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5849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调研报告.docx

《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调研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调研报告.docx

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调研报告

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调研报告

2010年12月

宜昌位于西部山区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交结点,在全国节点层次划分中,宜昌是67个较重要的节点之一,是国家重要的二类交通枢纽城市。

在区域位置上宜昌处于成都、重庆、西安、武汉和长沙的中心位置,物流的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都离不开宜昌。

宜昌的物流腹地涉及鄂西、湘西和渝东、川东、陕南等地区,承担着西南、中南和华东等地的物资中转和接运重任。

据统计,目前外地在宜昌中转的物资运输量占全市运输总量的70%;外地在宜昌的商品交易额占全市交易额总量的80%;宜昌港口完成的吞吐量中有71%是为周边地区服务的。

宜昌是长江中上游的地理节点,是中西部地区的物流节点,是渝东鄂西的商贸节点。

这些重要节点地位客观上要求宜昌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统筹发展的高度,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中心,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服务支持。

一、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可行性

(一)经济持续增长,产业发展壮大。

2007年,宜昌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实现生产总值820.9亿元,增长15%;全地域财政收入164亿元,增长1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5.57亿元,增长30%。

工业经济蓬勃发展。

实现工业增加值338.5亿元,增长23.85%;利税237.61亿元,增长47%;利润177.75亿元,增长54.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61家,新增81家。

实现农业增加值110.3亿元,增长7.48%。

六大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3.84%,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生猪、柑橘、高山蔬菜产量保持全省第一。

采花毛尖、秭归脐橙、清江回鱼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

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

服务业发展加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亿元,增长18.7%。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86亿元,增加l71亿元;贷款余额675亿元,增加127亿元;实现利润17.2亿元。

2007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0亿元,增长20.7%;市县属投资290亿元,增长35.1%。

2007年,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80个,完成投资227.4亿元,有83个项目竣工投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首钢宜昌高磷铁矿开发项目正式开工,南玻多晶硅一期项目进展顺利,三新磷酸3万吨窑法磷酸生产线、宜化60万吨联合制碱、长江电缆一期工程等建成投产。

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磷化工等4个产业集群进入全省重点扶持范围。

电力、化工、食品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8.2%。

优强企业倍增工程扎实推进。

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28家,新增42家;过10亿元的达到14家,新增5家;过百亿元的达到2家。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实现进出口总额8.55亿美元,增长50.3%;外贸出口6.12亿美元,增长49.4%;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增长17.9%;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2.89亿美元,增长1.3倍。

兴发磷精细化工园成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继武汉、成都之后,我市成为全国第三个授牌的“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1家,新增1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增1家。

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家,其中国家级1家。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0.9亿元,增长30.3%。

循环经济发展加快。

宜昌开发区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宜化、兴发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先进企业。

(二)区域内物资集散量急剧增加。

随着三峡工程的全面竣工,其防洪、发电、航运“三大效益”将全面实现。

川江天堑变通途,支流通行里程增加了数百公里,川江运输能力大幅提升,万吨级船舶可以从三峡大坝上游的茅坪港、太平溪港直达重庆铜锣峡。

但由于三峡船闸通航能力制约,造成长江航运新的发展“瓶颈”。

一是三峡船闸设计能力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三峡船闸设计双向年通过能力为1亿吨,单向通过能力为5000万吨。

就目前来看,这一设计能力已明显不能满足过坝需求。

2007年过坝运量为6056万吨,其中上行2341万吨,下行3715万吨;而船闸通过量为4686万吨,其中上行1682万吨,下行3004万吨。

船闸通过量只占过坝量的77%。

二是受自然因素影响,船闸断航期长。

主要是因大风大雾,船闸经常停航。

另外,三峡水电枢纽冲沙、船闸保养修理期间,船闸也处于正常休闭状态。

今后,随着长江水运需求与日俱增,过坝运量快速增长与船闸通航能力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到2030年,三峡过坝货运量将达到2.48亿吨,三峡翻坝转运货物量将达到1.98亿吨。

这就意味着,随着时间推移,翻坝运输的货运量和客运量将越来越大,区域内物资集散量急剧增加,翻坝转运的任务将越来越重,建设现代物流中心是时代赋予宜昌的使命。

(三)区位优势不断凸显,立体交通格局日趋完善。

宜昌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中线进入西部的起点,是我国中部承东接西、连南纳北的中枢,在武汉至重庆1000多公里的长江沿线,其地理位置得“中”独厚,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江达海的商贸口岸。

由于区位优势独特,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宜昌的经济腹地十分广阔,其直接、间接的辐射区域涉及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和云南、贵州一部分。

距宜昌2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地级以上城市有11个,人口量占全国的2.67%,GDP占全国的1.73%;距宜昌3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地级以上城市有20个,人口量占全国的6.08%,GDP占全国的4.77%;距宜昌5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地级以上城市有60个,人口量占全国的23.2%,GDP占全国的17%。

按照现代物流理论,物流中心成圆形辐射,对经济腹地形成最经济的集散效应。

而经济腹地的发展,必然要求有现代物流中心与之相配套并为之服务。

宜昌的经济辐射能力与物流通道优势,加上其腹地的发展需求,为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

宜昌不仅五种运输方式齐全,而且均位于国家级大干线上,快速网络通向全国,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宜昌正在由“交通节点城市”向“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跃升,为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奠定了坚实的物流通道基础。

就铁路运输来看,焦柳铁路、沪蓉铁路穿城而过,宜昌至万州铁路正在加紧建设,十堰至宜昌铁路将于2009年开工,汉宜城际铁路将提前于2011年完工。

宜昌作为纵横铁路大动脉上的交通节点,正在逐步成为鄂西渝东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就公路运输来看,宜昌位于沪蓉、沪渝两大主通道上,汉宜高速直达武汉,荆宜高速成为北上快速通道,正在建设沪渝高速公路,宜巴、樊宜、宜湘等高速公路也即将陆续开工。

在不久的将来,宜昌将形成“六线三环”公路网络,实现与周边城市快速通达。

就水运来看,宜昌港是长江上八大港口之一,现有港区7个,年吞吐能力万吨以上的港口有28个。

宜昌境内的枝城港是长江四大煤炭转运港之一。

云池深水港集装箱码头已经启动建设。

宜昌港正在加紧建设一类水运口岸。

就航空来看,三峡机场开辟了至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成为中部地区民用航空运输的骨干机场之一;三峡机场于2007年对外开放,成为一类航空口岸,已经开通国际航线,形成了宜昌至国内主要城市2小时、至亚太地区主要城市6小时的航空运输圈,为宜昌物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通关”建设强力推进。

宜昌通信信息网络和各项公共信息平台发展迅速,综合通信能力明显增强,现已形成覆盖全市的移动通信网、数字数据网和多媒体通信网。

2007年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100万户,移动用户达150万户,互联网用户达16万户。

电子信息技术在物流业得到广泛运用。

宜昌海关、检验检疫、海事、外汇管理等涉外机构健全。

企业可自行办理进出口业务,也可委托专业公司全权办理。

已进入宜昌的专业外运公司有COSCO、CMA、PIL、CHIMISHIPPING、中远、中外运等,可以就地签单。

MAERSK、ZIM、P&O、MOL、APL、HYUNDAI等可以在宜昌进行操作。

国务院正式批准三峡机场对外开放,开通了宜昌至香港的包机航线。

宜昌港升级为国家一类水运口岸,实现了江海联运,并纳入了国家口岸开放“十一五”规划,为创建一流的货物进出口物流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专业物流企业不断壮大。

全市从事物流业服务的企业达353家。

其中,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135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有86家。

以“物流”登记注册的企业77家,其中,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有17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3家。

各类运输与货运代理公司充分利用现有货场(站)、专用线、专用码头等设施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经过改制和改造,大力拓展物流业务。

宜昌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正在稳步提高,物流服务的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初步形成了以原有商贸、运输、仓储企业为主,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业务,积极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态势。

金东山大市场、长江市场、恒昌建材市场、三峡国际茶城等一批骨干物流企业顺应市场发展,初步形成了立足宜昌,服务三峡,呼应汉渝的物流服务网络。

国贸大厦、时代广场等大型综合购物中心与北山、雅斯、家润多、东方超市等连锁超市也正在大力发展仓储、配送等物流业服务。

武汉长江智能物流公司、武汉中远物流、湖北捷龙物流、上海实德商务物流公司进入宜昌,为宜昌物流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湖北宜化、安琪股份、兴发集团等大型企业顺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越来越重视物流业的发展,相继成立了专业的物流公司,为企业提供现代化的物流服务。

二、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发展重点

(一)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引导和鼓励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邮政业等以资产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势的联合与协作,整合存量资源,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推进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仓储、销售配送和运输一体化运作。

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

积极培育集采购、加工、仓储、包装、分销、运输、信息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物流企业,提供高效、清洁、安全的专业物流服务,努力降低相关产业的综合物流成本。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重点支持金东山大市场、长江市场、三峡国际茶城、恒昌建材、国贸集团、北山超市、雅斯超市、东方超市等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二)加快发展工业物流,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标志和切入点。

大力支持宜化集团、兴发集团、安琪股份、宜昌人福药业、黑旋风锯业、长江铝业、稻花香集团、枝江酒业、东阳光实业、三峡新材等大中型骨干企业,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实现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系列化运作,提高企业综合效益。

鼓励企业逐步将物流业务和仓储、运输等物流资产从主业中分离出来,提高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实现“零库存”,突出企业核心业务和核心利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化工物流、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物流、机械加工物流、新型建材物流、矿产品物流等,促进优势产业聚集和产业链的延伸。

(三)大力发展农业物流,服务新农村建设。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市全面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农村交通的通达深度和通达条件将明显改善,以此为契机,大力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村流通体系,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动。

以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粮食物流,加快建设三峡粮食物流中心。

积极支持建设棉花、油脂专业物流市场,逐步发展棉花期货交易。

积极支持长江、清江沿线建设水果、水产品专业物流市场,大力发展水果、水产品物流。

积极支持宜西山区建设茶叶、高山蔬菜、畜禽、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专业物流市场,着力提升宜昌金桥、三峡果品等区域性农产品批发中心市场功能,提高交易信息化水平和市场深购远销的能力。

积极发展冷链物流,提高鲜活农产品的服务范围。

积极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农业生产资料专业物流市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快发展运输型物流,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带。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起着承东接西、联南贯北的作用。

长江流经宜昌232公里,自古以来都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网络、港口、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强化物流服务功能,着力开发长江黄金水道。

重点建设“港站配套工程”、三峡库区中转港、宜昌集装箱外贸口岸、4E级三峡航空港、火车与集装箱大型编组站,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应和整体优势,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

加快港口码头资源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升港口码头的专业化水平和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运作程度。

加快建设江南翻坝公路,统筹南北两岸有限的岸线资源,建设特殊的翻坝转运物流中心。

加强与重庆、武汉、上海的联合与协作,建立沿江及出海的综合运输体系,充分发挥宜昌在长江航运中承东启西的枢纽作用。

(五)积极发展国际物流,促进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

进一步开放服务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快推进宜昌物流国际化进程。

加强现代物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新的物流业态,创新经营方式,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物流企业运行机制。

充分利用我市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扩大工程承包、国际运输、民族文化、教育培训等服务贸易出口。

鼓励外资参与物流服务,鼓励本地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与国内外的物流企业开展联合与协作,提高我市物流企业服务水平。

积极争取三峡机场开通国际航线,发展国际物流。

以集装箱码头为中心,加快硬软件建设,优化外贸进出口绿色通道,推进水运口岸国际化。

(六)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升现代物流服务水平。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灵魂。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是通过对物流相关信息的加工处理与传输来达到对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并为企业运营提供分析和决策支持,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加大物流信息化的改造力度,用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

以建设“数字宜昌”为契机,加快建设现代物流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按照物流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积极推进政府信息系统、重点县市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及互联互通,逐步形成全市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和其它先进实用技术,促进企业物流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积极促进生产企业运用ERP、MRP等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

支持商贸物流企业广泛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条码(CODE)与射频识别(RF)、电子附加签条与“无障碍阅读”、电子订货系统(EOS)、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等先进物流信息技术,提升现代物流业服务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