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院本科新办专业 中药学专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215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7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医学院本科新办专业 中药学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海南医学院本科新办专业 中药学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海南医学院本科新办专业 中药学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海南医学院本科新办专业 中药学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海南医学院本科新办专业 中药学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医学院本科新办专业 中药学专业.docx

《海南医学院本科新办专业 中药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医学院本科新办专业 中药学专业.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医学院本科新办专业 中药学专业.docx

海南医学院本科新办专业中药学专业

海南医学院本科新办专业

中药学专业

 

验收自评报告

 

药学院

2011年5月31日

 

目录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1

第二部分专业概况4

一、中药学专业设置的必要性4

二、中药专业的培养目标7

三、专业负责人概况8

第三部分专业建设水平10

一、师资队伍建设10

(一)队伍结构10

(二)主讲教师11

(三)科研情况13

二、办学条件23

(一)经费投入23

(二)实验仪器设备24

(三)实习、实训场地26

(四)图书资料28

三、课程建设29

(一)课程建设状况31

(二)教材选用32

(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34

(四)试题库建设35

四、教学管理36

(一)规章制度36

(二)教学文件37

(三)教学质量监控37

(四)教风学风40

五、教学质量41

(一)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41

(二)基础课、主干课学习情况42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43

(四)体育合格率46

(五)社会实践、实习情况46

(六)学生反映48

第四部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50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海南医学院1993年经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隶属海南省人民政府主管,是海南省惟一的一所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

学校前身是私立海强医事技术学校(1947年创建)与私立海南大学医学院(1948年创建)合并成立的海南医学专门学校及建国后续办的海南医学专科学校、海南大学医学部。

学校1994年获准授予学士学位,1996年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单位,2005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6年开办留学生教育。

办学60余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发挥特色,服务地方”的办学方针,竭力尽一所地方院校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共向社会输送各类医药卫生技术人才3万余人;形成了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学历教育和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并举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形成了“厚德、严谨、博学、和谐”的校训和“自强不息、团结向上、奋发有为”的海医精神。

学校现占地2096亩,设有城西校区、龙华校区和西海岸3个校区,城西校区位于海口市学院路3号,占地面积538.93亩;龙华校区位于海口市龙华路33号,占地面积90.67亩;正在规划中的西海岸校区,占地面积1466.58亩,已被列为海口市2010、2011年重点项目和海南省“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

全校有医、教、研等教职员工2299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157人,副高317人、博士110人、硕士460人。

学校开设课程400多门,有各类在校生12000多人、留学生100余人;设有临床学院、中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管理学院、理学院(基础医学部)、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心理学系)、信息技术部(医学信息系)、外语部、体育部、图书馆(海南省医学信息研究所)、网络管理中心、档案馆、杂志社等19个二级教学、教辅单位;设立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4家,教学、实习基地80余家;开设医学、理学和管理学3个学科门类27个本科专业(含方向),具备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专业21个;现有2个教育系统省级重点学科(妇产科学、药物化学)、4个卫生系统省级重点学科(妇产科学、神经内科学、医学影像学、心血管内科学)、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病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药用植物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海南省药物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重点实验室(筹)、海南省人类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筹)),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药学、临床医学),8个省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以15门省级精品课程(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诊断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系统解剖学、流行病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人体寄生虫学、普通心理学、天然药物化学、医学影像学),4个省级教学团队(实验生理科学、医学影像学、药学、病理学)和3门省级重点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学校以热带病原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化学、干细胞研究、南药与海洋药物开发为科研主攻方向,在生殖医学、热带医学、热带药学、黎族遗传病、养生保健等领域有研究特色。

学校近5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获纵向科研课题321项,其中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6项;获省级科技成果奖21项;发表SCI论文83篇。

学校重视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我校代表队不畏强手,顽强拼博,荣获总决赛二等奖、勇夺华南赛区第一名。

学校拥有海南省目前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图书馆大楼,馆藏文献总量近80万册、期刊近4000种。

校园已构成了主干千兆宽带、百兆到终端的校园网络架构体系。

城西校区已具备无线上网功能。

学校主编出版的杂志有《亚太热带医药杂志》(英文版)和《海南医学院学报》,其中《亚太热带医药杂志》是中国惟一的一本全英文版热带医药国际性刊物。

2004年,学校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即从2004年起,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把学校建成国内热带医学养生保健特色明显,具有鲜明海南特色的现代水准的医药大学。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鼎力支持下,学校正紧紧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这一契机,紧紧咬住“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牢牢把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为发展养生保健产业服务,为学生的成才与就业服务”这一主线,走以服务和发展养生保健产业为龙头、产学研医一体化的科学发展之路,积极构建服务型教育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为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部分专业概况

1中药学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1.1中药学专业设置的背景

1.1.1主流趋势及其需求

(1)健康需求增长幅度前所未有,“回归天然”成为世界潮流

提高人口素质与国民健康水平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社会发展目标。

大多数国家持续稳定加大对健康事业的投入。

发达国家医药卫生费用占GDP的比例不断上升。

全球人均药费稳定增长,医药产品市场保持约8%的年增长率。

随着人们对西医局限性和西药毒副作用的不断认识,人类回归自然、回归天然的意识和愿望不断增强,崇尚天然药物和传统疗法的潮流悄然兴起。

全球药品市场对中草药及其制剂的需求正迅速增大,中药产业商机无限。

(2)生命科学面临世纪巨变,生物技术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角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BT)的迅猛发展,正极大地影响着当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

生命科学发展近20年来,60%的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

实践证明,应用生物技术进行中药生产,可极大地提高生产率,排除病菌和虫害侵扰,严格控制药材质量,大规模生产中药有效成分。

伴随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以延长人类生命为主导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即将来临,并形成新兴产业,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1.1.2本土优势

海南地处亚热带,属热带岛屿季风气候。

光照充足,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3.6℃。

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空气和水的净化成本较低,非常适宜环保要求较高的中药制药工业的发展。

海南还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据调查,海南岛有药用植物3000余种,南海海洋药用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在资源开发上潜力巨大。

“十五”以来,医药产业逐渐迅速发展成为海南省的一个支柱产业。

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大,海口“药谷”也已初具雏形。

2004年7月22日,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国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与海口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海口)国际前沿制药技术与产业化发展论坛暨项目交流发布会开幕式上,海口市市长规划了“海口药谷”的发展目标:

2004年至2006年,海口药谷已建成环北部湾及我国华南地区药品生产加工基地,医药工业总产值达80亿元;2007年至2010年,成为中国南药、海洋生物药品生产加工基地,初步建成为中国药品研发中心,医药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到2015年,海口将成为中国乃至远东第一药谷,医药工业总产值达250至300亿元。

而中药作为健康产业将成为支持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动力。

1.2中药学专业设置势在必行

1.2.1中药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是世界和中国的机会,更是海南的机遇

中医药学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为保障国民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前老年保健、农村医疗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在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保障国民健康是核心任务和基础推动力。

而疗效确切、价格普遍较低的中药,适合我国广大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民)消费,优势明显。

中医药防治老年病、慢性病的优势得到世界范围的普遍认同;特别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SARS)中的贡献也逐渐被认可。

入世后国外医药品种的准入已全面放开,我国的化学合成药物和生物制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创新能力薄弱,面临激烈竞争。

大力发展具有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特色中药产业,成为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将成为“十二五”的主旋律。

目前,健康产业占我国GDP的比例(<5%)远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超过15%),发展空间极大。

健康产业将成为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动力。

极具民族特色、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中药产业赶上了发展腾飞的关键性重大历史机遇。

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较完善的、具备一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较完善的、具备一定规模的高等药学教育体系,但所培养的药学人才不能够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中医药产业的需求。

因此还要大力开展中药学教育,为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输送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1.2.2制约海南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首先,海南中医药产业发展遭遇人才短缺瓶颈。

近几年海南省中医药受到高层次及实用型中药学人才严重短缺的影响,其总体发展受到限制。

同时,由于海南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很难引进大陆高层次中药学人才。

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海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海南虽然有丰富的医药自然资源,但因为人才的缺乏使得天然药物的开发和利用落后于内地发达地区。

其次,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不多。

目前,适应中医药保障和市场需求的产品结构尚未形成,突出表现在:

研发投放低,特别是对于技术含量高、风险大的项目,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实验室装备落后,直接制约了科研机构开发新药的能力。

同时不少生产厂家只想坐享其成,不重视研发的投入及自主开发能力的培养;产品水平低,仿制现象普遍存在。

就海南而言,中医药工业科研院所少,企业科技人才缺乏,技术研发能力弱,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企业不得不以仿制的形式代替新药开发。

再者,“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

目前,中药科研和技术开发主体是政府直属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中医药工业企业科研开发能力相对薄弱。

产、学、研条块分割严重,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更谈不上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高效率的研发活动。

综上所述,人才的匮乏和自主产权产品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我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因此,通过开办高等中药学教育来全面提升全省中药制药行业的研发与创新实力,增强海南省中医药产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3中药学专业设置的意义

1.3.1海南发展岛屿生物医药产业的需要

海南素有“南药王国”之美称,南药资源居全国前列。

同时,做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可以采用更加灵活开放的经济政策来发展独特的海岛生态经济。

可以说海南省发展岛屿中医药产业已经是“万事俱备”,然而海南省中药人才资源的严重匮乏极大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中药学专业的增设,将通过整合高校和医药企业资源,发挥各自在培养人才、技术开发方面的优势,为海南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1.3.2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需要

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

海南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

近些年来,随着海南经济结构的调整,许多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与传统产业共同带动海南经济迅速向前发展。

但是,由于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海南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中药学专业的增设,也正是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及海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号召,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和高新技术发展要求,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在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1.3.3为海口药谷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海口市委决定实施“海口药谷”发展计划后,建设速度惊人,然而药谷的建设不是简单的集聚几家医药企业就能建设起来,还需要高层次的产业布局和高科技医药产品的引入,这一切都离不开对人才的需求。

中药学专业的增设,使海南医学院的药学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并以全新的办学模式和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各自优势,为海南省及全国培养出一批实用型的高级中药学专门人才;同时积极研发出一批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使其早日转化为医药企业的拳头产品,为“海口药谷”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的保障。

1.3.4保障人民大众用药安全

我国已于2000年开始实施非处方药零售制度,执业(中)药师在非处方药零售过程中起到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作用。

按照每家药店配备一名执业(中)药师计算,社会对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很大。

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大陆现在需要70-80万的执业(中)药师,目前才有10多万,海南仅仅4百多人。

中药学专业的增设,对解决海南省乃至全国执业药师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2培养目标

中药学专业是在遵循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基本原则基础上设置的,同时,结合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海南人才需求的情况,积极稳妥进行中药学专业设置,以适应中医药市场对于实用型高级中药学人才需求。

中药学专业以面向市场和学校发展为主,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

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以促进学校各项改革及资源的合理配置。

目标是培养出适应中医药市场需要的专门人才。

中药学专业坚持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中药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中药的生产、流通、经营管理和研究开发的中药学高级专门人才。

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时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2)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熟悉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

(3)掌握中药资源、品质、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4)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5)掌握中药炮制加工、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6)掌握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7)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的基本知识。

(8)了解中药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

(9)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籍。

(10)有一定的中药学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3专业负责人概况

张俊清,女,教授/研究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

2000年始作为主要成员协助筹建药学院、同时作为学术骨干参与药物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现任海南医学院药学院副院长,兼任海南省热带药用植物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分管药学院科研、学生实习、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兼任《药物分析》杂志编委及海南省药学会副秘书长职。

药物分析重点课程负责人,药物化学重点学科专业点学术带头人,药物分析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2008、2009连续两年被评为海南医学院“10名优秀带教教师”之一,所在教研室药物分析与制剂学教研室2009年被评为优秀教研室。

作为副主编参编特色教材《黎药学概论》,同时作为编委参与《药物分析实验方法学》、《药物分析》本科教材及《中药资源学》专著的编写工作。

科研方向为热带药用植物(黎药与南药)质量安全与代谢化学研究。

近年来,作为子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市重点科研课题2项及省级科研课题5项,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分别以排名第一及第二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二奖2项及海口市科技进步二奖1项(排名第一)及三奖1项(排名第二),参与申报国家药物发明专利5项。

在中国药学杂志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

2010年申报获得十二五国家区域基地项目1项,海南省中药现代化项目2项,海口市重点项目1项及国际合作项目1项,下达科研经费达190万元

近年来代表论文:

[1]JunqingZhang,XiaLiu,NaiguangFuet.alSystemicexposureofquercetinafteradministrationofFeng-Liao-Chang-Wei-Kanggranulestorats.JEthnopharmacol2011,133(02):

911-913

[2]Xiao-PoZhang,Ming-ShengLiu,Jun-QingZhangetal.ChemicalconstituentsfromthebarkofCerberamanghas,JANPR,2009,11

(1):

75-78.

[3]张俊清,李海龙,谭银丰.木豆叶的质量评价研究,中草药,2010,41(10):

1723-1724.

[4]张俊清,陈文芝,蒋锡德.RP-HPLC法测定角花胡颓子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含量,药物分析杂志,2010,30(7):

1305-1307.

[5]张俊清.谭银丰.李海龙.海南大叶冬青中2种活性成分的含量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10,45(9):

658-660.

[6]范春林,范龙,张俊清.大叶冬青三萜皂苷类成分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6):

1228-1232.

[7]符乃光,陈峰,张俊清.LC-MS法鉴定槲皮素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药物分析杂志,2009,29(5):

764-768.通讯作者)

[8]陈峰,符乃光,张俊清.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槲皮素代谢物,中国药学杂志,2008,43(3):

225-227.(通讯作者)

[9]张俊清,毛彩霓,杨卫丽.胆木不同部位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含量研究,药物分析2008,28,(10):

1654-1657.

 

第三部分专业建设水平

1师资队伍

1.1队伍结构

要求:

高级职称教师百分比≥20%,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比例(不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30%

自评——符合要求

药学院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办学实力的基础工作。

经过几来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建立了一支整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规模适度,符合学校目标定位要求,适应中药学专业教学和学科(专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中药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1人(见表1),获高级职称的占56.1%,其中正高职称教师9人(占21.95%),副高职称教师13人(占31.71%),中级职称教师19人(占46.34%);具有博士学位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7.07%,硕士学位2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98%。

40岁以下青年教师2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不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22人,占91.67%。

表1中药学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一览表(2010-2011)

学历结构

总人数

博士

硕士

学士或其他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41

7

17.07%

25

60.98%

9

21.95%

职称结构

总人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41

9

21.95%

13

31.71%

19

46.34%

学缘结构

总人数

本校毕业

外校毕业

毕业院校数目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本科院校

 

41

0

0.00%

41

100.00%

34

 

年龄结构

总人数

40岁及以下

41~50岁

50岁以上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41

24

58.54%

10

24.39%

7

17.07%

1.2主讲教师

要求:

高级职称教师中任主讲教师的比例≥80%

自评——符合要求

从事中药学学科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有41人(见表2),均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师资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科基础及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

其中高级职称教师中任主讲教师的为41人,占100%,超过80%。

 

表2中药学学科任课教师教育背景一览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职称

学历

学位

本科毕业院校

本科专业

硕士毕业院校

硕士专业

博士毕业院校

博士专业

1

林连波

1955.5

教授

大学

/

上海第一医学院

药学专业

/

/

/

/

2

黄剑

1962.1

副教授

研究生

硕士

黑龙江大学

有机化学

沈阳药学院

药物化学

/

/

3

文丽君

1975.9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海南师范大学

化学教育

华南师范大学

有机化学

/

/

4

符小文

1963.1

教授

本科

学士

华南师范大学

化学

/

/

/

/

5

何萌

1962.7

副教授

本科

学士

东南大学

化学师资

/

/

/

/

6

吴良

1971.12

副教授

本科

学士

武汉大学

化学

/

/

/

/

7

余邦良

1977.9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西南石油大学

机械工程

西华师范大学

有机化学

/

/

8

吕刚

1963.6

教授

研究生

博士

兰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兰州医学院

寄生虫学

中山大学

病原生物学

9

牛莉娜

1979.9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山西师范大学

生物教育

山西大学

微生物学

/

/

10

范志刚

1977.7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山西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暨南大学

病原生物学

/

/

11

王永霞

1971.3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青岛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

贵阳医学院

免疫学

/

/

12

云天佑

1950.12

教授

大学

/

中山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

/

/

/

13

刘嫱

1978.12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中国医科大学

护理学

重庆医科大学

药理学

重庆医科大学

药理学

14

李佩琼

1971.4

副教授

研究生

硕士

沈阳药科大学

日语药学

山西医科大学

生理学

/

/

15

王九辉

1969.1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中南大学

临床医学

中南大学

药理学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生物技术

16

林明琴

1972.7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中国药科大学

药物化学

山西医科大学

药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