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242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年秋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一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

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

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

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

文化泛娱乐化以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解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

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

其次,民族历史记忆具有唤醒民族情感、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文化泛娱乐化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为了娱乐可以随意篡改、编造历史,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推波助澜,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

最后,文化泛娱乐化背后充斥的物质欲望、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弱化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

面对文化泛娱乐化,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既要求文化生产者主动担当,又要求文化消费者能动省思。

文化生产者要努力挖掘时代元素,让自己的文化产品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与未来发展趋势对话,传播好真善美。

文化消费者始终坚持追求文化精品的品位,对戏说历史、解构崇高、调侃英雄坚决说不,这样文化泛娱乐化就会失去生长空间。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7月《警惕文化泛娱乐化侵蚀精神家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商业化浪潮直接造成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

B.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解决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C.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都对文化泛娱乐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D.文化泛娱乐化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缺乏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将会弱化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分析了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的倾向,为文化泛娱乐化的一系列表现提供了内在依据。

B.文章第二段论述了文化泛娱乐化的一系列表现形式,重点剖析了其大行其道的原因和具体危害。

C.文章第三段论述了文化泛娱乐化对民族文化、民族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

D.文章在深入分析文化泛娱乐化危害之后,指出了我们面对这一现象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它往往使厚重的文化更有亲和力,但也从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化的深度与厚度。

B.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受到侵蚀带来了文化泛娱乐化问题的出现。

C.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维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来面对文化泛娱乐化的不良趋势。

D.只要文化消费者共同努力,自觉抵制那些恶俗的文化,文化泛娱乐化就会失去生长的空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4月23日上午,第八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启动活动在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隆重举行。

伴随着习习春风、阵阵书声,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发布了“水秀、山青、城美、人和”四季阅读主题,向全市公众呈现出一幅“春吟水秀、夏览山青、秋咏城美、冬诵人和”的唯美阅读画卷,展示了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厚重和包容。

北京市委宣传部长杜飞进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全民阅读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主动融入首都改革发展大局,紧密围绕继承弘扬“四个文化”,以更加鲜明突出的主题内容,更加亲和人本的组织方式,更加精准周到的服务保障,真正让阅读走进京城大街小巷,融入百姓生活,成为这座城市文化底蕴和精神印记的守护者、传承者。

记者了解到,流动于大街小巷的书香公交、穿梭于地下的书香地铁、荡漾于京杭大运河上的书香游船等等,各种流动的阅读空间纷纷亮相、精彩纷呈;樊登、吴秀波、李光洁等数百位文化名人、影视明星和城市普通领读者,通过录制音频视频、现场接力阅读、领读伴读陪读等形式,倡导全民阅读,引导广大公众走近阅读空间、体验阅读乐趣、分享阅读感受。

截止今天,全市全城尚读活动直接覆盖人群已经超过500万人。

北京这座历史名城、大国之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书香之城、爱阅之城。

(摘编自《2018北京全民阅读打造爱阅之城》)

材料二: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调查发现,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较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长,而2015年,这个数字是4.58本,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成年国民年人均阅读量变化不大。

对此,国民阅读率调查项目负责人徐升国认为,首先,阅读媒介的多样化分流了一部分,读者用手机,平板电脑阅读等方式看书没有纳入纸质图书的阅读统计之中;其次从国际上看,纸质图书的阅读量普遍在缓慢下降,我国能够保持平稳和略有增长,殊为不易。

在调查中,近四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1.7%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8.8%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37.7%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39.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同时,64.2%的成年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城镇居民中认为应该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的比例为63.4%,农村居民中这一比例为65.2%,可见农村对此类活动的需求更为旺盛。

(摘编自2018年4月26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全民共识,为了大力营造读书氛围,各地都想了不少办法。

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堪称丰富多彩。

不可否认,这些新颖的阅读活动的确可以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对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发挥了一定促进作用。

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

阅读活动数量的多寡、质量的好坏、参与者的多少,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

作为读者,唯一评价自己阅读情况的只能是自己的阅读收获。

说到底,阅读要靠读者自己认真读书。

全民阅读的关键是“读”,是老老实实一页一页一本一本地读。

阅读活动的目的是点燃读者心中渴望读书的火焰,只有当读者心中的那团火燃烧起来了,书香社会才能真的到来。

(摘编自张为民《全民阅读的关键在“读”》)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八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活动主题鲜明,呈现出一幅唯美阅读画卷,展示了首都的厚重和包容。

B.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现,近三年我国成年国民年人均阅读量变化不大,这与统计方法有关。

C.在全民阅读已成为共识的大背景下,各地为了营造读书氛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活动收效甚微。

D.全民阅读的关键是“读”,只有让读者沉下心来、老老实实地认真读书,才能建立真正的书香社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官方讲话和记者了解中都可以看出,第八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活动贴近百姓生活,公众参与度高。

B.与2016年相比,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增长了0.01本,但这已经是很难得的进步。

C.超过六成的成年国民认为有必要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并且,相对而言,农村比城镇更加需要这类活动。

D.阅读活动代替不了阅读本身,其数量、质量、参与者等指标的好坏与阅读没有联系;评价阅读情况要靠读者。

6.上述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忆韦素园君

鲁迅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

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

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

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

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

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

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

“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

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

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

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

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

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

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

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

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

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

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

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

“你不许再吐了!

”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

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

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

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

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

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

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

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

这也不能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

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

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

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十一》。

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华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

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

一九三四年七月十六之夜,鲁迅记

7.下列对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忆韦素园君》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通过记叙与韦素园相识、交往的若干情景,展现了韦素园认真而激烈的个性以及对朋友的关怀与友爱。

B.作者在叙述中夹杂着描写与抒情,配之以凝重、诚挚的笔调,突出显示了鲁迅对韦素园的敬重与怀念。

C.在《忆韦素园君》中,作者站在社会的角度,肯定了韦素园作为“泥土”“石材”的意义。

鲁迅与素园私交不错,但文中并没有提及,而是更多地站在社会历史评论人的角度,给素园一个更高立意和更大格局上的交代。

D.鲁迅把韦素园放在整个新文化运动背景中来评价,使这一人物回忆篇章有了更深广的内涵,更表现出韦素园的悲剧性格中的崇高、平凡生命中的伟大。

8.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的韦素园形象的特点。

(6分)

9.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在“在中国第一要他多”,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谓其太傅鞫武曰:

“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太傅曰:

“请入,图之。

”鞫武曰:

“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太子曰:

“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

”鞫武曰:

“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

“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

“敬奉教。

”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

“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田光曰:

“敬诺。

”即起,趋出。

太子送之至门,曰: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

“诺。

偻行见荆轲,曰:

“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

“谨奉教。

”田光曰:

“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

‘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

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

“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遂自刭而死。

荆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

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

“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战国策》是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B.足下,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用“足下”,意为“您”,属称对方的敬辞。

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D.太傅,古代官职名,和太师、太保一起,位列“三公”。

文中的“太傅”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傅一般认为就是太子的老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

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B.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C.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D.太子丹听说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田光商议重大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2)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14-15小题。

有感

张耒

儿童鞭笞学官府,翁①怜疼儿傍笑侮。

翁出坐曹②鞭复呵,贤于群儿能几何?

儿曹相鞭以为戏,翁怒鞭人血满地。

等为戏剧谁后先?

我笑谓翁儿更贤。

注:

①翁,官员。

②坐曹:

指官吏在衙门里办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诗通过孩子玩游戏的小视角,侧面表现了官僚作威作福、虐害人民的社会现实。

B.首句以白描的手法写了儿童仿效官府鞭笞犯人,以儿童的游戏起笔,吸引读者。

C.“儿曹相鞭”,不过逗乐为戏,天真无邪;“翁怒鞭人”,则是以人命为儿戏。

D.此诗前四句是叙述儿童在模仿官府玩游戏;后四句主要是议论,为儿童作了辩护。

E.全诗语言质朴,不事雕琢,且幽默风趣,但冷嘲热讽,严肃尖锐,讽刺艺术卓越。

15.请简要赏析首联和尾联中的“笑”字。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鸟”在古典诗词之中,会被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

“月明星稀,________”让曹操的求贤建功之心彰著天下;“________,池鱼思故渊”是久困樊笼的陶潜对自然的渴望;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

守望是一种角度。

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

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发号施令。

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

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

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20.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

(5分)

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

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

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

21.由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历时3年完成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2016年9月13日在京发布。

根据下图,简要说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90字。

(6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某校高三的一名男生想报名参加空军招收飞行学员的选拔考试,却遭到全家反对。

家人欲阻止他,认为学飞行危险性太大,也太辛苦。

他为此非常苦恼:

放弃理想,太不甘心;坚持下去,可能会伤了父母的心。

针对此事,你有何看法?

请综合材料内容,联系实际作文,阐述你的思考与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左右。

2019年秋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一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A2.B3.C4.C5.D

6.第一问:

材料一侧重报告第八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活动情况,展现2018北京全民阅读盛况;材料二侧重介绍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几点结论;材料三针对各地阅读活动层出不穷的情况,强调全民阅读的关键在“读”。

第二问(第二问取消):

三则材料的体裁和写作目的各不相同:

材料一为新闻,旨在报道近期重大活动情况;材料二为调查报告,旨在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材料三为评论,旨在针对社会现象提出见解主张。

7.B

8.①韦素园是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进步文学青年;②他有一种踏实苦干的精神,虽然穷困但仍“钉住着文学”,支持、经营未名社;③他性格认真而激烈,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