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填空带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124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态变化填空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物态变化填空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物态变化填空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物态变化填空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物态变化填空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态变化填空带答案.docx

《物态变化填空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态变化填空带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态变化填空带答案.docx

物态变化填空带答案

 一.填空题(共30小题)

1.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装着冰鲜鱼的袋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袋子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2.2014年11月,溧阳某钢铁厂液氧塔发生泄漏.消防队员赶赴现场,发现泄漏点周围雪花飘飘.雪花的形成是  (物态变化名)过程,需  (吸/放)热.此时在现场快速奔跑是非常危险的,衣物的剧烈摩擦会导致火灾,原因是  .消防队员用湿棉布捂在泄漏口,借助水的  (物态变化名)止住泄漏.

3.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先  、后  (选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410℃,则它的凝固点为  ℃.

4.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5.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这种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者“不变”)

6.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  ℃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

7.今年3月底.茂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  成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8.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9.2009年底,为了预防甲型流感,某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10.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11.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  (填一种物态变化)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  (填一种物态变化)成为气体,  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12.有一支用毕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留在38.2℃,被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病人实际体温是37.8℃,体温计读数是  ℃;如果病人实际体温是38.5℃,体温计读数是  ℃.

13.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  ,温度  ;钨的熔点是3410℃,它的凝固点是  ℃.

14.海拔两千米以上的瓦屋山森林公园享誉世界,一场夏雨过后,薄雾缭绕,茶香悠悠,让人心旷神怡.“薄雾”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瓦屋人家沏清茶所用沸水的沸点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0℃.

15.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16.妈妈为苗苗买生日蛋糕时,为了保鲜,把赠送的小干冰决装入矿泉水瓶并拧紧瓶盖与蛋糕放在了一起,意想不到的是,这了一会儿矿泉水瓶竟然发生“爆炸”,苗苗放学回家后告诉妈妈,在矿泉水瓶内的小干冰块会迅速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使矿泉水瓶内压强增大,超过其承受能力,就发生了“爆炸”.

17.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依据图乙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  温度计.如图丙为小明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某种物质发生凝固过程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此物质是  (填:

“晶体”或“非晶体”).

熔点

沸点

酒精

﹣107℃

78℃

水银

﹣39℃

357℃

18.2014年初,千年香格里拉古城惨遭火灾,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  (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  热,实现快速灭火.

19.冬天,早晨跑步的人嘴里呼出“白气”,这是一种  现象.吃饭时发现,多油的汤不易冷却,主要是因为汤表面的油减慢了水的  ,这种物态变化会  热.

20.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打开热水瓶时也会看见这种“白气”.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前者是  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  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1.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22.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这“白气”实际是  ,而在壶嘴处却没有“白气”冒出.这是由于这一高度处空气的温度与壶嘴处的温度相比,明显  (选填“高于”或“低于”)水蒸气的温度,这样,来自壶内的水蒸气遇冷就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

23.校园的公布栏上张贴了这样一则公告:

由于气候较冷,各班早上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  (填物态变化),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小林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吸收/放出)热量.

24.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与雪糕招待小明,打开冰箱时,发现冰箱内壁结了一层厚厚的雪霜,小丽拿出饮料和雪糕,不一会儿,小明发现饮料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雪糕也开始变软了.请指出上述现象中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1)冰箱内壁的“雪霜”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

(2)饮料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

(3)“雪糕变软”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

25.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择:

“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26.下表是某小组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4

﹣3

﹣2

﹣1

0

0

0

0

0

1

2

3

4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3℃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

27.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此可知它的熔点  ℃,这种物质是  .熔化过程持续了  分钟,在0~4分钟时间内物质处于  态,4~8分钟时间内是  态,8分钟以后是  态.

28.要使湿衣服干得快些,可以将衣服展开是利用  来加快液体蒸发;把衣服晾在阳光下是利用  来加快液体蒸发;把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是利用  来加快液体蒸发.

29.小宇用如图10所示的装置作“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直到沸腾5min后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表,其中第2min时的温度如图所示,为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水温/℃

90

92

96

98

98

98

98

98

98

(2)根据表中数据,水的沸点是  ℃.这是因为当地的大气压  (填高于或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撤去酒精灯,小宇观察到水不再沸腾,这个现象说明水沸腾需要  ;

(4)小宇想加快实验的进度,他可以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30.取一支大的注射器.拉动活塞吸进一些乙醚(乙醚是一种化学药品).取下针头,用橡皮帽套紧,如图所示.向外再拉活塞,注射器中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由于液态乙醚发生  变成乙醚蒸气的缘故.再往下推活塞,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的乙醚,这是由于乙醚蒸气发生  的缘故.这一实验告诉我们  也能使气体液化.

 

 

一.填空题(共30小题)

1.(2014•茂名)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吸 (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装着冰鲜鱼的袋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袋子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

冰化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物体熔化是吸热的.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是空气遇冷凝结成的,这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

熔化;吸;液化.

2.(2015•常州)2014年11月,溧阳某钢铁厂液氧塔发生泄漏.消防队员赶赴现场,发现泄漏点周围雪花飘飘.雪花的形成是 凝华 (物态变化名)过程,需 放 (吸/放)热.此时在现场快速奔跑是非常危险的,衣物的剧烈摩擦会导致火灾,原因是 衣物之间的剧烈摩擦会使衣物带上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遇会发生中和,而产生电火花,在液氧泄露现场,氧气浓度很大,很容易引起衣物燃烧 .消防队员用湿棉布捂在泄漏口,借助水的 凝固 (物态变化名)止住泄漏.

【分析】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2)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这样两物体摩擦后都会带上电荷.

(3)氧气具有助燃作用.

【解答】解:

泄漏的液氧在常温下汽化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雪花”,凝华过程放出热量;

此时人在现场快速奔跑时衣物之间的剧烈摩擦的结果会使衣物带上异种电荷,带有异种电荷的衣物相遇会发生电中和,而产生电火花;在液氧泄露现场,氧气浓度很大,很容易引起衣物燃烧;

消防队员用湿棉布捂在泄漏口,泄露的液氧迅速汽化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而结冰,堵住泄露口,止住泄漏.

故答案为:

凝华;放;衣物之间的剧烈摩擦会使衣物带上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遇会发生中和,而产生电火花,在液氧泄露现场,氧气浓度很大,很容易引起衣物燃烧;凝固.

3.(2015•淮安)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先 升华 、后 凝华 (选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410℃,则它的凝固点为 3410 ℃.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

【解答】解:

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是因为钨丝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又凝华为固态的钨附着在灯泡的内壁上造成的.

钨是晶体,凝固点与熔点相同,即它的凝固点为3410℃.

故答案为:

升华;凝华;3410.

4.(2015•云南)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熔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放出 (“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称为熔化,该过程是吸热的;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固,该过程是放热的.

【解答】解:

让白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在石板上蘸上糖浆,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糖画.

故答案为:

熔化;放出.

5.(2016•巴中)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这种物质的熔点是 240 ℃,在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状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者“不变”)

【分析】根据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结合图象进行分析;

晶体在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后处于液态;

熔化过程是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

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24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240℃;

在第10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是固液共存态,并且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

240;固液共存状态;不变.

6.(2015•佛山)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 60 ℃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不会 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60 ℃.

【分析】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液体沸腾的特点:

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

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

故答案为:

60;不会;60.

7.(2015•茂名)今年3月底.茂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升华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 凝华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 熔化 成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

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空气中水蒸气由于遇冷,会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会熔化为水滴,即形成雨.

故答案为:

升华;凝华;熔化.

8.(2015•枣庄)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升华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凝华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 熔化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分析】固态二氧化碳即干冰变为气体,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由于升华要吸收热量,所以致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从而使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粒,此过程中,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而小冰粒遇到暖空气时,遇热变为雨点,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因此属于熔化现象,可根据上面的分析准确进行填空.

【解答】解: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干冰进入云层,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小冰晶渐大后下落,遇到暧气流吸收热量,熔化为液态,形成降雨.

故答案为:

升华;凝华;熔化.

 9.(2014•衡阳)2009年底,为了预防甲型流感,某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 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37.8 ℃.

【分析】①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学会温度计的读数:

明确是零上还是零下,明确一个大格和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读数时从绝对值小的向绝对值大的读.

【解答】解:

图中是体温计,体温计是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温计的一个大格是1℃,一个小格是0.1℃,所以示数是37.8℃.

故答案为:

液体的热胀冷缩,37.8.

10.(2015•滨州)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 放热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压缩体积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分析】空调的原理即利用制冷剂R600a一类的物质,容易汽化和液化,汽化要吸热而液化要放热,从而将室内的热量搬运到室外,起到制冷的目的.

【解答】解:

空调器制冷时,液态的制冷剂R600a经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汽化成气体,吸热;在压缩机中将气态的R600a压缩体积而液化为的液态R600a,并经冷凝器毛细管放热,将室内的热搬到室外.

故答案为:

放热;压缩体积..

11.(2015•佛山)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 凝华 (填一种物态变化)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 升华 (填一种物态变化)成为气体, 吸收 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解答】解:

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直接凝华成为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

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升华成为二氧化碳气体,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故答案为:

凝华;升华;吸收.

12.(2015•余庆县模拟)有一支用毕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留在38.2℃,被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病人实际体温是37.8℃,体温计读数是 38.2 ℃;如果病人实际体温是38.5℃,体温计读数是 38.5 ℃.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体温计的特殊的构造,以及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

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

【解答】解:

病人实际体温是37.8℃,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38.2℃的体温计测量,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注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8.2℃;如果病人实际体温是38.5℃,高于体温计原来的读数,体温计液注上升,读数是38.5℃.

故答案为:

38.2℃,38.5℃.

13.(2014•广东)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 吸热 ,温度 不变 ;钨的熔点是3410℃,它的凝固点是 3410 ℃.

【分析】晶体是固态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过程结束,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灯泡的灯丝是由钨制成,它的熔点是3410℃,凝固点与熔点相同,也是3410℃.

【解答】解:

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吸热,温度不变;钨的熔点是3410℃,它的凝固点是3410℃.

故答案为:

吸热;不变;3410..

14.(2014•眉山)海拔两千米以上的瓦屋山森林公园享誉世界,一场夏雨过后,薄雾缭绕,茶香悠悠,让人心旷神怡.“薄雾”是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瓦屋人家沏清茶所用沸水的沸点 低于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0℃.

【分析】

(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为液化,例如雾、露都是由液化现象形成的,液化是放热的过程;

(2)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解答】解:

雾是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高山上,气压比较低,低于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低于100℃,所以瓦屋人家沏清茶所用沸水的沸点低于100℃.

故答案为:

液化;低于.

15.(2014•日照)温度是表示物体 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

【分析】利用温度的定义、温度计的制作原理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解: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故答案为:

冷热程度;热胀冷缩.

16.(2015•德州)妈妈为苗苗买生日蛋糕时,为了保鲜,把赠送的小干冰决装入矿泉水瓶并拧紧瓶盖与蛋糕放在了一起,意想不到的是,这了一会儿矿泉水瓶竟然发生“爆炸”,苗苗放学回家后告诉妈妈,在矿泉水瓶内的小干冰块会迅速 升华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使矿泉水瓶内压强增大,超过其承受能力,就发生了“爆炸”.

【分析】要解答此题,首先要判断出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固态二氧化碳即干冰变为气体,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

【解答】解:

将小干冰决装入矿泉水瓶并拧紧瓶盖,矿泉水瓶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会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矿泉水瓶内压强增大,超过其承受能力,就发生了“爆炸”.

故答案为:

升华.

【点评】此题考查了升华现象在生活中和应用,要会分析常见的物态变化.

 17.(2015•武威校级二模)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3 ℃.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依据图乙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 酒精 温度计.如图丙为小明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某种物质发生凝固过程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此物质是 晶体 (填:

“晶体”或“非晶体”).

熔点

沸点

酒精

﹣107℃

78℃

水银

﹣39℃

357℃

【分析】①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②物质的凝固点越低,越不容易凝固,在南极由于平均气温比较低,所以需要用凝固点较低的液体温度计.

③晶体在凝固过程中,需要继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液态变成固态.

【解答】解:

由图知:

①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3℃.

②由于酒精的凝固点比较低,所以当南极的温度很低时,酒精仍不会凝固,所以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南极的温度.

③图象中中间部分表示该物质的凝固过程,虽然继续放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此物质是晶体.

故答案为:

﹣3;酒精;晶体.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读数、温度计的选择和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属热现象的重要内容,但难度不大,容易解答.

 18.(2014•常州)2014年初,千年香格里拉古城惨遭火灾,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 升华 (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 吸 热,实现快速灭火.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