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柏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567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柏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万柏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万柏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万柏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万柏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柏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docx

《万柏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柏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万柏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docx

万柏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文件(23)

关于太原市万柏林区2010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年6月18日在太原市万柏林区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万柏林区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我区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衔接“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

一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区委三届四次全会确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迎难而上、砥砺奋进,致力扎实“两个基础”,着力推进“五个跨越”,突破性地抓好各方面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全年完成292.6亿元,完成年计划101.6%,同比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年完成164.6亿元,完成计划96.8%,同比增长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3.1亿元,完成年计划101.1%,同比增长2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完成120.9亿元,完成年计划100%,同比增长17.5%;财政总收入全年完成10.6亿元,完成年计划105.5%,同比增长21.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实现5.4亿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671元,完成年计划100%,同比增长11%。

绿色转型迈出新步伐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结构性转型,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势头,三产增加值同比增长5.7%,三次产业比重为0.3:

75.7:

24。

统筹协调全区节能工作,制定节能规划制度,组建区节能监察大队,开展多层次节能执法督查与宣传;严格按期淘汰落后产能,对辖区130余户区属涉污工业企业核查建档;发展新型工业,北车集团一期工程投资5.9亿元,九州环保、德汇钢管、福源机械、旭东氮化等10余个绿色企业项目完成投资3.9亿元;完成太原钢锹厂、伟业消防公司2家企业改制。

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向纵深发展,加强大气、水、固体废物整治,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从源头控制污染,环评执行率、“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实现城中村集中供热4.9万平米,拆除改造各类燃煤设施419台,关闭淘汰西山地区45家型煤厂等。

区域二氧化硫、烟粉尘分别减排231吨、102吨,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完成市下达任务。

功能区项目建设和西山生态治理实现新突破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列入市功能区建设总投资约28.2亿元的10个重点项目,全年累计完成投资额约19.6亿元,完成当年计划投资的140.4%。

其中,万柏林区文化馆已完工,居然之家万柏林店、坤成广场一期、当代万国城一期、区中心医院新建等6个项目主体完工,狼坡狮子崖原生态恢复项目、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摩天石项目一期均完成当年投资目标。

总投资约130余亿元的20个区级重点新建、续建项目完成投资90余亿元。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总投资8亿元的坤成广场、居然之家万柏林店2个项目在中博会、能博会上签约,2010年全区利用省外境内资金达23亿元,位居全市前列。

积极申报政府投资扶持项目,重点建设万柏林生态园、西山生态恢复、沉陷区治理、“三河”河道治理、“百校兴学”等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围绕建设秀美新西山的生态建设目标,以环境治理入手,以万柏林生态园、西山生态恢复、“三河”综合治理三大工程为重点,大规模实施西山地区生态治理,生态效应、景观效应、社会效应初步显现。

一是按照园林建设理念,继续开展万柏林生态园三期建设,中心公园扩展到1000亩;向西沿伸,在桃杏支路两侧高标准造林2000亩;完善生态园的景观效果,建设香水沟蓄水美化工程,实施“启春阁”阁楼、“清风苑”廉政教育基地等生态文化设施建设,形成了“百花争春、绿萌护夏、红叶映秋、松柏伴冬”的新型绿色园区。

二是围绕山上治本、身边增绿,西山生态恢复工程三期建设继续向北延伸。

在化冀路两侧实施集中连片造景工程5000亩,组织完成西山地区企业绿化任务3000亩;实施采煤破坏面生态治理,对关闭煤矿和私挖乱采点绿化1000多亩,实施大虎峪四达沟关闭煤矿生态治理示范园工程;完成三北防护林封山育林、汾河流域荒山造林等14000余亩,义务植树81万株。

三是启动实施九院沙河、虎峪河、玉门河综合治理,已全面完成堤防工程;在三河上游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治理840亩;完成小虎峪照石沟小型淤地坝工程。

城乡统筹建设与管理取得新成效

整体运筹,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千峰北路打通工程全部完工,南屯安居街改造工程、南屯路改造工程完工通车,众纺路北段大修道路排水工程、桥梁工程完工。

科学编制彭西四巷、双拥路等10条小街巷集中连片改造计划,积极开展省市重点道路工程涉及的征地拆迁和协调服务工作。

扎实推进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西铭路-九院小区等7条总里程11.8公里的本年度乡村公路全覆盖工程完工。

道路建设的陆续完工,极大改善了周边地区的交通环境,极大改变了区域的人居环境,城乡乱象得到了有效的节制。

坚定不移,整体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

确定的两个城中村改造重点推进村,前北屯社区安置回迁高层住宅楼主体封顶,下元社区7栋村民回迁楼完成安置;按照拆旧建新的原则,共拆除窊流、下元、小王等7个旧村约17万余平方米;闫家沟整体改造工程全部竣工、村民全部安置,小王、大王、南寒等8个村的回迁安置小区建设形成滚动发展态势。

组织协调有关村进行了土地转用、征地手续办理及撤村建居等工作,后北屯通过审批转为社区居委会。

确定西铭村等12个村为2010年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并完成规划编制;圪僚沟、河涝湾、白家庄3个村通过规划评审,白家庄、九院、桃杏等新农村择址重建进行前期准备;枣尖梁新农村建设抓紧实施。

解决了14266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强农惠农政策兑现等一系列“三农”工作得到全面推进,农村地区“五个全覆盖”工程提前实现。

拓展覆盖,全面延伸城乡清洁工程。

一是深入开展四治五进活动。

对小区内脏乱差进行集中清理,13个城中村实现“村清扫清运、区集中转运”环卫管理模式,推进市场交易环境清洁,清理河道面积16万平方米,新开扫街道11条、机扫面积增加到50%。

二是加大乱象治理。

实施太佳线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整治,取缔无证摊点1344个、占道经营3500处等;强化治土,查处无准运证车辆230余辆、清理垃圾17万余方等。

三是精细网格管理。

利用数字城管监督跟踪全程管理,受理13万余件,结案率99.2%。

四是抓好城市园林绿化。

高标准完成西矿街绿地、东社中学游园等22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努力提高绿化养管水平。

绿地率、覆盖率分别达到30.7%、3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95平方米。

安全及稳定长效管理步入新轨道

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累计检查各类企业776个次,下达各类行政处罚253份,查处事故隐患818条,均按期完成整改。

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等安全应急工作体系建设,特别是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信息员制度等安全生产八项创新工作取得成效。

全年未发生重大以上和危及社会稳定的安全事故,全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体系已基本形成。

加强维护稳定全面领导。

围绕构建“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严格落实“四包一”责任,切实提高处理群体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区财政专款拨付600余万元信访救助资金解决信访疑难问题。

开展大接访201案332人次,区主要领导接访率达到100%,办结率达95%。

不断夯实社会管理基础,基层平安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治安秩序趋好,完成重要安保稳控任务。

全区上下形成人人保稳定、促和谐的良好环境。

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呈现新气象

社会保障全面增强,各项任务全部超额完成。

持续巩固社会保险“五保合一”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各项社保待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80%,保障覆盖稳步扩大,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13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774人,建立55个创业载体和3个创业孵化基地,带动1万多人就业。

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发放城乡低保金4153万元,医疗救助344万余元,采煤沉陷区困难家庭取暖煤补188万余元,救灾粮、自然灾害补助、慈善救助等计183万余元,低收入群体临时价格补贴46万元等。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倾全区之力推进38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总投资2.55亿元、总建筑面积16余万平方米,共可消除危房13.4万平方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行8所“联盟校”试点等工作,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科技创新不断提高。

完成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科普宣传培训活动形式多样。

卫生事业整体向上。

区中心医院改扩建工程主体完工,启动南寒、万柏林等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社区逐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

区文体中心、区文化馆全面完工,建成社区健身路径155条、农村健身工程29处。

扎实开展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打造精品社区,搭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稳步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九院小区一期工程全面完成,二期工程24栋住宅楼主体全部封顶。

认真组织我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抓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4.69‰,自增率1.91‰。

拥军优属、社区建设、人民防空、民族宗教、政府法制、档案、审计、对台、地方志、老龄、工青妇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实现,标志着我区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新成就。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尚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增长压力较大,节能减排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大项目引进困难,投资增势不强,集约化程度不高,现代产业体系培育还不成熟。

二是城市功能配套滞后,生态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道路建设、水电供给等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和旧村治理状况与现代化新城建设要求不相适应。

三是稳定压力较大,民生保障及社会管理工作仍需加强。

面对困难和压力,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城市水准、力推产业转型,以全新的理念、更高的目标、强力的举措,实现新的跨越。

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1年我们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机遇,一是随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我省全面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及我市都市圈建设,我区可以享受国家、省、市诸多促进发展政策扶持。

二是随着我市“西山地区综合整治”进入攻坚期,长风文化商务区、铁路装备产业园、汾河西岸新城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我区,产业基础与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将带来区位优势和投资环境全面优化的重要机遇。

三是以大力度赢得万柏林区大崛起已成为全区人民共同的目标,应对各种挑战、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具有强大基础和根本动力。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根据区第四次党代会和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2011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

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围绕转型发展主线,瞄准跨越发展目标,以建设全省一流强区为总抓手,着力做好产业发展、生态绿化、宜居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实施开好局、起好步。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358亿元,增长15%;规模工业增加值211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收入12.7亿元,增长20%;一般预算收入6.5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1840元,增长11%;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和就业保障指标。

三、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抢抓中央和我省加快推进太原市经济圈与都市群建设机遇,把握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优惠政策,紧紧围绕我区“十二五”规划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新型工业集群化、第三产业现代化、环境治理生态化、区域建设城市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力争在关乎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在加快转型中实现跨越。

(一)以绿色转型为主线,促进新型工业集群化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速新型工业进程。

一是以北车集团为主体,借助晋西集团、太重集团在车轴、车轮制造等装备制造业技术与产能优势条件,整合优势资源,扎实做好园区建设的征地拆迁等各项协调和服务工作,高标准建设太原铁路装备制造工业园。

二是为狮头水泥搬迁改造及其与中国建材集团资产合作提供有利条件和良好服务,做好新型建材工业园启动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实现企业绿色转型与区域税收增长的双赢。

三是采取以企引企、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吸引区内外相关企业向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聚,通过引进、整合、扶持,全力打造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流现代化产业基地。

以低碳项目为抓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与西山煤电、太重、晋机、汾机等驻地大企业的联系沟通,协调服务大企业大集团新上项目的驻地扩张;支持新发展绿色项目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益、品牌产品;做好项目对接引进,加快培育绿色企业方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依托区域内云集的科研院所与企业技术中心,着力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科技创新强大合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为区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以节能减排为核心,优化升级传统产业。

加大节能监察力度,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节能审核,突出抓好工业领域节能,强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种途径,最大限度提高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矿井水、中水等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带动传统产业快产品升级改造步伐,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

加强政策引导,加快区属工交企业的转产改制,妥善解决职工生活保障问题。

推进融资信用担保、小额贷款等体系建设和运营,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力促民营企业健康快速成长。

(二)以项目建设为统领,推动第三产业大发展

强势抓好重点建设项目。

把项目建设作为争创全省一流强区的强大支撑和持久动力,紧扣“十二五”期间区域产业发展定位和空间战略布局,做好项目储备,做好产业接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化对项目推进的链式服务,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围绕“三区”发展攻坚任务,着力推进总投资760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30亿元)涉及新兴战略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的120多个重点项目开工上马。

一是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重点,抓好铁路装备制造基地、新型建材工业园、汾河金融商务CBD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实施。

二是以西山地区综合整治为重点,抓好区域污染企业搬迁、西山生态治理、三河综合治理、城区绿化工程、城乡路网建设等关键项目的实施。

三是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重点,抓好建成区城中村改造、边缘区新农村建设、沉陷区移民搬迁等主导项目实施;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抓好区科技综合服务大厦、区青少年活动(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及学校建设、区文体综合服务大楼、区中心医院改扩建及社区服务站所全覆盖工程等支撑项目实施。

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

一是发展新兴业态,抓好国内外一流企业和团队的引进工作,兴起会展经济、总部经济等项目。

发展重点现代服务业片区街区,抓好滨河西路金融街、下元商业中心、东社现代物流仓储区、千峰南北路及和平南北路商业带、城中村改造、片区综合开发等项目。

二是发展品牌商业,在抓好居然之家万柏林店、奥迪山西总店等主体完工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和继续做好在建、续建项目的同时,重点展开以新型城市综合体、坤城广场二期等为代表的迎泽西大街新兴服务业产业带建设。

三是发展高端地产,以十二院城、金色长风、当代万国城等为重点展开和平南路及长风西街高品质房地产项目开发;以山西涤纶厂商住群、太重东部新城及大型商业综合体为核心加快形成和平北路住宅及商业配套产业带;以万水澜庭、南屯商业酒店群、水岸国际二期为载体先期启动滨河西路新城建设。

四是发展现代服务,着眼于解决“米袋子”和“菜篮子”问题,建设瑞旭粮油批发市场仓储区和10个标准化菜市场;重点抓好瓦窑文化创意产业园、神堂沟龙泉寺佛教文化园和王封一线天等连片生态休闲旅游等文化产业项目;拓展区域内餐饮、健身、娱乐、社区服务、金融、咨询等服务业发展空间。

(三)以综合整治为突破,加大生态环境治理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打造蓝天白云城区。

严格主城区工业项目审批、控制工业污染,建立更加严格的落后产能与污染企业关停、淘汰、搬迁“倒逼”机制,积极协调实施西山矿区综合整治,重点推进西山地区130多户中小污染企业关停和搬迁工作,督促、配合对山西公路构件厂等13个省市属企业展开搬迁工作,推动西山地区绿色转型,为绿色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围绕环保模范区创建工作,启动实施“蓝天碧水扩容提质”工程,坚决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守绿色高压线,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限期治理制度;借助城中村改造和集中供热扩网工程,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启动实施全区城中村燃煤锅炉整体改造计划,采取城中村旧村拆除改造、集中或区域供热、更换环保锅炉等解决措施,用2年时间彻底解决城中村燃煤锅炉冬季污染问题。

不懈推进生态建设,精心打造城市水系,建设青山绿水城区。

紧扣“山、水”特色,更大规模、更大范围、更高标准地实施西山前山整体绿化工程,全方位推进西山生态涵养区建设。

2011年重点实施九院狼坡狮子崖原生态景区建设、万亩生态园绿化补绿提档及蓄水美化工程、西山生态恢复建设、四达沟与赵氏沟采煤破坏面绿化整治示范、王封化客头集中连片绿化续建、王封一线天旅游道路两侧绿化等项目,绿化总量突破6万亩;配合建设西山国家矿山公园、长风城郊森林公园等游园,同时做好西山企业绿化对接、加强护林防火、提高绿化管护水平等工作。

加大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与区域边山支流治理,强化水资源管理、地下水保护和城市污水整治,高标准继续推进九院沙河、虎峪河、玉门河综合治理工程,以居然之家万柏林店南侧虎峪河段为治理示范,增添新的沿河景观。

(四)以城乡统筹为抓手,加速区域城市化进程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在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渠道和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基础上,着眼于解决市民出行问题,完善城市路网、盘活开发道路两侧土地、改善城乡环境。

积极组织实施南内环街西段打通、西矿街改造等城市主干道工程,展开西铭路改造、西环高速辅路、玉门河街、窊流路铁路立交、双拥路、彭西四巷、新庄北街、汾西路改造等城市支路、小街巷和微循环道路建设,完成王封—一线天等3条旅游专线公路和1条农村公路建设。

同时继续做好太古高速公路、西南铁路环线、太兴铁路等省市重点建设工程各项协调配合性工作。

在道路改造建设的同时,特别要按照道路两侧城市风貌设计,切实做好相应的整治规范工作。

实质性加快城中村改造,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把城中村改造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快推进。

围绕中心片区、漪汾片区改造,选定下元、南屯、小井峪、前北屯、后北屯村为全区城中村重点改造村。

按照城市与产业发展规划,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村民就业安置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盘活土地资源,采取自主实施、引进合作方、集中打包推进等多种模式,严格坚持“拆旧建新”原则,加快推进城中村整村改造步伐,取得城市发展与村民增收的共赢。

遵循“以片规划、突出产业、集中投入、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思路,汇集政策、扶持资金、项目推介等各种要素,围绕西山矿区综合改造,推进白家庄、九院、桃杏等前山边缘村改造,支持、帮助枣尖梁、红沟、黄坡等9个村实施旧村整体改造,启动实施具有万柏林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前期性、示范性项目,分层推进,建管并重,形成新农村连片建设提升格局。

启动实施新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用足用活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开辟新的支农渠道,加大动物防疫,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涉及4个村47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延伸城乡清洁工程,大幅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开展“迎中博、创环境、争一流”活动,以列入全市“十纵”、“十横”和“十大片区”整治范围为重点,以全覆盖为关键,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力打造长风西大街区域一流城市管理示范片区,为城市管理提档升级提供示范和样板。

加快实施西矿街及西铭路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玉门河窊流桥至西铭桥段综合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加快数字城管工程建设,整治街道32条,新建水冲式公厕6-8座,新建大型垃圾中转站4-5个,有效遏制城市顽疾;提高主城区生态性、休闲性和景观性,以万青苗木基地建设、新建道路绿化、玉河游园续建、永乐绿地建设等为重点展开多种类型见缝插针式园林绿化工程,并配合启动华夏公园等建设,增加城市绿量,提高绿地覆盖率。

(五)以长效机制为支撑,扎实安全稳定基础

毫不动摇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深入推进全面安全工作,巩固矿业秩序整治成果,坚决杜绝私挖滥采反弹现象发生;狠抓防汛防火、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及高层建筑消防、食品卫生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工作,以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为重点,不间断地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不断探索推广创新性安全举措,健全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全力推进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的落实;深化基层基础监管工作,标本兼治,着力治本,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提高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全面加强社会维稳和谐工作。

以“事要解决”为目标,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构,改进信访督查方式;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健全调解机制;深入开展矛盾排查工作,积极规范非正常访处置机制,全力推动积案化解,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努力形成防范、打击、控制于一体的立体防控网络,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六)以普惠民生为保障,均衡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做好各类人员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为重点,逐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年内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

着力保障城乡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完善社会救济救助机制;在妥善做好沉陷区治理一期移民安置工作的同时,完成二期移民住宅建设工程,启动实施三期建设;加快推进山纺大众片区、太重太化等城市棚户区综合改造,认真落实廉租住房与经济适用房政策,完成7299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使城乡住房困难群众受益。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新建红星巷小学、玉河街小学2所学校,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区域适龄儿童就近方便入学和教育资源布局优化问题;启动建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妇儿活动中心,支持成成中学分校、科技大学新校区建设;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安全、健康、全面发展。

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年内完成区中心医院和区计生指导站一体化建设工程并投入使用,启动实施下元等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疾控中心建设,协助做好医科大三院改扩建工程等,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

配合做好滨河体育场、省话剧艺术中心建设,大力支持区体彩体测中心等建设,推进特色文化区建设。

抓紧区科技综合服务大厦建设,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