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题库终极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6249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题库终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题库终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题库终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题库终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题库终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题库终极版.docx

《古代文学题库终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题库终极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题库终极版.docx

古代文学题库终极版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库

一、填空选择:

1、诸子中《庄子》援引神话最多。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是保留在《淮南子》中的。

2、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价值。

《山海经》是我国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3、知道一下《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的故事

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全书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

5、大雅和小雅中都包括怨刺诗,大雅的身份地位比较高,小雅没有大雅的高。

6、被认为周族史诗的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

7、《七月》直接反映周人农业生产生活的作品,是《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

此诗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共8章88句,380字。

8、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10、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从此之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11、《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12、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13、《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尚书》是上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14、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订的《春秋》,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

15、《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16、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

17、《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国语》以记言为主。

18、《战国策》凡三十三卷,刘向编校整理。

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突出体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

19、《战国策》还用大量的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等。

20、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21、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出自《论语》。

22、《墨子》的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中反映墨子的主要思想和代表其说理风格的是《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10论。

23、孟子极力向齐宣王宣传自己的“仁政”理论。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

24、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

《庄子》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諔诡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

《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25、性恶论是荀子礼乐法术论的理论基础。

“郑人买履”、“郢书燕说”等具有的讽刺力量,“矛与盾”等表现出的哲学智慧,都是韩非寓言思想深度的反映。

“守株待兔”、“矛与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画鬼最易”、“买椟还珠”都出自《韩非子》。

26、屈原所作有《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共24篇。

27、《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篇抒情诗。

28、《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两类事物:

美人,香草。

29、《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收入《楚辞》中。

《昭明文选》收录的《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九辩》这个作品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之情,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3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离骚》。

31、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由《九辩》发端。

32、《吕氏春秋》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逐渐从分到和,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演变。

33、刻舟求剑”“盗亦有道”、“楚有直躬者”、“荆人涉澭”出自《吕氏春秋》。

34、《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58篇,收录于《新书》,有《过秦论》、《陈政事疏》

35、《新序》10卷和《说苑》20卷是刘向说理散文的代表作。

叶公好龙、狐假虎威、病入膏肓、唇亡齿寒出自《说苑·君道》。

36、赋是汉代最具代表作、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

37、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之分。

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贾谊《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最为著名。

38、司马相如有《大人赋》《哀秦二世赋》《长门赋》《子虚赋》《上林赋》

39、枚乘《七发》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是“七体”的开山之作。

40、扬雄《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史称“四大赋”。

41、《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说他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2、《史记》创立了纪传体的通史。

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

43、《史记》中的“纪”、“传”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体散文。

44、《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纪传文学的开端。

45、记言为《尚书》,记事为《春秋》,其后又有编年体的《左传》和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

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诗司马迁首创,《史记》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46、沈约编撰《宋书》,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

47、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48、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

49、真正宣告抒情小赋的诞生并充分展示着其迷人魅力的作品是张衡的《归田赋》,他以非凡的艺术创造而在赋坛上独领风骚。

50、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51、在东汉的散文中,王充的《论衡》从内容到表述方式都是别具一格。

《论衡》是他的发愤之作。

52、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其内容是西汉缇萦救父的事。

53、《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古诗十九首》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

54、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谈到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的“古诗”时称,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为“五言之冠冕也”。

55、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56、曹操的诗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

57、《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58、《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9、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主要歌唱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白马篇》,后期的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其内容可分为四类,如《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

60、曹植的诗确如锺嵘《诗品》: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它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见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61、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人。

62、王粲代表作《七哀诗》。

63、王粲的诗歌取得很高的成就,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

64、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

65、左思曾以《三都赋》名震京都,奠定文学地位的是《咏史》诗八首。

66、以咏史为诗题始于东汉的班固。

班固的《咏史》诗直书史实,锺嵘评为“质木无文”(《诗品序》)

67、左思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的独特贡献。

68、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

69、王羲之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70、玄言诗兴盛于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

7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

72、酒和菊是他的化身

73、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74、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

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吴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

现存南朝民歌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

75、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

76、南朝是中国诗史上诗运转关的重要时期。

77、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78、自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在南朝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并日渐兴盛。

79、鲍照还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并且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从而为七言体诗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

80、齐梁陈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新体诗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故又称“永明体。

81、沈约代表作《四声谱》。

82、永明体的代表诗人谢朓,不仅在“竟陵八友”中最为突出,他也是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

83、谢朓曾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84、宫体之称,虽始于萧纲入主东宫之时,然而自鲍照、汤惠休、沈约、梁武帝萧衍以及刘孝绰、王僧儒等人的艳体诗以肇其端,只是到了梁、陈之世才发展到一个极端。

85、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的命题。

86、由于主体意识和抒情因素的强化,曹植写《洛神赋》,构思与手法虽受宋玉《神女赋》的启发。

87、元嘉三大家之称的是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88、江淹的《别赋》与《恨赋》构思新颖。

是南朝抒情小赋的名篇。

89、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90、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91、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

92、《世说新语》的编撰者刘义庆。

93、薛道衡的代表作是《昔昔盐》。

其中的佳句: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94、在贞观诗坛的后期,介于贞观、龙朔之间,出现了重要的一位诗人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上官体。

95、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词之美的倾向。

96、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97、四杰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98、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99、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

100、陈子昂诗歌理论体现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101、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和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

102、孟浩然,襄阳人,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

103、崔颢的《黄鹤楼》此诗虽为律诗变体,却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

104、在盛唐诗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

105、诗佛:

王维。

诗仙:

李白。

诗圣:

杜甫。

杜甫的诗被称为:

诗史

 

二、简答

1、王昌龄七绝的艺术特色:

(1)善于抓住典型画面,表现刹那间的感情变化,主要是捕捉刹那间听到、看到或感觉到得东西入诗,启发读者的联想。

(2)善于运用层层深入的手法,反复渲染环境气氛,为突出主题服务。

(3)常常用第三句另辟新境,翻出新意,把一首短短的七绝分为两个画面、两层境界。

(4)起句往往高昂,开门见山,构思精巧新奇。

2、高适诗歌的艺术特色:

(1)风格悲壮、悲愤、感慨、雄浑、豪壮,感情深沉,意气豪迈,笔力浑厚。

(2)直抒胸臆,善于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率真的情感,富有感染力。

(3)叙事、抒情、写景、议论相结合,诗人善于处理,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叙事,议论融入主观爱憎之情。

(4)在题材上古体胜过近体,最为擅长七言古体诗。

4、《短歌行》的艺术特色:

(1)《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抒发了作者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表达了渴求贤才的愿望,体现了他的宏大理想与宽广胸襟。

(2)这首诗艺术形式上富有独创性,如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发展了乐府诗,并使四言诗出现了中兴;语言上简朴、刚健,情调上慷慨悲愤。

(3)韵律上铿锵有力,摇曳生姿。

(4)运用比兴的手法,达到了比而不隔的效果。

(5)运用自然现象比喻社会现象,表达态度含蓄委婉。

5、曹植《赠白马王彪》的艺术特点:

(1)“直书见事、直书目前、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手法。

(2)“联章法”,章法绝佳。

(3)各章错落杂陈较多形式转换,起伏跌宕。

8、《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成就

(1)运用乐府旧题,内容出新,借月怀人,极写相思离别之苦。

(2)构思巧妙,紧扣题意,由春、江、花、月、夜逐层铺展,以月贯穿。

(3)章法整齐而有变化,四句一转韵,韵脚有平有仄,产生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4)情景理融为一体,以月为线索,以情为中心,又融入对宇宙奥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和感悟。

(5)语言清丽,具有民歌的特点,反复歌咏。

(6)修辞上运用对偶,拟人、比喻、顶针等手法。

(7)韵味无穷、具有形象美。

9、《陌上桑》的艺术手法特点

就结构而言,《陌上桑》选取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采用两段大肆铺陈的场面描写(一是众人观罗敷,二是罗敷夸耀夫婿),使此诗充满了喜剧情调的独幕诗剧意味。

《陌上桑》采用特写镜头方式表现罗敷的貌美与机智,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妙趣横生的采桑女生活的画卷。

开篇连续推拉了一个视野开阔的远镜头和一个静谧温馨的特写镜头,为读者呈现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罗敷的生活环境。

表现技巧方面,《陌上桑》采用侧面虚化描写与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勤劳、美丽、善良的采桑女罗敷形象。

诗人独辟蹊径,采用采用烘托手法来塑造采桑女罗敷形象。

以夸张的手法,写各色人物在罗敷面前的失去自我,是用的烘云托月的办法,用美的效果表现美的本身,不去正面描写她的美貌,而是描写别人在她的美的面前的反应。

用旭日阳光趁青春唤发,华丽的服饰,观者的反应来衬托罗敷的外在美。

罗敷坚决拒绝太守调戏和夸夫体现了罗敷的智慧。

10、《蜀道难》的艺术特点

一、诗中有强烈的感情,“难于上青天”重复了三次,第一次是感情的爆发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第二次是感情的延伸,最后一次是感情的收束,给人一种一唱一叹回还往复的感觉

二、极度的夸张,“难于上青天”。

三、想象丰富奇特。

四、句式灵活多变,以七言为主,夹杂3、4、5、6、11言等,富于变化。

五、修辞手法上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语言风格上奔放恣肆。

11、《将进酒》的艺术特色

一、修辞手法上有比喻夸张、借代、用典等。

二、感情起伏转折,富于变化。

三、句式上灵活多变,以七言为主,兼有三言,十言不等,句式上是散句,感情充沛。

12、《蒹葭》艺术特点

(1)情景交融。

(2)诗意惆怅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强虚实结合。

(3)诗歌意境朦胧凄迷。

(4)运用重复手法一唱三叹言有尽而意无穷。

13、什么是风雅颂

答: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是地区、方域之意。

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例如《小序》,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民劳》,小雅共74篇,《正月》。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

鲁颂4篇,周颂5篇,《烈祖》。

14、什么是赋比兴

答: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例如《七月》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感情,借一个事物来比喻。

例如《小雅·鹤鸣》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感情,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发端。

例如《小雅·鸳鸯》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互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三、论述

1、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

从整个文学史发展情况看,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承先秦两汉下启隋唐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种重要性不仅在于作家作品空前增多,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进入了文学自觉的时代。

这种自觉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作家创作意识更加明确,在创作过程中能更加敞开情怀,现实自己的灵性与个性,因而文学本身所固有的特色即抒情性更加鲜明突出。

这主要表现在诗、赋等文学作品抒情性加强了。

2.发现了许多新的审美对象,开拓了许多新的文学题材,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内容方面显得多姿多彩。

这一时期文学的题材范围十分广泛,后世盛行的各类题材几乎都在此时发端或发展盛行。

最值得注意的有四类:

①山水:

文人大量写作山水作品,完全是出于一种陶冶性灵,寄托情怀的需要,也就是一种审美需要,作家们认为山水之中包含着道,山水是道的一种外化形式,这道既是人生的法则,又是审美的极致。

例如:

《七发》《观沧海》,谢灵运大量写山水诗。

②田园:

田园是文人的心灵寄托,审美而非现实的。

田园被作为审美对象是从陶渊明开始的。

在他们的作品中,田园是作为与黑暗世俗社会相对立的、完全诗化的存在,是一种高度理想化的境界,不仅包含着自然美,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

山水田园这些审美对象的开拓,不仅直接影响到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和发展。

而且一直影响到唐以后的各个历史时代,成为一个长盛不衰的文学题材。

③神仙:

神仙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在楚辞、汉赋中早已有之,它是文学浪漫传统的一项重要内容,大量的写作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家把神仙作为文学题材,除了包含某些宗教信仰之外,更主要的还是出于审美的需要。

神仙境界往往与现实相对照,成为人们不满现实,追求理想的象征。

例如郭璞的游仙诗。

《洛神赋》

④人体:

对人体美注意较多的是宫体诗人,其描写较多的是女子的容貌、体态,从客观上讲它对于开发人体这一审题材有积极意义,也为后世的人物描写提供了艺术经验。

3.从文学语言的运用方面,这时的作家或注意语言的对称美、辞采美、韵律美,或注意语言的自然天成之美,极大的开拓了语言的艺术表现力,丰富了语言艺术宝库。

4.从作家的风格来说,由于这一时期的作家已经进入自觉的创作,多数人有自己的追求方向,因而促进了作家各自独特风格的形成,风格的多样化正是文学自觉的突出表现。

5.对文学体式做了深入的探索,形成了许多新的文学体式,传统的文体主要是诗、赋和散文。

魏晋南北朝诗人大量写作五言诗,使之更加成熟和完善,五言之外,七言古诗和乐府歌行也形成和成熟于此。

曹丕的《燕歌行》已是完整的七言诗。

鲍照对七言歌行加以改革,为唐以后诗人开拓了一条自由抒情的新路。

齐·永明年间,又创造出一种新诗体,对绝句和律诗的基本形式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架,为近体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这一时期文学样式的发展对后代的影响极其深远。

例如,西汉文章的瑰丽雄奇,东汉的凝重典雅,南北朝的清俊通脱。

6.由于文学创作实践的自觉,人们对文学本质的认识也加深了,文学理论也大大提高并且达到很高水平,一些文学选本也在此时产生,进一步推动了文学的独立和发展。

文学理论有:

魏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文以气为主”,梁刘勰的《文心雕龙》,西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起于意”。

文选如梁萧统的《文选》,陈徐陵的《玉台新咏》。

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确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必不可少的阶段,如果没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和独立,没有这四百年的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

2、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不仅建立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也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

《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描写了一系列历史人物,生动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表现了司马迁对历史的高度概括力,也表现了他卓越的审美能力和杰出的艺术才能:

一、《史记》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1、司马迁写人物最善于抓住人物一生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加以细腻描绘,以突出人物主要性格特征。

司马迁对历史人物不是有事必录,而是选择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件,以突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

2、历史人物的生平性格情况复杂,往往既有优点又有优缺点,全面介绍影响人物性格的突出,略去一面则影响历史的真实。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司马迁巧妙地运用互见法来调节二者的关系,使之完整统一。

互见法是将一人事迹分散见于各篇,以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例如从《高祖本纪》《淮阴侯列传》《陈丞相世家》中可以看出项羽的个性特点。

这样做既忠于历史真实,又不损害人物形象的完整,两全其美,表现了司马迁卓越的艺术才华。

3、司马迁有时也描写一些似乎离主要事件较远的琐事,这些描写看似闲笔,却在表现人物性格上起着重要作用,对刻画人物往往是入木三分。

例如:

《陈涉世家》《酷吏列传》

4、《史记》写人物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它不是平铺直叙地介绍梗概,也不是仅只介绍人物言行,而是通过许多紧张斗争的场面,将人物置于复杂的矛盾冲突的尖端,让人物在紧张的斗争中表现各自的长处和弱点,表现各自的性格特征,如“鸿门宴”。

二、语言

1、擅于使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神情和性格特征。

2、《史记》描写人物动作,神态也极精确传神,往往用极少的语言就生动有力的渲染出环境气氛或人物的情态心理。

《史记》的人物形象写得生动鲜明与语言的生动是分不开的。

例:

“鸿门宴”中樊哙进帐时的神态描写。

3、《史记》在叙述和议论中,常常引用民谣、谚语和俗语。

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史记》的语言在当时口语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书面语,至今读起来还是明白晓畅的。

3、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1)他的诗歌洋溢着热烈的感情,具有鲜明的个性,在各种题材的作品中,都有诗人的自我形象。

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例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现实的,很少对生活过程作具体详尽的描述,而是驰骋想象,将历史、神话、传说、梦境、幻觉和人物、事件、自我景象结合起来构成神奇壮丽、可惊可叹的境界。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3)运用大胆的夸张,他的夸张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度,不留余地,用违反客观事物科学的真实表达自己主观情感上的真实。

例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在体裁方面,擅长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喜欢严整的律诗。

(5)诗歌风格既有豪放的一面,例如《将进酒》;又有清新明快的一面,如《静夜思》。

(6)在语言方面,风格明朗自然,和谐流畅,浑然天成,有民歌的气息。

如《子夜吴歌》。

4、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1)诗歌的风格:

沉郁顿挫。

沉郁:

深沉蕴藉,凝重悲抑的感情特点,指杜诗当中包含的博大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洋溢在诗中凝重、深沉的感情特色。

顿挫:

指诗歌中语言的刚健遒劲,章法的曲折变化和音调的铿锵跌宕,重在表现形式,作为风格不能分开理解。

指的是思想情感与艺术技巧的统一。

即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深沉忧郁、掩抑收敛,委屈婉转,抑扬有致的风格特色。

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沉郁顿挫风格的艺术表现:

①擅于通过典型事件来反映社会生活,对现实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

如《三吏》

②诗人常常把自己的爱憎融于客观具体的描写之中。

如《丽人行》

③擅于通过细节的精确描绘来传神写貌,如《羌村三首》其一

④喜欢用赋的手法进行铺陈,如《丽人行》中描写皇帝享乐的奢华场景。

(3)擅于运用各种是个形式。

如古诗、律诗、近体诗等格式。

(4)在语言方面功力极深,总体来说,具有精警、凝练准确有力、通俗自然、丰富多彩的特色。

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5、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国,是文学繁荣的一个朝代。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代,文学的艺术特质得到充分发展,而唐代的文学就是在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之上,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了唐一代繁荣的文学。

一外因:

(一)政治方面:

1、统治者重视提倡;

唐朝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有利于文学风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