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规范及流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6016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T检查规范及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CT检查规范及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CT检查规范及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CT检查规范及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CT检查规范及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T检查规范及流程.docx

《CT检查规范及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T检查规范及流程.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T检查规范及流程.docx

CT检查规范及流程

CT检查规范及流程(诊疗常规)

第一节CT室规章制度

预约常规

1.预约时首先应仔细阅读申请单,熟悉病人的病情,了解其检查部位与检查要求。

按不同检查部位的具体要求,核对申请单内容是否合乎标准,并将申请单补充完整;

2.嘱咐病人来检查时携带有关的病史资料,如既往的病历、超声、X线、放射性核素、MRI和以前作过的CT检查等各种资料和照片,以备参考;

3.预约时应视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而定检查顺序,优先安排急重病人;

4.发给附有“病人须知”的预约单;

5.需要作增强扫描的病人应询问其有无过敏史,了解其心肾功能,记录于检查申请单上,并向其解释签署《接受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志愿书》的要求;

6.需要作增强扫描的病人,应要求其家属陪同来检查。

危重病人需要有关医护人员监护;

7.对于部分儿童或神智不清、检查不合作者,应通知其检查前使用镇静剂或作基础麻醉;

8.胸部或腰椎间盘CT扫描的病人,要求检查时带一周内拍的胸部或腰椎正侧位片来;脊椎外伤作CT扫描的病人,要求检查时带三天内拍的脊椎正侧位片来;腹部或/和盆腔CT检查的病人,要求其一周内不服含重金属的药品,不做胃肠钡剂检查。

已作钡剂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行检查;

9.询问并登记病人的通讯地址、电话号码或转诊医院的地址和住院号。

接诊常规

1.登记员将当天预约好的申请单预先交给医师;

2.医师应仔细阅读申请单,熟悉病人的病情,了解其检查部位与检查要求;阅读病人所带来的病史资料和超声、X线、放射性核素、MRI及以前作过的CT检查等各种资料和照片。

审核申请单并根据检查和诊断要求将申请单和病史资料补充完整;

3.需要作增强扫描的病人应提前作好碘过敏试验,并请家属在《接受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志愿书》上签字;

4.医师根据临床的要求和疾病诊断的需要制定扫描计划,包括扫描前的准备、扫描体位、范围、观察野、层厚、间隔和X线剂量等;同时确定增强扫描病人使用造影剂的种类、剂量和注射方法。

CT扫描前准备常规

1.预先让病人了解检查过程,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向作胸、腹部CT扫描的病人耐心陈述屏气的重要性,并训练1~2次,直到病人掌握要领为止;

2.扫描前务必除去检查部位的金属或其他高密度物品;

3.眼眶CT扫描前嘱咐病人直视前方,闭上双眼,扫描时不眨眼或动眼;

4.喉部CT扫描前嘱咐病人检查过程中不作吞咽动作或咳嗽;

5.胸、腹部,盆腔和胸、腰椎CT扫描者应将双手上举抱头;

6.腹部、盆腔CT扫描或其他部位需作增强CT扫描者于检查前须空腹4~6小时;

7.腹部和盆腔CT扫描者应于扫描前口服1.5%~2%复方泛影葡胺500~1000ml,造影剂的服法和剂量因部位而异;

8.腹部CT扫描者如扫描前有腹痛或腹泻,应在无禁忌征的情况下,适量使用止痛药或解痉剂,以减少肠蠕动所产生的伪影;

9.盆腔CT扫描前应嘱病人饮水,待膀胱胀满后再检查。

如为女性已婚病人,扫描前应放置阴道塞子。

对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检查前应清洁灌肠,再用生理盐水或1.5%~2%复方泛影葡胺150~300ml保留灌肠。

扫描常规

1.检查过程中值班医师应根据图象显示情况指导技术员,是否增加扫描层面或改变扫描体位;是否要作增强扫描以及扫描是否已完成;

2.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前必须再次核实病人碘过敏试验是否为阴性,应履行的手续是否齐全。

核实病人确无禁忌征后方可注射造影剂。

心、肝、肾功能不良者、婴幼儿和老年病人应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注射造影剂时和整个检查过程中,医师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

一旦出现上述反应,立即组织抢救;

3.如为复查,应尽量采用同前次一样的显示野扫描,以资对比;

4.技师应认真作好扫描记录。

照片常规

照片是CT扫描的永久性记录,图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诊断,因此要求照片图象清晰,对比度好,能满足诊断要求。

1.照片前医师应协助技师选择适当的窗宽和窗位,必要时医师应亲自照片;

2.照片时一般根据解剖顺序排列,有时也可以按扫描时间顺序排列;

3.应将病变大小、病变部位和正常组织CT值等测量数值标示于图象上,并照相;

4.复查病人照片时应尽量与前次的窗宽、窗位一致,以便对比;

5.对于细小结构或病变应加照放大像;

6.照片一式两份,一份留底保存,另一份给病人或临床医师。

报告书写常规

1.逐项填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病床号、CT号、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

急诊病人尚应填写检查时间和报告时间(具体到小时与分钟);

2.写明片序、检查部位和方法,包括扫描范围、层厚、间隔、所用造影剂名称、剂量和给药方法;

3.报告内容要分清主次,描述有一定顺序。

先描写主要病变,包括病变部位、形状、境界、大小和密度等,接着描写病变对周围的影响。

如有增强扫描,再描述增强后病变的变化。

最后描写其他与主要病变无关的所见和有鉴别意义的征象;

4.恰如其分地作出结论。

CT检查基本方法

1.普通CT扫描(平扫):

先扫侧位或正位定位像,再确定基线、扫描范围、显示野、层厚、间隔和X线剂量等技术参数,然后完成扫描。

2.增强CT扫描:

所用造影剂为水溶性碘造影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种,分别为60%复方泛影葡胺和300mgI/ml优维显(或欧乃派克、碘必乐等),用量为1.5~2ml/kg(毫升/每公斤体重),一般成人总量为100~150ml。

目前大部分医院使用团注动态扫描,即经静脉一次快速注入造影剂全量,注射完毕后立即行快速连续扫描。

动态扫描又分为进床式动态扫描和同层动态扫描。

前者以发现病变为主要目的,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脏器(如肝脏)。

后者主要研究病灶的增强特性,鉴别其特性,常应用于肝癌、血管瘤和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

3.造影CT检查:

先作X线造影后再行扫描。

如脑池造影CT(CTC)、胆囊造影CT、肝动脉造影CT(CTA)、经动脉门脉血管造影CT(CTAP)、脊髓造影CT(CTM)等;

4.特殊检查:

(1)冠状面扫描:

一般用于头部扫描,病人仰卧或俯卧,头部尽量后仰或前伸,扫头部颅侧位定位象。

确定基线,使其与听眦线(或鞍底)垂直,层厚与间隔视具体部位而定;

(2)薄层扫描:

层厚小于5mm的扫描。

可用于小器官、小病变或细微结构的显示和图象重建;

(3)重叠扫描:

间隔小于层厚的薄层连续扫描。

可减少小病变的漏诊,尚可用于图象重建;

(4)靶扫描:

对小范围兴趣区的放大扫描。

放大的重建图象因仍保持普通图象象素而具有较好的空间分辨率。

用于岩骨、蝶鞍和肾上腺等小结构和小器官的检查;

(5)压颈扫描:

将血压计带缠于病人颈部,加压至40mmHg(5.33kPa),再行横断面扫描。

主要用于眶内静脉曲张的检查;

(6)CT导向穿刺活检:

用于抽吸少量组织作细胞学检查,取得病变的细胞学诊断。

第二节CT造影剂毒副反应的临床表现

及其预防和处理

CT造影剂毒副反应的临床表现

CT造影剂的毒副反应可分为轻、中、重三类,其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轻度反应有全身热感与发痒,结膜充血,少量红疹,头痛头晕,喷嚏咳嗽,恶心呕吐等;

2.中度反应全身出现荨麻疹样皮疹,眼睑、面颊、耳部水肿,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发音嘶哑,肢体抖动等;

3.重度反应面色苍白,四肢青紫,手足厥冷,呼吸困难,手足肌痉挛,血压骤降,心搏停止,知觉丧失,小便失禁等。

CT造影剂毒副反应的预防

1.对每一个需作增强扫描的病人均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高危因素,以便选择应用造影剂及预防药;

2.可在造影前常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

为了提高预防效果,对于个别可疑高危病人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前给予口服扑尔敏4mg和强的松10mg;

3.心脏和肝、肾功能有损害者应尽可能予以短期纠治后再作增强扫描。

上述病人、婴幼儿和老年病人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4.注射造影剂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一旦有反应,立即停止注射,进行抢救,这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关键。

CT造影剂毒副反应的处理

1.轻度反应:

应使病人安静休息,吸新鲜空气或给氧,并观察发展动态;检查结束后大量饮水,服用扑尔敏或苯海拉明,或再次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

2.中度反应:

(1)对于无高血压、心脏病和甲亢的病人用肾上腺素0.3~0.5ml皮下注射;

(2)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或氢化可的松50mg;

(3)静脉点滴氢化可的松100mg加5~10%葡萄糖盐水;

(4)给氧;

(5)注意保暖;

(6)喉头水肿者加用地塞米松5mg、肾上腺素1支(1mg)做喉头喷雾。

3.重度反应:

(1)同上述方法处理,并立即通知有关专科或急诊科参加抢救处理;

(2)对血压下降、心跳微弱者用盐酸肾上腺素、阿拉明、新福林、多巴胺等,必要时另开一条静脉,点滴5%碳酸氢钠250ml;

(3)对喉头水肿严重,窒息、青紫者应考虑做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CT室登记、统计和病例追踪等与传统X线室相同。

第三节传统CT检查

头颈部CT扫描

颅脑CT扫描

【适应征】

1.先天性颅脑发育不全;

2.颅脑损伤;

3.脑血管病;

4.颅内肿瘤;

5.颅内感染性疾病;

6.髓鞘形成异常和脱髓鞘疾患。

【禁忌征】

平扫一般无禁忌征,但颅内有金属异物时,可因金属异物伪影影响图象质量,而无法作诊断。

增强扫描禁忌征与静脉注射碘造影剂的禁忌征相同。

【操作要点】

1.普通扫描(平扫)

(1)横断面扫描:

1)病人仰卧,头摆正,使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检查床正中线在同一平面上,瞳间线与矢状面垂直;

2)扫头颅侧位定位像;

3)以听眶上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层厚8~10mm,间隔8~10mm,一般扫9~12层;

4)对小病灶可做2~5mm层厚的薄层连续扫描或重叠扫描

(2)冠状面扫描:

1)病人仰卧或俯卧,头摆正,使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检查床正中线在同一平面上,瞳间线与矢状面垂直,头部尽量后仰或前伸;

2)扫头颅侧位定位像;

3)扫描线与听眦线垂直;

4)层厚和间隔与横断面扫描相同。

2.增强扫描:

(1)对需做增强扫描的病人,应了解其有无过敏史和高危因素,向其说明增强可能出现的问题,征得病人同意,并签署《接受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的志愿书》;

(2)于造影前3日内作碘过敏试验,静脉注射30%水溶性碘造影剂1ml,观察15分钟,无反应方可作增强扫描;

(3)对需做增强扫描的病人,应要求空腹,检查前4~6小时禁食。

增强扫描所用的造影剂为水溶性碘造影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种。

前者为60%复方泛影葡胺,后者为300mg/ml优维显(或欧乃派克、碘必乐等)。

小儿用量按1.5~2ml/kg体重计算,成人一般为60~100ml。

常规使用静脉团注法,即将预定剂量的高浓度造影剂加压快速注入肘静脉或前臂的静脉,给药后立即进行扫描;

3.照片窗宽、窗位:

W90~100HuL35~50Hu。

【注意事项】

1.头部位置摆正及制动极为重要,对躁动或不合作的病人可用制动带固定。

如无效,应请临床医生给予适量的镇静剂或作基础麻醉。

如仍难控制活动者,应暂缓检查;

2.对急性颅脑外伤、急性脑卒中、先天性颅脑发育不全可只作平扫;对疑有颅内转移性肿瘤、颅内肿瘤术后复查或只有增强扫描才能显示病变的病人可只作增强扫描;一般病人常规先平扫后再作增强扫描;

3.为减轻造影剂毒副反应,增强扫描前可静注地塞米松10mg,为了提高预防效果,对于个别可疑高危病人可于静脉注入地塞米松前服用扑尔敏4mg,强的松10mg,以加强预防效果;

4.对于高危病人(包括肾功能减退、哮喘、荨麻疹、多种药物过敏、糖尿病、失水状态、心脏、肝或肾功能损伤者、60岁以上老年人及1岁以下婴儿等)应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但非离子型造影剂并非绝对安全,故使用时亦应注意观察,不能麻痹大意。

垂体和鞍区CT扫描

【适应征】

1.垂体瘤;

2.鞍区其他肿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生殖细胞瘤、脊索瘤、软骨瘤、畸胎瘤、动脉瘤、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等);

3.鞍区感染性病变。

【禁忌征】

同颅脑CT扫描。

【操作要点】

1.冠状面扫描:

(1)体位同颅脑CT扫描;

(2)摄取侧位定位像;

(3)扫描基线与听眦线或鞍底(垂体微腺瘤时)垂直;

(4)扫描范围:

前床突至后床突,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扩大扫描范围;

(5)层厚、间隔均为3~5mm,显示野160~180mm;

(6)照片窗宽,窗位:

W240~320HuL35~50Hu。

2.横断面扫描:

(1)体位同颅脑CT扫描;

(2)扫侧位定位像;

(3)扫描平面平行于鞍底;

(4)扫描范围:

自鞍底至第三脑室水平或后床突(用于检查垂体微腺瘤);

(5)层厚、间隔均为3~5mm,检查垂体微腺瘤层厚应小于3mm,最好作重叠扫描(如层厚2mm,间隔1mm),显示野160~180mm;

(6)制定好扫描计划后,经静脉快速注射造影剂,立即进行序贯动态扫描;

(7)作冠、矢状面图像重建并摄片。

照片窗宽、窗位:

W220~280HuL30~50Hu。

3.增强扫描:

对脑垂体病变一般不需要平扫,直接行增强扫描。

【注意事项】

冠状面扫描应常规摄取骨窗片以显示鞍区骨质有无改变。

骨窗窗宽、窗位:

W1200~2000HuL150~250Hu。

后颅窝及桥小脑角区CT扫描

【适应征】

1.听神经瘤;

2.脑膜瘤;

3.三叉神经鞘瘤;

4.室管膜瘤;

5.化学感受器瘤;

6.脑干肿瘤;

7.表皮样囊肿;

8.蛛网膜囊肿。

【禁忌征】

同颅脑CT检查。

【操作要点】

1.常规用横断面扫描:

(1)体位同颅脑CT扫描;

(2)摄取侧位定位像;

(3)扫描基线:

与听眦线成向足侧20°角;

(4)扫描范围:

自颅底至天幕;

(5)层厚、间隔均为5mm;

(6)摄片时常规照软组织窗,照片窗宽、窗位:

W120~150Hu,L35~40Hu,两侧内听道区域照骨窗显示骨质有无改变,骨窗窗宽、窗位:

W1000~2000Hu,L200~250Hu。

2.增强扫描:

同颅脑CT增强扫描。

【注意事项】

同颅脑CT扫描。

颞颌关节CT扫描

【适应征】

1.先天性发育畸形;

2.外伤、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病等);

3.肿瘤性疾病。

【禁忌征】

无特殊禁忌征。

【操作要点】

1.常规作横断面扫描;

(1)病人仰卧,体位同颅脑CT扫描,使其听眶下线(即外耳道上缘至眶下缘的连线)与台面垂直;

(2)扫头部侧位定位像;

(3)在侧位定位像上,确定扫描平面,使基线平行于听眶下线,自下颌关节盂顶向下颌方向扫描,层厚和间隔为1.5mm,连续18~20层,上下范围约3cm。

扫描野160~180mm;

(4)可以选择性应用冠状位和准矢状位;

(5)照片窗宽、窗位:

软组织窗W300~400HuL30~50Hu,骨窗W1000~2000HuL150~200Hu。

2.增强扫描:

对怀疑炎症或肿瘤的患者,可作增强扫描,方法同常规颅脑增强扫描。

【注意事项】

1.检查时嘱病人勿讲话;

2.注意应用高分辨率技术,即用512×512矩阵,骨算法;

3.摆位时应注意两侧对称。

眼和眼眶CT扫描

【适应征】

1.眼眶内炎症;

2.甲状腺性眼球突出;

3.血管性疾病(如血管瘤,淋巴管瘤,静脉曲张,颈动脉-海绵窦瘘);

4.肿瘤(包括眼球肿瘤,眼眶内球外肿瘤,眶壁和副鼻窦肿瘤);

5.眼眶外伤和异物;

6.视网膜脱离。

【禁忌征】

无特殊,同颅脑CT扫描。

【操作要点】

1.横断面扫描(为常规扫描方法)

(1)仰卧位,头部摆正固定,体位同颅脑CT扫描;

(2)作头部侧位定位像;

(3)扫描平面:

1)与听眶下线线平行;

2)平行于前床突(或鞍结节)-眶下缘连线。

前一扫描平面适于检查大部分结构,为常规采用方法;后一扫描平面使视神经在同一层面显示。

此外,由于幼儿视神经管与颅基平面交角较成年人为小,检查视神经管时扫描平面以与颅基平面呈-10°~-20°为宜;

(4)扫描范围:

包括眶上下壁和邻近范围;

(5)层厚3~5mm,间隔3~5mm,连续扫描,显示野(FOV)160mm;

(6)照片时应包括软组织象和骨窗象,前者窗宽为300~400Hu,窗位为30~50Hu;后者窗宽为1500~3000Hu,窗位为100~200Hu。

2.冠状面扫描(非常规扫描方法)

(1)当病灶位于眶上、下壁时,为更好地显示眶壁骨质破坏情况,可使用冠状面扫描方法;

(2)体位同颅脑CT扫描;

(3)扫描基线与听眶下线垂直;

(4)扫描范围:

从眼睑至眶尖或中颅窝;

(5)层厚、间隔与横断面扫描相同。

3.增强扫描:

对肿瘤、血管病变和有颅内侵犯病例,常规作增强扫描,方法同颅脑增强扫描。

4.压颈检查:

眶内静脉曲张需行压颈检查,将血压计袖带缠于患者颈部,摆好位置,加压至5.33Kpa(高于静脉压),再行扫描检查。

【注意事项】

1.扫描过程中嘱咐患者向前凝视不动,以保持眼球固定;

2.如要检查眼球和视神经的细小病变,可用1.5~2mm薄层高分辨率CT扫描。

耳和颞骨CT扫描

【适应征】

1.先天畸形;

2.外伤;

3.肿瘤;

4.炎症性疾病。

【禁忌征】

同颅脑CT扫描。

【操作要点】

1.横断面扫描(主要显示外耳道前后壁,锤砧关节,鼓室的前、后、内、外侧壁,乙状窦壁及颞颌关节);

(1)体位同颅脑横断面CT扫描;

(2)摄取头部侧位定位像;

(3)以听眶上线为扫描基线;

(4)扫描范围:

自外耳孔中心向头侧15mm;

(5)层厚和间隔均为1~2mm,显示野(FOV)16cm,512×512矩阵,骨算法重建;

(6)照片窗宽3500~4000Hu,窗位200~300Hu;对细小结构也可作图象放大摄影;

(7)如怀疑听神经管内较小肿瘤,可采用碘造影剂或空气脑池造影CT检查,选用1mm或1.5mm超薄层技术。

2.冠状面扫描(主要显示鼓膜嵴、上鼓室、脑板、水平半规管、卵圆窗、内耳道横嵴、听小骨的衔接关节以及鼓室底壁与颈静脉球窝的关系)。

(1)体位同颅脑冠状面CT扫描;

(2)摄取头部侧位定位像;

(3)扫描平面大致与上颌窦后壁平行;

(4)扫描范围:

自外耳孔前缘开始以2mm层厚向后连续扫描,一般取8个层面即能包括中耳腔及乳突。

3.增强扫描:

对富有血管的病变、肿瘤、炎症和与颅底、颅内有关的病变,常规应作增强扫描,方法同颅脑检查增强扫描。

【注意事项】

1.在进行耳和颞骨检查前,应了解临床资料和目的要求,针对需要观察的特定解剖和病理改变,采取适当的检查方法、体位、层面和扫描条件。

2.对婴儿等不能合作者,需使用镇静剂。

鼻和副鼻窦CT扫描

【适应征】

1.肿瘤;

2.感染性疾病;

3.外伤;

4.先天畸形。

【禁忌征】

同颅脑CT检查。

【操作要点】

1.横断面扫描:

(1)仰卧位,扫描平面与听眦线或听眶下线平行;

(2)摄取头部侧位定位像;

(3)扫描范围:

上颌骨齿槽突至额窦上方;

(4)层厚、间隔均为5mm。

显示野160mm;

(5)照片应包括软组织窗和骨窗,软组织窗宽300~400Hu,窗位用30~50Hu,骨窗宽1000~2000Hu,窗位100~200Hu。

2.冠状面扫描:

(1)病人取仰卧或俯卧头部后仰位;

(2)摄取头部侧位定位像;

(3)扫描平面与听眦线或听眶下线平行;(有时由于颈部限制头部仰伸或为避免扫描层面通过金属假牙产生伪影,难以达到标准冠状面扫描,可调节头位和扫描床架,尽可能获得近似冠状面扫描);

(4)扫描范围:

额窦至蝶窦;层厚和间隔均为5mm;显示野160mm;

(5)照片要求同前。

3.增强扫描:

操作要点与平扫相同,造影剂的使用方法、浓度和剂量与颅脑CT增强扫描相同。

【注意事项】

1.病人检查前应除去金属假牙和耳饰;

2.若需了解颈部有无淋巴结转移,可扩大横面扫描范围。

鼻咽部和咽旁间隙CT扫描

【适应征】

1.肿瘤(鼻咽癌,咽旁间隙内的原发性肿瘤,颞下窝肿瘤,脊索瘤等);

2.炎症(鼻咽增殖体肥大,咽后壁脓肿)。

【禁忌征】

同颅脑CT扫描。

【操作要点】

1.横断面扫描:

(1)病人取仰卧位,使听眦线垂直于台面;

(2)摄取头颈部侧位定位像;

(3)扫描平面与听眶下线平行;

(4)扫描范围:

鼻咽下缘(即软腭水平)至颅底海绵窦水平;

(5)层厚和间隔均为5mm;显示野160mm;

(6)欲了解颈部淋巴结情况,应向下扫描至第三颈椎下缘水平,层厚和间隔可为10mm。

2.冠状面扫描:

(1)病人取仰卧位,使听眦线平行于台面;

(2)摄取头颈部侧位定位像;

(3)扫描平面与听眦线垂直;

(4)扫描范围:

从翼突内外板的前缘至第一颈椎的前缘;

(5)层厚和间隔均为5mm;显示野160mm;

(6)照片应包括软组织窗和骨窗,前者窗宽300~350Hu,窗位30~40Hu,后者包括颅底从蝶骨体到鞍底之层面(共3~4张),必要时可扩大范围,窗宽1500~2500Hu,窗位200~300Hu。

3.增强扫描:

为显示颈部大血管以及肿瘤的血供情况和某些血管性病变,可作增强扫描,方法同颅脑增强扫描。

【注意事项】

同颅脑CT扫描。

喉CT扫描

【适应征】

1.肿瘤(喉癌,喉乳头状瘤);

2.非肿瘤性病变(息肉,囊肿,喉膨出,会咽炎,喉炎)。

【禁忌征】

同颅脑CT扫描。

【操作要点】

1.常规作横断面扫描:

(1)仰卧位,头部轻度后伸;

(2)摄取颈部侧位像,扫描平面与声带平行,如无法确定声带走行方向,扫描平面可与中部颈椎间隙保持一致;

(3)扫描范围:

舌骨上会厌上缘至声门下区以下(即环状软骨下缘以下),相当于第三颈椎上缘至第六颈椎下缘;

(4)层厚、间隔均为3~5mm,若要显示真、假声带和喉室,需用1~2mm的薄层扫描;显示野160mm;

(5)如怀疑声带有小的占位性病变,或声门运动障碍时,应在声带和声门下区范围内作2~3mm的薄层扫描,亦可作英文字母“E”发声时扫描;

(6)查梨状窝病变时,可在扫描时让病人作Valsalva动作,使咽腔扩张,更好地显示腔壁改变;

(7)照片窗宽、窗位:

W300~400Hu,L30~45Hu。

2.增强扫描:

为显示颈部大血管,与淋巴结肿大鉴别,以及肿物与大血管的关系,可选择应用增强扫描,方法同颅脑增强扫描。

【注意事项】

1.患者应自然放松,两肩下垂,以减少肩部造成的伪影;

2.扫描过程中嘱患者勿作吞咽动作,不咳嗽,平静呼吸;

3.医师应在监视器上调宽窗观察喉腔有无细小病灶。

甲状腺CT扫描

【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