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犯罪学20春在线作业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004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师范大学犯罪学20春在线作业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东北师范大学犯罪学20春在线作业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东北师范大学犯罪学20春在线作业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东北师范大学犯罪学20春在线作业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东北师范大学犯罪学20春在线作业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犯罪学20春在线作业2.docx

《东北师范大学犯罪学20春在线作业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师范大学犯罪学20春在线作业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北师范大学犯罪学20春在线作业2.docx

东北师范大学犯罪学20春在线作业2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犯罪学20春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

100得分:

100

第1题,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年龄下限是()岁

A、14

B、16

C、18

D、28

正确答案:

A

第2题,4.我国第一次“严打”是在什么时候?

()

A、1996年

B、1986年

C、1983年

D、1978年

正确答案:

C

第3题,犯罪数量的大幅度升降与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相依存是()

A、犯罪起伏律的表现

B、犯罪辐射律的表现

C、犯罪消长律的表现

D、犯罪恒比律的表现

正确答案:

A

第4题,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勺时期是()

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中后期

C、80年代初期

D、2000年以后

正确答案:

C

第5题,犯罪学史上,最早提出“暴力犯罪”概念的是()

A、加罗法洛

B、纽曼

C、马丁•R.哈斯凯尔

D、刘易斯

正确答案:

A

第6题,从世界范围来看,最早以科学方法进行犯罪预测的是比利时统计学家()A、阿道夫.凯特勒

B、荷莱

C、沃纳

D、布鲁斯

正确答案:

A

第7题,美国著名犯罪学家()所提出的文化冲突理论,是犯罪在本质上是文化对立的表现这一理论思维模式的典型代表。

A、沃尔夫冈

B、米勒

C、科恩

D、索尔坦斯.塞林

正确答案:

D

第8题,根据犯罪人分布特点,在年龄方面,大部分暴力犯罪由()实施。

A、青壮年

B、未成年

C、老年人

D、中年人

正确答案:

A

第9题,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的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以()定罪处罚

A、拐卖妇女、儿童罪

B、绑架勒索罪

C、偷盗婴儿罪

D、绑架妇女、儿童罪

正确答案:

第10题,不良的人生观不包含如下哪一选项()

A、拜金主义思想

B、勤劳致富

C、道德滑坡

D、法律意识淡薄

正确答案:

B

第11题,新中国的犯罪学是从研究()开始的

A、黑社会犯罪

B、青少年犯罪

C、反革命罪

D、暴力犯罪

正确答案:

B

第12题,以下哪一个选项不是犯罪预防工作体系()

A、整体性

B、层次性

C、综合性

D、静态性

正确答案:

D

第13题,以犯罪原因为其研究对象的是()。

A广义犯罪学

B、刑法学

C、刑事侦查学

D、狭义犯罪学

正确答案:

D

第14题,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

A、犯罪原因“单元论”成为主流

B、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

C、注重犯罪的单向研究

D、犯罪社会学研究思路复兴

正确答案:

B

第15题,在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计算机犯罪应为()

A、与计算机有关的一切犯罪

B、利用计算机的犯罪

C、违反计算机职业道德的犯罪

D、输入、修改、删除或隐藏计算机数据或程序的犯罪正确答案:

A

第16题,遏制计算机犯罪的首要一环是()

A、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安全意识

B、加强人事制度管理,重视安全监察工作

C、组建反计算机犯罪机构,加强执法力量建设

D、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构筑多边网络安全体系正确答案:

A

()。

第17题,改革开放初期以后的新时期,从犯罪人的年龄来看,占比例较大的犯罪类型是

A、老年人犯罪

B、女性犯罪

C、在校生犯罪D、青少年犯罪正确答案:

D

第18题,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利用本单位

的条件,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的,()处罚

A、从重

B、从轻

C、免除

D、减轻

正确答案:

A

第19题,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是()

A、狭义犯罪学

B、广义犯罪学

C、犯罪原因学

D、犯罪预防学

正确答案:

B

第20题,我国刑法分则第五章对财产犯罪共有14个条款规定,涉及()个罪名。

A、12

B、13

C、14

D、15

正确答案:

A

第21题,微观预测可以分为()。

A、初犯预测

B、累犯预测

C、假释预测

D、重新犯罪预测

正确答案:

A,B,C,D

第22题,属于财产犯罪的社会原因的有()

A、贫富差距

B、失业

C、文化冲突

D、思想观念

正确答案:

A,B,C

第23题,流动人口所涉及职业类型位于前三位的职业()

A、生产工人

B、建筑工人

C、商业服务人员

D、餐饮业服务人员

正确答案:

A,B,C

第24题,在严重暴力犯罪中,数量最多,上升幅度最大的是()

A、爆炸案件

B、强奸

C、贩毒

D、持枪犯罪案件。

正确答案:

A,D

第25题,犯罪被害人包括()

A、自然人

B、法人

C、社会团体

D、国家。

正确答案:

A,B,D

第26题,不属于社会治安综合?

B理的根本方针是()。

A、打防结合、预防为主

B、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C、谁主管谁负责

D、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

正确答案:

B,C,D

第27题,犯罪社会学,是指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犯罪的社会()进行研究而形成的犯罪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体系。

A、本质

B、现象

C、原因

D、对策

正确答案:

A,B,C,D

第28题,从加强流动人口的培训与教育的层面而言,应注意()

A、强化政治法律知识与社会公德教育

B、加强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培训

C、注意监控群体心理动态与及时辅助疏导

D、化解不良社会心理

正确答案:

A,B,C,D

第29题,宏观犯罪预防,包含()

A、社会预防

B、心理预防

C、治安预防

D、刑罚预防

正确答案:

A,B,C,D

第30题,犯罪事实构成现象表现为()

A、犯罪主体现象

B、犯罪对象现象

C、犯罪时间现象

D、犯罪空间现象

E、犯罪动机目的现象

F、犯罪行为现象

G犯罪背景现象

正确答案:

A,B,C,D,E,F,G

第31题,从狭义青少年犯罪包括的内容来说,不仅包括青少年所实施的触犯刑事法律的犯罪行为,而且还包括触犯社会治安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还包括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第32题,犯罪这一社会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存在着过去的遗迹、现在的基础和将来的萌芽,这是犯罪预测的现实前提。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33题,暴力犯罪的根本原因,在于犯罪分子内在的不良思想和不良心理因素。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34题,社会消费的满足于社会增长很不适应,实际的物质利益不能满足自我需求,形成了物质生活水平和自我需求之间较大的矛盾,容易诱发以财产为目标的暴力犯罪。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35题,在社会进化过程中,可能影响个体犯罪的关键性因素表现为:

社会化的内容、个性的形成、社会化执行机构的影响、再社会化的实施等。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36题,刑事科学,是指研究犯罪事实与规范处置的一系列知识体系,包括刑事事实学与刑事规范学。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37题,由于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在数量上增多,在质量上必将向典型的黑社会组织演化,而其犯罪活动领域已经出现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38题,东南沿海地区市场经济发达,财产犯罪比较突出,新型犯罪形式不断出现;中西部地区则是传统的财产犯罪类型较多。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39题,性犯罪主体绝大多数为男性,但女性也可以成为其主体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40题,社会经济转型过于缓慢,社会管理手段转变相对滞后,脱离了原有社会管理模式的社会化人口运动趋于相对的放任自流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第41题,预防暴力犯罪应当予以综合考量,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防治模式。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42题,刑法学以刑法规范为其研究的基本内容,属于规范学;犯罪学以犯罪事实为其研究的核心所指,属于事实学。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43题,城市防控流动人口犯罪方面,也应当积极建立制度化和体系性的管理措施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44题,我国财产犯罪行为方式逐渐隐蔽化,即由公开向隐蔽转变。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第45题,性犯罪同各类犯罪一样,均是行为人主观因素和外界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变化的根据,内因是变化的条件。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第46题,“流动人口”是对人口流动这一社会现象属地化视角的描述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47题,我国《宪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虽有“青少年”这一称谓,但对“青少年”的概念作出明确的表述和界定。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第48题,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安全意识是遏制计算机犯罪的首要一环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49题,我国暴力犯罪由单干型暴力犯罪向团伙型暴力犯罪发展。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50题,学校教育中缺乏青春期教育,使未成年人对性有一种好奇心理、神秘感和尝试的欲望,易接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