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6937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资料.docx

《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资料.docx

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资料

沉积岩与沉积相复习资料

第一、二章

1.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地壳表层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层,称“沉积岩生成圈”或“沉积圈”。

3.风化作用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风化作用是对地表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

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

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

化学风化作用:

母岩发生氧化、水解、溶虑等化学变化而分解,形成新矿物。

各种矿物的风化稳定性,不仅取决于它们的化学成分,还取决于它们的晶体构造,矿物的键强度总数越大,其风化稳定性越高。

4.组成沉积岩的沉积物质来源有:

母岩的风化产物、生物残骸和有机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和深部卤水、陨石。

5.母岩风化的阶段性:

破碎阶段、饱和硅铝阶段、酸性硅铝阶段和铝铁阶段。

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

碎屑残留物质、新生成的矿物、溶解物质。

6.风化壳:

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经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7.层流:

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紊流:

湍流,一种充满了漩涡的多湍流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当弗劳德数Fr>1时,流水为急流,表示水浅流急的情况;当Fr<1时,流水为缓流,表示水深流缓的情况。

8.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的变化

成分:

不稳定组分逐渐减少,稳定组分则相应增加,同时其组分也就变得更加简单了。

碎屑颗粒度逐渐变小;碎屑颗粒的圆度逐渐变好;碎屑颗粒的球度也有所增高。

9.胶体:

一种物质的细微质点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10.母岩风化产物以及其它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按照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称作地表沉积分异作用。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碎屑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根据粒度、密度、形状和成分等特征发生先后沉积的现象。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包括:

粒度分异、相对密度的分异、成分分异

形状上的分异,片状碎屑颗粒较粒状碎屑颗粒搬运远,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溶解物质(包括胶体溶液物质和真溶液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根据其本身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其在溶液中化学活泼性或溶解度大小),从溶液中按一定先后顺序沉淀出来的现象。

两种沉积分异作用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1)关系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进行得较早,化学沉积分异作用进行得较晚;

(2)意义

两种沉积分异作用的结果,就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机械沉积岩和化学沉积岩以及相应的各种沉积矿产。

分异作用进行越彻底,各种类型的沉积岩在成分上和结构上的成熟度就越高,从而越易形成各种沉积矿产。

11.沉积后作用:

泛指沉积物形成之以后,到沉积岩遭受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之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或作用。

准同生作用:

主要是指潮上带的疏松碳酸钙沉积物被高镁粒间盐水白云化的作用。

第三章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

∙沉积岩构造:

沉积物在沉积时,或沉积之后,由于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及生物作用所形成的各种构造。

2.沉积岩构造分类

按形态划分:

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

按沉积岩形成阶段划分:

沉积构造、成岩构造、后生构造

按成因划分:

物理成因构造、化学成因构造、生物成因构造

3.流动构造系指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时,在流体(主要是水和空气)的流动作用下形成的构造。

常见的波痕是风、水流或波浪等在非粘性的砂质沉积物表面运动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1).流水波痕

特点:

波峰波谷均圆滑;不对称状,不对称指数RSI>2(2.5),陡坡倾向指示水流方向;波痕指数RI>5(8~15);波谷比波峰粗。

成因:

由定向流动的水流形成,见于河流和存在有底流的海湖近岸地带。

波脊形态的变化主要与水深和流速有关。

一般来说,随着水深减小和流速增大,波脊形态由简单变复杂,由连续变断续。

2).浪成波痕

成因:

由产生波浪的动荡水流形成,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

特点:

􀁮对称波痕波峰尖锐,波谷圆滑,波脊多平直,部分分叉,波痕指数RI=4~13(多为6~7);􀁯不对称波痕与流水波痕类似,峰谷均圆滑,不对称指数RSI=1.1~3.8,波痕指数RI=5~16(多为6~8)。

3).风成波痕成因:

由定向风形成,常见于沙漠、海、湖滨岸的沙丘沉积中。

特点:

波峰波谷圆滑、开阔,峰窄谷宽,呈不对称状,不对称度比流水波痕更大,波痕指数RI=10~70,陡坡倾向与风向一致,波峰粒度比波谷粗。

4)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刷而形成的不连续的长形小凹坑为槽痕。

槽痕被砂充填,成为砂岩层底面上的槽铸型,即为槽模。

见于浊流环境,为浊积岩的重要标志。

4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

1)水平层理

特点:

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且平行于层面。

主要产于泥质岩、粉砂岩以及泥晶灰岩中

成因与环境:

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静水)下,由悬浮物质或溶解物质先后沉淀而成。

出现在低能环境中,如深湖、泻湖、深海等环境。

2)平行层理

成因与环境:

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连续滚动的砂粒产生粗细分离而形成水平纹层。

一般出现在急流或高能环境中,如河道、湖岸、海滩等环境。

特点:

纹层平行而又几乎水平,主要产于砂岩中。

5.交错层理

1)板状交错层理:

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纹层与层系界面斜交。

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在河流沉积中最为典型。

特点:

层系顶界为直脊水流波痕,底界有冲刷面;垂直水流方向为平行砂纹,倾向与水流方向一致;纹层内常呈下粗上细变化,有的纹层在顺水流方向上向下收敛。

2)楔状交错层理:

层系界面为平面,且互相不平行,层系厚度变化明显呈楔形;平行于流动方向上纹层与层系界面斜交,垂直于流动方向上纹层与层系界面大致平行或斜交,纹层倾向和倾角变化不定。

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及三角洲地区。

在一定条件下,直脊波痕的纵剖面上可以看到楔状交错层理。

3)槽状交错层理:

层系底界为槽形冲刷面,纹层顶部被切割。

在横切面上,层系界面是槽状,纹层与之一致也是槽状;在纵切面上,层系底界面呈弧状,纹层向下倾方向收敛并与之斜交;顶视为重叠的瓣状。

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系底界冲刷面明显,底部常有泥砾,多见于河流环境中。

4)羽状交错层理:

一种特殊类型的交错层理。

其特点是纹层平直或微向上弯曲,相邻斜层系的纹层倾向相反,延伸至层系界面进彼此呈锐角相交,呈羽毛状。

这种层理是在具有反向水流存在的情况下形成的,一般见于潮坪环境中。

5)浪成波纹交错层理:

由浪成沙波迁移形成的,不同于水流沙波迁移所形成的层理。

对称波浪形成的:

由倾向相反、相互超覆的前积层组成,内部有人字形构造。

不对称波浪形成的:

具不规则波状起伏的层系界面,前积纹层成组排列成束状层系,前积层通过波谷到达相邻沙纹的翼上,为人字形构造。

6).冲洗交错层理:

也称低角度交错层理。

其特点是层系界面和纹层平直,层系呈楔状以低角度相交,一般2~10°,多向海倾斜。

主要出现于前滨环境中。

7).风的吹扬作用可以形成风砂流,风砂流的流动造成床沙形体迁移,从而形成风成交错层理。

层系厚度较大(巨大),几十厘米~几米。

前积纹层多高角度倾斜,25°~34°。

8)韵律层理:

由成分、结构和颜色不同的薄层作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组成的。

为潮汐周期变化、季节周期变化所致,或由浊流沉积形成的复理石韵律。

9)块状层理:

是一种呈现大致均质外貌,不具任何纹层构造的层理。

其特点内部物质均匀,组分和结构都无分异现象。

成因:

(1)悬浮物质快速沉积,

(2)浊流,(3)生物扰动。

10.重荷模指覆盖在泥质岩之上的砂层底面上的瘤状突起。

它是由于下伏的含水塑性软泥承受了不均匀的负载,使上覆砂质物陷入下伏泥质物中而产生的。

重荷模多在浊积岩中保存良好。

形状很不规则,一般不对称,排列杂乱,大小不一,几毫米~几分米。

11.包卷层理,是指在一个岩层内所发生的纹层盘回和扭曲现象。

它常被限于一个层内连续分布,并显示出小型开阔向斜和紧密背斜的复杂现象。

主要见于较薄层粗粉砂层或细粉砂层中,可以是硅质的或碳酸盐质的。

包卷层理的纹层扭曲很复杂,但却是连续的,没有错断和角砾化。

12.在适宜条件下,在松软沉积物表面上形成的盐类和冰等物质的结晶体后来由于溶融、溶解作用等而消失,而在层面上留下特殊的晶体印痕或充填形成假晶。

13.结核是岩石中自生矿物的集合体。

这种矿物集合体表现为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显著区别的不规则团块。

结核按形成阶段可分为同生结核、成岩结核和后生结核。

第四章陆源碎屑岩

第五章火山碎屑岩

∙陆源碎屑岩是指由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和沉积,并进一步压实和胶结而形成的一类沉积岩。

碎屑岩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碎屑颗粒(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填隙物(杂基和胶结物)、孔隙。

2.成熟度——指碎屑物质在风化、搬运过程中,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

成分成熟度——指碎屑物质成分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

成熟度指数——判别砂岩或其它碎屑岩在化学上及在矿物学上成熟度高低的一个指数:

SiO2/Al2O3,Q/F,Q/(F+R)。

Q=石英F=长石R=岩屑

结构成熟度——指碎屑物质结构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

理想:

等大分选好圆状球形无杂基

3.杂基是碎屑岩中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其粒级以泥级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杂基的成分常见的是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等粘土矿物,亦见灰泥、云泥以及一些细粉砂级碎屑:

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长石等。

不同碎屑岩中,杂基含量不同。

杂基含量高是不成熟砂岩的特征。

胶结物是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胶结物成分主要有:

硅质(石英、玉髓、蛋白石);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

铁质(赤铁矿、褐铁矿等);硬石膏、石膏、黄铁矿;粘土矿物。

4.碎屑岩的粒度分类及命名

(1)三级命名法:

􀁺≥50%的粒级定为岩石的主名,即基本名;

􀁺介于50-25%之间的粒级以形容词“××质”的形式写在基本名之前;

􀁺25-10%的粒级作次要形容词,以“含××”的形式写在最前面;

􀁺含量<10%的粒级一般不反映在岩石名称中。

(2)复合命名:

若碎屑岩的粒度分选较差,所含粒级较多,没有含量>50%的粒级,而含量介于50~25%的粒级又不止一个,进行复合命名,以“××—××岩”的形式表示,含量较多的写在后面。

(3)若碎屑岩的粒度分选更差,粒度含量均<25%,则应将此岩石的全部粒度组分分别合并为砾、砂和粉砂三大级别,然后按前两条原则命名。

 

5.碎屑颗粒粒度十进制划分表

6.颗粒的四种形状:

圆球体、椭球体、扁球体、长扁球体。

碎屑的圆度划分为4个级别:

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

碎屑结构的支撑类型可划分为两类:

杂基支撑结构和颗粒支撑结构。

(图)

7.根据砾岩在剖面中的位置分类

1).底砾岩

分布于侵蚀面上,常常位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为海侵开始阶段的产物。

成分一般较简单,稳定组分较高,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基质含量少,为长期风化、搬运改造的产物。

2).层间砾岩

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间,它的存在并不代表有侵蚀间断,与下伏地层是连续沉积的。

砾石成分较复杂,磨圆度差,基质成分复杂。

它们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的破坏产物,在河流及山前沉积中常见,为近源堆积物。

3).层内砾岩

层内砾岩是指该岩层在准同生期尚处于半固结状态时,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成的砾岩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而成的砾岩,如竹叶状灰岩。

8.滨岸砾岩和河成砾岩

滨岸砾岩主要是在波浪作用的滨岸地带,由河流搬运来的砾石被长期改造而成。

其特征是成分单一,以稳定组分为主,分选性好,磨圆度高,杂基少,胶结物多,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高。

砾岩成层性好。

河成砾岩常见于山区河流,位于河床沉积的底部。

其成分复杂,分选性差,磨圆度不一,杂基多,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

河成砾岩多呈透镜状出现,其底部有明显的冲刷现象。

9.砂岩:

砂级碎屑(2~0.1mm)含量>50%的碎屑岩。

(福克、信荃麟分类)

杂砂岩:

粘土基质>15%(<50%)的、分选不好的、泥砂混杂的砂岩。

杂砂岩一般富含石英,杂基含量高,胶结物少,磨圆度和分选性均不好,颗粒一般呈尖锐棱角状。

 

10.石英砂岩突出特征是石英碎屑颗粒占90%以上,含少量长石和燧石等岩屑,重矿物含量极少。

石英砂岩分选极好,磨圆度极高。

石英砂岩中常见各种波痕和交错层理构造,主要发育在稳定的构造条件中(海洋环境)。

其胶结物大多为硅质,次为钙质、铁质及海绿石等,不含杂基或杂基很少,为颗粒支撑。

颜色大多为灰白色,有些略带浅红、浅黄、浅绿等色调,主要取决于胶结物的颜色。

石英砂岩属高度成熟砂岩,是风化、分选和磨蚀等作用持久和深化的产物。

长石砂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石英含量小于75%,长石含量大于25%,岩屑含量小于25%。

长石含量高是该类岩石的最大特点。

长石含量高,以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为常见。

重矿物一般比石英砂岩类含量高,成分较复杂。

含有少量粘土基质。

石英颗粒一般不规则,磨圆度差,有较多的多晶石英。

胶结物常为钙质,有时为铁质,硅质较少。

粒度一般较粗,分选性和磨圆度变化很大。

颜色,一般为肉红色(钾长石),也有呈灰色或白色的。

11.胶结作用是指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

胶结作用是沉积物转变成沉积岩的重要作用,也是使沉积层中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交代作用是指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现象。

它可以发生于成岩作用的各个阶段乃至表生期。

交代作用的实质是体系的化学平衡及平衡转移问题。

12.火山碎屑物质按其组成及结晶状况分为岩屑、晶屑和玻屑。

第五章火山碎屑岩

1.火山碎屑岩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后经多种方式固结而形成的岩石,是介于火山岩与正常沉积岩之间的一种过渡岩石类型。

2.火山碎屑物质按其组成及结晶状况分为岩屑、晶屑和玻屑。

2.岩屑有刚性和塑性两种类型。

前者多为已凝固的熔岩或火山基底及通道的围岩,当火山爆发时炸碎而成,在搬运和堆积成岩过程中一般不再发生形态变化。

后者又称为塑性玻璃岩屑、浆屑或火焰石等,由尚未固结或未完全固结的熔浆团块,在喷出后经塑变而成,具有玻璃质结构。

3.晶屑是矿物晶体的碎屑,多为早期析出的斑晶随熔浆炸碎而成,大小一般为2—3mm。

最常见的晶屑是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

4.玻屑是气泡化的岩浆气孔壁炸碎的产物,喷发时一般尚未完全凝固,只有半塑性和塑性玻屑之分。

第六章碳酸岩盐

1.碳酸盐岩:

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

2.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

颗粒、泥、胶结物、晶粒和生物格架

3.内碎屑:

主要是沉积盆地中沉积不久的、半固结或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受波浪、潮汐、风暴等的冲刷、破碎、磨蚀、搬运、再沉积而成的颗粒,也可以是其他作用形成的

4.鲕粒:

一种由核心和包壳组成的粒径小于2mm的球形或椭球形颗粒。

5.碳酸盐泥:

指泥级的碳酸盐质点,“微晶碳酸盐泥”、“微晶”、“泥晶”、“泥屑”。

分类:

灰泥——方解石成分的泥,“微晶方解石泥”

云泥——白云石成分的泥

6.胶结物:

充填于碳酸盐岩原始粒间起胶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通常是方解石,还有白云石、石膏等。

由于晶体清澈明亮,常称作“亮晶胶结物”、“亮晶”。

亮晶胶结组分按其成因特征可分为:

粒状亮晶胶结物•新月型亮晶胶结物•重力型亮晶胶结物•渗流砂型亮晶胶结物•再生边型亮晶胶结物•世代型亮晶胶结物•等厚环边片状亮晶胶结物

7.石灰岩福克的分类、邓哈姆的分类(见课本)两者必考一个

8.内碎屑灰岩

粒度:

大到漂砾,最小到粉屑级

填隙物:

灰泥杂基或亮晶胶结物

磨圆:

棱角状、圆状

分选性:

和颗粒磨圆度一样多变

9.鲕粒石灰岩

鲕粒石灰岩一般形成于温暖浅水、中等搅动强度环境中。

水体能量:

亮晶鲕粒灰岩>灰泥鲕粒灰岩

正常鲕灰岩>偏心鲕灰岩

10.毛细管浓缩作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

机理:

热带地区潮上带,刚沉积的疏松的文石颗粒间的正常海水在干热气候中不断蒸发。

同时海水又通过毛细管作用,源源不断地补充到这些疏松的沉积物的颗粒之间。

久而久之,粒间水的盐度增大,从这种盐水中首先沉淀出来的是石膏,使粒间水或表层积水的Mg/Ca高达20:

1甚至更高(正常海水的Mg/Ca约为3:

1~4:

1)。

这种高镁的粒间盐水或表层水经常与文石颗粒相接触,使文石被交代,被白云化,即使文石转化为白云石。

11.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

机理:

潮上带高镁粒间盐水对表层沉积的白云化

基本完了时,产生这种高镁盐水的地质条件还仍

然持续存在,多余的高镁盐水必然会向下回流、

渗透,在其穿过下伏的碳酸钙沉积物或石灰岩

时,必然会使它们发生白云石化,从而形成白云

岩或部分白云化的石灰岩。

第八章沉积相的概念及分类

1.沉积相:

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2.相序递变规律

沃尔索相律(相序连续性原理、相序递变规律):

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3.沉积相模式:

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理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

4.沉积体系:

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其基本单元是相。

5.沉积相的分类:

陆相组、海相组、海陆过渡相组

第九章陆相组

1.冲积扇:

发育在山谷出口处,主要由暂时性洪水水流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于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

2.

类型特征

旱扇

湿扇

气候

气候干旱

气候潮湿

水流特征

间歇性水流或洪水

常年流水

形态

扇形清楚

扇形不清

河道

主河道或单一河道

叠加河道,辫状平原

沉积物

以副砾岩为主,分选差,混杂堆积。

纵向粒度变化快,常见红层和膏盐类沉积。

无煤层

正砾岩发育,无副砾岩,分选好。

纵向粒度渐变,无红层或膏盐类沉积。

可见煤层

沉积构造

沉积构造类型少

沉积构造发育

重力流

碎屑流发育

缺少碎屑流,可发育泥流

相带

相带分布清晰

相带分布不清

3.冲积扇的四种沉积类型

泥石流沉积、漫流沉积、河道沉积、河道沉积、筛状沉积

4、冲积扇可划分为三个亚相:

扇根、扇中和扇缘

扇根:

特征:

沉积坡度角最大,常发育单一或2—3个直而深的主河道。

鉴别标志:

沉积类型主要为河床充填沉积及泥石流沉积,沉积物由分选差、大小混杂的砾岩、砂砾岩所组成。

扇中:

特征:

沉积坡度角较小,辫状河道发育。

鉴别标志:

辫状分支河道和漫流沉积为主,砂/砾比值较大,岩性主要由砂岩、砾状砂岩、和砾岩组成

扇缘(扇端):

特征:

地形平缓,沉积坡度角低

鉴别标志:

漫流沉积为主,沉积物较细,通常由砂岩和含砾砂岩组成,分选性好

5.曲流河曲流河又称蛇曲河,为单河道,其曲度指数大于1.5,河道较稳定,宽/深比值低,一般小于四十。

侧向侵蚀和加积作用使河床向凹岸迁移,凸岸形成点沙坝(边滩)。

具有完整的“二元结构”

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成了河流沉积的所谓“二元结构”。

在一个地区的河流沉积剖面上,若二元结构重复出现,则可形成多个间断性的正旋回,每个旋回即由一个二元结构组成,通常又称为河流沉积的一个“阶”。

6.辫状河辫状河为多河道,而且多次分叉和汇聚构成辫状。

河道宽而浅,弯曲度小,其宽深比值大于40,弯曲指数小于1.5,河道沙坝(心滩)发育。

7.网状河网状河具弯曲的多河道特征,河道窄而深,顺流而下呈网结状。

河道沉积物搬运方式以悬浮负载为主,河道厚度与河道宽度成比例变化。

8.曲流河相可划分为河床、堤岸、河漫、牛轭湖4个亚相

(1)河床亚相

河床:

河谷中经常流水的部分。

1)河床滞留微相

河床滞留沉积是河流流量最高时短距离搬运的产物,以砾石级粗碎屑为主、砂和粉砂极少,这些物质集中堆积形成不连续透镜体。

2)边滩微相

边滩沉积是河流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产物。

以低成熟度的砂岩为主,不稳定组分多,长石含量高。

自下而上呈现由粗变细的正旋回

(2)堤岸亚相

1)天然堤微相

侧蚀作用使凹岸天然堤难以保存,古天然堤呈面状分布于边滩之上;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比边滩细,比河漫滩粗;见干裂、雨痕、根迹等暴露构造。

2)决口扇微相

主要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粒度比天然堤稍粗;具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冲蚀与充填构造常见;横剖面呈透镜状。

(3)河漫亚相

1)河漫滩微相

以粉砂岩为主,也含粘土岩

垂向上有向上变细的趋势

波状层理和斜波状层理为主,也见水平层理

干裂、雨痕等暴露构造常见

2)河漫湖泊微相

以粘土为主,有粉砂出现;见薄水平纹层、泥裂、干缩裂缝;潮湿区生物化石常见,干旱区可形成盐湖。

3)河漫沼泽微相

由潮湿区河漫湖泊发展而来,沉积特征与河漫湖泊类似,只是泥炭沉积较多。

(4)牛轭湖亚相

a.曲颈取直b.串沟取直

沉积主要为粉砂岩和粘土岩

粉砂岩中发育交错层理,粘土岩中发育水平层理

常含有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和植物残骸

9.网状河主要发育于坡度平缓的河流中下游地区,它是由几条弯度多变的、相互连通的河道组成的低能复合体,沉积环境较为稳定。

沉积物的搬运方式以悬浮负载为主,沉积作用则以垂向加积为主,沉积物类型主要为河道、冲积岛、泛滥平原沉积。

网状河的最大特点及与其他河流类型主要区别是泛滥平原分布极为广泛。

10.辫状河、曲流河、网状河沉积特征比较(见课本179页)

11.古代河流的主要鉴别标志

(1)岩石类型及成分:

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成分成熟度低。

砾岩多为复成分砾岩,砂岩以长石砂岩、岩屑砂岩为主。

以泥质胶结为主,少量为钙、铁质胶结。

(2)结构构造:

以砂、粉砂状结构为主,分选差至中等。

层理发育,以板状和大型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

砾石呈叠瓦状排列,扁平面倾向上游。

层理及砾石倾角约为10􂒡~30􂒡。

底部常具冲刷构造,并常含泥砾及下伏地层的砾石。

(3)生物化石:

一般无动物化石,可有植物碎片及硅化木等。

11.湖成三角洲亚相

湖成三角洲:

在河流入湖的河口处,流速降低,水流携带的沉积物便在河口处堆积下来,形成平面上呈三角形或舌状,剖面上呈透镜状的沉积体。

在湖泊沉积体中,湖成三角洲的砂体最为发育,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与湖泊沉积的其他类型砂体相比,面积和厚度大,向湖盆延伸远,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

湖成三角洲形成过程中河流起主导作用。

湖成三角洲沉积层序(见课本185页图9—25)

12.滨湖亚相

沉积环境特征

1)距岸近,形成粗碎屑沉积:

地形→砂滩、砾滩、泥滩

2)水动力复杂,击岸浪和回流冲刷、淘洗对沉积物改造强烈

3)水位浅,时而露出时而淹没,氧化作用强烈

沉积物:

砾、砂、泥、泥炭

结构与构造:

1)砾石层呈叠瓦状排列,最大扁平面向湖倾,最长轴多平行于岸线

2)砂质主要为石英、长石及一些重矿物,分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