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施工方案2731#楼.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857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2731#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2731#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2731#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2731#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2731#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2731#楼.docx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2731#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工程施工方案2731#楼.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2731#楼.docx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2731#楼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审批人

审核人

编制人

工程简介第1页

沉降观测第3页

问题坑处理第3页

施工工艺第3页

钢筋工程第4页

模板工程第13页

混凝土工程第20页

防水工程第30页

回填土工程第32页

劳动力安排第34页

安全管理第34页

测量仪器第35页

质量管理体系第36页

安全管理体系第42页

项目管理机构第59页

 

工程简介:

开发有限公司新建商品住宅楼,位于住宅小区中部偏北处。

楼建筑面积为24111.30m2(其中地上23237.9m2,地下873.40m2),建筑高度97.10m,建筑层数地上33层,地下1层,建筑居住总户数为195户,建筑标高±0.000相当于绝标高415.680。

楼建筑面积为24031.30m2(其中地上23157.9m2,地下873.40m2),建筑高度97.10m,建筑层数地上33层,地下1层,建筑居住总户数为195户,结构类型均为剪力墙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标高±0.000相当于绝标高415.680。

地基处理均采用砼钢筋灌注桩,基础形式均为梁板式筏型基础,局部设置承台,地下室外墙防水均采用S6抗渗砼钢性防水与JS柔性防水相结合,二道设防。

施工测量:

1、建立平面控制网

首先,根据建筑设计平面图设计的坐标数据,通过换算得出各控制点坐标和测量数据,依据城市规化建筑红线为基准点,在现场实测建筑物的主要控制线的位置,并由此建立总平面轴线控制网。

2、测定轴线控制桩

在建筑物控制网的各边上,测定建筑物各大角的中线或轴线的控制桩。

测设时要以各边的两端控制桩为准,量通尺测定该边上各轴线控制桩后,再校核各桩间距。

为了保证本工程的测量精度,控制网的各轴线控制在距基坑3-5m(根据现场情况与桩基公司原有的定位控制装核对而定)它作为各施工层恢复中线或轴线的依据线,控制桩采用50×50×700木桩,四周用砼保护,保护深度为200-300毫米,桩顶划十字线,十字线中心钉小钉。

平面中心钉小钉,平面轴线控制网应为矩形,且各边能相互通视,以便复合校核。

3、轴线引测

用全站仪将27#楼北侧原有马路上甲方提供的小区定位坐标控制点用全站仪投测到施工现场中的马路上并加以保护,架设经纬仪南北通视找出Y轴平行控制线,在Y轴上找出X轴方向轴控制点向东前视作90度加角在东边基坑上作出L轴控制点并加以保护,在L轴上找出轴坐标点架设经纬仪向南北方向作90度加角投测出轴控制点并加以保护,复核准确后根据总平面坐标点钉上木桩,再反复校核后上划出准确点用铁钉做出标记,并做好基坑测量放线复核记录资料,纵横轴线复核后报甲方监理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将坐标点投测到基础上平并用墨斗线弹通线作为横坐标线,再将仪器移至东侧控制桩向东西控制桩对视调整准确后将此线投测到基础上,将仪器移至坑底校核夹用90°误差小于2秒时,再将轴线引测点弹通,最后按照图纸设计轴线要求放出各个轴线控制点,并将外轴引出坑边外放以外做出标记。

(31#楼测量做法同27#楼)

4、标高控制

1、现场建立统一的水准网点,水准网点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和水准点进行引测。

2、±0.000以下标高控制

±0.000以下施工阶段,在基坑内设置固定水准点。

为了控制基础和±0.000以下的标高,应在基坑四周的护坡桩的砼面上,各涂一条宽10cm的竖向白漆带。

用水准仪根据统一的±0.000水平线,测出各白漆带上顶的标高,然后用钢尺在白漆带上量出±0.000以下,各负整米的水平线,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在基坑内,校核四周护坡桩上各白漆带底部同一标高的水平线,当误差在±3mm以内时认为合格。

在试测基础标高值时,应后视两条白漆带上的水平线以作校。

21

34

沉降观测

浇灌基础的垫层时就在垫层四周勘察单位规定的位置埋设好时临时观测点,浇筑完成进行首次观测,直至±0.00时,再按一层结构设计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应做到“四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资料,固定测量仪器,固定使用水准点,固定测量方法和测量线路。

问题坑和垫层以下土方施工:

合同约定从砼垫层以上开始施工,砼垫层以下土方由甲方分包其他工程队施工,因我公司进场时原施工队未按合同约定完成,甲方转交我公司施工,因此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土方施工方案如下:

A、问题坑处理:

根据甲方提供的地质勘探问题坑平面图,用人工将问题坑内杂土全部挖出外运到基础以上甲方指定地点堆放,报监理部门验收开挖深度及宽度符合地质普探要求后,按照设计要求用素土分层回填,用立式夯机或人工进行分层夯实,每层虚铺厚度用机械夯实时不大于200mm,用人工夯实时不大于150mm,用环刀取样检测压实系数≥0.94。

经检测实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施工。

B、基槽清理及夯实:

在坑底用方格网测出未挖完部分土方深度,在基坑四周坑壁上测出水平控点(距垫层上平+1M),换算出实际标高数据并做好记录,在各点上钉上木桩,效核准确后划上水准点,根据水准点控制基础标高和开挖及回填深度,用人工或小型机械将未挖完部分土方清运到基坑以上堆放,再用人工根据标高和碾压系数进行整平重新铺填,然后用15-20型压路机进行碾压,排距不大于150mm,保证平整度达到规范规定要求。

基础筏板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基础垫层模板砼垫层防水及保护层筏板放线基础外侧模板板底钢筋绑扎暗梁钢筋绑扎上层网片钢筋绑扎墙柱钢筋绑扎预埋件安装砼浇筑

钢筋工程施工

钢筋加工:

1、施工工艺:

材料进场复试、检验焊接试验钢筋翻样钢筋制作成品钢筋检验安装成型钢筋验收隐蔽工程记录

1、本工程钢筋采用现场用机械加工制作,手工绑扎,运输采用现场配备塔吊,辅以人工搬抬到位。

2、钢筋加工制作:

(1)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现场配备如下机械:

钢筋切断机二台

钢筋调直机一台

钢筋弯曲机二台

钢筋对焊机一台

钢筋电弧焊机四台

原材料的堆放及成品材料的堆放均位于塔吊的回旋半径内。

(2)钢筋下料

钢筋加工制作前先将钢筋加工表(配料)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准确和用料合理,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堆放有序,挂设好标识标牌,注明型号和使用部位。

3、钢筋加工成型

钢筋弯钩,成型有三种,分别为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曲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B、钢筋弯曲直径为2.5d,弯钩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等半圆弯钩为6.25d,直弯钩4.9d,斜弯钩3.5d。

C、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D、箍筋:

箍筋未端应做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箍筋调整值,即为弯钩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实际放样的箍筋测量外保护层尺寸和内皮尺寸而定。

E、直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曲增加长度等,安设计要求规定综合考虑。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曲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曲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加长度

4、钢筋的焊接与机械连接:

考虑到钢筋连接工艺对工期影响,建议甲方和监理部门同意大于Φ22的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Φ14-Φ20之间采用闪光对焊和电渣焊接,小于Φ14的钢筋采用绑扎连接。

A、钢筋闪光焊接:

连续闪光焊,工艺包括连续闪光焊和顶段过程,施焊时,先闭合一次电路,使两根钢筋断面轻微接触,此时断面间隙中即喷出火花般金属微粒,一闪光,接着徐移钢筋使钢筋端头加热到近熔点时,就以一定的压力使段,再断电,顶段到一定长度,焊接即算完成。

采用闪光焊操作要点:

一次闪平准,预热充分,频率要高,二次闪光,短、稳、强烈、顶段过程快速有力。

注意事项:

必须持证上岗,先做焊件实验合格后,才能批量焊接。

钢筋安装:

先熟悉图纸设计内容,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钢筋尺寸,形状是否和下料表相符合,实际尺寸和安装部位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安装绑扎,采用20#铁丝绑扎Φ12以上钢筋,22#铁丝绑扎直径Φ10以下钢筋。

1、筏板钢筋安装,柱钢筋安装

筏板钢筋量大,分布密,上下层钢筋架空设置,高差悬殊穿插复杂,柱钢筋密度大,比重大,安装比较困难,应设专人指挥配料,成型后分区分类堆放,先安装框架梁再安装筏板钢筋。

1)、施工前先弹出钢筋位置线,以控制绑扎后钢筋位置的准确性。

2)、按弹出的板底和柱梁线,先绑扎梁钢筋,然后铺筏板下层钢筋,后放上层钢筋,根据受力情况按图纸正确放置钢筋。

3)、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交叉点全部绑扎,中间部分底筋可梅花型绑扎,其余钢筋和双向钢筋应全部绑扎。

4)、底层钢筋用专用保护层垫块垫起,保护层厚度40mm,间距≤800mm梅花状布置确保保护层厚度。

5)、绑扎完下部钢筋后支垫钢筋马凳铁,上下层点焊牢固,然后从一边退着绑扎。

6)、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和基础钢筋的受力特点,上下层钢筋的接头位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质量要求。

2、地下室剪力墙钢筋安装

根据垫层砼上弹出的墙身及门洞控制线,再次校正好竖向钢筋,先绑好梯型定位筋,保证竖向及横向钢筋位置的正确,再从下向上分层绑扎,横向钢筋在竖向钢筋的内侧,在暗柱钢筋的外侧,在梁与角柱钢筋的内侧,主梁于次梁,柱与梁交接部分的加强按照图纸要求好绑扎到位,不能出现漏绑和遗忘现象,绑扎完自检符合设计要求后,在外皮钢筋上挂上设计厚度不同保护层垫块。

3、柱钢筋安装

1)、对照图纸校对好竖向钢筋的数量、间距、位置和搭接位置符合要求,按配料表连接竖向钢筋,φ20以上的螺纹钢筋用直螺纹机械连接,用机械搬手将套筒与两端钢筋对等拧紧及可,φ16-φ20的钢筋采用现场电渣焊接,出现偏包加渣及偏径超过规范要求;焊包均匀,凸出钢筋表面不大于4mm,切不大于钢筋直径的1/10,无烧伤缺陷,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能大于2mm,接头处弯折不能大于4°,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的切除重焊,小于φ14的采用绑扎搭接。

2)、竖筋焊接前先将箍筋按弯钩错开要求套在伸出的钢筋上,再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搭接时绑扎点不能少于3个,在立好的柱竖向钢筋外侧用粉笔标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套好的箍筋向上移置,由上向下缠扣法绑扎,箍筋应与主筋垂直,转角及非转角主筋、与箍筋交接点均应绑扎,箍筋的接口应沿主筋方向交错布置于主筋的角部,对多支箍框架柱,其接头可位于箍筋与主筋的任何一个交接点上,但上下不能在同一截面,对于框架柱要求全部加密,其它柱均应在柱基、柱顶及梁柱交接处加密,设计拉钩的拉钩钢筋应钩住箍筋,柱保护层应用设计要求厚度的塑料卡环卡在柱主筋上,间距小于100mm,并能保证柱截面的保护层正确。

4、墙钢筋安装

1)、按楼层上已放好的剪力墙外控制线调整剪力墙外露部分竖向钢筋的间距及双排竖筋的净距,再按剪力墙钢筋布置间距要求安装不同的“梯形”定位筋,当墙体长度大于3米时安装不少于3道,小于3米的墙最少安装一道,安装校正好以后再从下向上逐行绑扎,横向钢筋除特殊注明外,横向钢筋在剪力墙竖向钢筋的外侧,并在暗柱竖向钢筋的外侧,剪力墙竖向钢筋在梁和连梁的主筋内侧,在暗梁主筋的外侧,并且横向钢筋不能够代替暗柱的箍筋,两头锚入柱或梁内的横向钢筋两端要水平放置,接头部分水平连接绑扎,在墙体上有箱洞口的,小于300时钢筋绕过洞口绑扎,大于300时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对洞口周边设置加强钢筋绑扎,最后在剪力墙的上口放置绑扎水平形横向钢筋定位筋,绑扎完毕检查符合要求后,在剪力墙外侧水平筋上卡挂塑料保护层垫块,间距小于1000,保护层厚度准确一致,同截面接头率≤50%,且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梯形定位钢筋加工图形如下:

 

15-20保护层厚度

楼面

剪力墙横向钢筋

剪力墙横向间距钢筋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