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243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9我和祖父的园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文章主旨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3.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5.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寻找亲情,感受亲情,从而提高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难点:

学习朗读,感悟作者鲜活的写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教学评价方式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检查预习单、自由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感情朗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通过指导朗读,使学生感受作品中语文字的内涵。

4.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片,音乐,文字信息的引导,使学生走入作者,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体会作者的生活。

5.通过课外阅读拓展,使学生对文中的“祖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感受祖父的慈爱,体会萧红对祖父的怀念,从而体会亲情的可贵。

四、教学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单。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导入,走近萧红

1、三十年代有这样一个人,鲁迅先生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就是萧红。

有这样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著名作家茅盾称之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就是萧红所写的《呼兰河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兰河传》中第三章的一个部分,题目叫——《我和祖父的园子》。

(板书课题)

2.《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

齐读读题。

3.借助预习单,认识萧红。

先指名交流,师生互动,及时补充。

谈话:

她为什么会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绕的园子。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谈话:

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会让你终身受益。

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识写生字词。

(1)指名读正确:

(ppt出示)

蝴蝶蜻蜓蚂蚱嗡嗡绒毛 铲地

韭菜谷穗抛给草帽 瞎闹玩腻

水瓢 倭瓜锄头呼兰河

重点引导学生正音,“铲”是翘舌音,“穗”是平舌音,“瞎”是三拼音。

(2)规范书写,强调“帽”“穗”的书写。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去,将课文大声地读一遍。

学生自学,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①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生字字形。

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清文章脉落,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完成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任务。

交流:

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介绍了园子里的景色的?

如果按园子——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园子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哪三段?

第一段(1-2):

通过描写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等,表现祖父的园子里充满生机。

第二段(3-12):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劳动,“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学干活边玩耍。

第三段(13-14):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自由的。

(用抓住文中重点词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

4.再读课文,同时思考:

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

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1)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⑴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⑵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⑶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⑷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了解园子,走进园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同时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2.浏览课文,思考:

萧红在《呼兰河传》《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个片段中都回忆了些什么?

萧红除了和祖父做了这么多事以外,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相机板书(看见的物:

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倭瓜黄瓜玉米

发生的事:

栽花拔草铲地浇菜)

导语:

让我们走进园子,看看园子是怎样的?

3.轻轻地读第2、13节

(1)赏读,看景物之自由

①读着萧红清新自然的文字,我们仿佛一起走进了园子。

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漫步,你看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

②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体会园中昆虫充满生气,自由自在。

并相机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读了这段文字谈谈你的体会。

(蝴蝶五彩斑斓,蚂蚱翠绿翠绿,在草丛中蹦来蹦去,蜂子嗡嗡飞,那毛茸茸胖圆圆的身子,落在花上不动了,在阳光的照耀下,成了金色的小毛球。

③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大红蝴蝶,现在就让我们近距离的欣赏一下蜜蜂:

交流体会。

(写蜂子侧重于形态,写它的“满身绒毛”、“小毛球似”的,非常可爱。

④小结:

是啊,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虫子,都快成小虫子的乐园了。

的确是一个充满了生机的园子啊!

(2)研读第十三自然段。

①出示第十三自然段。

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②讨论交流:

预设一:

学生可能会回答,他从: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体会出这是一个有着神奇力量的园子。

指导读好这句话。

预设二:

学生可能会回答,他从: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体会出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指导朗读。

3.小结:

是啊!

这的确是一个神奇的园子,怪不得作者说(出示中心句: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样的一个园子,你愿意在这里生活吗?

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再一次感受一下园子中作物和小虫子们自由的生活吧!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品读,解“我”之自由

1.自由读读课文3—12自然段,看看我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事?

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

划出有关词句,用心读一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

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那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预设:

(1)(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

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2)出示: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

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小结:

真是个调皮的小丫头。

(3)出示:

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

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小结:

真是个天真的小丫头。

(4)出示:

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细看。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

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

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小结:

真是个活泼好动的小丫头。

(5)出示: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

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下雨了!

下雨了!

抢水瓢浇菜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读书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读书读出了自己。

真是个胡闹的小丫头。

小结:

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充满乐趣的园子)

导语:

.祖父下种,我瞎闹;祖父铲地,我乱勾;祖父浇菜,我胡闹……这样的生活你向往吗?

如果你家也有这么个菜园子,你敢这么做吗?

(不敢)为什么作者却能这么胡闹,这是因为他有一个不同一般的祖父。

3.想像,悟祖父之爱

出示: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

“这是什么?

我说:

“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

“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

“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

“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

“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1)课文就为我们介绍了作者将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将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后,祖父与她的一次对话。

我们一起来读读,我读祖父的部分,你们读“我”的部分。

(2)关注两处“笑”: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

笑她竟然连谷子和狗尾草都分不清。

“祖父还在笑”:

笑她那一本正经天真可爱的样子。

(3)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

(宠爱、疼爱、呵护、宽容)

(4)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疼爱她、宠爱她的祖父,所以,在“我”的心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充满爱的园子,快乐的园子,幸福的园子,充满情趣的园子)

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疼爱她、宠爱她的祖父,所以在园子里,(出示)

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出示:

我愿意,就;愿意,就……

也正是有了这样一个疼爱他的祖父,所以,这个普普通通的乡下小园子在作者的眼中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过渡:

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

曾经我追根究底问祖父园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请你看看图上祖父的笑容,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

你们理解了祖父的笑,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板书:

爱)当我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时,祖父是慈爱的笑;当我把水扬向天空,祖父还是那样慈爱的笑,祖父的笑永远留在我的心底。

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4.引读,深化“心”之自由

(1)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

引读:

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_;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_;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

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

(2)出示课件:

园子里,鸟儿蝴蝶、花草蔬菜瓜果,我,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齐读)

环节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积累拓展。

(五)延伸,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1.你们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

3.研读课题

.这时候,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课题,你觉得,还可以怎样读?

交流。

(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个园子同时也是属于我的,因为这里有着“我”最美好的童年记忆。

4.引申阅读。

这么有趣的一篇文章,是从一本名叫《呼兰河传》的小说中节选出来的,这本书的作者叫做萧红。

(出示)

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茅盾是这样评价这部著作的。

(出示)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

5.《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

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6.小练笔:

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许多趣事?

选一件写一写,让他们也分享你的快乐。

板书: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富有生趣

快乐自由

充满爱意

预习单:

一、自主积累生字词

二、我能写美观。

(先描红课后生字,再仿写,注意对比字的间架结构)

三、理解自已不理解的生词。

(不理解的词语先查关键的字,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

四、朗读课文,走进萧红的童年时代。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试着概括课文内容。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记下你在读书时的疑问。

五、查找资料。

搜集了有关萧红及《呼兰河传》的相关资料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边劳动边玩耍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文章语言平和、朴实、充满童趣,拟人、比喻的运用使句式整齐而优美。

故而,教学本课有一下体会:

一、紧扣文眼,找准切入点。

通过读题《我和祖父的园子》,让学生明白这园子是我和祖父的。

因为在这园子里,“我”是自由的,园中一切也是自由的,正因为“我”是自由的,所以“我”眼中的一切也是自由的。

而“我”的自由则源自于祖父的慈爱。

根据这一情感主线,以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为切入点,找出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抓住文眼“自由”两字来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欣赏园中景物的自由生长,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寻找自由的根源——祖父的爱,是祖父的爱给了“我”一颗自由的心,看什么都是自由的,从而体悟作者对祖父的深深怀念。

二、抓住重点,主次分明。

让学生感受园中“我”的自由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

想象着“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边劳动边玩耍的几个有趣场景,同学们一定深受感染。

如果平均使用力量,课堂会显得呆板而无生趣,为了凸显这份自由,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挑他们最感兴趣的场面来想象交流。

于是“铲地”“浇菜”这两个场景被学生品味的有滋有味,祖父的那份深爱也缓缓流进了学生的心田。

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明确规定: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这就是我们时常在说学生的阅读量的问题。

如何能让学生达到阅读量,我觉得我们仅仅靠学生自主读课外书是不现实的。

老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通过学习课文,借助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孩子们指明阅读的方向,让学生拓展阅读,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使学生在阅读中升华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写作。

在这节课上我根据课文需要渗透大量的《呼兰河传》相关片段,并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通过我声情并茂的朗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呼兰河传》浓厚的阅读兴趣,课后同学们纷纷或买或借,都在读这篇小说。

不足之处:

学生朗读不到位,学生的交流总是太简单,不能深入探讨。

课上设计的几次说话训练,学生有内容说,说得还不够生动,课堂气氛还是比较沉闷。

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上作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