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6493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7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docx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篇回忆性文章,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质。

B.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传记要求真实。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的,简称“五律”或“七律”。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语文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

B.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坛的人却寥若晨星。

C.仿制古画还有一种情形,就是不署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取黑钱。

D.这篇小说构思新颖,匠心独运,情节起伏跌宕,吸引着众多的读者。

3.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间不容发     形消骨立      一意孤行    自吹自擂

B.红装素裹     断章取义      矫揉造作    自惭形秽

C.强聒不舍     言不及义      不可明状    富丽堂皇

D.眼花瞭乱     丰功伟绩      附庸风雅    随机应变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汗青”“桑梓”“婵娟”“襁褓”来指史书、家乡、月亮和不满周岁的孩子。

B.《蒹葭》《关雎》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

”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淹。

D.“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是指泰山。

5.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佝偻(ɡōu)颤动(zhàn)成吉思汗(hán)

B.栖息(qī)喑哑(yīn)廓然无累(lèi)

C.分外(fèn)聒噪(ɡuō)一抔黄土(póu)

D.鸿鹄(hú)陨落(sǔn)度(duó)德量力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6.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

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7.“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

为什么?

8.“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9.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描写质地的:

                               

描写色泽的:

                                  

描写生长旺盛的:

10.第二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想象。

请摘抄下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李韵

①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不是很熟悉。

但如果说到普通人家里挂的“积善之家”“天道酬勤”,街上店家的“同仁堂”“稻香村”,再到皇宫大院的“太和殿”“颐和园”,就会感到匾额并不陌生。

②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

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建筑的眼睛。

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

“扁,署也,从户册。

户册者,暑门户之文也。

”“额”,一说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有人说,横的叫“扁”,竖的称“额”。

简单来说,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

巨额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号、室内装饰等用途。

③匾额在古代可谓“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匾额在历史上还承担着一种特剐重要的作用一民间旌哀制度。

与西方惯用的奖主、证书不同,匾额不是个人的,不具有私密性,它是镶在村头、钉在牌坊上,可以让一个族群、一个地方都感受到荣耀。

④《汉书》中就有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人士,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一种古代的激励机制,维系着一种社会表彰制度。

所以匾额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其实是要把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多担当的要义传之子孙.勋章、证书具有私密性,也可能很快被人们遗忘,后代子孙无法从中获得鼓励、激励,但匾额却发挥了这种作用。

⑤古代有许多匾额是由书法家题写的,这样的匾额不仅有文化意义,还有艺术价值。

匾文大多凝聚中华人文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戴书写者的信仰,名节、担当,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可谓“字字源典、词词据史,是中国故事与哲理知识的宝库。

⑥现代社会,莫说寸土寸金的都市,连很多山野中的乡土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也都改成了楼房。

在这种“水泥森林”中,很难恢复当年“无处不匾、无室不匾”的盛景.

⑦现在除了旅游景区、仿古建筑等一些特殊场所、建筑对匿额有需求外,普通人家几乎不再悬挂匾额,匾额生存发展的生态已经改变,其传承也骆然面临困境,直接受到打击的,莫过于匾额的生产了。

⑧这是一个严酷的现实.行业凋敞,以制造匾颇为生的匠人师傅也随之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在古建筑的修缮、复建中还是需要匾额的,仿古的建筑、旅游区也需要匾额,由此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匾额市场。

机器制匾、3D打印,都对匾额技艺的生存造成了冲击,但是真正懂匾额的人,还是喜欢手工匾额。

⑨或许家家门口堂前悬挂匾额只能成为一种回忆,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匾额文化的传承不容置疑,除了继承手艺的制匾师傅,匾额成为一门学问走进高校,也是一条传承的途径.匾额学可以把匾额的文化、文饰、颜色、图案等一一提取出来,进行系统研究,避免匾额在流传中出现文化特色的流失,成立了匾额学,匾额可以走进高校,让它作为一门学问,得到更大、更有效的普及。

1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依次是:

匾额的起源、匾额的作用、____、____。

(2)匾额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主要有:

①____;②_____;③____。

12.请说出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3.阅读⑥~⑧段,下面对这几段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寸土寸金的都市,很多乡土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改成楼房,在“水泥森林”中,匾额盛景难以恢复。

B.匾额生存发展的生态已经改变,传承必然面临困境,普通人家不再悬挂匾额。

C.匾额生存发展的生态已经改变,影响到匾额行业的生存。

D.真正懂匾额的人喜欢的是手工匾额,但机器制匾、3D打印对手工匾额的生存仍形成冲击。

14.选文说,匾额“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请列举一个并作简要说明。

(80字左右)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路见孔子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

“何好?

”对曰:

“好长剑。

”子曰:

“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

”子路曰:

“学岂有益哉。

”子曰:

“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①则失听。

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②,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子路曰:

“南山有竹,不揉③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何学有为?

”子曰:

“栝而羽之④,镞⑤而砺⑥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子路拜曰:

“敬而受教。

注释:

①教友:

可资请教的朋友。

②檠(qíng):

矫正弓驽的器具。

③揉:

用火烘烤来改变材料的曲直状态的工艺技术。

④栝而羽之:

着羽毛于箭末。

⑤镞(zú):

箭头。

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可译为“装上箭头”。

⑥砺:

磨刀石。

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在磨刀石上磨得锋利”。

1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见孔子

B.吾/非此之问也

C.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

D.操弓/不反檠

1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策(___________________)      

(2)孰(___________________)

1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

(2)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18.文中子路说的“南山有竹,不揉自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9.从文中看,子路“敬受教哉”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推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速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已自闻之,悖矣。

(注释)范氏之亡:

晋卿范氏(范武子之后)被智伯所灭时。

②钟:

古代用青铜做的,只有大富大贵的人オ能拥有。

③椎:

铁锤子。

④恶(wù):

讨厌,恨。

⑤悖:

违背,糊涂。

20.为下列黑体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欲负而走()

A逃跑     B离去         C走路         D移动

(2)则钟大不可负()

A驼、背   B担任、担负   C具有、享有   D失败,与“胜”相对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速掩其耳。

四、句子默写

22.默写

(1)挥手自兹去,__。

    (李白《送友人》)

(2)__,回车叱牛牵向北。

(白居易《卖炭翁》)

(3)昨夜江边春水生,__。

(朱熹《观书有感》)

(4)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满目萧然,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五、综合性学习

23.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你所在的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仿照活动一将其他的活动形式补充完整。

活动一:

诚信人物图片展

活动二:

活动三:

(3)本次活动就中学生如何加强自身诚信建设征求意见,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两点具体做法。

(4)评说诚信

据报载:

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

(6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24.下面是小杰同学分享的一段《艾青诗选》阅读感悟,请你帮他把话说完。

我最喜欢《艾青诗选》中的一首短诗《刈草的孩子》——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

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

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

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

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

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艾青诗歌作品“诗中有画”的特点。

我们都知道,绘画是要考虑色彩搭配、点线面结合和意境氛围营造的,而这首诗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大家看:

六、作文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简单的想法,可寄寓深情,饱含深意。

一个看似简单的符号,背后却有着一段难以忘杯的往事;一种看似简单的生活方式,却是充满人生智慧的选择……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

请以“似简而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这些我们熟悉的传统节日已经有千年的文化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会不会诞生一些新的节日呢?

2119年,在传统或者新的节日里,一定会发生一些不一样的故事。

请你发挥想象,将“2119年的    节”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文言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综合性学习

1、

2、

六、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