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勘查地质学实习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750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29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产勘查地质学实习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矿产勘查地质学实习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矿产勘查地质学实习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矿产勘查地质学实习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矿产勘查地质学实习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产勘查地质学实习教材.docx

《矿产勘查地质学实习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产勘查地质学实习教材.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产勘查地质学实习教材.docx

矿产勘查地质学实习教材

 

矿产勘查地质学

实习教材

 

唐菊兴修编

(据刘城吴龙英实习教材修编)

 

成都理工大学

 

 

实习一找矿远景地区的圈定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学会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全面分析与研究矿良街东半部的找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和成矿规律,分别圈定各种矿产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区。

二、实习要求

㈠本次实习,4~2学时完成。

㈡编制良街幅(东半部)1:

200000矿产预测图。

㈢编写与提交实习报告-良街幅(东半部)矿产预测图说明书:

1、找矿远景区的名称、位置、面积、圈定的主要依据;

2、附图——良街幅(东半部)矿产预测图1幅。

三、实习步骤

㈠打开PHOTOSHOP应用软件,并打开指定的图件名称,阅读1:

200000良街幅(东半部)矿产图(实习一附图一)(有纸质图件),并应用该软件的着色原理对主要地质体进行着色,或用彩色笔着色。

通过读图和着色应了解:

1、本区有那些地层和构造层,它们在图幅中的分布;

2、本区有那些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和岩浆分布;

3、本区有那些矿床、矿点和矿化异常区,它们的编号与分布。

㈡阅读矿良街幅矿产图说明书(实习一附录一)和矿良街幅矿产登记表(实习一附录二),并结合图件分析。

应着重了解:

1、本区有那些矿产,这些矿产的成因类型和成矿时代及成矿地质条件;

2、本区各种矿产的规模及工业意义。

㈢综合研究各种矿产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标志(应全面掌握):

1、各种矿产的形成与岩浆的关系,其中应包括岩浆的时代、成分,岩体的大小、形态及其侵入部位与矿产的关系;

2、各种矿产的形成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各种矿产的形成与围岩的关系;

4、各种矿化异常强度与分布范围;

5、围岩蚀变与其它找矿标志分布范围。

㈣圈定找矿远景区,编制矿产预测图。

1、综合归纳各种矿产的猖狂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确定圈定找矿远景区的准则;

2、根据所确定的圈定找矿远景区准则,在实习一附图一(良街矿产图)上,按矿产种类分别圈定出各找矿远景地区的范围。

㈤编写矿产预测图说明书。

按本实习要求中提出的矿产预测图主要内容,编写良街幅1:

200000矿产预测图说明。

㈥整饰矿产预测图,校对其说明书内容,检查是否与图中的预测找矿远景区相符。

㈦提交实习报告。

四、实习前预习内容

㈠预习《矿产勘探地质学》课件第一章、第二章的全部内容。

㈡预习本实习附图一――矿良街幅(东半部)矿产图;附录一―――矿良街幅(东半部)矿产图说明书;附录二―――-矿产登记表。

实习一⑴附录一

矿良街幅(东半部)矿产图说明书(1:

200000)

一、矿良街地区一般概况

㈠地理位置及山川形势

良街幅(东半部)位于我国南部某西部,地理坐标为:

东经××°30′~××°00′,北纬××°20′~××°00′。

良街地区较大的山脉,主要为玉岭-兴山山脉和花山山脉的一部分。

山脉走向主要呈南北向,山峰中以花山山峰最高,海拔1695.6m。

区内水系发育,最大河流为大马河,位于两脉之间,流向大致由北向南(见实习一附图一)。

㈡气候

本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9°左右。

最冷月份平均0°左右;最热月份平均气温为35℃左右。

每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mm,且以雨水为主,仅在山区有雪。

春夏为雨季,此两季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降水天气平均每月可达5日,最多可达26日,暴雨时可引起山洪,秋冬两季雨量较少。

山区冬春季多雾,大雾时其可见度小于20m,对野外工作颇有影响。

风力全年以北风居多,但夏季一般为偏西风,通常风力为2级左右,当夏季受台风影响时,风力可达8级以上。

㈢居民

本区内居以汉族为主,约占70%左右,其他则为瑶、回等少数民族。

居民主要分布于河谷一带的低平地区,最大的居民点有水域、矿良街和宋县。

山区人口密度较稀,且以瑶族等少数为主。

居民主要从事农业。

本区内沿河谷低平地区,农业发达,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和红苕为主,山区居民除从事农业外,也从事畜牧业。

本区工业不发达,除少数在近年建成投产的矿山外,主要为地方经营的砖瓦厂、小煤矿和其它小手工业。

㈤交通

本区交通不很方便,仅有矿良街至宋县的公路以及通往各矿区的公路。

图幅外侧有一铁路,距图幅最近的火车战-永林,相距约120km。

二、地质研究史

本区的矿产资源早在19世纪中时,就已经开采利用然而,地质调查工作却始于1941年,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工作是在解放后相继开展的。

解放前。

本区的地质工作多为路线地质调查,关于地层古生物研究或零星开展的矿床勘探工作,都很粗略。

例如在1941年,前人进行结论与实际出入很大。

解放后,1950年某勘探队开始对本区的几个主要矿区进行矿床勘探工作,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并对钨锡、铅锌等金属矿产作出了较正确的评价。

1955年,该队在矿床勘探的基础上,选择矿区外围的局部有利地段,开展了1:

50000地质测量和找矿工作。

1958~1960年,某区测队在该区进行了1:

200000的区域地质测量工作,并获得了矿良街幅地质矿产方面比较全面系统的资料。

三、矿良街幅地质概况

㈠地层

本图幅内的地层由老到新为寒武-奥陶系(Є+O)、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侏罗系(J)和第四系(Q)。

寒武-奥陶系主要分布于背斜轴部,约占图幅面积的1/4,泥盆系分布最广,约占整个图幅面积的一半,其他地层分布面积都较小。

根据某区测队的意见,本区地层可进一步详细划分如下(见实习一附表一):

1、寒武-奥陶系(Є+O):

为本区最老的地层,主要由互层的深灰色变质细砂岩与千枚状页岩、灰色薄层变质细砂岩结晶灰岩质页组成。

厚度约30000m以上。

未见化石。

2、泥盆系(D):

为本区分布最广泛的地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泥盆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上、中、下三统。

⑴下泥盆统(D1):

下部莲花山组,上部为四排组。

莲花山组(D11):

下段为底部砾岩,砾石成分以石英为主,偶见有花岗岩及含铅的石英;中段为紫红色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夹少量粉岩及页岩;上段为紫红色厚层细砂岩,粉砂岩和页岩。

三段总厚度约350-700m。

四排组(D1S):

下段以薄状紫红、黄灰色细砂岩为主,夹少量的页岩和石灰岩,含有腕足类化石;上段以杂色页岩为主,夹薄层石灰岩,含有腕足类化石,厚度变化大,常有尖灭现象,最厚达420m。

⑵中泥盆统(D2):

可分为郁江组和东岗岭组。

表1-1研究区地层简表

地方地层名称

代号

第四系

Q

侏罗系

下侏罗统

石梯组

J1s

天堂组

J11

石炭系

下石炭统

大塘组

C1d

岩关组

C1y

泥盆系

上泥盆统

融县组

D3y

桂林组

D3g

中泥盆统

东岗岭组

D2d

郁江组

D2y

下泥盆统

四排组

D1s

莲花山组

D11

寒武-奥陶系

Є+O

郁江组(D2y):

以紫红色细砂岩及杂色页岩为主,含少量腕足类、瓣鳃类化石片。

厚度变化大,最薄者不足40m,最厚可达380m。

东岗岭组(D2d):

以厚层深灰色岩及白云质灰岩为主。

化石极为丰富。

厚度320m-560m。

⑶上泥盆统(D3):

可分为桂林组和融县组。

桂林组(D3g):

以中厚层至薄层状深灰色、灰色石灰岩为主,夹有少量白云质灰岩。

化石较多。

厚度为400-580m。

融县组(D3y):

以厚层灰白灰岩为主,夹有少量灰黑色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

化石较少。

厚度为400-650m。

3、石炭系(C):

本区内石炭不甚发育,仅见下石炭统(C1),主要分布于东部向斜地区,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本区下石炭统可分为岩关组和大塘组。

岩关组(C1y):

底部为厚层灰黑色白云质灰岩,上部为灰色厚层灰岩夹燧石结核及条带。

厚度为260m。

大塘组(C1d):

下段为灰色至深色石灰岩和泥灰岩,含有燧石结核,化石丰富;上段为灰色、暗灰色页岩,常含大量灰页岩,偶见有煤线。

厚度约500-900m。

4、侏罗系(J):

仅在本区图幅的东部向斜中见到其分布,而且金属下侏罗统。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下侏罗统又可分为天堂组和石梯组。

天堂组(J1t):

由紫色、灰绿色页岩与黄绿色砂岩组成,一般为互层,且在下部层位夹有可采煤二层。

厚度为100-500m。

5、第四系(Q):

主要为分布于本区各河谷及沿岸低平带的冲积物和洪积物。

㈡构造

1、大地构造位置

本区位于华夏加里东褶皱系,赣湘桂粤褶皱带内的×××古拱褶束中。

2、构造层的划分

根据本区及相邻区沉积层的性质、成因特征、接触关系和构造方向的不同,可划分以下各构造层(见图1)。

⑴加里东构造层

该构造层为地槽阶段沉积,以轻微变质的复理石建造为主,褶皱较紧密,两翼倾角都在40°~50°以上,构造线近南北向,形成本区最老的基底。

在本构造层中发育有花岗岩类的岩体,并见有中温热液型状铅锌矿。

⑵海西-印支构造层

该构造层以稳定的浅海相碳酸盐和碎屑沉积为主,属本区地槽期后,地台发展前期振荡运动作用的沉积产物。

本构造层中的褶皱,一般都很开阔而平缓,两翼倾角大多数小于40°。

断裂构造比较发育,主要为走向断层,亦有横断层和斜交断层。

褶皱构造线大都呈近南北向。

⑶燕山构造层

该构造层是以不稳定的陆相砂、页岩为主,乃属地台发展晚期拗陷阶段的沉积产物,分布于向斜盆地的两翼,倾角平缓,断层少见。

3、褶皱构造

本区的褶皱构造主要有玉岭-兴山背斜、天岭-松山岭-花山背斜和矿良街向斜,它们都是复式褶皱,背斜比较宽阔,而向斜比较紧密。

玉岭-兴山背斜:

走向近南北,背斜北段微偏西,而南端微偏东,呈反S形。

该背斜为不对称的背斜褶皱,西翼比较陡,东翼比较平缓。

天岭-松山岭-花山背斜:

它的走向在松山岭以北为北西,以南则转向近南北,而花山往南其走向偏为东南,也呈现明显的反S形展布。

矿良街倾角较陡,西翼倾角较小的不对称褶皱。

该向斜轴的走向在矿良以北为北西向,以南则转向近南北稍微偏西,而到了南端又转向成南东,亦呈现明显的反S形展布于前述二背斜之间。

沿背斜轴部有加里东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体分布。

加里东期岩浆活动为铅锌矿的形成提供物质来源,燕山期花岗岩则控制着钨锡矿床的分布。

4、断层构造

⑴走向断层

走向断层均为逆断层,共走向近南北,倾向东。

这一方向的断裂构造在两个构造期均可形成:

加里东期的走向断层在背斜轴部,一般延长在3~6km左右,它们严格控制着铅锌矿床的分布;海西-印支期的走向断层,分布于背斜的翼部,规模大,延长可达30km。

⑵横向断层和斜交断层

横向断层与斜交断层切割走向断层,故其形成时代晚于走向断层。

按断层性质一般为平移断层,有时表现出为正断层。

层走向常为东西方向,但有时断略偏南或偏北。

断层规模一般不大。

㈢岩浆岩

本图幅范围内的岩浆岩不甚发育,未见喷出岩,只有侵入体零星出露。

本区的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类岩石,多呈小型侵入体,亦有规模较大的岩基。

它们的生成时代可分为两期。

角闪花岗岩;过渡相为花岗岩墙的晶洞中见到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等金属化物。

显然,与加里东期铅锌矿床有成因关系。

燕山期侵入体主要为花岗岩,呈岩体株状产出。

分布于松山岭和天岭地区侵入体为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内有云英岩脉分布。

分布在玉岭以西的侵入体亦为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内伟晶岩脉、石英脉发育,伟晶岩和石英脉内均含有具工业价值的黑钨矿、锡石等金属矿产。

㈣化探异常和重砂异常

1、化探异常

通过1:

200000区域地质调查时所开展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最后获得在整个图幅3456km2面积上的铅丰度值为29.186ppm,锌丰度值为20.157pp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