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汇报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5661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实践汇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劳动实践汇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劳动实践汇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劳动实践汇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劳动实践汇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实践汇报材料.docx

《劳动实践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实践汇报材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实践汇报材料.docx

劳动实践汇报材料

“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一、基地发展历程

学校创建于1230年,其前身是舟山最早的书院——虹桥书院,学校设中心、虹桥两个教学点,23个教学班,近900名学生,教师60位。

近年来,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与尝试,从实际出发,挖掘资源,以素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为抓手,建立和完善了“米丘林”劳动实践基地,构筑了素质教育新空间。

从98年开始我们就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2000年,从虹桥搬迁到了现中心。

2004年,经过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建立了农业科技园。

占地8亩,由四部分组成:

西侧是面积144平米的暖房,(有机质栽培基地)及花卉培育基地;东侧是432平米的蔬菜园,培植新引进科技蔬菜与时令蔬菜;暖房的南边为每个面积50平米的大棚6个,种植各种科技含金量较高的外来引进的蔬菜、水果;占地2000多平米的果木园里培植文旦、橘子、雪梨等。

并按标准配备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用的劳动工具、实践材料。

劳动实践基地初具规模。

2005年开始,学校将“米丘林”劳动实践教育正式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和管理制度。

去年开始,学校根据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对劳动实践基地进行转型升级。

实施劳动科技教育,从劳动技术方式(如机质栽培技术)、劳动设备(如自动浇水系统)及培植内容(如太空丝瓜)等方面加以改进,增加科技含金量。

新劳动实践基地的功能定位方面,我们主要是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孩子除一部分从事别的工作外,大部分还是会留在农村,农村将是未来孩子们驰骋的天地,而懂得科技兴农的孩子将使他们有灿烂的人生前景。

为此,我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在“米丘林”劳动基地的学习和体验与科技兴农结合起来,提出“实施科技劳动教育,培养现代小农人”的工作思路,通过参加科技劳动教育和基地实践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基本的科技素养和职业兴趣,为他们将来的工作生存打下一定的基础。

基地建设前后历经10余年,从张校长到邵校长到黄校长最后到我,基地建设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历久弥新,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学校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被评为“省绿色学校”、“市劳动实践特色学校”、市“首批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示范学校”、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市区两级劳动实践教育现场会多次在我校召开,先进经验多次在省市级交流。

学生在省、市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劳技作品比赛中频频获奖。

劳动实践教育已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

 

二、基地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实践场所的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繁杂的工作,只有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才能确保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学校建立“基地建设领导组、基地建设工作理论研究组及科技劳动实施小组、后勤保障组、专家指导组”,明确工作职责,对学校基地建设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而理性的思考,开展积极而慎重的实践与研究活动。

经常做好阶段性的分析与研究,确保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1、实践场所建设领导组:

组长:

夏波芬

组员:

徐敏君鲍金星邵科女陈小飞

2、基地建设理论研究组:

组长:

徐敏君

组员:

马丽萍李梅红

3、科技劳动实践小组:

组长:

邵科女

组员:

陈小飞各米丘林任课教师各班主任

4、基地建设后勤保障组

组长:

鲍金星

组员:

王满珠沈红富梅爱君

5、基地建设专家指导组

组长:

张汉耀

组员:

夏阿表

(二)、师资保障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已拥有一支包括“教师、家长、专家”在内的师资队伍,他们知理论、懂业务、有技术,为基地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1、教师:

第一类:

科学教师及班主任为科技劳动教育的主要指导者。

第二类:

学校全面实施教学计划内的“米丘林”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教师为第二类教师。

第三类:

为各学科教师,学校要求各自学科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实践教育。

2、家长:

充分利用学生家长潜在的教育资源,通过“请进来”的方式,把一部分在培植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聘为校外辅导员,是我们的另一个师资途径。

3、专家:

与市农、林科所建立长期活动关系,聘请他们的高级农艺师农校校长张汉耀作为我校“米丘林”农业科技园的技术顾问,保证每学期不少于两次进行有关知识讲座,并经常性地进行实地种植、养育技术指导,使学生的种植更科学、更有效。

这样,多方教育力量有机结合,形成了开放的、多层面的教育人才资源在劳动教育中的融合。

随着劳动科技教育的深入开展,锤炼出一支育人技术精湛、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有许多教师分别被评为“优秀教师”、市科技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等,并有多篇劳动教育论文、案例在各类比赛中获奖。

(三)、课程保障

学校建立《米丘林》校本课程,同时为配合教学编制了《米丘林》校本教材,实施两周一次的授课。

(四)经费保障

学校建立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专项经费,每年投入近五万元用于基地的建设、教师的培训、专家的聘请、劳动工具和实践材料的添置。

 

三、基地实践活动开展

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努力挖掘资源,适应时代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走出了一条“实施科技劳动教育,培养现代小农人”的新路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1、分类实践。

基地活动采取“校内为主、校外、家庭为辅”的使用原则。

本着“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的思想,学校将“米丘林”农业科技园划块包干,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

按班级实行责任制。

蔬菜园主要由四五年级负责,有计划地种植蔬菜,开展浇水、施肥、除草、捉虫等实践活动;果木园主要由五年级负责,培植和管理文旦、橘子等,参加施肥、修剪、采摘等实践活动;大棚区由五六年级负责,开展新品种蔬果及海岛驯化蔬果的栽培。

花卉基地由每个班级负责,对暖房内花卉的实施培育与养护。

各班又按流动管理顺序承包给各小队,在各中小队之间开展竞赛,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参与实践的热情。

同时引进大班带小班的实践机制,就是让高年级同学带领低年级同学一起研究与劳动,合作管理,提高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效。

例:

班级

实践项目

(1)班三

(1)班

蚕豆的种植、土豆的种植

(2)班三

(2)班

草莓的种植、黄瓜的种植

(1)班二

(1)班

凤仙花的栽培

(2)班二

(2)班

四季豆的种植

(1)班一

(1)班

甜玉米的种植

(2)班一

(2)班

黑皮冬瓜的种植

 

2、科技创新。

研究性学习:

在“米丘林”基地里,我们还引导学生开展《番茄家族中的珍品——“希腊神哥”黑番茄》、《有基机质栽培铁皮石斛》等研究性学习活动。

孩子们在这些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既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又感受了科技的神奇与力量。

如:

有机质栽培铁皮石斛的先进技术的研究,区农科所的所长亲临基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在每一次的科技实践活动中,“现代小农人们”都开展了讨论,妥善地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做好记录,写好体验日记,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亲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摸索中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科学创新与科学探究的能力。

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还有:

校科技实践小组

《番茄家族中的珍品——“希腊神哥”黑番茄》

《新型绿色环保蔬菜——花生芽》

《新型绿化植物——竹柏》

(1)科技实践小组

1《新型环保食用竹笋——绿竹

——考察、栽培落户在舟山的台湾竹笋“绿竹”》

2《有基机质——铁皮石斛的栽培》

(2)科技实践小组

《舟山海岛驯化植物——西番莲》

(1)科技实践小组

《蔬菜家族中的珍品——黑皮冬瓜》

(2)科技实践小组

《太空丝瓜的种植与研究——探索来自太空果蔬新品》

 

农科技活动:

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展了系列农科技活动,包括大型活动、小型活动、个体活动。

大型活动为全校开展的活动项目。

例如:

农科技展览、农科知识竞赛、农科讲座或报告、参与社会的农科技服务日活动、举办红领巾农科节暨米丘林文旦嘉年华(每年10月份)等。

举行农科嘉年华活动,在活动中,小园丁们进行“赏、听、摘、卖、议”系列活动,举行欢乐的丰收节,瓜果品尝会,评比优秀小园丁,举行“米丘林”农科院结业证书的发放仪式……让小园丁们在活动中有玩、有吃、有荣誉,真正体会到劳动创造乐趣。

小型活动为中队或小队开展的活动项目。

例如:

组织开展劳动实践主题中队会、中队小农科员评比、科普宣传活动、观察、考察、实验专题研究等。

个体活动是指由1~2个队员开展的多种活动项目。

如“六个一”活动:

1、收集一条农科小信息;2、讲一个农科学家的故事;3、做一次农科技小实验;4、读一本农科技书;5、写一篇农科小论文;6、参加一次科技小考察。

3、模拟组织。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特殊部分,我们在“米丘林”实践活动中建立了一些模拟化的组织,使它一定程度地再现社会某些部分,加速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例如:

学校设立了“盐仓中心小学米秋林农科所;班级建立了相应的学生组织:

五年级成立了“文旦研究会”,下设实验组、写作组、管理组、宣传组;六年级成立了“草莓科技小分队”;三、四年级立了“菜园管理委员会”,下设5个部门:

科技研究部、宣传策划部、后勤管理部、资料收集部、市场联系部。

这些模拟化的劳动实践研究组织,让队员在组织中模拟各种角色,开展多种活动,进行积极体验。

4、学科整合。

我们将劳动科技教育与学科教育进行整合,将课堂搬到基地,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基地中进行语文、数学、美术、科学等学科的教学,比如语文老师在基地中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和有关作文,美术老师指导学生美术素描和写生,数学老师引导学生结合实践编写应用题等教学形式,科学老师更是让学生在基地中观察、理解、感受,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同时,结合书香校园创建,我们在园地里张挂了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营造一种浓浓的园地书香文化。

5、课题研究。

学校把此实践基地创建上升到课题的高度加以研究,《以“米丘林”基地为载体培养现代小农人的实践与研究》成为由袁月明主任主持的省规划课题《中小学教育特色创建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在5月份开展的课题研讨会上,我校的课题做了交流发言,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

6、课程引领。

课程的设置是我们思考“如何继续走自己特色之路”的焦点。

《米丘林》校本课程编写成功,为我们后续的实施素质教育能够得以深化提供了条件。

7、资源共享。

为了真正发挥劳动实践教育示范校的作用,今年开始我校又推出了“教育资源共享”系列活动,开始接待外校学生与我校学生一起分批参加劳动实践,让他们参观、种植、嫁接、培土、听讲座,互帮互学,既发挥了我校综合实践基地的辐射作用,又加强了学校间的交流。

如南海实验学校学生。

 

四、基地建设成效

1、教育效益

丰富的科技劳动实践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善于用脑动手的创新型学生。

通过让学生在实践基地中研究、探索、劳动等,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研究探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理解了科技兴农的真正内涵,确立了做现代小农人的努力方向。

这一年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比赛频频获大奖,共有20多项小课题、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在省、市、区各级获奖,尤其可喜的是有4项在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在全区属前列。

2、经济效益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

”经过一年的努力,“米丘林”综合实践基地里硕果累累:

通过“米丘林”基地的综合实践,使学生得到劳动实践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掌握了劳动的技能,认识了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了新科技体现在农作物上的无穷魅力,也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

同时“米丘林”基地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为学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9月至今,种植园内共收获二十多种时令蔬菜和水果。

其中,太空丝瓜60千克、日本菜25千克、甜玉米400千克,黑皮冬瓜500千克,豌豆400千克,还有茄子、土豆、甜瓜、丝瓜、小黄瓜、草莓等蔬菜和水果都获得了丰收。

这些劳动果实,一部分让全体师生品尝,获得丰收的喜悦,一部分卖给学校食堂,所得收入归各班所有,为各班开展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保障。

各班还召开劳动成果品尝主题队会,师生们吃着自己亲手栽种的水果和蔬菜,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有的学生说:

“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3、社会效益

在“米丘林”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增长了才智、展示了个性、他们自由发展、自主管理,在这里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信。

概括而言就是:

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可,新闻媒体关注。

《浙江教育信息报》、《舟山日报》、《定海新闻》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我校劳动科技教育进行采访报道;来自市内外的多家兄弟单位也来参观考察,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同时,我们的劳动科技教育得到家长的支持与认可,学校栽培的劳动果实丰收了,我们让学生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品尝这纯绿色食品,如上学期的日本菜、软菜、塌稞菜等,受到家长的欢迎和赞誉。

结束语

我校的米丘林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其所体现的先导性、创新性、实效性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又一亮丽的特色。

面对成绩,我们将矢志不渝;展望未来,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

下一阶段,我们如何更好地以“米丘林”基地作为载体,培养现代小农人,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幸好,新的校区我们规划了新的劳动实践基地,这将是我们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新一轮发展的起点。

 

访仙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创建工作汇报

来源:

作者:

谭习龙时间:

2009-02-11

访仙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创建工作汇报

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校在“小学立美教学思想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指导下,创建了劳动实践基地,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施了有效的教育。

现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明确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使全体教师明确:

长期以来,家长重智轻德,结果是子女严重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劳动观念,贪图玩乐而娇气十足,学生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

这样的学生如何应对将来的生活,撑起民族的未来。

因而我们积极创建劳动实践基地,认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觉得劳动实践活动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统一。

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接受技能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增强学生服务农村社会的责任感。

既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有助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渗透、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其次劳动实践基地是沟通学校德育与学生道德实践的重要渠道,有助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方式,寓德育于实践活动之中,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遵章守纪的习惯、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集体主义的观念。

最后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使勤工俭学、校办企业等现有劳动实践、社会实践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教育资源的育人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健全组织,加强实践基地的师资建设

    学校聘请了农业种植专业户为我校的校外辅导员,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校外辅导员组成的领导小组,行政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的劳动实践活动指导小组。

大多数老师由于从未接触过,不懂这些种植知识,我们一是请校外辅导员定期到校对师生进行培训和讲座,二是购买有关书籍供教师阅读、学习,三是组织教师编写花卉种植、茶叶种植、草莓种植校本教材,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另外我们还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让教师以身示范与学生共同劳动,与学生共同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不分贵贱”的观点。

  

三、筹措资金,保障实践基地的顺利运行

由于后册茶场和独山草莓种植园一直是我镇后册和独山小学的劳动实践基地,撤校并班后,中心校及时与承包者签定了继续合作的合同,草莓实践基地占地5亩,茶叶种植基地占地13亩。

花卉养植一直是我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占地3.5亩,每年我们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扶持。

今年我们总共投入了资金12370元,用于基地搭棚、施肥、治虫、买花种等,取得了17900元的收入。

另外我们正在努力争取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进一步支持。

力争按照投资多元化的原则,在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投资体系,形成社会多方筹资共建劳动实践基地的局面,提高基地以自身经济效益补充建设资金的能力,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自我发展道路。

四、科学安排,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实行学生劳动安全责任制。

从学生的班级安排、带班教师的选择、路途交通安全、活动地环境安全、劳动安全以及医疗卫生、药品配备等方面,制定详细周密的劳动安排计划及活动管理制度,明确劳动安全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

明确预警机制,制定意外事故紧急处理预案,保证在万一发生紧急事故的情况下,能及时有效处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对学生的伤害与损失。

五、认真组织,增强实践活动育人的实效性

(一)       编制校本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帮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同时,教师还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

我们的劳动实践基地是是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天然资源。

课程资源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对与促进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价值,教科书以外的丰富的课程资源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

我们组织教师查阅资料,学习有关书籍,请校外辅导员进行指导,从种植、习性、价值等方面编写了草莓校本教材,从茶史、茶具、品茶、种茶、制茶等方面编写了茶叶校本教材,收集基地里常用花卉的基本习性、形态特征、栽培技术编写成花卉种植校本教材,使学生从课堂走向博大宽广的大自然,从呆板的课本走向丰富多彩、生动的实践,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供了得以实施的土壤。

(二)进行学科渗透,促进学科整合

劳动实践课不但可以教给学生劳动的基本技能,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化经济和市场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发明创造能力,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我们从“情”和“美”两个纬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渗透,注重德育功能的发挥,在劳动基地中培养学生劳动兴趣、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去除娇气,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农村的教育,促进思想素质的提高。

促进智育发展,学生参加劳动有利于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能够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关注健体效应,生产劳动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进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强筋健骨,促进神经活动的灵活性和均衡性,提高体力和耐力。

如,去草莓基地之前,思品课我们向学生进行劳动观点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认识水平;数学课教给学生商品买卖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到草莓基地能够帮助校外辅导员称草莓、进行价格结算卖草莓;音乐课唱草莓歌、跳草莓舞,美术课画草莓画,编草莓报;语文课写草莓文,促进了学科整合。

(三)构建教学模式,提高活动质量

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认为立美教学应从“美”和“情”两个纬度,把理性、抽象的内容和感性、鲜活的形象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培育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在这一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开展校园、家庭、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比较、不断反思,进一步地认识美、欣赏美、塑造美、创造美,将美的认识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展示自己的美,实现自我的价值。

椐此我们构建了

“观察—实践—总结”的劳动实践课教学模式。

根据校本教材确立观察内容,活动中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重点地观察,然后紧扣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最后让学生自主讨论,认真总结,写学习心得体会。

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学得了,而且学得快,兴趣高,知识技能掌握得牢。

在实践基地,学生既是观察者,又是劳动者,他们仔细观察、勤于动脑、积极动手,认真实践,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

真正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打下了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基础,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

同时实践活动延长了学生户外活动的时间,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体质。

在学生身体力行取得劳动成果的同时,学习了简单的生产劳动技能。

如修剪花枝,采摘茶叶,花卉培植等;另一方面深深体会到科技的广泛应用,激发起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

通过与自然的实际接触,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美好生活的体验,得以形成健康的个性。

近一年来的教育实践活动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开展好劳动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培养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长技、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的目的。

 

 

示范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汇报材料

牡丹江市阳明区教育局2011-11-2213:

22:

42作者:

SystemMaster来源:

牡丹江市桦林中心校文字大小:

[大][中][小]

   牡丹江市桦林中心校座落在美丽的牡丹江畔,距市中心15公里,学校始建于1932年。

校园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专任教师73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大专学历63人,本科学历17人。

省骨干教师7人,市骨干教师5人,区骨干教师8人。

现有26个教学班,现有956名学生。

“优化育人环境,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村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理念,“以农科教为载体,育新农村合格人才”是我校的办学特色。

  一、学校特色简介

  创建“农科教”特色学校和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分不开的。

我们是农村学校,但又离城市特别近,学习好的学生,优秀的学生都进城了,现在的学生主要是喜爱劳动、喜爱农业、喜爱农村,因而创建这样一所特色学校是历史的趋势。

  创建以农科教为载体,育新农村合格人才为统领,以劳动力转移基地为依托、升学、就业、务农、外出劳务统筹兼顾的农村学校。

也就是农科教相结合的新型学校。

  特色学校的内容是立足农村实际,在传统教学中适当加入农业科学知识和职业技术教育,使学生在完成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学到具有能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技之长。

  特色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农业、劳动观察与实践活动,农业科技知识,劳动者技能提高培训与实践相结合专项教育活动。

  在特色建立过程,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业已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把劳动实践场所给建设好、管理好,才能使我校的特色教育发挥实效。

  二、劳动实践场所得组织与管理

  1、领导重视、全员动员,协调统筹,促进劳动实践场所健康发展

  在特色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的建立过程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班子成员亲身参与,积极协调镇政府、各村。

跑项目、跑用地、跑场所、跑资金,进最大可能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为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服务。

把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和管理作为学校领导、教师考核依据之一。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先后成立了劳动实践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管理机构等相应的组织机构。

  3、发展规划及本年度计划

  2008-2010年我校将托校园内外各种劳动实践场所开展多种多样的全方位劳动实践教育教学活动。

把思想品德课、劳技课、综合实践课、微机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两园、两地、一田、一棚”,(两园即植物园、果园,两地,校田地、林地,一田、一棚,校园试验田,蔬菜大棚)。

发挥农村优势,从课堂到田间,再从田间到课堂,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

经过反复学习和实践,逐渐走出一条“农科教”相结合的道路。

在圆满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从认识劳动到能独立劳动、独立完成科学实验这样一个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