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中外历史纲要下》重难点突破讲解与同步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5545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中外历史纲要下》重难点突破讲解与同步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中外历史纲要下》重难点突破讲解与同步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中外历史纲要下》重难点突破讲解与同步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中外历史纲要下》重难点突破讲解与同步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中外历史纲要下》重难点突破讲解与同步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中外历史纲要下》重难点突破讲解与同步检测.docx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中外历史纲要下》重难点突破讲解与同步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中外历史纲要下》重难点突破讲解与同步检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中外历史纲要下》重难点突破讲解与同步检测.docx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中外历史纲要下》重难点突破讲解与同步检测

《中外史纲要》下

第十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重、难点突破与同步检测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点:

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时空坐标】

【知识结构】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历史条件

史料一:

[读图]看图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结论:

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后周期性的发生,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矛盾造成的;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无产阶级经济上贫困、政治上无权,导致工运高涨。

史料二:

结论:

2、独立工运兴起,奠定了阶级基础。

(1)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三大工人运动失败,表明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3)工人运动由自发到自觉发展。

史料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来源: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合作探究】欧洲空想社会主义

阅读以下材料,探究“新和谐公社”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原因一:

:

欧文对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严重脱离社会现实(根本上是说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离);加上公社成员成分复杂公社内部矛盾突出,导致失败。

材料二:

材料二: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对于未来理想社会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剥削、实施共同福利等的美好描述,激发了人们的期待和向往。

材料三:

他们虽然有过变革社会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

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原因二:

这种理想社会的建设处于探索过程,且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原因三: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没有打算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或者说暴力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变革,而是寄希望于资产阶级发善心,用改良的方式,故只能是“空想”。

评价:

积极意义:

他们三人都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评,甚至直接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私有制,希望建立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主张消灭剥削和压迫,改变资本主义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建立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人人都参加劳动,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平等、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

他们的理论一定程度上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出现作了理论铺垫,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

局限性:

这三位思想家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抽象的理性出发,指望剥削阶级自愿来消灭剥削制度,寄希望少数天才人物通过和平方式改造社会。

他们也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力量,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结果只能是一种“空想”。

他们的的天才设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脱离(根本)

4、主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a、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

b、另一方面广泛吸取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并加以批判继承;

c、积极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组建——1847年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二、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①时间:

1848年2月

②内容: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为社会主义取代;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③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

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知道;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资本论》发表

背景:

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指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继续进行理论探索。

发表:

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意义:

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的结论。

《资本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二、第一国际的成立

1、成立条件:

①客观条件:

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并逐渐走向国际联合(原因);

②主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

2、成立时间:

1864年

3、正式名称:

国际工人协会

4、成立地点:

英国伦敦

5、成立意义:

国际工人协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国际联合)阶段

[小结]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表明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到“科学”;

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表明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开始由分散走向联合。

三、巴黎公社

1、成立背景:

①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②资产阶级先后成立了国防政府和临时政府,对逼近巴黎的普军采取屈膝投降的态度——1871年临时政府同德国草签条约,同意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省的一部分;同时准备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

2、成立过程:

①1871年3月18日革命:

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市内的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巴黎人民起义,临时政府逃出巴黎。

②不久,巴黎公社成立。

3、政权性质:

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巴黎公社的许多领导人是第一国际的成员

4、革命措施:

①政权建设方面:

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实质即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②社会经济方面: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规定公社职员的薪金最高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等

5、失败原因:

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造成后来财政拮据,孤军奋战。

6、历史意义:

①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③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④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材料解读]村料一:

“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材料二:

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恩格斯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客观条件不成熟,资本主义远未发展到被推翻的程度(根本原因);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缺乏前人的经验可供鉴等

【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1、19世纪的工人运动分为两个阶段:

①19世纪三四十年代:

这个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任务尚未完成,工业革命还在进行中。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还不成熟,相对民主的政治经济模式尚未建立起来,这使得工人阶级政治上无权,经济上遭受手段原始残暴的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削,因而早期工人运动非常激烈,一般这个时期的工人运动都带有政治斗争、暴力斗争、自发分散的特点。

“三大工人运动”和1848年法国“六月起义”都是这些斗争的突出代表。

空想社会主义等理论虽反映了不成熟的无产阶级的美好愿望,但其致命的弱点使其无法指导工人运动。

为了适应时代和工人运动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它的诞生。

从此,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作为新的历史潮流发展起来。

这个时期的无产阶级虽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还没有提出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纲领,还未走上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其基本口号和要求尚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其斗争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运动。

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随着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19世纪中期的工人运动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其最重要的体现有:

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它与工人运动的密切结合,这个时期的工人运动开始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工人运动开始由分散走向国际联合,第一国际的成立即是证明。

工人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19世纪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大总结,它体现了这一时期工人运动所具有的政治斗争、暴力斗争、一定程度的组织性、受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等特点。

同时公社还创造了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则和经验。

从主导方面看,19世纪中期工人运动的客观历史作用,主要还是资本主义运动的辅助力量,为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扫清障碍仍是当时社会的进步力量。

2、19世纪中期工人运动的原因、特点和失败原因

原因:

当时资产阶级沿用传统经营方式,以剥削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即采用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等手段,以榨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因此,工人的处境十分悲惨,一旦起来斗争就会带有暴力性质;当时工人还未充分组织起来,仍有自发性特点,巴黎公社等斗争都没有事先计划;当时工人运动以政治斗争为主,如巴黎公社直接夺取政权。

这是因为各国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尚未充分开展,工人将争取政治权利当作其改善处境和提高地位的途径。

特点:

暴力斗争、自发性、以政治斗争为主是其三大特点。

失败原因:

首先,自发分散的暴力斗争很难取得胜利;其次,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毕竟诞生不久,在欧洲也只是社会主义流派之一,没有取得主导地位;最后,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的客观历史作用,主要还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个的辅助力量。

【本课小结】

课后评价表格

类别

等级A(态度认真、答案有创意)

等级B(态度认真、答案无创意)

等级C(两者无,或者答案有史实错误)

课前自主学习评价

课堂活动评价

历史时空观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课后拓展作业评价

同步检测

1.马克思说:

“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

【解析】答案C。

据题干“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可知,马克思主义是在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故选C。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工人运动的兴起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解析】答案B。

根据想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是在工业革命出现后,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弊病暴露,马克思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理论。

故选B。

其他几项是条件但不是根本条件。

3.1889年7月14日是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日,22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召开大会并通过决议:

“只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剥夺资本家阶级的生产资料并把它变为公有财产之后,劳动和人类才能获得解放。

”这反映出

A.法国大革命精神是大会指导思想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无产阶级确立了夺取政权的目标D.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解析】答案B。

依据材料“只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剥夺资本家阶级的生产资料并把它变为公有财产之后,劳动和人类才能获得解放”结合所学可知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体现,故选B项;法国大革命是要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不是“推翻资产阶级”,排除A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就确立了夺取政权的目标,排除C项;工人阶级在19世纪上半期独立工人运动时就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D项。

4.19世纪中期,有文章写道:

“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大工业使所有文明国家的社会发展大致相同,以致在所有这些国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成了社会上两个起决定作用的阶级,它们之间的斗争成了当前的主要斗争。

”上述观点

A.具有自由主义的典型特征B.表达出启蒙思想的核心内涵

C.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D.属于社会进化论的思想范畴

【解析】答案C。

题干反映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故选C项;自由主义强调的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等经济政策,与材料所述的阶级矛盾无关,排除A项;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主义,而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相对立,排除B项;社会进化论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的优胜劣汰,材料所述的阶级矛盾与此无关,排除D项。

5.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提出:

“我们只有一个口号‘人人自由平等!

’”英国宪章运动请愿书提出:

“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享受自由人的权利。

我们要求普遍选举。

”这些要求表明

①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②当时工人的要求还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③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已提上日程④无产阶级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解析】答案C。

由题干中“人人自由平等”的口号及其提出的要求能体现②,工人阶级虽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但其提出其政治要求也说明无产阶级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①③无从体现,故C项正确。

6.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

“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解析】答案A。

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时间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所以B项错误。

在1847年时,工人运动已经有所发展,如之前的三大工人运动,所以C项错误。

D项说法和题干无关,本题的主旨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组织条件。

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6月在伦敦成立,是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

在1852年科隆共产党人审判案后被正式解散。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是A项

7.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暴露的种种弊端,圣西门主张一切人都要劳动,废除一切特权,实现人的完全平等;傅立叶抨击商业是资本主义罪恶和灾难的集中表现,主张妇女解放;欧文提出建立公社劳动联合体,消除城乡对立。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上述主张旨在

A.改造现实,勾画未来理想社会B.解释世界,科学指导工人运动

C.完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D.宣扬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

【解析】答案A.圣西门反对现实生活中的“特权现象,希望未来社会人人“完全平等”,傅立叶抨击现实生活中资本主义罪恶,希望妇女能得到解放,欧文希望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组织,消除现实生活中的城乡对立,因此他们提出的主张旨在改造现实,勾画未来理想社会,故选择A项.

8.下图为“新和谐公社”的蓝图,是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1825年建立的理想模型。

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

其出现表明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工人运动促使资本主义完善福利制度

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不满和新制度的探索

【解析】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错误,当时马克思主义还没诞生;B项错误,当时无产阶级还没登上政治舞台,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C项错误,题干中讲的是空想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完善福利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答案选D项。

9.《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是指

A.从德国到欧洲B.从理论到实践

C.从空想到科学D.从苏联到中国

【解析】答案C。

根据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是指从空想到科学,故选C。

A项是从地域上说的,不符合题意,排除;理论刚提出还未实践,故B错误;苏联1922年建立,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故排除D。

10.聚焦主题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

“工业革命”、“英国宪章运动”、“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聚焦的主题是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巴黎公社的建立

C.普法战争的爆发D.共产国际的成立

【解析】答案A。

工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因此材料研究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A项

1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在说明问题时大量使用了比例关系、函数关系、不等式及众多的统计图表。

这说明社会科学研究

A.一定意义上被数学成果主宰B.需要自然科学的有效支撑

C.解释了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D.完全依赖自然科学的发展

【解析】答案B。

从题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在说明问题时大量使用了比例关系、函数关系、不等式及众多的统计图表”可知。

马克思的理论研究靠自然科学的有效支撑,故选B;AD“主宰”、“完全”等词过于绝对,排除;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自然科学,排除C;故正确答案应为B。

12.下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

图中的空白处应为

A.《资本论》发表B.法国大革命爆发

C.巴黎公社成立D.新中国的成立

【解析】答案C。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故选C项;《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完善成熟,并未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并非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排除D项。

13.巴黎公社做出规定,一切工作人员都实行全面选举制并可以随时撤换,把国家公职人员的薪金减到“工人工资”水平。

这些规定

A.有助于打碎一切国家暴力机器B.提高了民众的政治与经济地位

C.铲除了产生社会不公平的基础D.意在调动工人参与革命的积极性

【解析】答案D。

根据材料“巴黎公社做出规定,一切工作人员都实行全面选举制并可以随时撤换,把国家公职人员的薪金减到‘工人工资’水平”可知对公职人员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限制符合工人阶级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工人阶级参加巴黎公社的积极性,故选D项;“打碎一切国家暴力机器”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对公职人员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限制,并未涉及到提高民众的政治、经济地位,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对公职人员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限制,并未涉及铲除经济上的私有制,排除C项。

14.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缺乏经验

B、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建立工农联盟

C、没有及时进行追歼残余的斗争

D、资本主义上升发展是当时世界进步潮流

【解析】答案D。

ABD项都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但是三个原因中只有D项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而C项不是其失败的原因,排除C项,故D项正确。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新和谐公社”,并不是真正与世界隔绝的,加入这个公社的人来自各个地方,抱有各自的目的,追求不同的利益,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这样,入社的社会上层分子和普通劳动者之间很快产生了矛盾,加上宗教信仰不同和民族的偏见,使这个公社远不像欧文预想的那么“和谐”……同时,按照欧文的理论。

公社经济活动的目的,只是满足公社社员的需要,因此,“新和谐公社”不仅没有积累,而且消费超过了生产。

材料二公社在社会经济领域内实行的最有意义的改革措施,是在4月16日颁布的关于将逃亡业主所遗弃的工厂转交给工人协作社的法令……5月3日,罗浮尔军械厂的工人根据公社的指示,制定了该厂的管理章程。

它规定:

工长以上各级领导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受工人监督,不称职者可随时撤换;成立有工人代表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厂内各项工作。

材料三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总结了经验并作了艰苦的理论探索。

这一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获得了重大发展,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给无产阶级锻造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1)依据材料一,分析欧文的“新和谐公社”走向失败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是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参考答案

(1)原因:

公社成员成分复杂,存在诸多差异;公社建设处于探索过程,且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公社内部矛盾突出,且脱离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社会成员素质和生产力水平)

(2)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工人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3)欧文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设想和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巴黎公社的改革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16.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一天下午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尔附近的大工厂……工人们捣毁了价值一万镑的成套机器……他们不只是捣毁这几个地方的机器,还准备去捣毁全英国的机器。

  ──摘自《兰开夏事件》(当时人的通信)

  材料二:

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

为了避免发生富者利诱、有权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

……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

……普遍选举必能、也惟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和平,我们坚信它也会带来繁荣。

  ──摘自1839年《全国请愿书》

  材料三:

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城内的蒙马特尔高地等处的国民自卫军的大炮,被人发现。

这时,警钟长鸣,一场革命开始了。

……3月28日,巴黎人民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

  请回答:

(1)材料一他们采取什么斗争方式?

反映当时英国工人斗争处于什么阶段?

他们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

(2)材料二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斗争方式有什么新的变化?

具体要求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方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巴黎公社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

①捣毁机器自发斗争阶段。

他们没有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资产阶级的剥削,以为贫困根源是机器。

②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要求普选权。

③夺取政权。

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