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古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141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忻州古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忻州古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忻州古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忻州古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忻州古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忻州古城.docx

《忻州古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忻州古城.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忻州古城.docx

忻州古城

千年古城话沧桑

  ——纪念忻州古城建城1800周年

  今年是忻州古城建城1800周年,此时,我们怎能忘记创建古城的先辈们,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在这片土地上战天斗地,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

回首茫茫的历史长河,真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1960年的北城楼

古城的演变与发展

  忻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据考古发掘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

远古时期为少数民族活动的地方,西周至春秋前期为戎狄所居,春秋后期属晋,地名九原,是晋卿赵大夫封地。

东周后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此地属赵国。

秦庄襄王三年(前248),初置太原郡,本地在其辖境。

西汉至东汉后期,为并州太原郡阳曲县(治所在今定襄县境)地。

  东汉末,曹操统一北方后,建安二十年(215年),云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始驱聚塞下流民,在本境置新兴郡和九原县。

郡治在今麻会村,县治在今忻州城。

曹操为什么要在此建新兴郡和九原县呢?

曹操统一北方后,政治上注意网罗人才,经济上实行屯田,不仅较有效地解决了后勤供应,且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社会生活,赢得了民心。

当时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匈奴乘机南下,使得并州北境之郡县,相继残破荒弃,人民流离失所,十室九空,土地荒芜。

东汉永初五年(111年)至延熹二年(公元111年至159年),爆发了羌、汉人民的数次联合起义,斗争延续了四十九年之久,百姓迁徙他处,本境一度人稀室空。

鉴于这种状况,曹操着手裁撤合并郡县。

“驱聚塞下流民”入关居住。

《三国志武帝纪》载:

“建安二十年,减云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每郡置一县以领其民,合所减各郡以为新兴郡。

  新兴郡隶属并州,下辖九原、定襄、云中、广牧四县。

后又增领原平、虑虒、平城三县。

九原县,由原五原郡省并而置,县治今忻州城。

因此,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魏国的缔造者和奠基者——曹操,成为始建九原城(今忻州城)的鼻祖。

  九原城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始建,其名称的变化经历了九原城、肆州城、秀容城、忻州城、忻县城。

九原城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至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省,在本境存在231年。

肆州城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建,在今城北河拱村南,领新兴郡、秀容郡、雁门郡,太和十八年(494年),宣武帝移治九原城,至北周时肆州移治雁门广武县。

秀容城是北魏永兴二年建,故治在今城西北辛庄南,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废秀容郡置忻州,秀容县移治九原城,忻州治所与秀容县治所同为一城,直到民国二年改州为县,称忻县城。

  曹操为什么要将九原城选在这里?

古代城址的选择讲究是很多的,尤其是风水原理。

不仅要考虑当地的山川形势,还要考虑周围环境的诸多因素。

九原城西枕龙岗,东襟马川,西高东低,四面环山,南北有河,是绝佳的风水宝地。

为什么要叫九原城呢?

《忻州直隶州志》明确记载:

“九原岗在州城西,东接城垣,岗势逶迤,其岗有九,故名九原”。

元好问《天庆观重建功德记》云:

“吾州跨西岗而城,而岗占城之半,是为九龙之原。

”由此可知,忻州原来叫九原,乃是因其境西有九原岗而命名。

  忻州城人称卧牛城。

其说法有二。

一说,忻州地形形似卧牛,且城东有一村叫游邀(本地人称牛叫),城西有一村叫牛尾,整个忻州城就像一头席地而卧的神牛。

忻州城筑城时又将整座城池筑成卧牛形状。

2006年8月,南关村民修路时意外挖出一尊长120cm、宽76cm、高66cm、重约1000公斤的青石雕刻的秃角卧牛。

据考为忻州建城时的奠基吉祥物。

故忻州城称为卧牛城。

还有一说,由于忻州星野独具,风水甚好,常有仙牛出没,九龙食草牧马饮水,忻城兴隆,福光高照。

有人羡慕,图谋夺宝。

一天晴晨,曦微刚露,村落朦胧。

有位农夫担着一担肥美鲜嫩的青草来到东门外,正要进城叫卖,忽然见一人行踪诡秘,目光狡黠,口操南音,大步流星向他走了过来,声言买草,挑了一根,朝着城内摇摆起来,似在招物。

就在这时,城门开启。

一头神牛走了出来,只见那牛毛耳晃闪,尖角熠熠,眼明过灯,蠕卷长舌,舔唇叼草。

南人急忙拿出缰绳正欲套牛,攫奇掠贵。

农夫见状感到南人心存不善偷我神牛,当机立断,拿起扁担向着对方劈头盖脑打下去。

南人侧身一躲,拔腿就跑。

谁料这一扁担下去,牛的一只长角竟应声而落。

接着“哞”地一声长叫,蹶着尾巴,拖着伤体,投进了东门內水潭中,于是人们把这个水潭叫做牛藏泊,把州城叫做卧牛城。

  从古城的建筑材料和规模来看,古城经历了夯土城、砖石城的演变,从始建至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城墙为夯土所筑,且没有城楼。

万历二十四年之后为砖石城,增筑了城楼。

古城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扩建,人称“三展卧牛城”。

三展卧牛城的第一次大修是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当年春、夏干旱,入秋却连降大雨,久阴不霁,早已失修的城垣经不得如此淫浸,竟塌陷十之六七。

忽又传来蒙古军侵抵雁门的消息,使得人心慌慌。

知州正紧急筹划之间,绅商公推代表,表示全力支持修城。

史料记载,维修忻州城时,商铺按资本、官吏按俸银、商民按房屋地产之多寡捐资,城内按户口分派劳役(无劳力则雇佣),乡民三丁抽一,狱中在押犯人统一遣调修城,服役好的可酌情减刑。

一时上下一体,同心协力,夜以继日,一个多月便将州城修好。

  第二次维修州城是在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

由山西巡抚魏允贞倡导并委派太原府同知贾一敬参与其事。

忻州知州张尧行具体掌办。

本年四月开工,万历二十六年十月竣工,历时两年半。

这次扩展卧牛城,首先将城垣的周长扩展为二千一百九十丈,城墙加高,并且把城墙全部用砖石砌筑。

四座城门之上新建城楼。

如北城楼,砖石基座高12米,中辟门洞,楼身为木结构,面宽7间,进深4间,高17米,系三重檐歇山式建筑,四周围廊,每层施廊柱22根,楼內无柱。

这次修城时将原来四门的名称作了更改,东“迎晖”更名为“永丰”。

南“康阜”更名为“景贤”。

西“留映”更名为“新兴”。

北“镇远”更名为“拱辰”。

四座城楼均悬有木刻巨匾,东为“双流合抱”、南为“三关总要”、西为“九峰雄峙”、北为“晋北锁钥”。

  当修筑南城楼竣工时,山西巡抚魏允贞亲往瞻视,并即兴赋诗《阅忻工南楼纪兴》:

“日暮轻裘更朔风,登楼慷慨谁与同。

千峰堆雪胡尘净,百雉连云汉戍雄。

兵法古来兼地利,人谋今亦借神工。

丁宁刺史无他策,保障惟期善后功”。

在这次扩展州城中,山西巡抚魏允贞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为修筑城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忻州人为感谢这位好巡抚,将遗山祠改建为魏中丞祠,也称魏公祠。

直到清同治六年才恢复为遗山祠。

  第三次扩展卧牛城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

这次维修城墙时还在四门增筑了瓮圈,并在四门城楼各自对面的瓮城墙上都筑了箭楼(俗称敌楼),一体砖结构,上下三层,各层的四周布满小窗,用于瞭望敌情和放箭。

此次还环城增设了雉堞(俗称垛子),补修了损坏的城墙,维修了城楼。

  三展卧牛城后,忻州城的城防设施主要有城池、城楼、城隅、城堞、城隍等。

城池即城墙和护城河。

在墙上还有向外突出的部分,称马面。

用来从侧面向攻墙敌人放箭。

在城门对面的护城河上设有吊桥。

城楼是城门上供瞭望的楼,有城门楼、箭楼。

城隅,位于城角,城曲处的城楼(也称角楼)。

城堞是城上的女墙。

城隍指护城河,有水为池,无水为隍。

守城士兵依靠这些设施日夜坚守,护卫古城。

如雍正年间,忻州城守城士兵有步兵、马兵、守兵,总人数为290人。

并在四座城门楼上装备有威远炮、一眼炮、稳口炮、滚机枪、铅稳口、火药罐、钺斧、班斧、神机箭等。

  忻州古城从始建到如今,饱经沧桑,不仅经历了战火纷飞刀光剑影,而且经受了人为的破坏,到如今已是伤痕累累。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忻县期间将东城门楼拆毁。

这是日本侵略军在忻县犯下的一起滔天罪行。

解放战争时期,从1946年至1948年7月,我人民解放军和地方武装在围困忻县城期间,阎锡山的守城军队因过冬无柴烧,将西城门楼拆毁当柴烧。

阎锡山晋绥军也成为破坏忻州古城的罪人。

  解放后,1954年县城维修马路时将城内的凌云楼、八座门、连三木牌楼全部拆毁,理由是阻碍交通。

上世纪六十年代,古城的城墙多处被拆开口子,城墙上的城砖也大部分被集体和个人拆去。

1972年,因搞农田基本建设需要大量小平车、独轮车,当时领导便想出“妙招”——拆南城门楼。

一声令下南城门楼变成了小平车、独轮车。

  1978年3月8日,一场人为的大火将明代建筑文庙烧毁。

到2000年,将古城南北大街北段的古店铺全部拆毁。

古色古香的店铺顷刻间变成了一片瓦砾,明清四合院被夷为平地,雕花门楼坍塌了,砖雕影壁倾倒了,古店铺、古建筑无奈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式的小二楼。

2006年再次掀起了旧城改造的高潮,南城楼周围许多古店铺古民居被拆。

同年,开始重建南城楼,第二年建成。

  忻州古城的文化特征

  1800年来,忻州古城经历了沧桑巨变、文化融合,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和优秀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城文化。

概括起来主要为军事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和名人文化等。

  烽火连天的军事文化

  忻州境內关扼河贯,地形复杂。

南有石岭赤塘作犄角之势,北有依山傍水的忻口要隘,且云中牧马双流合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东汉末年到民国,古城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洗礼。

尔朱荣攻占肆州城、蒙古军屠城、常遇春剿杀秀容县、李自成进忻州、义和团东门瓮圈杀洋人、慈禧西逃路宿忻州、阎锡山辛亥起义滞留忻州、忻口战役及日军侵占忻县城、解放忻县城等重大军事事件,都为忻州人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尔朱荣攻占肆州城

  尔朱荣(493—530年),字天宝,秀容人,北魏中叶孝明帝时大将军。

尔朱荣系契胡族分支秀容部落畜牧部落的首领。

27岁时率先在家乡肆州秘密发难举事,扩展自己的势力。

收编了朔方六镇原来造反的农民军。

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尔朱荣发兵点将攻下新兴郡,新兴郡太守和秀容县县令先后被缉捕,尔朱荣兵临肆州城(今忻州城)下,肆州城已成为孤城一座,岌岌可危。

肆州刺史尉庆宾不知所措,据城不出。

尔朱荣率兵攻城,肆州别驾姚和內应反叛,尔朱荣很快拿下肆州城,刺史尉庆宾捕后被杀,尔朱荣占据肆州。

  蒙古军屠城

  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及其后人在创立基业和对外征战中,蒙古军队所到之处,只要不降,攻破城池后一律屠城。

所到之处,尸骨如山,被视为地狱军团。

蒙古太祖八年(1213年)七月,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认为时机成熟,率蒙古军大举伐宋,所到之处,破坏城市,焚烧建筑,杀人放火,抢劫财物。

是年秋,蒙古军分兵三路,命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为右军,循太行而南。

蒙古太祖九年(金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蒙古军进攻忻州城,攻破城池,抢掠财物和妇女,屠杀民众10万余人,史称“蒙古屠城”事件。

金元文宗元好问的哥哥元好古就是在这次屠城中丧生,元好问和母亲被迫避乱河南,漂泊流离五六年之久。

亲历国难家仇的元好问写下了《石岭关书所见》等诗,抒写战乱的情景和对家乡沦陷的悲愤心情。

  李自成进忻州

  李自成(1606——1645年),陕西米脂人。

崇祯二年(1629年)随高迎祥起义,高牺牲后,李自成继承闯王名号,为首领。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以西安为西京,建大顺国,年号永昌。

二月,率军飞渡龙门,一路攻打,攻破太原。

十日,到达忻州。

忻州民众听说闯王入境,不禁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大街小巷黄土垫道,清水洒扫,打开城门迎接闯王入城。

凌云楼上还悬挂对联:

“风云有意迎新主,日月无光掩大明”,横联为“大顺永昌”。

闯王骑着高头大马,合抱双拳走在前列,百姓高呼:

“闯王万岁!

”当晚李自成住宿于贡院(今七中院内)至公堂。

  慈禧西逃路宿忻州

  1900年8月14日(农历七月廿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当日慈禧携光绪皇帝及亲信等人,假借“西行狩猎”之名,化装逃出紫禁城,一路狼狈不堪向西逃窜。

农历七月初六,慈禧一行抵天镇县,进入山西境内。

十三日,过雁门关。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慈禧一行来到忻州。

在忻州二十里铺慈禧换乘忻州知州为其准备的黄轿来到设在贡院的慈禧行宫(今忻州七中)。

知州徐桂芬竭力张罗热情接待,将特制的印有“西狩平安”、“福寿康宁”、“太平海疆”、“万民同仰”等大字的成套月饼献给慈禧和光绪皇帝。

中秋过后,慈禧一行前往太原,于九月初四抵达西安,结束“西行狩猎”。

  雄伟气派旳建筑文化

  忻州古城的建筑主要有城池、州署、寺庙、民居等,忻州城以南北大街为中轴线,直通南北两座城门,在南北大街上从北到南建有明月楼(也称凌云楼)、八座门及连三牌楼。

大街两侧全部是建筑考究的古店铺。

在城內各大街上有许多寺庙古建点缀其间,为古城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忻州州署(衙门)始建于明洪武初年(1368——1377年),明清曾数次重修,清同治八年(1869年),知州戈济荣再次组织重修。

州署坐北向南,从南往北中轴线上依次有:

照壁、九原名郡坊木牌楼、门厅、仪门(仪门内有东西厢房,右为关帝庙、戏台等,左为监狱)、连三牌楼、大堂、二堂、花厅院等建筑。

明清至民国时期一直是知州、县政府办公的地方,忻县解放后,为县委、县政府的办公场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州署古建筑逐渐被拆除,改建为家属宿舍。

寺庙主要有建于明代的文庙,始建于唐代、明清重建的兴国寺、关帝庙、三关庙,建于清代的财神庙、泰山庙,建于明代的城隍庙。

此外还有建于清代的秀容书院、三家店等古代建筑。

  忻州城以南北大街为中轴线,南北大街西侧的街道由北往南依次有石狼巷、周家巷、打磨巷、草市巷、泰山庙巷、秀容巷、关帝庙巷。

南北大街东侧由北往南依次有文庙街、学道街、兴寺街、大东街、顺城街。

整个州城街巷内店铺、民居、寺庙布局合理,井然有序。

  忻州城的民居也因地域文化的不同有着特有的风格。

临街的院落一般为前店后院,住宅有砖瓦房、小楼房、窑洞、平房,院落有四合院、二进院、三进院。

砖瓦房分稍陡房(也称一面坡)和鞍架房(也称人字房或两面坡)。

稍陡房在忻州城乡随处可见,是忻州民居的特点之一,均为砖木结构。

小楼房,一种为达官富豪所营造的砖木结构的住宅。

这种楼分两层,上下均可住人。

若专为女眷所居,则名绣楼,或名看楼。

窑洞有土窑、砖窑、石窑和地窨子。

  四合院,是我国北方传统的院落之一。

其布局特点是围绕院子,正面筑厅房(有的厅房前连有卷棚式午暑屋)和耳房,两侧配有厢房,前面是门楼和门房,讲究对称性。

门窗一般开向院子,对外不开窗。

这种院落一般是当地有功名的官宦人家、豪商巨富和殷实农商之家修建的。

  诚信为本的商业文化

  忻州地处晋北交通枢纽,也是晋北商品集散地。

经商是县人必然的选择,除本地经商外,一些远行者,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经商使得忻州成为富庶之地,境內经商和离邑从商者“多如牛毛”。

据1935年版《山西大观》统计,全县20万人口中,从商者竟达3.8918万人。

  清末民初是忻州商业的黄金时期。

城內有商铺400余户,资本3.26万元。

南北大街、东大街、南北两关以及临大街的各条小巷商店林立,鳞次栉比。

各商铺货物齐全,种类繁多。

尤其是地处城中心的十字街,更为热闹繁华。

全城商业以绸、帀、纸、钱、粮、铁、药、估、木、当十大行为主,均以郜、王、张、陈、石、连等姓氏家族为主要业主。

他们开办钱庄,发行钞票,办理汇兑。

同时六大财主在城內设有账庄,负责总、分商号的结算。

这些著名商号之所以能在商海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遵循诚信为本、信誉第一、俭以持家的经商理念。

  人才辈出的名人文化

  忻州人历来尊儒崇文,名人辈出,史称“文跻九原,雅出秀容”。

西晋直谏汉王的陈元达、王后刘娥、金元文宗元好问、明代廉吏姜涛、明末清初文化奇人傅山等许多文化名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但是在今天纪念忻州古城建城1800周年之际,还有一个人应该纪念,那就是始建忻州古城的鼻祖曹操,是他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聚塞下流民于此,创建九原县,始筑九原城。

在忻州历史上创造了历史之最,第一次移民于忻州,第一次建立县制,第一次创建九原城,第一次在本境实行民族大融合。

可以说,没有曹操就没有九原城,就没有忻州。

此外,还有许多人物值得我们纪念。

譬如,为扩建忻州古城做出贡献的明代山西巡抚魏允贞、忻州知州张尧行,为忻州古城的发展及当地经济、教育做出特殊贡献的清官、忻州知州窦容邃、鲁潢、戈济荣、许涵度等。

他们都是忻州古城发展过程中的功臣。

  今天,忻州古城在经历了1800年的雪雨风霜之后,走过了它的始建、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历程,正迎来一个复兴繁荣的大好时代。

忻州人民殷切期盼能早日启动古城保护性修复工程,还古城以本来面目,将古城建设得更加美好。

堪与平遥古城媲美的忻州古城是怎么消失的?

有“晋北锁钥”之称的忻州,曾经屹立着一座古城。

从营造法式看,属州治城,比平遥古城高一级别。

它南界晋阳,北通偏关、宁武、雁门。

是晋阳北路门户,北通偏关、宁武、雁门三关之总枢要地。

如今,忻州古城客观上已经荡然无存。

准确地说:

被人为地消灭了。

现看到的忻州古城仅仅只是一座古城楼。

忻州城是一座什么样的模样?

读《忻州志》方知:

忻州古城跨西岗而城,而岗占城之半,是为九龙之原。

古城墙按牛体卧姿而建。

清同治时期,知州戈老爷在大修城池时,特令在东城门处少筑一墩雉堞,以示牛缺一角之事,或用以作“卧牛城”佐证。

让我的思绪回到忻州的历代兵事,去追溯古城见证战火的历史。

东汉建安,匈奴南侵,统九原、定襄等县。

依九原冈而筑城垣

忻州始有土城,称“九原城”;北魏正光五年州人起义而举兵,杀太守。

尔朱荣途经此地,剌史未出迎,率兵攻城;隋大业十一年,厥始毕可汗率骑兵数十万围炀帝于雁门,东都及诸郡援兵云集忻州,迫使围兵解围出塞;唐景龙二年厥侵犯并州,在忻州大肆抢惊;中和元年沙陀族李克用占忻州。

后唐长兴三年李克用部将石敬瑭屯兵忻州,蹂躏百姓;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朝副帅粘罕陷忻州;金贞佑二年(1214年)三月三日巳时,蒙古军直捣忻州,踏破城垣,毁灭民居,杀人盈野,史称“蒙古屠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占据大同的元平章孛罗帖木尔与占据太原的元平章察汗帖木尔,在忻相互攻伐;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蒙古瓦剌部太师也先,率骑兵转掠至忻;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蒙古土默特部骑兵,大肆虏掠忻州;崇祯六年(1633年)农民起义军紫金梁、乱世王等分股袭击忻州官府。

从这些历史得知,每隔七、八十年,忻州就会历兵革之患。

长期频繁兵事,使忻州古城经历频繁的毁坏,然,忻州古城像一尊硕大的年轮,不断刷新。

在频繁的兵事下又获得更生,既古老,又年轻。

直至现在和平时代,忻州古城已永久地烤贝着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如歌如泣的生活。

经历太长、太多的兵事,终于迎来了朝野定鼎,休养生息百余年。

明、清两代忻州古城经过了三次大修,同治七年也就是最后一次大修。

用两年半时间完,花费白银六万余两。

复修后的忻州城:

周二千一百丈,高四丈二尺,石基八尺,石砖厚七重。

同时,在城墙上增修垛口;在城门外增设瓮圈;修堙门以形成多重;在城丘陵加以挑窖,挖掘深坑;从七贤寺西北直至东北筑护城堤等设施。

古城内街道以东西、南北为主干,青色石条铺面,两侧布满商号货栈,街道巷口均竖坊表,数楹重檐,跨越街心,彩绘金碧,色泽粲然。

民居里巷纵横排列;名胜古迹嶙峋姽婳,花插全城;九间楼、黄鹤楼、明月楼、孟楼等点缀其间,平视中显立体状态。

“千雉魏如,百堵截如,四楼鸷如,崇墉修堑坚完致密。

”忻州古城“不仅壮观瞻,资捍卫已也。

”至此,内城壕不准“上城闲游,牧放牲畜,埋葬死孩,挖土脱坯”的护城令,寄托了忻州人对古城特有的感情。

到上世纪60年代,忻州古城好保留着以往的风采和容貌。

忻州古城繁华在秀容路上,解放以后叫:

南北大街。

这条街南起南大门瓮城,北至于古北街口,全长约一公里。

这条老街,原来从南到北,中间一分,可谓“径渭分明”:

前500米处,两边分列着古民居、古城墙、古寺院、古书院、古商铺等众多历史古迹,建筑斗拱交错、重檐飞翘,组成了庙、市、街、景合一的特有的明清风格,虽然显得十分破旧,却也能看出当年老城的灵气与生动;而后500米街,虽也是店铺林立,生意红火,却都是现代建筑,和前面的街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是晋商当年走西口时的必经之道,街南门就是城南门,南来的商人要北上,非从此门而入,才能穿城而过,是古城当年最主要的一条商业街。

街两边原来都是老店铺,清时最盛时有三百多家,上至绸缎,下至葱蒜,无不经营。

说忻州人会经营,有人可能不相信,有个实例,一说就明白了。

清时人称‘财神爷’的王廷相,就是从这里往‘口外’运大蒜发了家的。

这位‘王财神’,起先只是一家店铺的小伙计,在跟主人经商过程中,不仅勤快,更是好学,在驻包头城当二掌柜时,就偷偷学会了蒙文和俄文,能直接和外国人打交道。

后来他和外国人混熟了,就拉起了自己的摊子单练,经营起茶叶买卖来,专往现在的蒙古国、俄国发,极盛时,光运载茶叶的骆驼就达两万多峰,你说这规模有多大?

当他往口外倒腾大蒜时,家资就远远超过当年的乔家了。

从这个例子可以得知,古老的忻州是辉煌的,那时的秀容人也聪明能干,现在似乎不如以前了。

不知道从何时起,忻州古城的居民学着在古城上掘开豁口,连续掘开七、八余处。

终不能让古城限制和束缚着人?

不知道是谁的怪论。

1973,年忻县革委一次会上,某人提出:

革委无宿舍住,有的借住东街,有的借住南关,有的借住西街,还有的借住北关、匡村、张家庄、十里侯、樊野等城周边的村子里。

居住分散,有事难以集中。

这话说得再实在不过了。

要解决,得盖房子呀!

哪来材料,在什么地方盖?

讨论一番后决定:

拆南城楼,在学道空地上建宿舍。

就找来几个坡湾农民,爬上去把南城楼拆了。

文化大革命期间,文物便是“四旧”,古城楼就是腐朽的。

变旧为用,化腐朽为新屋,县革委宿舍盖得不是蛮好的?

谁还说,谁敢说拆城墙“徒毁文物,无补实用”呢?

又过两年,决定拆除文庙东北段古城墙盖县革委大楼。

1977年革委大楼竣工后,又指示拆城砖砌地道。

住在古城周围的居民再也不顾忌什么了,都来拆城砖垒猪窝、盖房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单位迫切基建和申批土地,县革委就将北城门以西一大段先后分别划给光明影院、电影公司、商业局、总工会、图书馆、畜牧站和乡镇企业局;将北城门以东段划给招待所、供电局、搬运公司、外贸和果品公司;将东城墙划给房产开发公司、东街居民、市政公司、鞋厂、地毯厂、醋厂和糖业公司;将南城门以西划给南关学校;将城西紧贴城墙的地块划给南街、西街居民。

古城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者,是祖辈用血泪、生命“一锹复一杵”层累千余载才成就的。

心狠手辣的当局者根本无视历史。

坚硬的夯土刨不动,或弄点火药炸;或开来推土机推;或用挖掘机挖;或找几位农民,总会有办法……。

只记着县革委有指示,如果不动工,划拨的地皮就收回了。

 1982年,维修北城楼,负责文物的提出,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施工的竟然在城墙上抹了层红泥。

那位人士无不风趣地讲:

“北京的紫禁城不就是红色的!

”而我们忻州的城墙宛如鲜血一样的红。

1983年,县政府将北城楼及周围辟为街心公园。

城楼下盖了凉亭,树起汉白玉卧牛牧童雕塑,用钢筋筑起栅墙。

购置了孔雀、猫头鹰、猴子等珍禽稀兽,用笼装之放置北城楼上,以提高公园的收入。

文物、动物不分的局面没有维持多久被叫停。

还有鲜为人知的,将城内南北大街地下排水管道,直直地修至北城楼下,并从城门门洞通过。

忻州古城彻底消亡之时起,忻州的工业企业除电业、自来水、沙场、砖厂少数几家外,绝大多数先后倒闭。

稍后商业单位解散,职工下岗。

机关、事业单位开始发不出工资,或推后几个月发工资,轮到调资实行空调。

一样的资历、相同的级别,忻州区、市及别处工资相差好几百。

是九龙之原的风水被断作怪?

还是历史对人类的报复?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平遥古城风风光光、有的地方政府复古修城的时候,忻州人还在拆古城。

2000年,忻州对古城主干街道明清建筑进行拆除、改造。

南北大街两侧商号货栈被全部拆除后,建起了两层小洋楼;原来用以铺路的石条被挖掘机挖起运走,街道变成宽了许多的柏油马路;居民里巷纵横排列的四合院也被拆除,先后崛起座座高层宿舍楼。

古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