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万亩盐碱地改良并种业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683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0万亩盐碱地改良并种业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年产10万亩盐碱地改良并种业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年产10万亩盐碱地改良并种业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年产10万亩盐碱地改良并种业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年产10万亩盐碱地改良并种业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10万亩盐碱地改良并种业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10万亩盐碱地改良并种业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0万亩盐碱地改良并种业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10万亩盐碱地改良并种业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10万亩盐碱地改良并种业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10万亩盐碱地改良并种业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你可任意修改编辑.)

1总论

1.1项目的基本情况

1.1.1项目名称

某某10万亩种业基地平台建设项目

1.1.2项目性质

新建

1.1.3设计指导思想和特点

在国家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

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加强粮食物流、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

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文件精神,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建设种业强国为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林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根本性保障。

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带动当地农民的就业,促进农业标准化的发展、推进种子产业化进程,促进内蒙古地区种业发展,为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良种。

1.2建设规模和内容

某某位于无定河源头上,连片集中分布着10万亩盐碱荒地及盐渍化耕地通过施用工业脱硫废弃物与腐植酸对其进行有效改良,实现了工业脱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盐碱土环境修复的完整体现,可使燃煤脱硫企业(电厂)、农业生态环境、农民多方受益,属于典型的循环低碳经济体系。

盐碱地修复后将作为种业种植基地,建设成为西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种业产业园。

产业园功能定位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科研试验,二是新品种引进示范展示功能,三是种子生产加工,四是种子贮存交易,五是建立种质资源库,六是观光旅游。

“初步规划,种业产业园建设面积在2500亩左右。

项目拟建立种苗基地10万亩。

其中繁育玉米6.4万亩、葵花、马铃薯1万亩,其他用作小麦和杂粮的育苗基地。

并进行区域内配套的灌溉渠道及排水建设、道路建设、电力系统建设、综合环境治理等。

1.3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3.1项目单位

某某政府

1.3.2项目工程建设期限

项目分俩期进行,第一期完成十万亩盐碱土改良及园区基础建设,并将改良后土地种植绿肥。

第二期进行大田种业种植,完善基地建设,全面完成建设。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

(4)农业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

(5)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7)《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8)《内蒙古安装工程计价定额》及相关文件规定

(9)设备价格按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价格资料另加运杂费等费计算,材料价格按内蒙古现行材料预算价格计算。

(10)其它费用:

各项地方性税费,不可预见费用,勘察设计费按有关文件规定计算。

 

1.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额

备注

1

总投资

万元

32359.8643

建设投资

万元

31359.8643

流动资金

万元

1000

2

资金筹措

万元

32359.8643

申请政府补贴

万元

9707.95929

申请贷款

万元

9707.95929

企业自筹资金

万元

12943.94572

3

建设期

2

4

运营期

18

5

年均营业收入

万元

35000

6

年均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2100

7

年均成本总费用

万元

13586.71

8

年均利润总额

万元

19313.29

9

年均所得税

万元

4828.32

10

年均净利润

万元

14484.97

11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

%

41.62%

12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税后)

万元

68511.74

13

项目投资回收期(税后)

3.63

14

盈亏平衡点

%

13.28

 

1.6结论

工业脱硫废弃物在农业盐碱土改良中的应用,既解决了燃煤电厂脱硫废渣二次污染,以及废弃物堆放大量占用耕地和处理废渣加大投入之弊端的难题,又成功的改良了盐碱土并有效扩大了耕地面积,同时亦可有效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意义重大。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关于调整农业结构的指导思想原则,对于提高耕地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调查分析论证,本项目建设区域自然条件具备,社会经济条件良好,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强。

项目符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决策和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规定。

项目立项依据充分、建设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可行,主体技术成熟,规划布局合理,建设规模适度,风险因素可控,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建议对本项目建设给与大力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尤其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面临耕地大面积减少、淡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按中国当前的农业生产水平计算,我国农产品的综合消费水平已经超过了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中国进口的农产品至少相当于利用了境外0.4亿hm²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

我国盐碱土作为潜在耕地的后备资源,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

盐碱土是全球陆地分布广泛的一种土壤类型,全球盐碱地面积约9.5亿公顷。

据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我国盐碱地资源面积约5.27亿亩,其中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约1.14亿亩,而内蒙古亦有2000万亩。

因此,大面积改良盐碱地并使之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意义重大。

根据环保要求,以煤炭作为能源的电厂需完成清除煤烟中S02设备的安装。

清除S02的工艺是用Ca0吸收S02,即CaO+S02→CaSO3→CaSO4,清除SO2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其主要成分是CaSO4·2H20。

在美国煤烟脱硫废渣被称其为“白色污染”或“二次污染”,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我国推广较快,烟气脱硫产生大量的副产物每年需占用大面积的堆放场地。

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文件精神中指出:

到2020年,我区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培育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突破性优良品种20个,实现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更新;建设玉米、大豆、马铃薯、小麦、向日葵及蔬菜等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优势种子生产基地;力争打造10家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杂交玉米制种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0%,种子加工水平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供应率达到90%,种子综合生产能力与良种供应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种子管理体系;显著提高种业创新能力和良种覆盖率,确保农业生产用种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的实施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需求

我国耕地资源是极其稀缺的战略性资源。

根据国土资源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27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2.86%;人均耕地仅有1.4亩,只有世界人均耕地2.88亩的48.6%。

更重要的是,我国人均耕地还有不断递减的趋势,有关资料显示,从2001年的19.1亿亩下降到2008年的18.27亿亩,且其中旱地占一半以上。

按照目前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速度,至少需要建设用地总量1亿—2亿亩,而未来15年内,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大形势下,全国可供建设用地的总量(包括农村城镇化建设用地)不到4000万亩,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缺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严重的资源约束。

面对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迅猛发展的需求,占用耕地和增加耕地面积的矛盾日益加剧,因此,必须寻求新的增加耕地面积的途径。

耕地占补平衡是新《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建设单位必须补充相应的耕地,以保证耕地不减少。

从我国乃至全球耕地开发情况看,盐碱地是最大的潜在后备耕地资源,一旦得到开发,潜力巨大。

内蒙古有盐碱荒地2000多万亩、这些盐碱荒地亟待开发并成为高标准灌溉农田,以此补充被占用的农业用地的数量。

对于工业不断增加的内蒙古来说,工业占用的耕地数量较大,10万亩沿黄盐碱地改良之意义尤为重大。

2.2.2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稳定我国种业市场的需要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科学技术和其他投入要素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

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竞争首先就是良种的竞争。

从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看,农业用地、灌溉用水等基本资源短缺的局面难以改变,缓解农业资源短缺与人口激增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就靠提高农作物单产和品质来实现,而提高单产和品质的首要途径和重点,就在于优良农作物品种的繁育。

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强化了良种对于一国农业发展及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

如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育种技术上的领先,也大大提升了其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国际种子贸易中,我国一直处于种子净进口状态,并且种子贸易逆差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特别是,2002-2004年三年间,我国种子进口额两倍于种子出口额,而后虽有所回落,但到2007年种子贸易逆差仍高达5100万美元。

从种子进出口额的变动也可以看出,我国虽然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的种子市场,但在世界种子市场竞争中,我们得到的国外市场份额少,而失去的国内市场份额多,显然处于市场竞争的劣势地位。

粮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种业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

但自2000年《种子法》颁布之后,中国种业开始了市场化进程。

由于国内种子企业规模较小,难与大型外企抗衡,造成跨国公司大量涌入。

这些外资企业除了严重挤压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空间,更加紧在国内进行研发布局。

有媒体报道称外国公司已控制中国市场70%的种子来源,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控制了我国高端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涉及到所有蔬菜作物,随后迅速扩张至粮油领域。

大豆、玉米纷纷沦陷,美国先锋公司的“先玉335”玉米更仅用3年时间就迅速成为中国第三大玉米品种。

有专家担心,如果我国种业市场由“洋品种”占据主导地位,将会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2.2.3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维持社会的安定团结的需要

目前中国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种植业布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对优质农业产品的需求量则不断增长。

因此,大力推进种业产业化,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作物生产走优质化、健康化、规模化、产业化之路,不但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助于增强中国农产品在市场的竞争能力,而且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稳固和提高中国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实践证明,发展种业产业化,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形势下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种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举措。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己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农产品品种质量差是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性因素。

传统种业把繁育、生产与市场相分离,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一个突出问题。

种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利益机制,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从种业生产中获益,还可以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

种业产业化本身就是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行种业产业化经营,还可以直接地对农民进行现代市场经济的教育,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契约意识,提高农民的科技和道德素质。

种业产业化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随着农村耕地的减少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激增不仅严重制约着农民增收,还对社会构成不稳定因素。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最佳途径应当是在向城市转移的同时,大力发展种业产业化,实行城乡统筹,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种子产业化实现了种子生产向前和向后的延伸,把大量的农民吸引到产业链中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利用。

3项目可行性分析

3.1治理盐碱地所用原料-工业脱硫废弃物量充足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信息,2008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高达2949万吨,居世界第一,排放量比总量控制目标超出749万吨。

“十一五”期间不仅没有完成削减20%的任务,反而比2002年增加了27%。

直到目前,全国还有3.3亿千瓦火电机组尚未安装脱硫设施,再加上火电厂已建成投产的烟气脱硫设施实际投运率不足60%。

“十一五”期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投产规模为2.8亿千瓦,平均每年投产接近6000万千瓦,到“十一五”期末装机容量达到7.8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达到5.6亿千瓦,占全国总容量的72.0%。

2010年年底,已建成投产的脱硫设施的二氧化硫减排能力已达到330万吨/年,但我国总体环境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到2010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比“十一五”期末减少10%左右,即年排放量控制在1200万~1300万吨,平均排放绩效指标比“十一五”末下降20%以上。

2010年内蒙古全区SO2气体排放量约为300万吨,燃煤电厂SO2气体排放为180~200万吨。

预计到2015年以后内蒙古“金三角”与周边地区,每年脱硫废渣将达到630万吨。

按照标准填埋深度,根据计算每年需征耕地484亩(填埋深度15米,脱硫废弃物容重为1.3吨/立方米)。

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因此脱硫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上述表明每年内蒙古“金三角”与宁夏地区的630万吨脱硫废弃物可改良200万亩盐碱地。

3.2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土技术上可行

采用新技术改良利用大面积盐碱地,是恢复退化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西部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的用途及其改良碱性土壤的方法”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CN2005100112277),并在土壤改良中应用成功,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的用途及其改良碱性土壤的方法,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

它提供了一种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的新用途及其改良碱性土壤的方法。

该方法首先对土样进行采样,通过化验,计算;再根据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的成分,计算得到烟气脱硫废弃物的需要量。

然后将烟气脱硫废弃物按图斑撒施地表,进行灌溉,采用和正常土地相同的田间管理措施。

本发明一方面使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得到了经济有效的利用,变废为宝,同时具有改良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点。

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特性,增加作物产量,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3.3改良土壤费用低、效果好

根据近几年在我国辽宁、吉林、内蒙古、宁夏等地,利用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初步取得的经验看,它解决了过去盐碱地改良存在的成本高、见效慢的问题,如果能够进一步进行技术集成,将是我国实现盐碱地改良利用和增加耕地面积最有效最直接的出路。

改良一亩盐碱地需要2-3吨废渣,大面积改良盐碱地既可增加耕地土壤又可为实现SO2减排做贡献。

所以,利用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将是实现三北地区1.5亿亩盐碱耕地地和一亿亩盐碱荒地的有效利用,切实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要求;是恢复和重建西部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确保中东部生态屏障的需求;是三北地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绿洲农业、生物质能源特色产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是燃煤电厂大量的脱硫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与安全处置,是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确保我国重大燃煤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迫切需要。

3.4项目建设单位改土技术基础

鄂托克旗人民政府以内蒙古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为技术依托及技术支撑单位。

1958年内蒙古成立了临河盐碱土改良试验站,开始了对白僵土、黄干泥的研究,研究初步阐明了白僵土及黄干泥发生、发展及形成演变规律,并运用耕翻、施有机肥、石膏等措施种稻成功,引起了国内外重视,为内蒙古河套地区种稻改良盐碱土开辟了途径。

6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对内蒙古河套白僵土的理化特性进行了较深的探讨;1970年内蒙古农业大学乌力更教授、1990年桑以琳教授、1999-2000张伟华教授分别对碱化土壤之白僵土、黄干泥的性质做了进一步研究;他们通过对白僵土、黄干泥胶体化学、矿物组成和机械组成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良利用碱性盐碱地的有效措施。

2000年底,清华大学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在内蒙古托克托伍什家乡毡匠营村建立了50亩重度盐碱地改良试区,结果显示,经过改良的盐碱地出苗率达到90.9%,籽粒产量达到450.6公斤/亩,未改良的出苗率为3.3%;籽粒产量几乎为零,其效果十分显著。

2006年,清华大学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在呼和浩特土默川平原北什軸乡海流进行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园区万亩盐碱地改良研究示范》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改良后的土壤pH值、盐分含量和碱化度明显降低,土壤松软,空隙增多,土壤渗透性提高,土壤板结明显改善,当年使用当年见效;并研究开发出了新型配合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的改良剂。

改良后盐碱地的向日葵、枸杞的平均出苗率分别达到90.3%和94.0%,较未改良的向日葵、枸杞出苗率提高了48.4%和50.7%;改良后盐碱地的向日葵的籽粒产量分别为98.2公斤/亩,较未改良的向日葵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96.4公斤/亩。

明显的改良效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高度关注。

国际利用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专家、日本东京大学定方正毅教授,美国环境署官员Mr.C.W.Lee和Mrs.susanA.Thorneloe及美国电力公司Mr.KennithLadwig等人一行专程来呼和浩特考察了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并肯定全球利用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内蒙古改良的面积大、效果好。

以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盐碱地改良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同时,作为本项目的申请单位与建设单位,能够相互合作进行科技攻关,具有完成产学研任务的实力。

3.5自治区政府项目扶持

自治区在贯彻落实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文件精神中明确指出:

按照“资格认证、定期复审、优进略退”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繁育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

重点加强农作物育种创新、品种测试、新品种展示示范、种子质量检验和种子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自治区种子救灾备荒储备体系,自治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保障灾后恢复生产和区域性市场调剂。

通过项目扶持,引导种子企业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在赤峰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等地区建成一批稳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等种子生产基地。

研究制定制种保险政策和粮食作物制种大县奖励等政策。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推动土地向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支持种子企业与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

3.6项目立地条件分析

项目区属中温带温暖型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降水量294.1毫米,无霜期150天以上,年平均气温7.4℃,极端最高气温37.5℃,极端最低气温-30.1℃,年≥0℃积温3346℃,年≥10℃积温2826℃,年日照时数达2700小时。

地下水资源具有水位浅、水质好、易开采等特点,水资源总量达3.3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1.7亿立方米。

项目区盐碱地发育至第四阶段,地下水在2.5米以上,以失去湿地功能。

碱化度在20-30%,属中度盐碱地。

地表完全脱盐且草甸化过程时间长远,土地肥力好,并有天然的草原隔离带。

此类盐碱地通过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速度快,效果好。

依据过去改良试验,改良后土壤可在俩年后作为种业用地。

4产品市场分析

4.1总体分析

种子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生产资料,种子占农业生产要素的比重达30%以上。

种子是农业生产价值链的起点,对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和形成起着重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位置。

常年以来,农民因为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对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农业生产中所需要的种子大多是以自留为主的,很少从市场上购买,因而导致我国种业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发展缓慢。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改变,大多数农民已经认识到良种对农业生产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而且,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国家从宏观上加大了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逐步培育和完善种子市场,市场对良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种子产业作为我国刚刚起步发展的朝阳产业,其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跟据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630万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有2305.6万公顷,马铃薯1053.8万公顷,葵花的种植面积100万公顷。

常年农业用种量在125亿公斤左右,巨大的种子需求量使得中国种子市场日趋成为国际种业竞争的焦点。

有专家估计,中国种子市场价值约为500亿元,世界排名第二,预计未来市场潜力约为900亿元人民币。

本项目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4.2种子市场需求分析

4.2.1玉米种子市场需求

玉米是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占粮食产量的20%,也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产物。

近年来我国玉米产业发展趋势良好,种植面积及产量逐年增加据农业部预计,到2020年,我国玉米需求量约为2.3亿吨,玉米缺口将达到6600万吨。

全国玉米种植面积按现有3333.33万公顷计算,年玉米种子需求量超过11.6亿公斤,需要种子生产面积近31万公顷。

2005年至今我国玉米常年用种量稳定在10-12亿公斤,仅按目前玉米种子平均7-9元/公斤的单价来计算,玉米种子市场容量至少在80亿元以上。

根据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要求,对玉米种子产业做出了一定的预测。

2010年玉米种子的需要量约为132万吨,需要安排约25.33万公顷制种面积;2015年玉米种子的需要量约为138万吨,需要安排约26.33万公顷制种面积

4.2.2葵花种子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葵花品种均来自国外,自主品种推广面积非常少,近年来在不断使用国外种子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国外种子的使用带来了许多国内没有的病害对于这些病害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防治办法。

(2)国外种子随着其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我国葵花产业陷入“受制于洋”的被动局面。

(3)国外种子凭借绝对的市场优势,价格是一路飙升,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抑制增收。

还可能影响到我国油料的供给。

(4)国外种子的使用影响到我国油料的供给。

油用向日葵占向日葵总播种面积的1/3左右。

我国目前的油料自给率仅为40%,每年还需要进口上千万吨油料。

如果听任油葵种子受制于人,将给我国的油料供给带来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