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题库新版中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835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6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题库新版中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题库新版中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题库新版中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题库新版中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题库新版中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题库新版中级.docx

《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题库新版中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题库新版中级.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题库新版中级.docx

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题库新版中级

中级理论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1.利用测井资料可以定量或半定量地计算储集层的(A),判断储集层中的流体性质。

(A)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B)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级别

(C)孔隙度、含油级别和油气储量(D)含油饱和度、含油级别和油气储量

2.地球物理测井测量的是地层的(B)。

(A)岩性(B)物理特性(C)化学特性(D)含油性

3.关于地球物理测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它可以确定油气显示含油级别,准确建立地下地层剖面

(B)它可以对储集层的含油性做出评价

(C)它可以进行地层对比和沉积相分析

(D)它可以进行油气层动态分析

4.大段泥岩井段中变化不大的自然电位曲线称为泥岩基线,在砂岩处自然电位对于泥岩基线的偏高量或偏低量均称为自然电位的(C)。

(A)高度(B)长度(C)幅度(D)宽度

5.自然电位测井测量的是井内(B)的变化。

(A)自然电位(B)自然电位差(C)岩石电阻率(D)地层电导率

6.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划分渗透层时,岩层界面一般划分在曲线的(C)。

(A)顶部(B)底部(C)半幅点(D)中部

7.一般情况下,在普通电阻率测井底部梯度曲线上,高阻层(B)。

(A)底面为极小值,顶面为极大值(B)底面为极大值,顶面为极小值

(C)底面为极大值,顶面为平均值(D)底面为平均值,顶面为极小值

8.利用2.5m普通电阻率测井底部梯度曲线划分岩性时,用曲线的(B)确定岩层的底界面。

(A)半幅点(B)最大值点(C)拐点(D)最小值点

9.普通电阻率测井曲线常用来(A)。

(A)划分岩性界面,进行地层对比(B)确定储层渗透性,进行地层对比

(C)计算地层真电阻率,划分岩性界面(D)检查井身质量,进行地层对比

10.在碳酸盐岩地区常用(C)测井法测量地层的电阻率。

(A)底部梯度(B)顶部梯度(C)深浅双侧向(D)电位电极

11.利用深浅双侧向测井曲线可以计算(C)。

(A)冲洗带的电阻率(B)地层厚度

(C)冲洗带的含水饱和度(D)油层厚度

12.在对(D)剖面分层方面,侧向测井较其他测井效果好。

(A)砂泥岩(B)低电阻率厚层(C)高电阻率厚层(D)高电阻率薄层

13.利用感应测井曲线划分岩性界面时,对(C)以上的层按半幅点分层。

(A)0.5m(B)1m(C)2m(D)3m

14.进行地层对比时,常利用感应测井曲线确定(B)。

(A)断层(B)泥岩标志层(C)砂岩标志层(D)古生物标志层

15.利用(C)测井划分裂缝带和有低阻环带的油气层。

(A)自然电位(B)双侧向(C)感应(D)普通电阻率

16.冲洗带视电阻率的测量方法很多,常用的是(A)。

(A)微电阻率测井(B)普通电阻率测井

(C)双侧向测井(D)感应测井

17.一般情况下,用微侧向曲线可以划分出厚(D)的薄层。

(A)0.05m(B)0.1m(C)0.15m(D)0.2m

18.采用微电极测井的目的是(B)。

(A)测量和计算冲洗带的含油饱和度(B)确定冲洗带的电阻率和地层厚度

(C)确定水淹层(D)判断地层有无可动油

19.在声波时差测井曲线上显示高时差的岩性是(D)。

(A)灰岩(B)白云岩(C)砾岩(D)泥岩

20.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可用来(A)。

(A)计算地层孔隙度(B)计算冲洗带的电阻率

(C)计算冲洗带的含水饱和度(D)计算地层的电阻率

21.在声波时差测井曲线上显示最高时差的是(D)。

(A)泥岩(B)砂岩(C)石油(D)甲烷

22.在固井后(D)进行声波幅度测井效果最好。

(A)4~8h(B)8~12h(C)12~24h(D)24~48h

23.当固井所用的水泥浆是高密度水泥浆时,声波幅度曲线的相对幅度大于(D)为固井质量不合格。

(A)10%(B)15%(C)20%(D)30%

24.固井质量检查测井时用(A)曲线判断固井质量的好坏。

(A)声波幅度  (B)磁定位(C)自然伽马(D)声波速度

25.在自然伽马曲线上显示高幅度值的是(A)。

(A)页岩(B)砂岩(C)灰岩(D)石膏

26.下列岩层中,自然伽马值最低的是(C)。

(A)海绿石砂岩(B)泥岩(C)白云岩(D)泥质灰岩

27.利用自然伽马曲线的相对稳定性,可以进行下套管前后的深度对比,在生产上用作油层套管的(C  )。

(A)检查(B)固井质量检查(C)跟踪射孔(D)人工井底的确定

28.岩性密度测井受(C)的影响较大。

(A)井径(B)地层的电阻率(C)泥饼(D)钻井液的导电性

29.岩性密度测井主要用于计算地层的(A)。

(A)孔隙度(B)电阻率(C)冲洗带电阻率(D)厚度

30.岩性密度曲线用以区别岩性时,在(B)剖面上效果较好。

(A)砂泥岩(B)碳酸盐岩(C)火成岩(D)变质岩

31.进行岩性分层时,中子伽马测井必须与(A)测井配合使用。

(A)自然伽马(B)自然电位(C)双侧向(D)井温

32.在中子伽马测井曲线上,(B)的中子伽马值最低。

(A)硬石膏(B)泥岩(C)砂岩(D)粉砂岩

33.下列地层中,中子伽马值最高的是(C)。

(A)油层(B)高矿化度水层(C)气层(D)油水同层

34.利用井径曲线可初步确定岩性,下列岩石井径相对较小的是(C)

(A)泥岩(B)松散砂砾岩(C)渗透性砂岩(D)白云岩

35.通常(C)测井用于检查井眼的规则情况,且可为地层测试确定坐封位置。

(A)自然佃马(B)井径(C)双井径(D)自然电位

36.利用(D)测井来检查套管和油管管内腐蚀、变形、穿孔、破裂等情况。

(A)井径(B)双井径(C)声波幅度(D)多臂井径

37.最为完善的孔隙度测井方法是(A)测井。

(A)三孔隙度(B)中子(C)声波(D)密度

38.盐水钻井液条件下一般选用(C)测井系列。

(A)自然电位和普通电阻率(B)自然电位和双侧向

(C)自然伽马和双侧向(D)自然伽马和普通电阻率

39.深侵入情况下,普通电阻率曲线上有可能(B)。

(A)把水层指示为油层(B)把油层指示为水层

(C)把干层指示为油层(D)把油层指示为气层

40.标准测井曲线的比例尺是(C)。

(A)1:

100(B)1:

200(C)1:

500(D)1:

1000

41.在砂泥岩剖面中,标准测井的电阻率曲线是(B)曲线。

(A)自然电位(B)2.5m电阻(C)微梯度(D)微电位

42.标准测井曲线中(B)曲线可以用来划分渗透层。

(A)2.5m电阻或井斜(B)自然电位或自然伽马

(C)声速或井斜(D)声幅或4m电阻

43.在碳酸盐岩地区,利用标准曲线中的(B)曲线来确定岩层的泥质含量。

(A)自然电位(B)自然伽马(C)微电极(D)声速

44.标准测井曲线主要用于(C)。

(A)计算储集层的孔隙度(B)计算储集层的渗透率

(C)地层对比(D)计算储集层的泥质含量

45.在砂泥岩剖面中,标准测井的自然电位曲线可以用于(A)。

(A)地层对比和划分渗透层(B)划分渗透层和计算储集层孔隙度

(C)划分渗透层和计算储集层含油饱和度(D)划分渗透层和计算储集层渗透率

46.标准测井中的井径曲线可以用于(B)。

(A)地层对比(B)计算井眼大小,计算平均井径

(C)判断岩性(D)划分渗透层

47.常用的综合测井的比例尺是(C)。

(A)1:

50(B)1:

100(C)1:

200(D)1:

500

48.下列测井中全属于放射性测井的一组是(B)。

(A)自然伽马测井、声波时差测井、自然电位测井

(B)岩性密度测井、中子伽马测井、自然伽马测井

(C)中子伽马测井、0.5m电位测井、声波幅度测井

(D)中子伽马测井、岩性密度测井、自然电位测井

49.下列测井项目全属于电阻率测井的一组是(B)。

(A)深浅侧向测井、声波时差测井、自然电位测井

(B)深浅侧向测井、0.5m电位测井、微梯度测井

(C)深浅侧向测井、0.5m电位测井、自然伽马测井

(D)深浅侧向测井、微梯度测井、岩性密度测井

50.下列测井曲线中可以求地层孔隙度的是(D)测井曲线。

(A)微球形(B)深浅侧向(C)自然电位(D)声波时差

51.下列测井曲线中(A)测井曲线可以近似反映冲洗带的电阻率。

(A)微电极(B)微球形(C)浅侧向(D)自然电位

52.下列测井曲线中(A)曲线可以划分裂缝带和低阻环带的油气层。

(A)感应(B)0.45m梯度(C)微球形(D)深侧向

53.可用于确定固井水泥面位置的曲线为(A)曲线。

(A)井温测井(B)视电阻率测井(C)微电极测井(D)声波时差测井

54.利用井温测井曲线寻找产液层时,一般应在(A)。

(A)温度急剧升高的开始处(B)温度急剧降低的结束处

(C)温度急剧升高的结束处(D)温度急剧降低的开始处

55.可利用井温测井曲线判断漏失层位;漏失层的位置一般在(D)。

(A)井温测井曲线上由低温向高温急剧变化的台阶半幅点处

(B)井温测井曲线上由低温向高温急剧变化的台阶起始处

(C)井温测井曲线上由低温向高温急剧变化的台阶结束处

(D)井温测井曲线上由高温向低温急剧变化的台阶起始处

56.利用(B)可以跟踪实钻井身轨迹,检查井身质量。

(A)井温资料(B)井斜资料(C)井径资料(D)岩性资料

57.目前所用的井斜仪中较准确的是(D)井斜仪。

(A)电测连斜(B)电子多点(C)无线随钻(D)电子陀螺

58.利用井径和(C)资料可以确定井眼大小,求取平均井径。

(A)井温(B)电阻(C)井斜(D)声波时差

59.磁性定位测井是用来了解(B)的一种测井方法。

(A)套管下深(B)套管接箍位置(C)油层温度(D)井温

60.磁性定位曲线可作为(C)控制井深的标志。

(A)测井时(B)固井时(C)射孔时(D)采油时

61.利用(C)曲线可检查套管内的断裂、误射孔的位置等。

(A)声幅(B)声波时差(C)磁性定位(D)自然伽马

62.一般来说,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B)。

(A)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B)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与埋藏深度成直线关系(D)与埋藏深度无直接关系

63.一般来说,火成岩的地震波速比变质岩和沉积岩的波速都(),且变化范围

();沉积岩的波速低,变化范围(B)。

(A)高;小;小(B)高;小;大(C)低;大;小(D)低;小;大

64.地震波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随岩石弹性系数的增大而(),随岩石密度的增

大而(),随岩石致密程度的增加而(B)。

(A)增大;减小;减小(B)增大;增大;增大

(C)增大;减小;增大(D)减小;减小;增大

65.地震波根据其传播空间可分为(D)。

(A)直达波和绕射波(B)直达波和体波

(C)直达波和折射波(D)体波和面波

66.地震波的2种基本类型为(A)。

(A)纵波和横渡(B)面波和声波

(C)反射波和入射波(D)纵波和反射波

67.在地震勘探中,我们主要利用(B)的传播速度来研究地下岩石和构造。

(A)横波(B)纵波(C)面波(D)折射波

68.时间构造图虽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地质构造的形态,但却能表现地质构造的某些特征。

如等值线的法线方向就是地层的();等值线的时间代表地层的();等值线的距离反映地层界面酌(B)。

(A)法向深度;真倾向;倾角(B)真倾向;法向深度;倾角

(C)法向深度,倾角;真倾向(D)真倾向;倾角;法向深度

69.经过偏移或偏移叠加处理的时间剖面,可以反映反射层的构造形态和位置,利用(D)之间的关系,即可将时间剖面转换为深度剖面。

(A)垂直深度和平均速度(B)波形和波速

(C)标准波和平均速度(D)垂直时间和平均速度

70.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形成突变点,这些突变点会成为新震源,再次发射球面

波,向四周传播,这种波称为(C)。

(A)反射波(B)折射波(C)绕射波(D)透射波

71.古潜山在地震剖面上的特点是(A)。

(A)古潜山顶面反射波具有能量强、频率低、相位多、相邻道时差大的特点

(B)古潜山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

(C)古潜山顶面反射波具有能量低、频率低、相位多、相邻道时差大的特点

(D)古潜山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缓变,反射波能量低,出现空白带

72.在地震剖面上,断层不具有的特征为(D)。

(A)反射波同相轴错断(B)反射波同相轴数量突变

(C)异常波的出现 (D)出现亮点

73.地震勘探中,滤波的目的主要是(B)。

(A)降低信噪比(B)提高信噪比(C)压制有效波(D)偏移归位

74.通常(C)资料用于在地震剖面上标定层位、预测井底以下反射层深度、计算地

层的吸收衰减系数、识别多次波。

(A)二维地震(B)三维地震(C)垂直地震剖面(D)高分辨率地震

75.下列勘探方法中(B)实质上是立体、全貌地观察地下构造和地层。

(A)二维地震勘探(B)三维地震勘探

(C)高分辨率地震勘探(D)横波地震勘探

76.利用横波和纵波的振幅“亮点”判断储层是否含气:

一般火成岩、煤、含气储集体在纵波剖面上显示(),在横波剖面上,火成岩、煤显示(),而含气储集体显示(C)。

(A)亮点;暗点;亮点(B)亮点;暗点;不亮

(C)亮点;亮点;不亮(D)暗点;亮点;不亮

77.背斜在构造图的层面上表现为中心等高线值(),两翼等高线值(A)。

(A)高;低(B)低;高(C)高;高(D)低;低

78.向斜在构造图的层面上表现为中心等高线值(),两翼等高线值(B)。

(A)高;低(B)低;高(C)高;高(D)低;低

79.褶曲有2种基本类型,即(D)。

(A)直立褶曲和斜歪褶曲(B)长轴褶曲和短轴褶曲

(C)直立褶曲和平卧褶曲(D)背斜褶曲和向斜褶曲

80.褶曲的同一层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称为(B)。

(A)转折端(B)枢纽(C)顶(D)脊

81.当背斜、向斜相连时,(C)是公用的。

(A)核(B)顶(C)翼(D)脊

82.轴面是连接各层枢纽线所构成的面,它通过(D)将褶曲大致平分为2半。

(A)核部(B)顶(C)枢纽(D)转折端

83.长轴褶曲的长短轴之比(B)。

(A)大于10:

l(B)为10:

1~5:

1

(C)为5:

1~3:

l(D)小于3:

l

84.穹窿的长短轴之比(D)。

(Al大于10:

1(B)为10:

1~5:

l

(C)为5:

l~3:

l(D)小于3:

l

85.按轴面产状及两翼产状的关系分类,褶曲可分为(A)。

(A)直立、斜歪;倒转、平卧4类(B)直立、线状、倒转、平卧4类

(C)线状、斜歪、倒转、平卧4类(D)直立、线状、斜歪、平卧4类

86.在某背斜翼部钻探的直井完井后,在进行地层对比时,发现该井自3100m钻遇断点,缺失了邻井3206~3347.m井段的地层,那么该断层的视断距是(C)。

(A)247m(B)180m(C)141m(D)73m

87.断层的要素有(A)、断盘和断距。

(A)断层面、断层线、断层带(B)断层面、地堑、地垒

(C)断层面、断层线、地堑(D)断层线、断层带、地堑

88.地层的断距指同一岩层错开后其间的(D)距离,即地层缺失或重复的真厚度。

(A)视(B)斜(C)水平(D)垂直

89.由一系列倾向相同的逆断层相邻产出,且每个断层的上盘为相邻的另一断层的下盘,这种断层组合类型称为(D)。

(A)阶梯状断层(B)地堑(C)地垒(D)叠瓦构造

90.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为(B)。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D)直立断层

91.根据断层两盘沿断层面相对位移的方向分类,断层可分为(A)3大类。

(A)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B)正断层、逆断层和直立断层

(C)正断层、直立断层和平移断层(D)逆断层、直立断层和平移断层

92.在岩层中油气运移主要以渗滤和扩散方式表现出来,渗滤是由于(B)的存在,而扩散是由()而引起的。

(A)压力差;压力差(B)压力差;浓度差

(C)浓度差;压力差(D)浓度差;浓度差

93.通常(A)可驱使油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移,从盆地中心向边缘运移,从凹陷区向隆起区运移,从泥质岩向砂质岩运移。

(A)地静压力(B)水动力(C)浮力(D)热力

94.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为(B)。

(A)压实作用、热膨胀作用和毛细管力(B)浮力和水动力

(C)地静压力和浮力(D)水动力和毛细管力

95.油气在圈闭中集聚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A)。

(A)油气聚集(B)油气运移(C)初次运移(D)二次运移

96.下列含油圈闭中,不存在溢出点的为(A)。

(A)透镜体圈闭(B)断层圈闭(C)不整合圈闭(D)背斜圈闭

97.油气差异聚集造成天然气分布在靠近油源区一侧的圈闭中,向上倾方向依次为(D)。

(A)油藏、空圈闭、油气藏(B)油藏、油气藏、空圈闭

(C)空圈闭、油藏、油气藏(D)油气藏、油藏、空圈闭

98.根据油气聚集带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大致可将油气聚集带分为(A)2大类。

(A)构造油气聚集带和地层油气聚集带(B)构造油气聚集带和流体油气聚集带

(C)构造油气聚集带和岩性油气聚集带(D)背斜油气聚集带和断裂油气聚集带

99.曾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盆地称为(B)盆地。

(A)沉积(B)含油气(C)构造(D)地貌

100.受后期构造作用改造而形成的盆地称为(B)。

(A)沉积盆地(B)构造盆地(C)地貌盆地(D)油气聚集带

101.根据盆地边缘的性质可把含油气盆地分为(C)2种。

(A)山前和山间(B)造山型和裂谷型

(C)断陷和坳陷(D)弧前和弧后

102.根据盆地的地貌特征可将含油气盆地分为(C)、山前盆地和山间盆地3种。

(A)断陷盆地(B)坳陷盆地(C)地台平原盆地(D)造山型盆地

103.以活动论为基础可将含油气盆地分为(A)2种。

(A)造山型和裂谷型(B)山前和山间

(C)弧前和弧后(D)断陷和坳陷

104.构造型油气聚集带可分为背斜型、断裂型和(C)3种。

(A)潜山型(B)礁型(C)盐丘型(D)碎屑岩型

105.地层型油气聚集带可分为潜山型、碎屑岩型、碳酸盐岩型和(B)4种。

(A)背斜型(B)礁型(C)盐丘型(D)潜山型

106.断裂型油气聚集带根据断裂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C)、同生断层—逆牵引背斜带型和逆掩断层推复带型3种。

(A)穹窿型(B)上倾尖灭型(C)断块型(D)盐丘型

107.构造型油气田可分为背斜型和(C)油气田。

(A)礁型(B)岩性尖灭(C)断层型(D)复合型

108,根据控制产油面积的地质因素,油气田可分为(A)3大类。

(A)构造型油气田,地层型油气田和复合型油气田

(B)构造型油气田、断块油气田、不整合和岩性尖灭油气田

(C)构造型油气田、复合型油气田和背斜油气田

(D)构造型油气田、地层型油气田和礁型油气田

109.油气田是一定(连续)产油面积上(D)的总和。

(A)产量(B)储量(C)生油潜量(D)油气藏

110.圈闭是(B)中能聚集并保存油气的场所。

(A)生油层(B)储集层(C)盖层(D)岩层

111.圈闭的基本要素是(C)。

(A)生油层和封闭条件(B)盖层和封闭条件

(C)储集层和封闭条件(D)生油层和盖层

112.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位是(C)

(A)油气盆地(B)构造(C)圈闭(D)背斜

113.不整合圈闭属于(B)的一种。

(A)构造圈闭(B)地层圈闭(C)水动力圈闭(D)复合圈闭

114.根据圈闭形成的地质因素将其分为3大基本类型,即(A)。

(A)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和水动力圈闭(B)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和复合圈闭

(C)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和断层圈闭 (D)断层圈闭、岩性圈闭和复合圈闭

115.油气藏可分为(C)4大类。

(A)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和水动力油气藏

(B)背斜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

(C)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

(D)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刺穿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

116.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定的封闭区面积称为(C)。

(A)闭合度(B)含油面积(C)闭合面积(D)油田面积

117.圈闭的大小主要是由其(A)确定的。

(A)有效容积(B)储层的有效厚度

(C)储层的有效孔隙度(D)闭合高度

118.油气藏的大小通常用(B)来表示。

(A)油气柱高度(B)储量(C)含油边界(D)含油面积

119.下列油气藏中属于构造油气藏的是(B)。

(A)不整合油气藏(B)刺穿油气藏(C)礁型油气藏(D)潜山型油气藏

120.下列油气藏中不属于构造油气藏的是(A)。

(A)不整合油气藏(B)裂缝性背斜油气藏

(C)背斜油气藏(D)断层油气藏:

121.构造油气藏是在储集层(C)发生局部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中聚集油气后形成的油气藏。

(A)左侧面(B)右侧面  (C)顶面(D)底面

122.背斜抽气藏是由(B)顶面拱起,上方被非渗透性岩层所封闭,下方和下倾方向被水体或水体和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所固定,并聚集油气后形成的。

(A)生油层(B)储集层   (c)盖层(D)岩层

123.在背斜油气藏内,油、气、水的分布规律是:

()占据背斜顶部;()居中;(D)在下。

(A)油;气;水(B)水;油;气(C)气;水;油(D)气;油;水

124.背斜油气藏在静水条件下,油气和油水界面均为水平面,含气和含袖边界都平行于背斜储集层(A)的构造等高线。

(A)顶面(B)底面(C)中部(D)整个岩层面

125.断层能否造成圈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断层使岩层位移后储集层上倾方向与其相接触的岩层的(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