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二模实验题复习三提高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700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9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二模实验题复习三提高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二模实验题复习三提高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二模实验题复习三提高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二模实验题复习三提高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二模实验题复习三提高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二模实验题复习三提高班.docx

《初三化学二模实验题复习三提高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二模实验题复习三提高班.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二模实验题复习三提高班.docx

初三化学二模实验题复习三提高班

2019初三三轮化学复习三(提高班)

1.(1分)以下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

燃烧匙B.

烧杯C.

试管夹D.

分液漏斗

2.(1分)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3.(1分)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铁锈与稀盐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D.木炭还原氧化铜时,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

4.(1分)下列实验目的与方法不匹配的是(  )

A

B

C

D

实验目的

验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探究燃烧的条件

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

实验方法

A.AB.BC.CD.D

5.(1分)实验室取用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5.(1分)实验室取用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倾倒液体C.装入粉末状固体D.装入块状固体

6.(1分)某氧化物不仅可作干燥剂,还能与酸反应,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该氧化物是(  )

A.CaOB.CO2C.H2OD.CuO

7.(1分)能将氯化钡、碳酸钠、硫酸钠三种物质的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

A.稀硫酸B.硝酸银C.稀盐酸D.硝酸钙

8.(1分)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碳B.氢C.氧D.氮

9.(1分)下列装置不能用于证明CO2和NaOH溶液反应的(均做与水的对照实验)是(  )

9.(1分)下列装置不能用于证明CO2和NaOH溶液反应的(均做与水的对照实验)是(  )

A.

B.

C.

D.

10.(1分)在一定条件下,4.8gCuO与CO充分反应后,固体减少0.8g。

下列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

A.生成Cu的质量:

4.8﹣0.8=4g

B.生成CO2的质量:

0.8÷16×44=2.2g

C.参加反应的CuO的物质的量:

4.8÷80=0.06mol

D.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

(4.8﹣0.8)÷80=0.05mol

11.(1分)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H2O中的一种或多种。

将该气体经过下列装置(假设每步作用均完全),有关的实验现象依次是:

NaOH固体质量增重;CuO由黑变红;无水硫酸铜变蓝;NaOH溶液质量增加。

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混合气体中肯定含有CO、H2

B.该混合气体中肯定含有CO2、CO、H2

C.该实验方案无法确定水的存在情况

D.该实验方案无法确定二氧化碳的存在情况

12.(1分)下列各组反应类型中,后者一定包含前者的是(  )

A.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B.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C.中和反应、化合反应D.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3.(1分)图1为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

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C.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

D.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

14.下表为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

温度

溶解度/g/100g水

物质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①60℃时,KNO3的溶解度为  ;表中“37.8”的意义是  。

②20℃时KNO3的溶解度  (选填“大于”“小于”)NaCl的溶解度。

随着温度升高,NaCl的溶解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20℃时,完全溶解18gNaCl恰好得到饱和溶液,所需水量是  g,该溶液质量分数为  。

④20℃时,向10gKNO3固体不断加水,有关图象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⑤现有150gKNO3和4gNaCl的混合物,能得到较纯净的KNO3且质量最多的操作是

  (选填编号)。

a.20℃时,投入12mL水中,充分搅拌、溶解、过滤。

b.取80℃时100g水溶液,冷却到20℃时,过滤。

c.100g水溶解,加热蒸发至有晶体析出停止加热,冷却至20℃,过滤。

d.20℃时,投入10mL水中,加热至80℃,趁热过滤。

15.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aO、Ca(OH)2中的一种或二种。

为确定其成分,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1)悬浊液中除水外,含有的物质化学式是  ,该悬浊液称呼为  。

(2)若取出少量悬浊液置于试管中,滴加酚酞,再继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边滴边振荡。

实验过程试管中产生的现象依次为  (请选择并依次填写下列序号)。

a.红色,浑浊b.无色,澄清c.红色,澄清d.白色,浑浊

(3)上述实验②后,为判断溶液中盐酸是否过量,可选用的试剂是  (选填编号)。

a.镁粉b.氯化钙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

(4)分别称取样品于固体的质量进行比较,若固体质量大于样品质量,则样品的成分可能是  。

16.(7分)生活、生产中处处有化学,请完成下列填空。

在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用品

草木灰

飞艇填充气

天然气

管通道

小苏打

化学物质或有效成分

K2CO3

氦气

CH4

氢氧化钠

NaHCO3

草木灰可作  (填“钾肥”、“氮肥”或“磷肥”);氦气的化学式为  ,可用作飞艇填充气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氦气常温下化学性质  (填“稳定”或“活泼”);

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含氢氧化钠的管道通在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其原因是  ;小苏打能用于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症,实验室中鉴定小苏打中含有Na元素的常用方法是用  ,观察到的现象是  。

17.(3分)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下图所示。

①金原子对  (填“CO”或“H2O”)起吸附催化作用。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任何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编号)。

a.原子种类b.分子种类c.原子个数d.分子个数

18.(8分)化学科技小组同学模拟工厂苛化法生产烧碱的示意图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煅烧石灰石的化学方程式  ;操作2的名称是。

②若反应器中纯碱全部反应,但结晶得到的固体烧碱中还含有少量的杂质,检验该杂质选用的试剂是  ,检验时观察到  ,说明结晶得到的固体烧碱确实含有少量杂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滤液C可以加入反应容器中,目的是  。

19.(5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①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其发生装置可以选择A,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②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如果要把装置B改装成可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装置,要先取掉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再从仪器盒中选择仪器  (填字母)进行组装。

③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反应产生1.6克氧气,则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  (列方程式计算)。

20.(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内容

现象

有气泡产生

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产生现象是:

 

实验结论

化学方程式是:

  

溶液X是 

 

反应方程式略

将实验一、二、三结束后的上层澄清溶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后续实验及现象如下图:

I.无色溶液B的pH  7(填“<”、“>”或“=”)

II.白色沉淀A是  。

III.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21.(7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部分装置,结合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

②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  (填编号),化学方程式为  。

用C装置收集氧气,在  (选填“m”或“n”)处用带火星木炭验满。

③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并验证其可燃性,实验过程是:

组装仪器→检测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制氢气→  →点燃,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④实验室用足量锌与50克稀硫酸反应,制得0.2克氢气,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22.(7分)验证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及实验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  色。

②由图二可知:

图一烧杯中盛放的原溶液是 ,判定该反应发生的依据是  。

③实验滴加试剂过程中,若把烧杯里的溶液倒入蒸发皿中蒸发,得到白色固体,  (选填“能”或“不能”)证明该反应发生;若往烧杯里的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  ,能证明该反应发生。

④a、b、c三处对应溶液所含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

26.(8分)固体样品M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如图一:

(硝酸钠和硝酸钡溶液均呈中性)。

①操作的名称  。

②取固体A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硝酸,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二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固体样品M中一定有  。

③为进一步探究该固体样品M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Ⅰ.甲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证明固体M中  (选填“一定”或“可能”)有氢氧化钠。

Ⅱ.乙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  ,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固体M中有氯化钠。

 

练习三参考答案

1.(1分)以下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

燃烧匙B.

烧杯C.

试管夹D.

分液漏斗

【解答】解:

A、图中仪器是燃烧匙,故选项正确。

B、图中仪器是圆底烧瓶,故选项错误。

C、图中仪器是坩埚钳,故选项错误。

D、图中仪器是长颈漏斗,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2.(1分)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解答】解: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3.(1分)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铁锈与稀盐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D.木炭还原氧化铜时,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

【解答】解: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B错误;C、铁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C正确;D、木炭还原氧化铜时,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观察到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D不正确。

故选:

C。

4.(1分)下列实验目的与方法不匹配的是(  )

A

B

C

D

实验目的

验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探究燃烧的条件

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

实验方法

A.AB.BC.CD.D

【解答】解:

A、铁在氧气中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容易炸裂集气瓶,因此应该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加入适量水,A正确;

B、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B正确;

C、实验过程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C正确;

D、实验过程中,塑料瓶变瘪,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的,也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导致的,也可能是二者共同导致的,D错误。

故选:

D。

5.(1分)实验室取用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倾倒液体C.装入粉末状固体D.装入块状固体

【解答】解: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数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液体时:

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C。

6.(1分)某氧化物不仅可作干燥剂,还能与酸反应,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该氧化物是(  )

A.CaOB.CO2C.H2OD.CuO

【解答】解:

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可以做干燥剂,属于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显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B、二氧化碳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作干燥剂,错误;B、水不能用作干燥剂,错误;D、氧化铜不能吸水,不能做干燥剂,错误;故选:

A。

7.(1分)能将氯化钡、碳酸钠、硫酸钠三种物质的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

A.稀硫酸B.硝酸银C.稀盐酸D.硝酸钙

【解答】解:

A、稀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硫酸钠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B、硝酸银与氯化钡、碳酸钠、硫酸钠溶液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稀盐酸与氯化钡、硫酸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硝酸钙与碳酸钠、硫酸钠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8.(1分)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碳B.氢C.氧D.氮

【解答】解:

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元素。

故选:

A。

9.(1分)下列装置不能用于证明CO2和NaOH溶液反应的(均做与水的对照实验)是(  )

A.

B.

C.

D.

【解答】解:

A、实验过程中,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试管,液面上升比伸入水中的试管液面上升幅度大,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B、实验过程中,滴加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气球变瘪更明显,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C、因为通过漏斗锥形瓶和外界相通,无论烧杯中是水还是氢氧化钠溶液,导管中都不能形成液柱,不能用于证明CO2和NaOH溶液反应;

D、实验过程中,滴加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气球膨胀更明显,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故选:

C。

10.(1分)在一定条件下,4.8gCuO与CO充分反应后,固体减少0.8g。

下列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

A.生成Cu的质量:

4.8﹣0.8=4g

B.生成CO2的质量:

0.8÷16×44=2.2g

C.参加反应的CuO的物质的量:

4.8÷80=0.06mol

D.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

(4.8﹣0.8)÷80=0.05mol

故选:

B。

11.(1分)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H2O中的一种或多种。

将该气体经过下列装置(假设每步作用均完全),有关的实验现象依次是:

NaOH固体质量增重;CuO由黑变红;无水硫酸铜变蓝;NaOH溶液质量增加。

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混合气体中肯定含有CO、H2

B.该混合气体中肯定含有CO2、CO、H2

C.该实验方案无法确定水的存在情况

D.该实验方案无法确定二氧化碳的存在情况

【解答】解:

A、根据无水硫酸铜变蓝知,反应中有水生成,无色气体中含有H2,可判知是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水,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uO+H2

Cu+H2O,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蓝色五水硫酸铜,方程式为CuSO4+5H2O=CuSO4•5H2O;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可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可与B装置中的氧化铜反应使固体由黑变红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判断该混合气体中肯定含有CO,CO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O+CO

Cu+CO2,说明气体中含有CO,故A正确。

B和C、NaOH能吸收水分,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固体质量增重说明该混合气体中肯定含有CO2或H2O或两者的混合物,故B错,C正确;

D、由于没有使用澄清石灰水,不能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存在,故D正确。

故选:

B。

12.(1分)下列各组反应类型中,后者一定包含前者的是(  )

A.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B.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C.中和反应、化合反应D.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分析】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

多变一。

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

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选:

B。

13.(1分)图1为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

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C.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

D.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

【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

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故选:

D。

14.下表为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

温度

溶解度/g/100g水

物质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①60℃时,KNO3的溶解度为 110g ;表中“37.8”的意义是 70℃时,每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7.8gNaCl 。

②20℃时KNO3的溶解度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NaCl的溶解度。

随着温度升高,NaCl的溶解度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20℃时,完全溶解18gNaCl恰好得到饱和溶液,所需水量是 50 g,该溶液质量分数为 26.5% 。

④20℃时,向10gKNO3固体不断加水,有关图象正确的是 ab (选填编号)

⑤现有150gKNO3和4gNaCl的混合物,能得到较纯净的KNO3且质量最多的操作是 a (选填编号)。

a.20℃时,投入12mL水中,充分搅拌、溶解、过滤。

b.取80℃时100g水溶液,冷却到20℃时,过滤。

c.100g水溶解,加热蒸发至有晶体析出停止加热,冷却至20℃,过滤。

d.20℃时,投入10mL水中,加热至80℃,趁热过滤。

15.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aO、Ca(OH)2中的一种或二种。

为确定其成分,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1)悬浊液中除水外,含有的物质化学式是 Ca(OH)2 ,该悬浊液称呼为 石灰乳 。

(2)若取出少量悬浊液置于试管中,滴加酚酞,再继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边滴边振荡。

实验过程试管中

产生的现象依次为 acb (请选择并依次填写下列序号)。

a.红色,浑浊b.无色,澄清c.红色,澄清d.白色,浑浊

(3)上述实验②后,为判断溶液中盐酸是否过量,可选用的试剂是 ac (选填编号)。

a.镁粉b.氯化钙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

(4)分别称取样品于固体的质量进行比较,若固体质量大于样品质量,则样品的成分可能是 CaO或CaO、Ca(OH)2 。

【解答】解:

(1)由于氢氧化钙能够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样品加入适量的水后形成悬浊液,该悬浊液的成分是没有溶解的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俗称石灰乳;

(2)若取出少量悬浊液置于试管中,滴加酚酞,由于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故酚酞会变红,溶液浑浊,滴加盐酸,氢氧化钙不断被消耗,最终氢氧化钙完全被消耗,溶液红色褪去,溶液变为澄清;故实验过程试管中

产生的现象依次为acb;

(3)判断溶液中盐酸是否过量,则可选用能与盐酸反应且有明显现象的物质进行检验,a选项中的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会出现明显现象,故镁粉是可以检验盐酸剩余的试剂,因为②中溶液中有酚酞,滴加氢氧化钠后若溶液变红则说明无盐酸,若不变色则说明有盐酸故c可选。

由于硝酸银会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不可选;

(4)分别称取样品于固体的质量进行比较,若固体质量大于样品质量,则过程中存在氧化钙和水的反应,因此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或CaO、Ca(OH)2两种情况;

故答案为:

(1)Ca(OH)2;石灰乳;

(2)acb;(3)ac;(4)CaO或CaO、Ca(OH)2;

16.(7分)生活、生产中处处有化学,请完成下列填空。

在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用品

草木灰

飞艇填充气

天然气

管通道

小苏打

化学物质或有效成分

K2CO3

氦气

CH4

氢氧化钠

NaHCO3

草木灰可作 钾肥 (填“钾肥”、“氮肥”或“磷肥”);氦气的化学式为 He ,可用作飞艇填充气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氦气常温下化学性质 稳定 (填“稳定”或“活泼”);

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2H2O+CO2 ;含氢氧化钠的管道通在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其原因是 氢氧化钠具有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