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影视基地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427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96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业园影视基地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文化产业园影视基地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文化产业园影视基地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文化产业园影视基地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文化产业园影视基地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产业园影视基地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

《文化产业园影视基地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产业园影视基地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产业园影视基地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docx

文化产业园影视基地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

项目名称

X民俗文化产业园—影视拍摄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X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x

联系人

x

通讯地址

X市X区长庆北路

联系电话

传真

/

邮政编码

745000

建设地点

X市X区X镇北门村(X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内)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旅游开发V170

占地面积

(m2)

99000.50

绿化面积(m2)

36000.18

总投资

(万元)

20000

其中:

环保投资

(万元)

453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2.3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见期投产日期

2017年10月

1.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XX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底蕴浑厚,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艺术,拥有香包、陇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和陇东民歌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X文化产业的基本业态已形成了以香包民俗文化产业为龙头,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影视剧制作、书画艺术品、广告创意设计、新闻出版、文化会展八大行业。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X市的文化产业,积极实现“工业强市、产业富民”战略,X市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发挥X自身的文化、经济优势,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在X市X区建设一个高标准、高水平的集公共文化服务、民俗文化产品研发交易、文化产业孵化培植及旅游于一体的民俗文化产业集聚区。

以X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平台,既为X地域特色文化提供创作舞台,优化文化产业环境和人文环境,又给X文化对外宣传提供场所,将X特色文化推向国内外市场,进一步促进X民俗文化产品多元化,拉伸有关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X民俗文化产业园—影视拍摄基地建设项目》位于X民俗文化产业园的核心位置,该基地是一处集影视拍摄、文化旅游、教育培训、民俗游览、文化活动、实景演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影视基地。

该项目的建设,一方面为了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岐黄传奇》在此进行拍摄;另一方面也对发展X地区旅游业具有重大意义。

该项目位于X市X区X镇北门村(X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内)符合X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部分不符合X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已经X省人民政府2014年2月12日以“甘政函(2014)20号”批复同意修改X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见附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X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我所对该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写《X民俗文化产业园-影视拍摄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便为项目建设期、运营期环境管理和有关部门的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本项目选址及周边环境

(1)地理位置

项目选址位于X市X区X镇北门村(X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内南侧),属于X民俗文化产业园区核心区的一部分。

项目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项目区域地理位置见附图1,项目在民俗文化产业园中的具体位置见附图2。

(2)周边环境

项目用地现状为居民、农田,属于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用地,周边环境简况如表1-1。

周边环境现状见附图3、四邻关系见附图4。

表1-1项目地周边环境现状

方位

环境现状

界墙距离(m)

规划功能

东侧

居民、农田

相邻

民俗文化风情一条街

南侧

居民、农田

相邻

纬五路

西侧

居民、农田

相邻

经二路

北侧

居民、农田

相邻

民俗文化接待区、周祖文化体验区

1.3工程内容及规模

(1)主要建筑功能

X民俗文化产业园影视拍摄基地建设项目,建立以史前文化遗址为主要建设依据的大型复古建筑群,把以《岐黄传奇》文化史实影视拍摄作为基地发展的龙头项目,全面打造“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聚集部落及黄帝一统天下的封禅台。

依据不同部落的地域特色进行史实化还原,充分展示当时历史时期的社会风情风貌。

影视基地采用内部隐蔽造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增加建筑的耐久性,达到可长久运营的目的。

主要包括五大部分:

黄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皇帝一统天下封禅台和公共服务区。

主要建设内容区块分布见图1。

图1主要建设内容区块图

(2)主要建筑工程及规模

项目选用仿古建筑造型。

黄帝部落采用黄土建筑(见图2),炎帝部落采用木制建筑(见图3),蚩尤部落采用竹楼建筑(见图4),皇帝一统天下封禅台采用内部隐蔽造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总用地面积99000.50平方米(约148.5亩)、建筑占地20500平方米、绿地面积36000.18平方米,道路占地面积9000.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4000平方米、景观湖面积11010.27平方米,步行道及庭院铺装面积22490平方米。

工程内容及规模见表1-2。

 

表1-2项目主要建筑工程及规模

指标

建筑面积或其它

单位

备注

总投资

20000

万元

/

规划总用地面积

99000.50

/

可建设总用地面积

90000.45

代征道路面积

9000.05

总建筑面积

84000

/

公共服务区

地上

四层

8000

/

其中

一层

1810

贵宾休息室(30个床位,内含卫生间)

二层

1760

普通休息室(60个床位)、办公室、卫生间

三层

1680

普通休息室(50个床位)、卫生间等

四层

1520

普通休息室(20个床位)、培训室、会议室、卫生间等

地下

一层

5600

包括:

风机房、水泵房、配电室、停车位250个

演艺大厅及服务用房

2857

/

原始建筑

6600

/

仿古建筑

8600

问讯处

150

/

管理室

483

/

步行道及庭院铺装

22490

/

景观湖及水系工程

11010.27

/

指示牌

20

/

垃圾箱

100

/

座椅

30

/

建筑基底面积

20500

绿地面积

36000.18

m2

/

(3)建筑方案

影视拍摄基地建设项目是X市政府发展文化战略的重要项目。

影视拍摄基地黄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皇帝一统天下封禅台所有配套服务建筑设计的风格以原始建筑风格为主,包括亭、台、楼等多种建筑形式,层数以一层、二层为主,局部三层;公共服务区为宋代仿古建筑,拟采用内部隐蔽造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

影视拍摄基地通过各功能分区中原始建筑、绿化带、景观廊道、水系、步行道及庭院等区域的相互联系形成较完整的三大部落,使各个功能分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由于步行道内仿古建筑前后错落,步行道路面铺设以典雅的青灰色石板及仿古方砖为主,有花径、林荫小道路面可铺设青石板、方砖、卵石或其它天然材料;道路设计同时满足消防车道的要求,消防车道的宽度≥4m,距离建筑物外墙≥5m,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上空净高≥4m。

建筑物周围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图2

图3

图4

1.4总图布置

本项目位于X市X区X镇北门村,X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影视拍摄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五大部分:

黄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皇帝一统天下封禅台和公共服务区,市政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工程等,其中,建筑工程占地9699.8㎡,绿化面积36000.18㎡。

总体布局符合《X民俗产业园总体规划》,项目总平面布置见附图5,拟建项目效果图见附图6。

1.5辅助工程

(1)供水

项目供水依托城市供水管网供应,由经二路、纬五路引入产业园区管网,可满足项目需求。

(2)排水

本项目排水采取雨污分流排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分别在影视拍摄基地东侧、南侧分别设置三个污水管道排放出口,最终汇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雨水采用雨水管道收集后有组织排入中部景观水系中。

按照竖向规划要求,整个产业园区北高南低,东西向高差不大,中部水系低,整个雨水系统由外围向水系湖面敷设。

雨季,多余雨水由项目区南侧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排放。

(3)供电

本工程电源由X供电公司供给,由临近不同的10KV开闭所引入两路10KV电力线供给园区。

可满足项目用电需求。

(4)供热

采暖热源来自城区市政管网,热源为高温热水。

经换热器换热后形成园区内采暖热源,供水温度为95℃,回水温度为70℃。

采暖管道由新区城市道路引入园区。

因此,不新建供热设施。

(5)绿化

本项目区绿地系统由道路绿地、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和庭院绿地组成。

建筑周围绿地,以简洁、高效为原则,多以几何种植为主,尽可能减少硬化面积,增加绿化覆盖率,以形成良好的环境和小气候。

种植品种应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采用有效的植物搭配和组合方式,强化乡土植物的景观效果。

乔灌木主要以国槐、臭椿、旱柳为基调树种,辅以经济树种成片种植,结合不同区段的功能要求和生境特点穿插种植特色植被、乡土花卉、经济植物等特色斑块,并划分湿地净化组合、耐阴野花组合、湿地野花组合、喜阳野花组合、花田组合等种植区。

(6)水系设计

本项目区域水系由景观湖、河流水系和景观湿地三部分组成,水系面积为11010.27平方米。

设计一个完整的雨水收集系统,利用收集的雨水为景观水系提供水源供给,在降雨高峰期,将多余的雨水排放到预留市政管道。

根据区域不同,湖岸和湖盆底分设浅水区、深水区和过渡区部分。

湖中央区域设计为深水区,水深为1.5m;不仅有利于水中生物的生长,且满足湖的基本功能,以保证水中鱼类能安全越冬。

在局部湖周边区域设计为浅水区作为亲水平台,主要为儿童戏水而设计,水深设计采用0.4m。

由亲水平台向湖中央过渡区范围为安全区,水深由0.4m过渡到1.5m,采用1:

4缓坡及深水区湖底相接。

深水区对从地质资料揭示地层情况来看,主要为粉土,其渗透系数较大,故对深水区湖底进行防渗处理。

其结构自下而上为复合土工布(500g/m2)一层、碎石垫层20cm和块石铺砌厚25cm。

浅水区湖底主要为儿童戏水设计的,结构自下而上分别采用50cm砂砾石垫层、25cm碎石垫层和25cm的块石铺砌,并适当投放一些露出水面的块石,除生态、玩赏外,还可以起到减小湖水对湖岸的冲击作用。

中间过渡区投放一些石料,以供水中生物生存和繁衍,保持湖底和湖岸平缓过渡,为防止泥土泛起使水体变浑浊,其结构自下而上为复合土工布(500g/m2)一层、碎石垫层20cm和块石铺砌厚25cm。

湖岸设计除考虑满足工程安全稳定、施工简便等因素外,本次设计还考虑及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设计采用浆砌石挡土墙结构,墙顶设置汉白玉栏杆,实现了工程建筑及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

1.6项目投资

X民俗文化产业园-影视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投资为20000万元,均由建设单位自筹。

1.7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拟定建设工期(不含前期工作)为2年:

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完成。

项目实施进度见表1-3。

 

表1-3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阶段

内容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3

6

9

12

3

6

9

12

3

6

9

12

3

6

9

12

完成项目立项、方案规划、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招标及开工前各项审批工作,并完成部分建设资金筹措工作

 

完成场地平整,主体建筑完工,基础市政及配套设施工程完工,部分设备购置

设备购置、资料整理、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及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是新建项目,位于X区文化产业园内南侧。

项目区地处城市近郊,用地现状为农田及农户宅基地,无及本项目有关的污染及环境问。

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简况

2.1.1地理位置

2.1.2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2.1.3气候及气象

2.1.5水文

2.1.6土壤和植被

X区土壤共分为5个土类,12个亚类,23个土属、49个土种。

5个土类主要是黑垆土、黄绵土、红粘土、新积土、潮土。

其中黑垆土是黄土高原西部厚层黄土母质上形成的厚腐殖质层,但腐殖质含量低的土壤。

X区现有植被因受自然条件及人为因素影响,在分布上具有明显地带性差异。

总的特征是:

塬面以行道树、田间地头的乔木林形成农田防护林网,以庄前屋后的经济林木形成围庄果园群。

X区森林分布较少,本区现有乔木、灌木,矮草茂密,植被覆盖率约50%以上,无国家各级保护的植物。

已查到的树种有155种。

代表性树种有山杏、刺槐、杨柳、松、桐、椿、柏、白桦、国槐等二十多种。

主要经济树种有苹果、梨、杏、核桃、枣、李、桑等。

黄土地貌和典型的大陆性气侯使X塬成为天然的绿色农业生产项目区,农产品种类繁多、品质良好,耕地面积60多万亩,可灌溉面积达15.9万亩,历史上就有“陇东粮仓”之美誉。

区内农业生产以种植冬小麦为主,并产玉米、高粱、谷子、糜子、洋芋、豆类等;经济作物品类繁多,以果品、蔬菜、瓜类、烤烟、油菜、胡麻、药材等为代表;农副土特产有红富士苹果、黄花菜、杏子、白瓜籽、核桃、寿桃、酥梨、花椒等,贮量可观,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2.1.7地质条件

项目地处X塬上,该区域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岩性分布较均匀,上部为人类活动的新近堆积黄土,下部为原生黄土,地层单一,属均匀性地基土,土质类别为Ⅲ类,自然地坪下6.0米内的地层依次为耕植土、黑垆土、马兰黄土。

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最大冻土深度0.82米,为Ⅱ(中等)级自重湿陷性场地。

1场地地质

拟建项目场地地貌单元为黄土塬。

建筑场地地层在勘察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依次为粉质粘土层(马兰黄土)、粉质粘土层(离石黄土)。

场地土类型属于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属于Ⅱ类。

场地内及其周围无滑坡、泥石流、崩塌、土洞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2场地湿陷性评价

分布于场地内的粉质粘土层(马兰黄土)具有湿陷性,场地属于自重湿陷性场地,地基湿陷等级属于该场地属Ⅱ级(中等)。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揭露出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基础的影响。

3场地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规定,本工程处于地震烈度6度区。

(6)排水工程

规划产业园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依据地势,园区内的污水经管网汇集在兴业大道及文昌路交叉口东南角污水收集池,经加压后通过文昌路进入董陈路,向西到北京大道,再向北进入到X区污水处理厂。

雨水经园区人工水系工程利用后多余部分排入小X西沟泄洪管道。

3.项目地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功能区划分:

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庆行署发[1999]20号),方案划分X市除子午岭林区为环境空气功能一类区外,其余均为二类区。

本项目地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GB3095-2012)二级标准。

根据《X省地表水功能区划(2012—2030年)》划分成果,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

根据X市X区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报告,项目区声环境功能区为2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次评价采用X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度对X市环境质量的监测资料,资料来源于X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

3.1.1监测结果

(1)二氧化硫

X城区二氧化硫月均值范围0.002—0.135mg/m3,年均值0.032mg/m3,全部达标。

(2)二氧化氮

X城区二氧化氮月均值范围0.003—0.069mg/m3,年均值0.026mg/m3,全部达标。

(3)可吸入颗粒物

X城区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范围0.018—0.270mg/m3,年均值0.069mg/m3,达标数356,达标率97.5%。

空气质量Ⅱ级和好于Ⅱ级的天数356天(全年有效监测天数365天),见表3-1。

表3-1X市2014年度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统计表单位:

mg/m3

内容

项目

二类区

市粮贸公司

市环保局

区环保局

全市平均

年均

浓度

达标率(%)

年均浓度

达标率(%)

年均浓度

达标率(%)

年均浓度

达标率

(%)

全年均值

SO2

0.042

99.4

0.022

100

0.010

100

0.032

100

NO2

0.030

100

0.022

100

0.045

99.4

0.026

100

PM10

0.076

95.5

0.061

94.9

0.056

97.3

0.069

97.5

由上表可知,2014年度X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0.069mg/m3,空气污染指数为60,空气质量级别属Ⅱ级,良。

3.2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评价采用X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度对X市环境质量的监测资料,资料来源于X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

3.2.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2014年度,我市马莲河3个例行监测断面中,曲子大桥、韩家湾断面水质为V类水质,不符合水质功能类别要求;宁县桥头监测断面水质为Ⅳ类,符合功能类别要求。

蒲河2个监测断面水质均符合水质功能类别要求。

详见表3-2。

表3-22014年马莲河和蒲河各断面污染指数评价表

监测断面

项目

曲子大桥

韩家湾

宁县桥头

姚新庄

马头坡

硫化物

0.22

0.26

0.19

0.25

0.38

CODMn

0.27

0.23

0.30

0.23

0.25

CODCr

1.07

1.18

0.61

0.66

0.81

BOD5

0.60

0.62

0.47

0.61

0.71

氨氮

0.35

0.30

0.27

0.30

0.22

总磷

0.45

0.44

0.35

0.40

0.39

Cr+6

1.19

1.09

0.71

0.58

0.38

挥发酚

0.18

0.23

0.21

0.08

0.30

石油类

0.04

0.04

0.05

0.26

0.20

阴离子表面剂

0.110

0.47

0.23

0.25

0.38

综合污染指数

4.48

4.86

3.39

3.62

4.02

从污染物综合指数评价来看,2014年地表水污染程度、污染项目有所减轻。

马莲河曲子大桥、韩家湾断面超标项目CODcr、六价铬。

CODcr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马莲河从发源地沿途接纳的主要污染源有环县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污水、木钵乡、曲子镇、马岭镇、长庆油田井下作业公司、长庆油田巨力化工厂、阜城乡、三十铺镇的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六价铬超标主要原因是马莲河水质受地质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超标。

3.2.2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

根据X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对X市市区的饮用水源地巴家咀水库水质监测资料,巴家咀水库监测26项指标均达到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

3.3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评价引用X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度对X市环境质量的监测资料,资料来源于X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

3.3.1监测频次

根据《X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通知》文件的要求,区域环境噪声及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于2014年9月进行监测,昼间监测时间为每天8:

30---12:

00,14:

30—18:

00;夜间监测时间为每天22:

00至第二天6:

00(星期六、星期日除外)。

功能区噪声每季度监测一次,采用24小时连续监测方法进行测量。

3.3.2监测结果

(1)区域环境噪声

根据114个监测点分析统计,全市昼间区域环境噪声Leq均值为52.7dB(A)。

X市声源状况统计见表3-3。

表3-32014年度X市声源状况统计表

噪声源分类

生活

交通

工业

其他

影响的测点数

94

2

7

7

昼间

噪声源构成比(%)

82.5%

2.0%

6.1%

6.1%

Leq平均(dB(A))

52.3

57.1

53.8

53.6

从上表监测结果可以看出:

我市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声源分布中,噪声源比例最大的是生活噪声源:

生活噪声的占82.5%,Leq均值为52.3dB(A);交通噪声的占1.8%,Leq均值为57.1dB(A);工业噪声的占6.1%,Leq均值为53.8dB(A);其它噪声占6.1%,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3.6dB(A)。

(2)道路交通噪声

全市14条干线长88.2公里,平均路宽15米,昼间平均车流量1058辆/1小时。

全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Leq为64.8dB(A),比上年下降0.5dB(A)。

(3)功能区噪声

X市2014年度功能区监测数据统计见表3-4。

表3-4X市2014年度功能区监测数据统计表

功能区

测点名称

Ld

Ln

国家标准

一类区

陇东学院、市直机关小区

52.4

40.0

Ld=55Ln=45

二类区

庆发绿色食品公司、

小十字工商银行

57.3

46.3

Ld=60Ln=50

三类区

X石化公司

63.6

53.8

Ld=65Ln=55

四类区

X五中、急救中心

64.3

51.0

Ld=70Ln=55

由上表可见,各功能区噪声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要求。

3.4主要环境敏感点

根据项目地周边环境现状调查,项目场地周边的环境敏感点见表3-5。

表3-5项目地周边敏感点

方位

环境敏感点

界墙距离(m)

保护对象

农户7户

30~205

声环境质量

环境空气质量

农户13户

25~250

西

农户5户

28~200

北门村小学

332

3.5污染控制污染目标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具体污染控制内容及目标见表3-6。

 

表3-6污染物控制内容及目标

污染物

污染源

污染控制措施

控制目标

扬尘

开挖土方、

物料堆放及运输过程

采取施工围挡,定期洒水等措施

达标排放

噪声

施工机械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隔音

达标排放

固废

建筑施工

工程弃土

建筑垃圾定点堆放,及时按环卫部门要求处置。

弃土用于园区南侧填沟用土。

妥善处置

废水

少量生活污水

少量施工废水

洗漱废水泼洒作业面用于抑尘,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统一收集,排入附近城市污水管网;

施工工艺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作业。

妥善处置

废水

生活污水

经化粪池处理,进入附近城市污水管网,最后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达标排放

固废

生活垃圾

统一收集、及时清运至X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

全部卫生填埋处置

噪声

商业活动

加强商业准入管理

加强运营管理

达标排放

废气

公厕及化粪池

规范设计,合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