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5556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化剂本身发生氧化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加

C.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D.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

2.下列有关硅和二氧化硅的用途错误的是(  )

A.硅单质作耐火材料B.晶体硅作半导体材料

C.二氧化硅作光导纤维材料D.高纯硅作计算机芯片材料

3.用金属铜制取硝酸铜,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方面考虑,最好的方法是(  )

A.铜硝酸铜B.铜硝酸铜

C.铜氯化铜硝酸铜D.铜氧化铜硝酸铜

4.将过量的二氧化碳分别通入:

①氯化钙溶液 ②硅酸钠溶液 ③氢氧化钙溶液 ④饱和碳酸钠溶液。

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5.据报道我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耐高温抗氧化

B.它比钢铁轻、硬,但质地较脆

C.它没有固定熔点

D.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6.用足量的CO还原32.0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A.FeOB.Fe2O3C.CuOD.Cu2O

7.以下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玻璃B.铝合金C.水泥D.陶瓷

8.相同条件,相同分子数的各种气体的体积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

A.粒子大小相同B.粒子质量相同

C.粒子间距离相同D.粒子间作用力相同

9.以油类为溶剂的防锈漆称为油基防锈漆,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目前要推广使用水基防锈漆,但水基漆较易溶解O2,在干燥之前易导致金属表面产生锈斑,为此要在水基漆中加入缓蚀剂,以下可作为缓蚀剂添加的是

A.KMnO4B.NaNO2C.FeCl3D.HNO3

10.在反应SiO2+3CSiC+2C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

A.36∶60B.60∶36C.1∶2D.1∶3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iO2和CO2常温都是气体

B.CO2、SiO2均能和氢氟酸反应

C.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

D.CO2、SiO2均可与水反应制得相应酸

12.如图装置用来检验氯气的部分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汽

B.该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C.装置C中发生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

D.装置B的现象是干燥处布条褪色,湿润处布条不褪色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凡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的反应就是化合反应

C.物质只有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才是氧化反应

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4.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定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A.托盘天平、药匙、烧杯、容量瓶

B.量筒(或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

C.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D.容量瓶、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

15.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NaHCO3=Na++H++CO32-B.NaHSO4=Na++H++SO42-

C.BaCl2=Ba2++2Cl-D.Na2SO4=2Na++SO42-

16.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之一

B.物质的量常用符号n表示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物质的量是一个独立的专有名词

17.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B.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C.实际生产中常选用Ca(OH)2作为沉淀剂

D.工业生产中电解熔融氧化镁的方法制取镁

18.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B.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都是碱

C.水溶液中不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的氯化铵不是盐

D.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盐

19.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B.氧化剂被氧化,还原剂被还原

C.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一定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D.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单质只作还原剂,非金属单质只作氧化剂

20.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发生一系列反应,生成氮的化合物。

雷雨时,一般不可能生成的氮的化合物的是(  )

①NH3 ②NO ③NO2 ④N2O3 ⑤N2O5 ⑥HNO3

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③⑤⑥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一瓶溶液,标签上标有“CaCl20.1mol·L-1”的字样,下面是该小组成员对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配制1L该溶液,可将0.1molCaCl2溶于1L水中

B.Ca2+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1mol·L-1

C.从试剂瓶中取该溶液的一半,则所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1

D.将该瓶溶液稀释一倍,则所得溶液的c(Cl-)为0.1mol·L-1

2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散系的稳定性:

溶液>胶体>浊液

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溶液>胶体>浊液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

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23.城市环保部门为了使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

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等属于(  )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

24.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gNaOH溶于水所得1L溶液的浓度为1mol·L-1

B.1mol·L-1的Na2CO3溶液中Na+的浓度为1mol·L-1

C.从1L0.1mol·L-1的NaCl溶液中取出0.1L溶液,则NaCl的浓度变为0.01mol·L-1

D.1L0.2mol·L-1的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0.2mol

26.当不慎有大量Cl2扩散到周围空间时,处在环境中的人们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某种物质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以防中毒,该物质最适宜采用的是

A.NaOHB.NaClC.NaHCO3D.NH3

H2O

27.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在空气中不易锈蚀

B.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C.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

D.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但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28.硫单质在反应3S+6KOH===2K2S+K2SO3+3H2O中的变化是

A.被氧化B.被还原C.既被氧化又被还原D.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

二、实验题

29.某铝合金(硬铝)中含有镁、铜、硅,为了测定该合金中铝的含量,有人设计如下实验:

(1)称取样品ag。

(2)将样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___离子,滤渣中含有___;在溶解过滤时使用的仪器有___。

(3)往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写出该步操作中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

(4)在第(3)步的滤液中通入足量CO2过滤,将沉淀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后,烘干并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量,质量为bg。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5)计算该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

(6)若第(3)步中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足时,会使测定的结果___(“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

若第(4)步对沉淀的灼烧不充分时,会使测定的结果___。

若第(4)步中的沉淀没有用蒸馏水洗涤时,会使测定的结果____。

30.利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制取和收集纯净、干燥的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

(1)关闭装置Ⅰ中的止水夹,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打开活塞,说明Ⅰ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装置Ⅰ制取氨气,不能选用的试剂为浓氨水和__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B.碱石灰C.硝酸钾D.生石灰

(3)根据实验要求,仪器连接的顺序(用字母编号表示):

a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接______。

______

(4)收集氨气,按如图装置进行NH3性质的探究实验。

①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后,关闭旋塞1;

②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有机推断题

31.A、B、C均为单质,其中A为用途广泛的金属单质,B为黄绿色气体,B与C反应后的产物E溶于水得无色酸性溶液。

A、B、C之间的其他反应如图所示。

试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_,D________,F________。

(2)鉴别D溶液中阳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E→F+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F→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工业流程题

32.某大型化工厂产生的酸性废液中含有两种金属离子:

Fe3+、Cu2+,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对废液进行处理,以回收金属,保护环境。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沉淀A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有________________。

(2)溶液A中加入H2O2溶液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②为持续加热保温,在此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溶液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的实验方法为:

取少量溶液B于洁净的小试管中,加入______试剂,溶液迅速转变为________色,即可检验。

(4)操作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原理综合题

33.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O2+NO+2NaOH===2NaNO2+H2O①

2NO2+2NaOH===NaNO2+NaNO3+H2O②

在反应①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在反应②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消除这两种物质对大气的污染的方法是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N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反应②判断二氧化氮是否为酸性氧化物(填“是”或“不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一定条件下,用氨气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生成1.4mol氮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保护环境,工业上常通入NH3使氮的氧化物和氨转化为无毒的N2。

现有NO2和NO的混合气体3L,通入3L(同温同压下)NH3,恰好使其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氧化剂本身发生还有反应,A错误;

B.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B错误;

C.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C正确;

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D错误,

答案选C。

2.A

【详解】

A.硅单质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硅单质是半导体材料,故B正确,不符合要求;

C.二氧化硅是光导纤维的原料,故C正确,不符合要求;

D.高纯硅可以作计算机芯片材料,故D正确,不符合要求;

故选:

A。

3.D

【详解】

A.铜硝酸铜,除了生成硝酸铜外,还会生成二氧化氮气体,污染环境,故A不选;

B.铜硝酸铜,除了生成硝酸铜外,还会生成一氧化氮气体,污染环境,故B不选;

C.铜氯化铜硝酸铜,利用的是有毒气体氯气,并且浪费原料,故C不选;

D.铜氧化铜硝酸铜,利用空气在加热条件下,使铜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没有污染环境的气体产生,并且空气原材料廉价,故D选;

故选:

D。

4.B

【详解】

二氧化碳溶于水:

CO2+H2O

H2CO3,碳酸的酸性比盐酸弱,比硅酸强。

①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不符合;

②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硅酸生成,符合;

③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钙溶液至过量,Ca(OH)2+CO2=CaCO3↓+H2O,CaCO3+H2O+CO2=Ca(HCO3)2,最终生成碳酸氢钙而无沉淀,不符合;

④过量二氧化碳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Na2CO3+H2O+CO2=2NaHCO3↓,生成的碳酸氢钠溶解度比碳酸钠溶解度小而结晶析出,符合。

答案选B。

5.B

【详解】

A、由该材料主要成分的性质可知其应具有耐高温抗氧化的性能,正确;

B、题中给出信息“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则说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错误;

C、该材料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正确;

D、该材料由无机物复合而成,应为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

故选B。

6.B

【详解】

由关系式CO~CO2~CaCO3得,n(CaCO3)=60g/100g·mol-1=0.6mol=n(CO)

0.6molCO能还原

A、72g/mol×0.6mol=43.2g,不符合题意;

B、160g/mol×0.6mol/3=32.0g,符合题意;

C、80g/mol×0.6mol=48.0g,不符合题意;

D、144g/mol×0.6mol=86.4g,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B。

7.B

【详解】

A.玻璃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不选;

B.铝合金是金属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选;

C.水泥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不选;

D.陶瓷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不选;

故选:

B。

【点睛】

无机非金属材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一般可认为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8.C

【详解】

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有微粒数目、粒子本身大小以及粒子间的距离等因素。

对于气体来说,温度、压强决定气体粒子间距,气体粒子间的距离远大于粒子本身的大小,粒子本身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在同温同压下,粒子间距离近似相同,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约相等。

故合理选项是C。

9.B

【详解】

缓蚀剂能够除去水基漆中的氧气,则缓蚀剂能与空气反应,具有还原性,所给选项中只有NaNO2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选B。

10.C

【解析】

【详解】

SiO2+3CSiC+2CO↑中,C元素的化合价一部分由0降低为-4价,另一部分由0升高为+2价,由电子守恒可知,若3molC参加反,只有1molC为氧化剂、2molC作还原剂,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1∶2,故选C。

11.C

【详解】

A项,SiO2常温为固体,故A错误;

B项,CO2不与氢氟酸反应,故B错误;

C项,CO2和SiO2均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钙和硅酸钙,故C正确;

D项,SiO2常温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2.D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与氯气不反应,则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汽,故A正确;

B.氯气有毒,则该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故B正确;

C.装置C中NaOH吸收尾气,发生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故C正确;

D.B中干燥布条不能褪色,而湿润处布条褪色,故D错误;

故选D。

【点晴】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和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HClO具有漂白性。

本题中氯气被浓硫酸干燥后,B中干燥布条不能褪色,C为尾气处理,C中氯气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

13.D

【详解】

A.氧化反应是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是氧化还原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与,如铁在氯气中燃烧,属于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某些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如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

D。

14.C

【详解】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使用的仪器有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即一定用到的仪器是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故选项C正确;

答案选C。

15.A

【详解】

A.由于碳酸是弱酸,所以NaHCO3中的HCO3-不能完全电离,Na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故A选;

B.硫酸是强酸,所以NaHSO4能完全电离成Na+、H+和SO42-,故B不选;

C.BaCl2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成Ba2+和Cl-,而且在1molBaCl2中有1molBa2+和2molCl-,故C不选;

D.硫酸钠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成Na+和SO42-,故D不选。

故选A。

【点睛】

只有二元或二元以上的酸才能形成酸式盐,在常见的强酸里,只有硫酸是二元酸,其他均为一元酸,所以强酸的酸式盐只有硫酸氢盐,所以写酸式盐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说只有硫酸氢根能拆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形式,其他的酸式根离子都不能拆开写。

16.A

【详解】

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是一个独立的专有名词,不能随意关闭任何一个字,词,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其单位是摩尔(mol),故合理选项是A。

17.D

【详解】

A、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时通常在溶液中依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量的NaOH溶液和过量的Na2CO3溶液出去杂质,过滤后经过蒸发结晶等操作进行提纯,A正确;

B、向苦卤中通入Cl2置换出溴单质,分离得到溴,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故B正确;

C、工业生产常选用石灰乳作为沉淀剂,而不用氢氧化钠,C正确;

D、工业生产镁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D错误;

答案选D。

18.D

【详解】

A.碳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属于盐,但不属于酸,故A错误;

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的不一定是碱,如碱式盐,故B错误;

C.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为盐,氯化铵能电离出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属于盐,故C错误;

D.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19.A

【详解】

A.氧化剂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故B错误;

C.Cl2+H2OHCl+HClO,在这个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是相同的物质,C错误;

D.Cl2+H2OHCl+HClO,在这个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非金属单质不仅可以作氧化剂,也可以作还原剂,D错误;

故选A。

【点睛】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反应物中寻找,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作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作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的物质,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20.A

【分析】

雷雨时N2转化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再与水反应生成HNO3,据此解答。

【详解】

在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①N2+O2

2N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结合以上反应可知,反应发生后一般不可能生成的是:

NH3,N2O3,N2O5,故A正确;

故答案选A。

21.D

【详解】

标签上标有“CaCl20.1mol•L-1”的字样,即在1L的溶液中含1molCaCl2;

A.将0.1molCaCl2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L,则所得浓度不是0.1mol•L-1,故A错误;

B.在CaCl2中,Ca2+和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则浓度之比也为1:

2,故Ca2+的浓度为0.1mol/L,而Cl-的浓度应为0.2mol/L,故B错误;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浓度与取出的溶液的体积多少无关,故C错误;

D.溶液中Cl-的浓度为0.2mol/L,将溶液稀释一倍,则浓度减半,即稀释后Cl-的浓度应为0.1mol/L,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2.B

【分析】

A.溶液均一稳定,胶体具有介稳性,浊液不能稳定存在。

B.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00nm,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1nm~100nm,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nm。

C.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

D.悬浊液中有不能溶解的固体颗粒,可以通过过滤分离分散质。

【详解】

A.溶液均一稳定,胶体具有介稳性,浊液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分散系的稳定性:

溶液>胶体>浊液,A正确。

B.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00nm,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1nm~100nm,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nm,分散质粒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