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题及答案范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532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题及答案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题及答案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题及答案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题及答案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题及答案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题及答案范文.docx

《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题及答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题及答案范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题及答案范文.docx

高中语文必修二综合检测题及答案范文

必修二综合检测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弟子规》:

大道至简

刘余莉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看成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开始。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

这一传统被孔孟传承下来,成为维系我国传统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与此相比,虽然此前割裂传统、一味追求物质文明的发展确实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如环境问题),而且还有一些问题是仅靠物质文明的发展无法解决的(如人的道德问题与社会和谐问题)。

于是,人们开始想到了寻根,想到了文化的回归。

重视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合理性,是因为人从一出生开始,首先面对的就是家庭关系。

正是在家庭之中,孩子从父母,特别是从母亲身上,学会了如何处理好这些基本的伦理关系。

正是因为中国传统社会一直重视从家庭(族)开始就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因此流传下来很多家规、家训,而由清朝的李毓秀根据古圣先贤的教导编写而成的《弟子规》,正是中国传统家规、家训、家法、家教的集大成者。

从形式上看,《弟子规》概括简练,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了“大道至简”的特征。

由于它易记、易诵,所以容易在生活中践行和在社会上普遍推行,进而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是非、善恶、美丑的行为标准。

从内容上看,《弟子规》虽然仅有1080个字,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世、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态度和礼仪概括得淋漓尽致。

正如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钟茂森教授在《圣贤教育的闪光》一文中讲到的,修身、齐家、治国、维护和平的教育总纲,全部体现在《弟子规》中,《弟子规》所阐述的道理,都是超时空、超族群的,适用于男女老少、各行各业。

从《弟子规》所蕴含的教育规律上看,它特别强调了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的先后次序问题。

《弟子规》内容的编写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规律。

《弟子规》分为七部分,编写次序分别是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就强调了教育的先后次序是首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也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也就是《三字经》上所说的“首孝悌,次见闻”。

这完全符合党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是对党的教育方针最好的诠释。

《弟子规》还强调,道德教育同样也是有先后次序的,那就是“首孝悌”,即从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的友悌之心开始,培养起一个人“泛爱众”的能力。

孝的教育,培养的是人的一种恩义、情义的情感。

如果恩义、情义的处世原则培养不起来,就会形成一种以利害为取舍的处事原则,这样的人往往就会做出见利忘义或忘恩负义的事情来。

而且,把孝作为仁之本,“爱人”首先从爱父母做起,然后爱其族人、爱其长上、爱其民族、爱其国家。

这种推己及人的自然亲情,符合人的认识与情感发展的规律,易于被人们接受。

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必须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就让我们从学习和力行《弟子规》开始,把讲理想、重道德的优良传统真正继承下来,并推广到每一个中国人身上,因为《弟子规》是伦理道德教育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

(摘自《中国教育报》)

1.下列关于《弟子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弟子规》是一本集中国传统家规、家训、家法、家教之大成,由古圣先贤编写并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教材。

B.《弟子规》形式上概括简练,内容上博大精深,立身处世、修身治学等均有涉及,体现了“大道至简”的特征。

C.《弟子规》与《三字经》都强调“首孝悌,次见闻”,也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内容的编写也符合这样的次序。

D.《弟子规》认为道德教育是有先后次序的,培养一个人“泛爱众”的能力,应当从培养这个人的孝悌之心开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们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实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寻根和回归。

B.《弟子规》以三字一句的形式进行简练概括,这使它易记易诵,也为它在社会上的普遍推行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

C.古圣先贤总结的教育经验,在《弟子规》中得到了体现,并且和今天所说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完全一致。

D.孝的教育能培养人的恩义、情义的情感,但由于它太过狭窄,“泛爱众”的能力便无法依赖它而得以培养起来。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现代社会割裂传统、一味追求物质文明的发展,导致了环境、道德、社会和谐等许多新问题出现,这表明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过程中是不能割裂传统的。

B.处在家庭关系之中的孩子,能从父母身上学会如何处理基本的伦理关系,由此可见,父母也是对孩子进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老师。

C.《弟子规》所阐述的道理都是超时空、超族群的,适用于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表明《弟子规》是一部实用价值很大的百科全书。

D.《弟子规》是伦理道德教育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这意味着,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可以从学习和力行《弟子规》开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改过之法

袁黄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①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②,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

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

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孟子曰:

耻之于人大矣。

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

此改过之要机也。

第二,要发畏心。

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③?

不惟是也。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

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

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①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

乌得不畏?

第三,须发勇心。

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

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前日好怒,必思曰:

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

本无可怒者。

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

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又闻而不怒,虽谗焰薰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

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

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选自《了凡四训》)

注:

①亿:

意料,猜测。

 ②翳:

遮蔽,障蔽。

 ③懔懔:

危惧貌;戒慎貌。

4.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谈其祸福,靡不验者靡:

B.过于薄者常近祸薄:

逼近

C.第三,须发勇心发:

产生

D.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过:

过错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B.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C.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D.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秋时许多士大夫看到别人说话的神情和动作,就能凭着自己的推测来谈论这个人的祸福,因为大部分吉凶的预兆虽然萌芽在心里,但表现在人的四肢里。

B.作者用“在千年幽谷里,拿灯来一照,千年的黑暗,立刻就消除”的例子来比喻发一猛念可以洗涤百年的罪恶。

C.善于改过的人,是应该在事件发生以后,仔细分辨其中的道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改正过错。

D.如果听到谗言就发怒,即使竭尽心思巧妙辩解,也是如春蚕作茧,自取束缚,不但无益,而且还有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望蓟门①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③。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④,论功还欲请长缨⑤。

注:

①蓟门:

称蓟门关,今北京市西直门北。

②三边:

古指“幽、并、凉”三州,此处代指边关。

③危旌:

高挂的旌旗。

④投笔吏:

指汉人班超。

班超尝为官府抄书谋生,后投笔从戎,以功封定远侯。

⑤请长缨:

汉时书生终军向汉武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下奇功。

后以“请缨”指自愿从军。

8.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象?

试作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全诗,说说诗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中这几句话常被用来鼓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3)《兰亭集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为陈迹”,表达对欢乐时光常常短暂的喟叹。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个大题作答。

注意:

只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人像一根麦秸

徐迅

稻畈区盛产水稻,田叫水田。

而麦子一般都生长在旱地上,收成很小,每年也就一茬。

五月麦黄风起时,稻子未熟,乡亲们正好腾出时间来将麦子收割起来,送进磨坊磨成白花花的面粉,用以当作长年吃米岁月里的一种调羹——制成面条或干脆做成小麦粑。

稻子只有在煮成米饭时才散发出清香,而在麦子黄与乍黄、麦粒未脱之时,那金黄的麦秆就会飘出一种成熟的庄稼气息。

乡亲们闻到这被风捎过来的诱人馨香,亲昵地说:

刮麦黄风呢!

在南方,水稻一经收割脱粒之后,那稻草就立即被乡亲们用铡刀铡断、铡碎,还原于稻田。

大抵是稻草易烂的缘故,归于稻田,没几天它就会腐烂为泥,化作肥料。

而麦秸则不,南方人一般不把麦茬留在地里。

我们小时候下午放学后,要干的活儿就是挖麦茬,晒干当柴烧锅煮饭。

麦秸性脆,在火炉里烧得噼噼啪啪地响,那声音犹如正月人家娶新娘子放的爆竹,给人一种穿透幽静岁月的幸福感。

麦秸的用途还在于能够晒干、压扁,编织成金黄色的草帽和蝈蝈笼、鸟笼子,还可以制成各式各样的花虫鸟兽。

那时,我们村子里最会编织麦秸的是春旺叔,他祖上是学篾匠的,再孬的竹子到了他的手里也会被修理得细如棉线、韧如铁针,所以编织麦秸是他的拿手活儿。

农村时兴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那阵子,他就曾偷偷地用麦秸编织过草帽、花木虫兽之类走村串巷地卖过,结果被当作“投机倒把分子”被公社抓起来了。

批斗会结束的当天晚上,他就找了根草绳吊死了。

人呐!

就像一根麦秸!

乡亲们聚在麦场上,边打着麦边这样说,叹息声四处流传……

如果深究起来,稻子和麦子给予我们人类的还有地理上的差别带来的心理上的巨大差异。

在南方,人们把米饭当作主食,那种精细、雪白、晶莹而柔和的香喷喷的米饭,赋予南方人的是一种精明、纤细、柔韧的性格。

以小麦为主食的北方人,却也似麦子般的坚挺、粗糙,北方人胸怀涌动起来就如麦子般地波流起伏,宽大,深沉,他们的性格也如易断易折的麦秸一样,“嘎嘣”干脆就是一下,绝不会像踩在南方水田里的拖泥带水——稻子和麦子简直就代表着南方人和北方人。

民以食为天,庄稼天生的骨骼造就了人身体和心理上的区别,但人毕竟是有思想的,这思想也让他们看出了自己与植物的殊途同归——人就像一根麦秸,一根有思想的麦秸!

想想看,朴素的乡亲说的与洋人帕斯卡尔说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有什么两样?

人类一旦深刻起来就以为自己是哲学家,所以人类的思想并不十分脆弱,脆弱的还是人类的肉体。

在历史中我们已经不断“领略”到法西斯对人类的摧残,现在从电视上我们还看到硝烟弥漫的战争,看见战争中那一具具倒下去的无辜的平民的身躯……这时候我陡然想起祖母的一句话来:

“人呐!

就像是一根麦秸!

你看,折一下就断了,就脆了……”人或许真是一根麦秸,命贱于草或被草菅!

(摘自《世界文学》,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水稻和麦子进行各方面的对比,突出了麦子的特点,为作者表达情感作了很好的铺垫。

B.麦秸与稻草相比虽然易烂,但仍有许多用途,如:

被用来当柴火烧,被晒干、压扁,制成编织品等。

C.从乡亲们对成熟的麦子发出的香味及炉火里烧麦秆的声音的反应,可以看出人们对麦子的喜爱。

D.稻子和麦子带给人们的有地理上的差别,也有心理上的差别。

麦子赋予北方人坚挺、柔韧、粗糙,胸怀宽大、深沉,性格干脆等特点。

E.作者认为人的思想和肉体都十分脆弱,但是相比较而言,人的肉体的脆弱显得尤为突出。

(2)文章的题目“人像一根麦秸”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请说明其深刻含义。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逐层展示主旨的。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命是什么”是一个很深刻的哲学命题,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试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王蒙做客“文坛开卷”谈新作

主持人: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红楼梦》的自我评价,其实对于每个喜欢《红楼梦》的读者来说心中都有自己的解读,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着名作家王蒙先生做客“文坛开卷”,一起聊聊他心中的《红楼梦》和他的感悟。

王蒙:

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我的新书《王蒙的红楼梦》。

主持人:

这一本跟其他书有什么不一样吗?

王蒙:

不一样。

《红楼梦》本身是一个谈不完的话题,从《红楼梦》说起,实际上就是谈人生、谈生活、谈人情世故,也谈感情,尤其是男女之情,也谈青春、政治。

这次最大的不一样就是,过去那些书都是写出来的,这本书是“说出来”的。

主持人:

您为什么这么痴迷《红楼梦》呢?

王蒙:

这可以说是我年轻时的一个心愿,我年轻时就对它有兴趣,感觉它跟别的书不一样,它表现的人生的质感特别强。

所以我那时候就看了许许多多分析《红楼梦》的文章,感觉也都挺好,而且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可是我老觉得这些分析不解气、不过瘾,没有把我个人认为《红楼梦》里面最要紧、最关键、最扎到穴位的地方说出来,所以我很年轻的时候就想:

我早晚给你们说说《红楼梦》。

主持人:

《红楼梦》的自我评价里面有一句“谁解其中味”,有人说这“味”是一种绝望,您认同吗?

王蒙:

当然,作者体会到的和要说出来的东西太多了,他不能说得太明的东西也太多了,他不能非常直率地说很多话。

你要说绝望就是鲁迅的那个话,“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就是你什么事都充满希望,实际上这是虚妄的,很多希望实现不了,你对什么事都绝望这也过分了,所以总是失望中又有希望,希望中又有失望。

我觉得他的“谁解其中味”既有希望也有失望,甚至有一种呼吁,也有请求。

主持人:

有一位网友问,王老师您觉得《红楼梦》最大的文学艺术价值在哪里?

现在所有红学家的说法各有千秋,我们应该相信哪种?

王蒙:

我觉得《红楼梦》最大的文学价值是对人生的浓缩,拿上一本《红楼梦》就好像过一辈子一样。

我这本书里面也说了,中国人都有两辈子,一个是自己普普通通的一辈子,还有一个是贾宝玉、林黛玉的一辈子,我们陪着他们过了一次,这一点你看别的书不会有这种感觉。

至于各种说法您信哪一种,这个只能自己掌握了。

主持人:

又一个网友问,现在《红楼梦》改编成了很多的影视剧,您如何看待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与旧版《红楼梦》之间所要表达的主题差异?

王蒙:

一切文学作品当它变成一种视听艺术、多媒体艺术的时候,它不可能完全跟原来一样。

好处就是它更容易接受,如果你把150万字的书从头看一遍你会感觉很费劲。

坏处呢,就是文学是另外一路,而且可以给你提供无数的想象,可以让你来回翻着看,那个是随着时间的线性一集一集就下去了。

亵渎我觉得亵渎不到哪儿去,堂堂的曹雪芹、堂堂的《红楼梦》你再拍一百集电视剧也亵渎不了它,因为原文在那儿摆着呢。

(摘自“新浪网”,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王蒙能写出《王蒙的红楼梦》,与他年轻时对《红楼梦》的极大的兴趣及与其相关的大量阅读有很大关系。

B.王蒙认为《红楼梦》的自我评价“谁解其中味”中的“味”,指的是一种绝望。

C.王蒙认为贾宝玉、林黛玉的人生是每个中国人都想过的一种人生,阅读《红楼梦》使读者对这种人生有了一种体验。

D.王蒙认为文学作品变成视听艺术、多媒体艺术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大于好处。

E.王蒙认为《红楼梦》不会因改编为电视剧而被亵渎,因为更多的人还是喜欢看原着。

(2)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简要概括这篇访谈的主要内容。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蒙认为“《红楼梦》最大的文学价值是对人生的浓缩”。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试谈谈你的理由。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的黑体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北京公交公司制定的服务条约指出:

在工作中遭到乘客的辱骂,仍能坚韧不拔地坚持工作的司机或售票员,公司将视情况颁发“委屈奖”600~800元。

B.母亲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我老在家里会更糟,她害怕我一个人在那荒废的园子里会因为生理问题而目不窥园、胡思乱想。

C.想起当年,有好事者要为钱钟书先生举办80寿辰庆典,他断然谢绝,批评说“寿星”是“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钱,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此言至今如雷贯耳。

D.在白天夜里的任何时候,都有可怜无助的人被拖出家门,人人都蒿目时艰,没有人能置身于冲突之外,整个世界都在战争。

1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贾平凹小说《古炉》数字版权纠纷遭“围观”引出新话题——数字时代,作家也需要经纪人。

B.人大新闻专业将微博表现与成绩挂钩——“织围脖”能力成课程考核标准。

C.语文“学案”是一种以学定教、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一体的语文学习。

D.如果将中国最庞大的群体排斥在教育之外,排斥在文化之外,排斥在大学门外,那就是逆历史而行,反规律而动。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成长教育最初的概念,是上世纪70年代初以荣格等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都越来越注重人的心理能力和思想能力的培养。

①结合美欧二战后新一代青少年心理和思想中存在的焦虑和浮躁

②进入上世纪80年代,成长教育的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所关注

③他们根据《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份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占有一席之地的、长达1000多页的教案

④并已进入教育实践阶段

⑤例如上世纪就已风行欧美的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戴尔·卡耐基成人教育、康斐丹释成长教育等等

⑥提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在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做人、强化心理能力”

A.③①⑥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⑥

C.⑥③④⑤①② D.⑥②①⑤③④

16.下列是某校友接到母校“建校百年庆典”组委会邀请函之后的回信,它在表述上有几处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

(5分)

喜闻贵校将举行“建校百年庆典”,非常高兴。

……先寄上我最近刚刚出版的画册《企望》,将它作为生日礼物惠赠给贵校,待庆典之日我一定拨冗前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6分)

青春,不是温暖热情的红色太阳,而是艰难跋涉跨越千山万水的那种坚持不懈。

青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