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曹刿论战》第2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5520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曹刿论战》第2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曹刿论战》第2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曹刿论战》第2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曹刿论战》第2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曹刿论战》第2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曹刿论战》第2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曹刿论战》第2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曹刿论战》第2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曹刿论战》第2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第2课时练习新人教版

20曹刿论战(课时2)

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小惠未遍()小信未孚()

又何间()焉公与之乘()长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鄙:

(2)弗敢加也:

(3)必以信:

(4)小信未孚:

(5)神弗福也:

(6)公将鼓之:

(7)既克:

(8)望其旗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牺牲玉帛()

(2)小大之狱()

(3)必以情()

(4)忠之属也()

(5)又何间焉()

(6)可以一战()

(7)肉食者鄙()

(8)再而衰()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神弗福也()

(2)公将鼓之()

5.理解下列句中的省略成分。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食者谋之,(君)又何间焉?

乃入见。

——(曹刿)乃入(宫)见(庄公)

问:

“何以战?

”——(曹刿)问(庄公):

“(君)何以战?

必以分人。

——必以(之)分人。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对曰:

“(此)忠之属也。

可以(之)一战。

6.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描写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经过,阐明了作战必须以取信于民为先决条件,运

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7.成语积累。

(1)一鼓作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事情做完。

(2)辙乱旗靡:

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3)彼竭我盈:

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参考答案

1.ɡuìbiànfújiànchénɡsháo

2.

(1)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加,虚报,这里指以少报多。

(3)信,实情。

(4)孚,为人所信服。

(5)福,赐福、保佑。

(6)鼓,动词,击鼓进军。

(7)克,战胜。

(8)靡,倒下。

3.

(1)古义:

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

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2)古义:

案件。

今义:

监狱。

(3)古义:

(以)实情判断。

今义:

感情。

(4)古义: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

忠诚。

(5)古义:

参与。

今义:

中间,空间或时间。

(6)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可能、能够。

(7)古义: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

轻视,看不起。

(8)古义:

第二次。

今义:

又一次。

4.

(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重点

1.跳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

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

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

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个部分。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第二段,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2.速读课文理线索,这篇课文有几条叙事的线索?

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将战——备战——胜战——评战);

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问战——参战——释疑)。

3.课文的题目是“曹刿论战”,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这是一篇记叙文,全文以“论”为中心。

第一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二段记叙战斗经过;第三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4.“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

由“齐师伐我”的“我”字你悟出了什么?

“伐”是兴兵攻打的意思,由“齐师伐我”的“我”字可以看出,记载这一史实的一定是鲁国的史官,而且,齐国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鲁国是正义的卫国战争。

5.作战地点选在哪里?

长勺,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

6.“何以战”这三个字引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个方面的准备呢?

三方面: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

为什么第三个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前两个方面的准备,曹刿都予以否定——民弗从也、神弗福也,第三个准备,得到了曹刿的认同,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8.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恰当的作战时机的?

战斗刚开始,不等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

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

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

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9.曹刿对战争能获胜的原因分析,可以用哪几个成语来概括?

冲锋要待“彼竭我盈”之时,曹刿是要鲁军“以逸待劳”;追击要选择“辙乱旗靡”之时,曹刿是要鲁庄公能够“知己知彼”。

10.课文的核心人物是曹刿,作者为什么还要写鲁庄公?

写鲁庄公是为了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

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突出他的深谋远虑。

基础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

(2)肉食者鄙古义:

今义:

(3)牺牲玉帛古义:

今义:

(4)小大之狱古义:

今义:

2.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乡人曰公问其故

B.故克之公将鼓之

C.登轼而望之再而衰

D.何以战可以一战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这本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事迹。

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爱国主义热情。

4.开明大戏院有一场文艺演出,你的一位同学给你买了一张票,约你一同去看,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你应该怎样回答你的同学呢?

()

A.对不起,你怎么买今晚的票?

我正好有事,你另送别人吧?

B.对不起,我正好有事,如果你诚心请我看,就去改换明晚的吧!

C.谢谢你,这场戏,我已经看过了,你自己去看吧!

D.谢谢你,听说这一场演出很吸引人,但因为我正好有事不能同你分享,实在遗憾。

5.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公将驰之

D.登轼而望之

6.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妻献疑曰

B.颓然乎其间

C.增其旧制

D.其如土石何

能力测试

一、阅读下面的课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曹刿论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未能远谋

B.小大之狱/公将鼓之

C.又何间焉/惧有伏焉

D.曹刿请见/战则请从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

“嘻!

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①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

“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

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

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②也,智者不为也。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

“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晏子曰

“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

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注】①致:

送去。

②宰藏:

蓄积财物。

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景公使使者至_________

②分食食之__________

③使者反__________

④子辞之何也_________

5.下列句中的“之”与“是寡人之过”中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辱之

B.齐之习辞者也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至之市

6.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7.选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真题练习

【2019年中考湖北宜昌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汉阴老父

范晔

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

桓帝延熹①中幸②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

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

“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耶?

”老父笑而不对。

温下道百步,自与言。

老父曰:

“我野人()!

不达斯语。

请问天下乱③而立天子邪?

理④而立天子邪?

立天子以父⑤天下邪?

役⑥天下以奉天子邪?

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⑦,而万人以宁。

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⑧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

”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注】①延熹:

汉桓帝的年号。

②幸:

皇帝驾临。

③乱:

混乱。

④理:

治理。

⑤父:

像君父那样(关爱)。

⑥役:

役使。

⑦茅茨采椽:

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

⑧逸:

放纵,放任。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阴(_____)

(2)异(_____)

(3)斯(_____)

(4)奉(_____)

2.请将“耳”“乎”“也”三个

语气助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括号内。

A.不知何许人(______)

B.我野人(_______)

C.子何忍欲人观之(______)

3.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

 

5.请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皇帝(幸),百姓(_____)—►老父(耕),张温(_____

_)—►张温(言),老父(______)—►张温(惭),老父(______

)[来

6.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

 

7.积累链接:

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我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大都秉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请默写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句子。

 

参考答案

1.

(1)参与中间

(2)目光短浅卑鄙

(3)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事业而死

(4)案件监狱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结合具体语句理解其古今义,并加以识记。

2.D

【解析】A项,代指曹刿;代指胜利。

B项,代指齐军;音节助词,无实意。

C项,表修饰;表顺承。

D项,都是“凭借”的意思。

3.D

【解析】A项,“品德”与“浮现”不搭配。

B项,“塑造”与“事迹”不搭配。

C项,不合逻辑。

D项,都是“凭借”的意思。

4.D

【解析】A、B、C三项表述均不得体。

5.B

【解析】“小大之狱”中的“之”是助词“的”的意思。

B项,意思与例句相同。

A项,代词。

C项,代词。

D项,代词。

6.D

【解析】例句中的“其”是代词,前三项中的“其”均为代词。

D项中的“其”是加强反问语气。

1.A

【解析】A项,两个“谋”都是动词,“谋划”。

B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是音节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C项,第一个“焉”是语气助词,表疑问;第二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

D项,第一个“请”是动词,“请求”;第二个“请”是动词,“请允许我”。

2.

(1)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

【解析】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孚”“福”“狱”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神弗福也”判断句的翻译。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论战前的政治准备:

取信于民;论开始进攻的时机:

“彼竭我盈”之时;论开始追击的时机:

“辙乱旗靡”之时。

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要紧紧抓住战前、战时和战后三个阶段曹刿“论”的那些问题。

最重要的是战前的“取信于民”。

4.①派给……

②吃

③同“返”,返回

④你

【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如“反”:

同“返”,返回。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5.B

【解析】B项,“齐之习辞者也”中的“之”与题干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A项,代词。

C项,主谓之间的助词。

D项,动词“到、往”。

6.我听说,从君主那里拿来丰厚的赏赐然后施舍给百姓,这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百姓,忠臣是不这样做的。

【解析】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厚取”“是”“君君”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省略句的翻译。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7.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为君主着想,知足明理;机智善辩。

【解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等情节可概括出晏子廉洁奉公的性格特征。

1.

(1)南岸:

水的南岸

(2)认为……奇异;对……感到惊奇

(3)这;这个

(4)侍奉;奉养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异”:

认为……奇异。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奉”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

(1)A.也

(2)B.耳

(3)C.乎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掌握了文言虚词的用法,解题就容易了。

A项,“也”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

B项,“耳”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C项,“乎”用在句尾表示疑问语气。

3.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

【解析】文言断句的题目,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

译为:

汉桓帝在延熹年中,巡至竟陵,过了云梦泽,到达了沔水岸边,当地百姓没有不放下手上的事务而去围观的。

此题要注意句式结构的对称。

4.如今你的皇上劳役百姓,自我放纵,放任游乐,没有顾忌,我真为你(有这样的皇上)感到羞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劳”“逸游”“羞”等字词的翻译。

5.

(1)观

(2)异(问)(3)曰(对)(4)去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要求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动词。

如可提取“百姓莫不观者”的“观”来填第一空。

可提取“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的“异”来填第二空等。

要读懂题干所给的情节概括方式。

6.立天子以父天下邪?

役天下以奉天子邪?

【解析】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提取重要信息的前提和基础。

如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的一句话可提取汉阴老父的“立天子以父天下邪?

役天下以奉天子邪?

”作为答案。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不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君王。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人生态度。

  【参考译文】

  汉水南边(山北水南谓之阴)有一位老人家,不知道他的身份来历。

汉桓帝在延熹年中,巡至竟陵,过了云梦泽,到达了沔水岸边,当地百姓没有不放下手上的事务而去围观的,只有这位老人家一个人继续不停地耕作。

尚书郎南阳人张温感到很奇怪,使人去问那老人家说:

“所有人都去围观,只有老先生你没有停下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老人家笑而不应。

于是张温离开官道,走进田中百余步,亲自和老先生对话。

老人家说:

“我只是一个山野草民,不明白这些说话。

请问是乱世需要皇帝在位呢,还是天下大治需要皇帝在位呢?

皇帝的存在是要像父亲般关爱天下子民,还是奴役天下子民以供养皇帝呢?

古时的圣贤治理国家,自己只是住在茅草树枝造成的房子里,但天下万民却可以安稳地过日子。

现在你们的皇帝,却劳师动众地放纵自己,没有任何顾忌地玩乐。

我为你感到羞耻,你怎么竟愿意叫别人都去观看呢?

”张温感觉很惭愧。

欲请教老人家的姓名,都没有说就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