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6955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州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州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州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州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x

《广州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docx

广州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2016年广州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广州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广州市紧紧围绕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巩固和提升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地位的决策部署,深化质量强市建设,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在全省地级以上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以优异成绩再次名列全省第一,被评为最高等级A级,质量竞争力保持全国、全省先进水平。

全市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6.74%,产地农产品合格率超过96%,全市餐饮环节食品、生产领域食品抽检合格率均达97%以上,新增广东省名牌产品108个,天河中央商务区、越秀民间金融街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工程领域荣获鲁班奖3项及国家优质工程奖3项,绿色建筑比重不断提高;商贸、物流、旅游、医疗卫生、公交出行等服务业蓬勃发展,我市获批成为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设绿色生态网络,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一、质量总体状况

(一)产品质量状况

2016年,我市共抽取工业产品4101批次,经检验不合格404批次,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9.85%;剔除纯标识不合格,产品实物质量不合格282批次,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6.87%。

我市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保持平稳可控、总体向好的格局态势。

全市各级检测机构共抽取各类农产品153.3万份,总体合格率超过96%;在农业部例行抽检中,我市产地农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在对流通领域销售的25类商品、共计1953款样品的抽查中发现,实物质量不合格检出率为14.03%,比去年下降4.72%

截至2016年底,全市特种设备总数达25.8万台(套),全年未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及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特种设备事件,特种设备安全态势平稳可控,全年排查安全隐患共7.8万宗,跟踪处理率保持100%,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市对本地食品企业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市内销售所有食品种类包括6大类食用农产品及31类加工产品,影响面广的大中型超市、食品批发市场,餐饮环节影响范围较大中央厨房及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进行全覆盖抽检。

累计抽检26889批次,其中不合格392批次,合格率为98.5%,生产环节、销售环节、餐饮服务环节的合格率均在98%以上,我市食品安全状况总体良好可控。

(二)服务质量状况

2016年我市以重点服务领域逐步实现服务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为目标,推进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末的2:

37:

61调整为1:

31:

68。

2016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06.5亿元,增长9%,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55972.8亿元,增长10%;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275.76亿元,同比增长10.9%,占GDP的9.09%;我市国际航运枢纽功能不断强化,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44亿吨,居全球港口第六位;高新技术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净增2823家,增速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之首;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2600亿元,同比增长15%;跻身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第二名、“互联网+”城市榜前三甲;全市专利申请量增速及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速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一,夺得“双冠军”。

健康广州工作扎实推进,高标准出台了卫生强市“1+4”政策文件。

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提供诊疗服务14757.9万人次,提供出院服务275.4万人次,同比增长4.74% 和5.74%。

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85亿人次,同比增长近7%;旅游总收入逾32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12%,多年来增速均高于同期GDP增速。

此外,广州地铁网里程达到308.7公里,居全国第三,世界前十,日均客流量预计达702万人次,客流强度全国第一。

(三)工程质量状况

2016年,全市在建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共2614项,包括大中型工程项目在内的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为100%。

我市在全省2015-2016年度水利建设质量评价工作中被评为A级(优秀),水务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新开工水务工程受监率达到100%,创建了一批优质工程。

在建交通建设项目质量总体受控,未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交工验收29项,一次验收合格率为100%,竣工累计6项,竣工质量鉴定合格率为100%。

(四)环境质量状况

2016年我市环保工作紧紧围绕“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建设的工作目标,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核心,全面实施各项污染防治举措,推动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改善。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6年中国城市科持续发展报告:

衡量生态投入与人类发展》中,我市以人类发展指数0.869排名中国城市第一名。

二、质量公共服务状况

(一)品牌战略实施

2016年,我市品牌建设在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商标品牌方面: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审查协作广州中心等机构揭牌成立;制定《商标品牌战略“十三·五”发展规划意见》;修订《广州市著名商标认定和管理办法》;大力培育自主品牌。

产品品牌方面:

实施制造业质量品牌战略,2016年获得省名牌产品(工业类和服务业类)108个,有效期内省名牌总数296个,数量创近年新高,天河中央商务区、越秀民间金融街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服务品牌方面: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指导番禺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越秀区、增城区和从化区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此通过示范带动,推动我市旅游业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工程品牌方面:

建筑工程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3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项,广东省建设工程金匠奖9项,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14项,广东省市政优良样板工程9项,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检测实验大楼等2个项目获得国家绿色建筑创新奖;越秀金融大厦、广州东塔等项目获得中国、美国绿色建筑双认证。

(二)质量基础建设

加快先进标准体系建设:

重点建设的标准公共服务、标准试验验证、标准创新与应用、标准合作与交流四大功能平台已初步建成,并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请中期评估。

标准化工作改革深入推进,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从南沙单一试点向全市推广,2016年全市新增国家级标准化试点3个、省级标准化试点2个,累计有40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点、55个省级标准化示范点落户广州。

强化计量保障:

围绕强化计量监管,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出台《广州市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深入开展计量惠民“双十工程”,加速推动集贸市场智能电子秤“四统一”示范点建设,在全国率先采用“互联网+计量”监管模式搭建网络监控平台,完成第三方免费配秤签约市场113个。

在全国率先搭建机动车安检风险预警管理监测平台,实现了机动车安检机构资质、人员、设备和检测数据的自动分析和预警,有效防范了利用软件作弊或设备异常等风险管控,受到国家认监委、环保部联合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检验检测和认证平台建设:

广州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推进质监系统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2016年底正式成立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标志着广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迈向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国家质检中心及省级质检机构建设成绩斐然,共有3个国家质检中心获批成立,1个国家质检中心通过获批准筹建,2个省级质检机构获批筹建。

(三)质量监管与服务

2016年广州市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网络电子证照系统上线开通。

平台首期开放46个政府职能部门的300多项数据,涉及道路交通、教育科技、民生服务等14个重点领域。

三、市民质量满意及舆情分析

(一)市民质量满意度状况

2016年,我市开展了市民质量满意度追踪调查,共完成有效样本4354个。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广州市质量整体满意度评分较高(82.66分),对比上一年度有小幅提升,且超过五成(53.0%)的受访者认为近年我市的城市质量有所提升。

在知晓度方面,有超过七成(75.2%)的受访市民知道我市正在开展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超过八成(81.8%)的受访者知道如“12315”等质量问题投诉热线。

在关注度方面,受访市民对工作、生活中的质量问题关注度非常高,这一比例超过九成(91.8%)。

在参与度方面,有83.2%的人表示愿意参与本市为提升质量安全开展的相关活动。

(二)媒体质量舆情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2016年我国各大主流媒体中涉穗质量相关新闻报道进行汇总与分析后得到,在本年度研究监测范围内,涉及广州质量工作的新闻报道共计475则。

其中,产品、服务、工程质量相关报道共计329则,约占总报道量的69%;而仅产品质量相关报道就311则,占到总报道量的65%。

可见,2016年产品质量依然是新闻媒体报道的重点。

四、企业质量意识情况

企业质量意识情况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共回收有效问卷156份,所调查企业规模分布以中小型为主。

(一)企业质量意识现状

整体来看,我市企业质量意识水平较高,对质量相关问题较为重视。

近五成受访者认为获得质量相关荣誉有助于企业品牌塑造和企业形象的提升,质量相关荣誉在这两方面的作用尤其受到中小型企业的关注,而大型企业则更关注质量相关荣誉对于企业在行业中地位的提升情况。

超五成受访者认为,公司决策层对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是“十分关注”。

在大型企业中,约五成受访者认为所在公司决策层参与质量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建立沟通协调制度,及时评价质量绩效,发现机会,决策并督促改进”;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公司决策层主要通过建立质量信息汇报制度、质量信息沟通协调制度、质量激励制度等参与质量工作,且相关企业制度的建设各有侧重,分布权重持衡。

在质量意识普及过程中,制造业企业面对的主要障碍是员工接受能力较弱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成本较高,这一情况在服务业中小型企业中仍是如此,但服务业大型企业中的受访者则认为,企业面对的主要障碍是培训及教育经费不足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成本较高。

(二)企业质量标准化工作

本次所调查企业均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进行生产与服务。

所调查企业中,均有远超过九成的职工认为制定标准能够一定程度或很大程度地提高质量;近七成受访者所在企业在质量检验方面设立了首检和过程检验制度。

(三)企业质量管理情况

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有较为完整的质量检测和控制体系,在服务质量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度方面的建设也有一定程度的成效,且在检验及质量监测设备、质量改进及创新项目和员工质量管理知识及质量技能培训等方面有较多的经费投入。

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对积累品牌优势、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以及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有较大或很大的作用。

在质量管理最需要加强的方面,所调查企业员工认为是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制造过程控制和质量信息化系统。

(四)企业所需支持与服务

中小企业在寻求政府支持和服务方面表现的更为迫切,并且在需求方式上与大中型企业存在差别。

首先,中小企业希望政府能够开设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质量奖励基金,甚至对取得重大质量进步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激励中小企业在质量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其次,中小企业更期待向成功企业借鉴经验并寻求合作,希望政府能够提供相关交流平台,助力其获得质量技术资讯和指导。

第三,中小企业希望有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

五、对策与建议

(一)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速经济转型发展

2016年,我市质量强市建设和品牌带动战略成效突出,在重点领域开展的各类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均取得了良好成果。

2017年我市应牢固树立抓质量就是抓发展、谋质量就是谋未来的工作理念,更好地运用战略思维和系统思想,抓战略、抓共治、抓基础、抓升级。

1、持续推动产品质量全面提升。

更加注重发挥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持续鼓励和引导企业大力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精益生产等现代管理方法,切实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

2、促进现代服务业质量提升。

加快探索建立各行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推动服务质量智库建设。

3、稳步提升工程质量。

全面推行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构建规范化管理机制。

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质量安全生产动态管理。

4、持续提升环境质量。

优化环境监测及信息发布,对大气、河流等进行精细化检测,定时定量发布相关信息。

(二)持续促进先进质量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016年我市注重先进质量文化建设,加大宣传城市质量精神取得一定成效,全社会质量意识进一步提升。

2017年我市作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要认真贯彻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持续促进先进质量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1、丰富质量宣传方式。

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涵,结合我市实际,在现有集中性宣传活动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质量教育“进工厂、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拓宽质量信息供给渠道,积极传递质量信号,增强群众“质量获得感”、提升全民质量意识。

2、开展质量教育培训。

组织有关单位、部分企业举办质量管理培训班,开展卓越绩效管理,为中小微企业经营者和质量管理者提供免费质量管理培训。

3、营造匠心文化氛围。

首先,要发挥好政策的引领作用,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政策。

其次,重点发挥联盟、协会、同盟等载体与桥梁作用,采取提高质量标准、增强行业自律、提升精品价值等手段,努力形成广州制造技术精湛化、社会精品化、质量价值化的行业环境。

最后,要发挥好价值的导向作用。

(三)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持续创新质量监管方式

2016年我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完善质量发展新机制。

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市质量监管事业改革发展也面临着挑战与机遇,亟待一系列适应性改革创新和系统化转型升级。

1、打造“互联网+共享”信息化平台。

大力推动各行业、部门间质量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进一步整合来自政府、行业、企业和消费者申投诉等各方质量信息,充分利用现有的“信用广州网”数据平台,建立数据共享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测。

2、探索产品质量监管新办法。

建立有效监管委托加工产品工作机制,形成信息共享互通的工作平台。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建立随机抽查数据库,提高监管效能。

3、以机制创新推进跨境电商质量监督管理。

综合运用法律法规、信用管理、质量互认等手段,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企业的作用。

监督企业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企业的信用管理,营造“诚信受益、失信受罚”的社会氛围。

(四)持续推动品牌实施战略,提升广州品牌国际竞争力

2016年,我市大力实施名牌培育“一企一策”措施,全面推动品牌战略实施,努力促成“广州产品”向“广州品牌”的转变。

2017年我市需顺应品牌消费、品牌经济的发展潮流,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工作,多方培育和提升广州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1、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升“广货”竞争力。

深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扎实推进品牌基础建设工程,全面提升产品功能和产品设计,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推动企业加快品牌建设,支持大型企业实施品牌多元化系列化发展战略,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开展品牌孵化行动,支持中小微企业树立品牌,改善供给、适应需求。

2、积极建设品牌高端智库,大力提升品牌管理效能。

通过品牌智库建设,促进智力优势向决策转化,服务科学决策。

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建设品牌智库专家平台和数据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数据挖掘和共享机制,以数据集成服务决策分析,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学术交流平台、资源转化平台、信息汇交平台、成果发布平台的互联互通,形成扁平高效、资源共享的智库发展格局。

3、完善品牌创建激励政策措施。

充分发挥质量奖的质量标杆示范带动和辐射引领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品牌创建活动。

树立一批卓越经营的质量管理标杆,催生更多的知名企业和品牌,提升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