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城镇化质量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209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钦州市城镇化质量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钦州市城镇化质量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钦州市城镇化质量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钦州市城镇化质量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钦州市城镇化质量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钦州市城镇化质量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研究.docx

《钦州市城镇化质量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钦州市城镇化质量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钦州市城镇化质量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研究.docx

钦州市城镇化质量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研究

 

钦州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钦州市城镇化质量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研究

 

院系

专业

学生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单位

指导教师名字

指导教师职称

2014年3月

 

钦州市城镇化质量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钦州市经济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镇化速度加快。

但钦州市依然存在产业结构农业基础薄弱、工业水平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

产业结构已经跟不上城镇化的脚步,城镇化的过程中也没有处理好产业结构。

因此,挖掘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互动作用是必须的。

关键词:

城镇化,产业结构,发展滞后,质量提升,结构优化

 

TheQinzhoucityurbanizationqualityimprovementandindustrialstructureoptimizationandcoordinateddevelopmentresearch

 

Abstract

近年来,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钦州市经济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镇化速度加快。

但钦州市依然存在产业结构农业基础薄弱、工业水平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

产业结构已经跟不上城镇化的脚步,城镇化的过程中也没有处理好产业结构。

因此,挖掘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互动作用是必须的

Inrecentyears,withthedevelopmentofthebeibuGulfEconomicZone,thedevelopmentofQinzhou'seconomyhasundergonetremendouschanges,urbanizationspeed.ButQinzhouisstillweak,theindustrialstructureofagricultureasthefoundationofindustriallevelislow,thedevelopmentofmodernserviceindustrylagproblems.Theindustrialstructurehasnotkeptupwiththepaceofurbanization,alsodidnothandletheindustrialstructureintheprocessofurbanization.Therefore,miningtheurbanizationandtheoptimizationoftheindustrialstructureinteractionisamust.

Keywords:

urbanizationlaggingbehindthedevelopmentofindustrialstructuretoimprovethequalityofstructureoptimization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国际发展趋势与国内现实状况

(1)国内发展状况

中国的城镇化,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自建国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1个阶段从1953—195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开始进行工业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吸收大批农民进入工厂,城镇人口有计划的增长,是城镇化稳步进行的时期。

全国城镇化率从10.6%提高到16.3%,年均提高0.63个百分点。

第2个阶段从1958—1978年是城镇化徘徊、停滞的阶段,由于“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指导思想摇摆和一度曾试图走“非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城镇化率20年至提高1.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08个百分点,还有几年是负增长。

第三个阶段从1978年至今,是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至2002年提高到39.1%,年均增长0.88个百分点,1998年后几年超过1个百分点。

这同中央指出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重要途径之一和在“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推进城镇化的战略,调整部分限制和不利于农民进城的政策等因素有关。

中国50年的城镇化历程表明:

①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了城镇化,城镇化又会从正面或负面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②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对城镇化进程有很大影响;③至2020年或更长时期,中国的城镇化还将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从各省的GDP总量上看,东部省份GDP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中部省份其次,东北三省和西部省份GDP总量较低。

同时,在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中西部地区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

从各地区GDP的加权平均增长率来看,西部地区的增长率最高,达21.2%,中部地区位居次席,达20.4%,东北地区增长率为18.7%,东部地区增长率最低,为18.5%。

特别是在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进程中,尽管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在经济总量上依然优势明显,但中西部地区却在以更高的增速快速追赶。

我国目前城市化存在区域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

按照区域经

济理论,一国城市化往往在沿海特别是交通便利、贸易发达、具有资源禀赋的一个或几个城市快速发展,然后再通过内河等联系方式对其他地区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我国东部沿海区城市化水平普遍较高,而中西部地区严重滞后。

从区域发展角度看,未来城市化的发展将沿着“集聚化”与“扩散化”两条脉络推进,

资源将继续向原已形成的几个大型核心城市集聚,大都市圈效应将愈加明显,同时,城市化进程将向中西部等地区扩散,城市化水平不足但具备一定资源、交通优势的地区城市化速度将加快。

(2)未来发展趋势

建设新型的城镇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是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新型城镇化的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与协调;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是统筹和规划城乡一体化。

1.1.2钦州市自身概况

钦州城镇化建设现状:

我国出台了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后,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区位的钦州市很据实际情况敲定了自身发发展的大致方针,围绕实施以港兴工三化互动的工作思路,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钦州市除了市区共有建制的61个镇,其中省级重点镇11个,城关镇2个,一般镇48个,2010年统计,建制镇总人口387.7万,城镇化水平35.5%。

解放初期,钦州市的经济以农业为,2006年以来,钦州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工业主导作用明显增强,工业主导经济发展的格局开始形成,一、二、三产的互动关系业增加值分别为84.33亿元、87.25亿元、73.49亿元,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为34.41∶35.60∶29.99,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比重,产业结构实现由“一二三”转变为“二一三”;2008年,三产比重超过一产,转变为“二三一”结构,逐步形成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支撑的新格局,产业结构实现了第二次突破。

 

2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

2.1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概念

2.1.1城镇化

是指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代文明广泛传播的前提下,城市的物质文明、价值理念、生活方式等因素不断向城市外延伸、扩散和辐射、再生的动态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非农产业大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业人口数量逐减少;农村居民的住宅、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日益完善,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人生观和世界观等也日益现代化。

农村城镇化就要缓解农村劳动力与耕地之间的矛盾,减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解决农村大量剩余的劳动力出路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1.1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

2.2城镇化质量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相互促进作用

2.2.1城镇化质量提升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拉动作用

农村城镇化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城镇化能引导农业结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升级、转化,促进农业良性发展。

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内部就业压力,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拉动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城镇化可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结构向一体化、专业化、科技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固守农业的传统格局,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农村城镇化,可以创造二、三产业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农村城镇化有利于扩大农村工业规模、优化县域工业资源、提高工业质量并促进城乡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从而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资源的集约使用和环境的集中治理,也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生活服务和更多的公共产品(如教育、医疗、给排水系统、配送电系统等1,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城镇化建设和农村产业协调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选择。

2.2.2产业结构优化对城镇化质量提升的推动作用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进而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是农产品生产力提升和销售的有机结合,构造形成一个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为一体的经营方式,推动了生产专业化改造和服务社会化改造,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和集中吸引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可进一步推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经济交流,可以使部分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从事非农产业生产,可以为农村城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挥主导产业的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规模经济,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村经济整体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建设要依靠科技和人才,注重产业升级和功能升级,有利于提高小镇建设的层次和品位,增强小城镇在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当前钦州市城镇化质量与产业结构相互影响中的突出问题

3.1城镇化模式粗放与产业发展粗放并发

我国基础产业的发展取得很大的成绩,虽然如此,但是发展时间病不是很长,还处在不断摸索前进的阶段,我们的发展没有现成的路子可以走,自能我们自己一步一步的去探索。

城镇化的发展更不能是招办其他国家的发展路子。

所以就出现了城镇化模式和产业化模式发展粗放并存的情况。

3.2城镇化功能不完善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共存

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不健康、不可持续,不仅体现在一味追求发展速度上,更体现在结构失衡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加快"城镇化"追赶"工业化"。

从当前城镇化年均一个百分点的增速以及近千万城镇人口的年均增量来看,城镇化发展异常迅速;与此同时,城镇化结构失衡,这是城镇化继续推进迫切需要破解的一大难题。

当前城镇化发展的突出矛盾是结构失衡。

从中外城镇化比较来看,主要差距已经不在于规模和速度,关键在于质量,核心在于结构。

中国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失衡,呈现比较明显的"马太效应"。

3.3城镇化格局不协调与产业分布不平衡同在

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来看,中国城市发展正处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瓶颈约束期,面临着城市经济结构有待调整、城乡二元结构有待打破、区域城市整合有待加强、一系列制约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因素等有待消除等问题。

因此,新时期中国城镇化发展思路需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与制度转型的三维角度构建中国城镇化的总体战略布局与制度政策框架,重点是解决内需开发问题、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以及城镇体系的结构布局优化问题,难点是解决城市行政体制及其配套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关键领域的制度创新与政策构建。

3.4城镇化效率低下与产业结构效益低下相伴

当下,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快很迅速,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纵观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现阶段国内的生产现状,显露出我国的生产水平不高,大部分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在各个行业中我国的机械化水平不高,自然而然的就会有生产效率低的情况出现,城镇化发展的不迅速使得我国现在有的地方出现用工荒的情况,而有的地方则是人满为患,像是西部地区的很多地方依然生活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

在劳动力成本日益高涨的今天这种局面迟早会被打破。

4提升钦州市城镇化质量与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

4.1加快产业升级,推进城镇化质量整体提升

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使人力、物力从各方面聚集,特色产业的发展一定会伴随着相关联的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使相关的产业聚集在一起,带动相关乡镇企业的聚集,产业聚集就会带动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将会蓬勃发展。

选择特色产业建立起县域的主导产业和产业链条,因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比较多,因此特色产业必须是劳动力密集型的。

主导产业建立后,主导产业的发展会引起城镇人员的增加和产业的扩展,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市场。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以农产品为依托,同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大量人才和廉价劳动力。

这样农村的人力和物力就会被吸引到城镇。

这样就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城镇是信息和人才、科技的聚集地,有利于吸引各类人才和科技。

县域就具备了一定的环境和各种配套的设施,就会促使乡镇企业向县域聚集,乡镇企业的聚集,吸引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进城,餐饮业、运输业和商业就会随之发展起来,这样农村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就同时发展起来。

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就加快,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的选择十分重要,产业选择既可以通过市场的自由调节进行选择,也可以通过政府协调共同作用进行选择。

产业的选择要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选择特色的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建成主导产业,扩展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生产体现县域特色的品牌产品。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以农业为主,因此处少数个别的县域外,大部分县域应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特色的农产品,发展为“一县一品”,把品牌做大、做强。

主导产业的发展会使相关的产业聚集,产业聚集就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要选好并培育特色产业,让特色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

4.2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形成新型城镇化道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遵循区域经济梯度发展规律,合理划定功能分区,全面优化产业布局。

以各区县经济发展特色和优势为基点,突出整合、集聚和提升效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以产业平台建设和项目带动为抓手,培育壮大竞争力强的县域主导产业;以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为手段,逐步建立起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开放型产业格局;以壮大民营经济为动力,实行全民创业,确保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走出一条具有钦州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产业导向、宏观调控原则。

按照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从钦州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编制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明确重点扶持类、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产业,运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和产业政策的导向机制,推动全市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

坚持相对集中、成片发展的原则。

加强政府在产业布局中的调控作用,引导产业布局趋于科学合理化,提高空间集聚度,增强协调配套能力。

坚持错位竞争、突出特色原则。

引导各区县采取错位竞争策略,发挥各自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制定符合本区县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把着眼点放在改善投资软硬环境上,放在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上,防止出现市域内的恶性竞争,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提高资源利用率,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产业布局与产业发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功能的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从规划源头控制污染,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4.3强化产城融合,推进城镇与产业互动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注重以县域为主导的工业化,

县域工业化包含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的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推动、县域主导产业的扶持等等。

但目前,县域工业化中出现盲目引进项目,重复建设的问题。

因此,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特色至上的原则,根据本地各方面要素禀赋结构和区位优势,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培育出在省内区域乃至国内外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首先,要因地制宜,选准特色产业。

要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做到市场和地域传统的结合,还有政府的扶持。

选产业时,要通过市场调研,各方面的考察,在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和开发资源。

其次,要引导农民培育特色产业,做到“一乡一业”或“一县一品牌”。

要积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

政府要积极扶持,正确引导。

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农村生产发展的职能,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加快人才培养,在特色产业发达的县区建立和发挥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的作用。

行业协会的民间组织应成为政府协调管理特色产业的有力助手。

政府同时要引导引进新的技术设备,加快技术传播。

最后,要构建市场,扩展营销网络。

要构建市场,发展完善专业批发市场。

依托产业兴市场,建好市场促产业,发展特色产业。

培育中介服务市场,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借助中介机构搞好科研开发、企业策划、法律咨询等服务工作。

同时要和高校合作,积极引进人才。

扩展营销网络,就要举办展销会和参加各种展销会、交易洽谈会。

组织和引导特色产业联合起来,到国内外中心城市设立办事处和销售窗口,广泛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发展产业销售大军。

4.4完善产业政策,推进城镇化科学发展

产业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工具,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制定和实施财税、信贷、投资等政策的重要依据。

产业政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十一五”以来,结合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变化,集中出台了汽车、钢铁、水泥、装备制造、软件和集成电路、乳制品、铝工业、造纸、纺织机械、家用电器、医药、船舶、轮胎等行业的产业政策,我国产业政策体系不断丰富完善。

政策目标聚焦化,更加注重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升级。

“十一五”期间,紧密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变化,先后制定完善了一系列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文件,促进重点产业健康发展和结构调整升级。

在促进“保增长”的同时,着力点放在了“调结构、上水平”上。

政策手段多元化,引导、规制和法律等多种手段共同发挥作用。

除了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引导手段继续发挥作用外,规制和法律手段也逐步完善,其中,建立和完善行业准入条件是产业政策工作创新的重要举措。

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其他行业的准入条件,加紧制定新兴领域产业政策条件的实施范围。

政策体系系统化,协同发挥作用的政策体系逐步健全。

“十一五”期间,形成了以产业结构政策为核心,产业组织政策、布局政策和技术政策协同发挥作用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了政策的系统性。

推进产业转移,促进集聚发展与和谐发展既是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我国工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重要途径,将贯穿于工业转型升级的整个过程;推进产业转移,不仅是促进要素配置优化、区域产业分工更加合理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中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形成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结论

提升城镇化质量有利于拉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并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又有利于城镇转型发展和城镇化质量提高,两者存在互促互动的关系。

当前钦州市城镇化质量和产业结构均存在若干突出问题,因此,提升城镇化质量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切实解决钦州市当前城镇化冒进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关键之举。

 

致谢

即将为这篇论文划上圆满句号之时,我心中感慨颇多。

从最初的选题、查找资料、初稿酝酿成型、再几经字斟句酌修改,到现在终于得以脱稿,过程艰苦而繁琐,心中有一丝苦涩,但更多的是欣喜,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做学问的不易。

这一切得感谢×××老师。

他在繁忙中抽空细致耐心地指导我、鼓励我。

我是亲见×××老师为我批改这篇论文的,他治学态度严谨,不放过任何学术上的细节。

那句“做学问也是在做人”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它将伴随着我走向日后的工作岗位。

而×××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却不失亲切的风范,对致力于想从事教育事业的我也将是最好的榜样。

谨借此机会真诚感谢×××老师的辛苦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国城镇化发展研究》

{2}《论健康发展城镇化须处理好五大关系》中国学术期刊网

[3]汪冬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关于农村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

[5]祝怀刚:

《农村城镇化研究述评》,载《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年(5)。

[6]黄家骅:

《论农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载《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

(1)

[7]杨平平.《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2004,(5).

[8]于建嵘.《中国城镇化与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中国网.

[9]许经勇,《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深层思考》[J].经济经纬,2006.

[10]陈映,《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

[11]叶连松、靳新彬著,《新型工业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12]郭非凡,《加速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之根本》,2000.

[13]刘兆第,《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2003.

[14]胡鞍钢,2003:

《城市化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15]简新华,2007:

《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专题》,经济科学出版社.

[16]李文学.《建设和谐的新农村》[J].农村合作通讯,2006(11).

[17]曹宗敏.《新时期小城镇如何发展》[J].城市管理,2006(3).

[18]冯春燕.《三农问题的实质性原因及解决途径》[J],2006(3).

[19]杨守春,《新农村建设要做好五篇文章》[J],2006

(2).

[20]朱启臻,叶齐茂:

《小城镇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