒙古B.长三角省区

C.青、藏、新、陇D.西南各省区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高,但自2009年开始,我国由过去的粮食净出口变为了净进口,这说明我国粮食的自给率在下降。

第2题,由材料可知,2013年我国粮食增产以玉米主产区的增长最为显著,而我国的玉米主产区位于北方;材料中还明确指出,当地的玉米增产主要是由降水增多导致的,我国北方的东北及内蒙古地区。

降水较少、降水的变率较大,2013年可能降水增加,从而导致玉米增产明显。

答案 1.B 2.A

(2014·石家庄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山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山峰可能属于(  )

A.秦岭山脉B.太行山脉

C.武夷山脉D.祁连山脉

4.北坡1月降水量大于7月降水量的区域海拔大致在(  )

A.1000米以上B.1000米以下

C.1400米以上D.1400米以下

解析 第3题,秦岭南坡山麓地带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北坡山麓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太行山和祁连山的山麓地带,1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

而图中所示山脉无论是南坡还是北坡,山麓地带的1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所以可能属于武夷山脉。

第4题,在图中找出北坡1月和7月降水量线的交点,从该点向坐标轴横轴作垂线,该垂线与地形剖面线的交点所在的海拔,为1月和7月降水量相等区域的海拔(如下图所示),则可知北坡1月降水量大于7月降水量的区域大致在海拔1000米以下。

答案 1.C 2.B

(2014·武汉模拟)2012年北京市霾天达到124天,集中在1~3月和10~12月。

读图,回答5~6题。

5.北京市(  )

A.春季多大风,雾霾天气增多

B.夏季降水量大,雾霾天数少

C.燃烧煤炭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D.工业发展水平高,污染严重

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北京市治理PM2.5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人工降雨,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

B.减小煤炭使用量,缩短冬季供暖时间

C.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搬迁到周边地区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解析 第5题,材料中信息说明冬季雾霾天数多,夏季雾霾天数少,原因是夏季降水多,空气中的污染物质随大气降水降落到地面,所以空气中污染物质含量小,雾霾天数少;冬季降水少,再加上燃煤取暖,空气中污染物质排放量大,雾霾严重;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霾天气的主要污染源来自区域传输和机动车尾气排放,而非燃煤排放;环境污染与工业发展水平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如果重视环境保护,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治理污染,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就不会造成严重污染。

第6题,机动车尾气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故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答案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