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练习题102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135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练习题102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02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02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02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02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练习题1026.docx

《考研政治练习题10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练习题1026.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练习题1026.docx

考研政治练习题1026

考研政治练习题(1026)答案见最后

简答题

1、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需要遵循的原则。

 

简答题

2、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简答题

3、下面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材料。

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1997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772.4亿元,其中公有经济实现56676.2亿元,非公有经济实现18096.2亿元,分别占整个国民经济的75.8%和24.2%。

在公有经济中,国有经济实现31295.6亿元,集体经济实现25380.6亿元,分别占国民经济的41.9%和33.9%。

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6517.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其中国有成分4860.2亿元,集体成分1656.9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和2.2%,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比1996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分别增加了1.5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测算资料表明,公有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8.1%,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0.9%上升到1997年的24.2%,成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请根据材料回答:

概要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简答题

4、薄一波指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成于邓”。

试述毛泽东在领导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及其现实意义。

 

多选题

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好各方面的工作,内容包括()。

A.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B.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C.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D.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单选题

6、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A.革命性和斗争性

B.先进性和革命性

C.阶级性和先进性

D.先进性和科学性

 

简答题

7、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简答题

8、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简答题

9、材料:

2011年元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会见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时指出:

“法学是治国理政的大学问,是政治性很强的学科。

法学理论工作者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才智。

”周永康要求,“密切关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更多理论上的真知灼见,积极参与国家立法,主动服务执法司法实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成为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法学大家,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

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中央领导同志对法学理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请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特征,谈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繁荣法学事业的要求。

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无观点或论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

3.不少于400字。

 

简答题

10、提示:

本题为选作题,分甲、乙两题。

请选择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务必标明甲题或乙题;甲、乙两题均作答的,仅对书写在前的进行评阅。

简述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特点,并阐释法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1.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不少于600字。

 

单选题

1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不属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原因是()

A.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

B.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物质文化需求

C.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

D.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单选题

1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

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

D.基本要求

 

简答题

1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三个文明”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

 

多选题

14、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

A.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B.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C.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

D.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

 

单选题

1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单选题

16、下列漫画讽刺了某些教师的行为,这种做法违背的师德规范是()。

A.热爱学生

B.爱岗敬业

C.依法执教

D.廉洁从教

 

简答题

17、关于毛泽东批评“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主张的材料:

[材料]有人在民主革命成功以后,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地方,他们没有懂得革命性质的转变,还在继续搞他们的“新民主主义”,不去搞社会主义改造。

这就要犯右倾的错误。

右倾的表现有这样三句话:

“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

这种提法是有害的。

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

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怎样“确立”?

要“确立”是很难的哩!

……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

现在我们的革命斗争,甚至比过去的武装革命斗争还要深刻。

这是要把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埋葬的一场革命。

“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斗争情况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

――摘自毛泽东《批判离开总路线的右倾观点》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单选题

18、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______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新社会阶级

 

多选题

19、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这表明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就要()。

A.把效率和公平相互之间的矛盾协调统一起来

B.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C.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D.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多选题

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B.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C.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D.反映了世界各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多选题

21、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

A.更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B.更全面地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C.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简答题

2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从未成年人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应对挑战,加强薄弱环节,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扎实措施,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根据上述论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多选题

23、十七大以来,党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这是基于

A.文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C.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D.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简答题

24、分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以及它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单选题

25、下列关于“三个至上”的精神实质及其内在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党的事业本质上就是人民的事业,党的事业至上是党的党章决定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

B.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宪法法律的最高价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目的

C.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必须树立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D.在实质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标志,共同反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多选题

26、“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

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特别行政区虽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并不具有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B.在两种制度中,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地位平等

C.特别行政区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国家占主导地位

D.“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选题

27、胡锦涛指出,抗震救灾重大胜利展现了()。

A.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力量,人民军队的伟大力量

B.13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C.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多选题

28、“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上述观点所蕴含的哲理有()。

A.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展的

D.实践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

 

单选题

29、《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

A.发展

B.管理

C.创新

D.保障

 

单选题

30、我国新时期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改革创新

C.集体主义

D.以人为本

-----------------------------------------

1-答案: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

暂无解析

2-答案: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暂无解析

3-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有了重大调整和改善,已从单一公有制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不但没有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相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暂无解析

4-答案:

(1)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毛泽东在党内率先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率先示范,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作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

暂无解析

5-答案:

A,B,C,D

解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好各方面工作,主要包括: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6-答案:

C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中“工人阶级”表明了政党的阶级性,“先锋队”表明了其先进性。

7-答案: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即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是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

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与它存在着实质上的区别。

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是实现“得民心、存社稷、固君位、达邦宁”的“驭民”、“治民”之术,其价值取向是君本位而非民本位。

以人为本也不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权、张扬人性,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西方人本主义,以个人为本位、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基本追求,在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个人利益至上。

同时,人本主义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开人的社会性,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说明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取得和维护统治地位服务的。

马克思尖锐地批判了资产阶级人本主义,揭示了其唯心主义的本质,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学说。

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则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体现了剥削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需要。

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

广大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

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暂无解析

8-答案: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江泽民在会上作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报告根据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的精神,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

主要内容是:

暂无解析

9-答案:

(1)根据材料,周永康同志在讲话中对法学理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一是要讲政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要重实践,努力服务国家法治建设实践,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

[解析]繁荣法学事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特征

10-答案:

[答案及详解]

[考点]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特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弘扬法治精神;法与和谐社会;法的社会作用

11-答案:

D

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属于“社会和谐”具体内容。

故选D。

12-答案:

C

[解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这个论断揭示了社会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

故选C。

13-答案: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①从国内看,它是我们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②从国际看,它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⑧从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看,它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总之,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暂无解析

14-答案:

A,B,C

[解析]胡锦涛在2011年10月9日召开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5-答案:

A

[解析]做此题时考生要注意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有直接联系的,基本目标是纲,基本政策是为实现基本目标而制订的。

这个题的备选BCD三项分别为实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基本目标的基本政策之内容,有些也很有干扰性,如C。

还要注意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基本纲领的内容与基本路线易混淆,可参见《2006年政治理论辅导讲稿(汪云生等主编,当代世界出版社)》P410~413。

16-答案:

D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廉洁从教”是指教师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不利用职权谋求私利。

漫画中的教师为了利益,背信弃义,正是违背了“廉洁从教”这一规范。

17-答案:

(1)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批评过“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主张,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

尽管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资本主义因素,也有社会主义因素。

但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因素显然居主导地位。

暂无解析

18-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

广大农民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因此B正确。

19-答案:

A,C,D

[解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把效率和公平相互之间的矛盾协调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做选ACD。

20-答案:

A,B,C

暂无解析

21-答案:

A,B,C,D

本题是对第6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本内容的考查,是新教材的第11中的知识点。

本题可以通过记忆来做答,也可以把其当成发挥性试题作答。

22-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

①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道德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对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有重大的反作用。

暂无解析

23-答案:

A,B,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BD。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十二五”规划》总报告中,把节能环保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