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的意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4213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山文化的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红山文化的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红山文化的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红山文化的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红山文化的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山文化的意义.docx

《红山文化的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山文化的意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山文化的意义.docx

红山文化的意义

红山文化的意义

  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介绍,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起源于辽河流域已得到可靠的考古确认,这一结论将写进《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由于夏以前无地下史料,夏以前是否有中华文明的遗存,中国考古界一直期待着能够找到实物依据。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外考古学家就踏上了寻找中华5000年文明起源的征程,试图论证中华文明起源可以早到距今5000年甚至6000年,但并未达到预期目的。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辽河流域红山文化考古获得重大发现,专家们在辽宁省西部山区发现一处原始社会末期的东山嘴大型石砌祭坛遗址,随后又在与其相距50公里的辽宁省凌源市、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村发现一座女神庙、数十处积石大冢群以及一座面积约4万平方米类似城堡或方形广场的石砌围墙遗址。

经碳十四测定和树轮校正,确定这些遗址距今已有5500年。

  从1983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出土了包括红山女神头像、陶质塑像、彩陶、玉雕龙等大批精美绝伦的文物。

特别是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3年对遗址中第16地点中心大墓的发掘,首次发现了大型玉人、玉凤等红山文化精品。

  考古专家们在对上述考古遗存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山嘴、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坛、庙、冢布局类似北京的天坛、太庙和明十三陵。

祭坛遗址内有象征“天圆地方”的圆形和方形祭坛,建筑布局按南北轴线分布,而且注重对称,有中心和两翼主次之分;积石冢群周围有很多陪葬的小墓,从中可以看出氏族成员的等级分化相当严格,已具有“礼”的雏形。

  依据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关于中华文明和国家起源“古国—方国—帝国”的理论,辽河流域考古表明,红山文化在古文化聚落层次性分化的基础上,已达到产生最高层次中心聚落的水平,并以宗教形式将这种以一人独尊为主的等级分化固定下来。

这正是基于公社又高于公社之上的高一级的组织形式即古国的特征,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

  郭大顺说,中国传统史学一向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辽河流域的考古证据证明,中华文明起源不是一个中心而是多中心,包括辽河流域在内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揭秘五千年以前的文明红山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北方向的不远处,是东北最负盛名的彩陶文化遗址。

  1955年12月,著名考古学家尹达著的《中国新石器时代》出版。

在《关于赤峰红山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一章中,尹达根据这里出土的陶器和石器特点分析,把分布范围在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交界的燕山南北及长城地带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命名为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正式命名30年后,1986年7月24日,新华社的一则电讯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红山文化的分布区域辽宁省西部山区,发现了距今大约五千多年以前建造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考古学家们根据已出土的大批文物初步推断,五千年以前,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

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为夏代以前的“三皇五帝”传说找到了实物依据。

走近红山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方向不远处,有一片褐红色的山峦,当地人称它为“乌兰哈达”,即红山。

红山令后人向往的不是它的美丽,而是它所代表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在红山文化发现、命名之后的几十年里,因没有新的文物出土,这里自然也就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随着满城汉墓、曾侯乙墓和秦始皇兵马俑等考古重大发现,远在塞外的红山显得有些苍凉和冷落。

1986年的《人民画报》第八期刊登了一幅五千年以前红山文化C形玉雕龙的大幅照片。

玉雕龙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

专家们发现:

两千年来,中国的历史学家们上了秦始皇的一个大当,是秦始皇修建的长城遮住了他们的视野。

他们要打倒以长城自封的中国文化观,到长城以北去寻找中国古代史的资料,那里有中华民族更老的“老家”。

玉雕龙

  从上世纪初始,就有一些红山玉器面世。

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们被看成为商周时期的文物或战国和汉代的装饰品。

1971年8月的一天,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农民张凤祥修梯田时拣到一块钩子一样的东西,拿回家后发现是一件玉器,便送到翁牛特旗文化馆。

文化馆把它当成一件普通文物锁在箱子里。

1984年,红山文化的发现出现重大突破。

在牛河梁,考古队员发掘一座红山文化古墓时,发现了五千年前的玉猪龙。

此事立即引起轰动。

消息传到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突然想起张凤祥送来的那件玉器。

这件玉器终于在被忽视了十多年后得到确认:

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五千年以前,由当时的红山人精心制作的、国内首次发现的玉雕龙,是“中华第一玉雕龙”。

人们常见的龙有着兽类的四脚、鸟的毛、鬣兽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而红山出土的这件C形玉雕龙无足、无爪、无角、无鳞、无鳍,它代表了早期中国龙的形象。

C形玉雕龙的年代被确认3年以后,在距离三星他拉60公里的广德乡红山文化遗址,又出土了一件高16厘米、通体黄色的C形玉雕龙。

它的造型与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雕龙基本一致。

龙之溯源

  龙是中华民族自上古以来一直崇尚的神异动物。

但它的真相却是中华文化史上最大的谜团之一。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遗迹十分清晰的原始村落。

2003年10月21日,考古队发现了一个由许多石块和陶片组成的S型动物图案。

很明显,那是一条距今八千年以前龙的形象。

而在这条龙的头部,竟然摆放着一个野猪的头骨。

学者们最终认定,这是一个猪首龙的形态。

  20世纪的80年代初,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赤峰市敖汉旗赵宝沟文化遗址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批七千年前用于祭祀的陶尊。

其中的一件陶尊上竟然有一幅透视画。

画中的动物分别是被神话了的、有着“龙”身的猪、鹿和鸟。

它告诉人们,龙的起源,首先是来源于人们自身的生活和物质生产。

  红山文化玉龙的大量发现,使人们看到从兴隆洼文化到赵宝沟文化,在对猪的崇拜上一脉相承。

它们的出土,不但为人们解开了龙的起源之谜,也为人们展示了龙被逐渐演化的轨迹和不断被神化的过程。

揭秘积石冢

  红山文化自被发现以来的近半个世纪中,调查和发掘的遗址超过500多处,但这些遗址大都是红山人的居住地。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神秘的红山人墓葬却一直没有见到踪影。

  牛河梁是燕山支脉努鲁儿虎山南麓的一组山坡台地。

在牛河梁的土山上,散落着很多不知道什么年代留下来的石块。

这些石块下面,会不会是考古人员苦苦寻觅了多年的红山人的墓葬呢?

  1983年,考古队开进了牛河梁。

他们惊讶地发现,这里的红山文化墓葬遗址共有20多处。

出人意料的是,红山人的墓葬不是那一时期普遍流行的“土坑竖穴式”,而是在墓的顶上堆满石头的“积石冢”。

  1989年秋天,考古队按照计划发掘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的墓,当打开这座墓葬之后,琳琅满目的各种造型的玉器竟然有20件之多。

这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随葬玉器最多的一个墓葬。

  专家们认为,红山文化晚期,已经出现了比较完备的玉礼制系统,这也是目前人们所能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礼制形态。

它对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神秘的“积石冢”里,拥有玉器的墓主人就是五千年以前红山部落里的首领兼巫师。

  积石冢和大型祭坛的出现,传递着这样的信息:

五千年以前的红山人已经纳入了同一宗教信仰和同一行为模式中。

这无疑会增加各群落、聚落间的凝聚力,强化地域共同体的认同感,促进社会秩序一体化进程。

因此,红山文化积石冢和大型祭坛的出现,被看成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之一。

古玉神韵

  面对红山人发达的玉文化,学者们不禁惊呼,这里应该就是五千年以前中国历史上传说的“玉器时代”。

  专家从造型和雕琢工艺的角度,把红山文化玉器分为装饰类、工具类、动物类、人物类和特殊类五大类型。

在众多出土的红山玉器中,数量最多的是动物类玉器,除了C形玉雕龙和玉猪龙之外,还有玉鸟、玉蚕、玉铦、玉蝉蛹、玉龟等等。

  学者们认为,玉器的出现,集中体现了当时的生产技术、科技水平、社会组织形态和社会思想观念的总体发展状况,所以,玉器在古代中国的产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聚焦女神庙

  在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发现了积石冢和大型祭坛。

按照常识,史前文化的墓地总是与相关的地面建筑遗迹相伴随的。

  1983年11月2日,考古队员们在牛河梁发掘出一具泥塑的中国远古女神头像。

女神头像高度写实,造型逼真,她的脸形为方圆形,颧骨突起,双眼中镶嵌着两块经过抛光处理的青色圆形玉片。

女神用坦然而又镇定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五千年以后的人们,面对着考古队员们的惊讶,她带着神秘和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接下来,又出土了另外一些泥塑的女神肢体的残块,这些残块外表细腻,打磨光滑,分别属于六七个女神的躯体。

从出土的位置看,她们的排列也有主次之分,这应该是反映当时社会分化、分层的一个标志。

显然,这是一座女神庙遗址。

红山文化牛河梁女神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远古神殿,它对中国史前宗教、文明起源的研究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接着,又发现了一个大型祭坛。

围绕着女神庙、祭坛和积石冢,形成了坛、庙、冢三位一体,它应该就是红山文化共同体的一个祭祀中心。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这样评价:

女神庙里的塑像可以称为“神”,但她是按照真人塑造的,是有名有姓的具体人物,所以,她是红山人的“女祖”,也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文明曙光

  2004年7月24日,中国北方古代文化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赤峰市召开。

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纷纷前来,共同探讨五千年以前中华文明的起源之谜。

过去,人们把城市的形成、文字的出现和金属铜的发明这三大要素作为文明起源的标志。

而红山文化则赋予了文明起源以新的内涵,它使人们意识到,礼制的出现,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特点。

专家和学者们认为:

红山文化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的结构、布局以及玉葬之礼,反映出礼制在五千年以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这种坛、庙、冢三合一的布局,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太庙和明十三陵。

而这两者的吻合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也是中华文化传统形成的过程。

过去,人们把中国古代史看作是长城以南的事情。

红山文化的重大考古发现,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不是一个中心而是多个中心,西辽河流域、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龙之溯源》

  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农民张凤祥,在离村子后面不远处的文冠果林里修梯田的时候,脚下的铁锹突然碰到了石头块,他俯下身子一摸,发现一个好像是人工砌成的石洞。

面对着这个石洞,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决定把石块拣干净,看看里边埋藏着什么秘密。

  张凤祥在石洞的底部,摸出一块像钩子一样的东西。

它质地坚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张凤祥以为他挖到的是一块废铁,也许能到废品收购站卖上几个钱,于是,在收工的时候,就顺便把它拿回了家里。

C形玉雕龙

  当年,张凤祥的弟弟张凤良,还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看着哥哥扔在地下的像“铁钩子”一样的东西。

他找了一根绳子把它绑紧,开始拖着“铁钩子”和小伙伴们在村子里玩耍了起来。

  张凤祥:

“可能是有个七天八天的,哎,就拖出来(光泽),太阳再一晒,就能看出这是个玉。

  当张凤祥发现这是一件玉器以后,就带着它来到翁牛特旗文化馆。

文化馆里一位叫王志富的干部。

用了三十元钱,就征集了这件文物。

  翁牛特旗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的造型和制作的年代。

他们只是按照惯例办理了入库登记手续之后,把它当成一件普通的文物锁到了箱子里。

  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王时麒:

“我们现在考古挖掘的许多东西,都可以测定年代,比方说陶器、瓷器,都可以测定它制作的年代,我们可以区别真假,都可以做鉴定,但是这个玉器它不行,因为玉器本身它没有测定年代的手段,测不了它的制作年代。

  1984年,红山文化的发现才有了重大突破。

在牛河梁,考古队员挖开了一座5000年以前的、陪葬有玉器的红山文化古墓,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古墓主人的胸部,摆放着两个精美的玉器。

考古人员经过仔细辨认和研究后,认为它们是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

  牛河梁发现5000年前的玉猪龙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这个消息传到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贾鸿恩,突然想起1971年他们征集的三星他拉出土的那件玉器。

他意识到,那件被他们锁在箱子里的玉器,极有可能是与牛河梁玉猪龙一样珍贵的文物。

他立即把三星他拉的玉器装进挎包,坐火车赶到北京,请苏秉琦先生鉴定。

  苏秉琦是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他告诉贾鸿恩:

这也是一件珍贵的玉龙,是一件重要的红山文化遗物。

当听说他要乘火车返回赤峰的时候,苏秉琦嘱咐道:

小伙子,你要好好地保护它,这不是一件普通的文物。

  1971年在三星它拉发现的玉龙,终于在被忽视了十多年以后得到正式确认:

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当时的红山人精心制作的、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

  玉雕龙为碧绿色,高26厘米,重一千克,身体呈英文字母里c的形状,因此它以后被命名为c形玉雕龙。

它的鼻子前伸,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梭子形,眼尾细长上翘,头上刻着细密的方格网状纹,龙的脊背有21厘米的长鬃,长鬃占了龙体的三分之一以上。

龙的脊背上有一个圆孔,经过试验,如果用绳子穿过圆孔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

这件玉龙是用一整块玉料雕刻而成。

出土C形玉雕龙的翁牛特旗

  而红山出土的这件c形玉雕龙无足、无爪、无角、无鳞、无鳍,它代表了早期中国龙的形象。

  三星它拉的c形玉雕龙的年代被确认三年以后,翁牛特旗又传来喜讯,在距离三星他拉60公里的广德乡红山文化遗址,又出土了一件高16厘米黄色的c形玉雕龙。

它的造型与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基本一致。

  赤峰发现玉雕龙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渴望了解玉雕龙的人们,把探询的目光投向中国塞外的红山。

而关于龙的原型的讨论也因为c形玉雕龙出土而开展起来。

  考古界普遍的观点认为,这两条色泽不同的c形玉雕龙,是以蛇的身躯为主体的多种动物的复合体。

但是在龙的头部,是什么动物的看法上却引起了争论,有的人认为龙的头是猪的头颅,有人则认为是鹿头,还有人把龙的头看成是熊的脑袋。

那么这两条龙最初原形是什么呢?

  龙,是中华民族自上古以来一直崇尚的神异动物。

但是,它的真相,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大的谜团之一。

  近年来,随着古人崇尚龙的遗迹不断出现,从而引发和激起人们对龙的原型探讨的热情。

于是,关于龙的最初原型的种种设想便应时而生。

  辽宁师范大学文博系主任田广林:

“关于龙的原型,学者们的说法是种种种种,归纳起来大概有四种,就是四大类,一种说法认为呢,龙的原型是出于动物,某一种动物。

那么还有人认为,龙啊,它的原型是自然物。

你比方说,彩虹、云、龙卷风、河水,这都认为是龙的原型。

还有一类就是植物,比方松树,是龙源于松树,最近有些学者认为,龙的原型它是昆虫。

  中国龙的最初形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翁牛特旗出土的两件c形玉雕龙的头颅是猪首的造型吗?

  2003年,一批考古队员,来到了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上。

  兴隆洼文化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遗迹十分清晰的原始村落,因而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在发掘的3万平方米面积里,有170多座房址,400多座窖穴,经过碳14测定:

兴隆洼人生活在距今8000年以前,是红山人的先辈。

那个时候,人们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原始农业刚刚萌生。

  2003年10月21日,在兴隆洼文化遗址的一处现场,考古队发掘一个面积为4平方米的灰坑。

在灰坑里,他们清理出了6个存放食物的窖穴,

  考古人员清理完六个小坑之后,发现中间还有一个大的灰坑,被六个小坑紧紧环绕。

当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大坑中的灰土清理干净,一个意想不到的东西出现了:

由许多石块和陶片组成的s型动物静静地躺在那里,那是一条距今8000年以前龙的形象。

更让人吃惊的是,在这条龙的头部,竟然摆放着一个野猪的头骨。

  有的学者认为,用野猪的头颅作为龙的头,充分说明了先民们对野猪的崇拜。

  田广林:

“在这个宗教发生,这个早期宗教发生有个特点,人们崇尚的对象,往往都是他们依以为生的衣食之源”

  刘国祥:

“兴隆洼文化时期,是狩猎采集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业经济已经出现,但是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主要是靠这种打猎、鹿、猪、狍子、熊,打这样的动物,来作为他的主要的肉食资源。

其中,猪所占的比例非常大,而且当时成群的野猪啊,活动在这个地方,植被条件非常好,那么是人们获取肉食的,主要的动物,所以说呢,他就开始对它崇拜,祈求猎物的繁盛,并祈求狩猎活动的成功。

  20世纪的80年代初,一批考古队员的身影出现在赤峰市敖汉旗赵宝沟文化遗址上。

赵宝沟文化距今7000年左右,考古证明,红山文化是它的继承者。

  一天,考古队员们在一个小山坡上,发现了一批7000年前用于祭祀的陶尊。

令考古队员感到意外的是,在其中的一件陶尊上,竟然有一幅透视画。

画中的动物分别是被赵宝沟人神话了的猪,鹿和鸟。

  有的学者认为,陶尊上刻画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动物合体。

它集中了多种动物的神通和特长,这样的客观特征,为人们从根本上揭开龙的原型之谜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六、七千年之前,野猪、鹿和鸟,都是赵宝沟人最常见、最熟悉的动物。

因为这些动物,都是他们狩猎的目标和赖以生存的给养。

第二地点一号冢四号墓出土的玉猪龙

  赵宝沟人怀着虔诚的心,把这些与他们的生存密切相关的动物,精心描绘在神圣的陶尊上加以膜拜,目的是让它们成为沟通人与天的媒介,祈求丰衣足食。

  赵宝沟文化陶尊的出现告诉人们,龙的起源,首先是来源于人们自身的生活和物质生产。

  几乎在这件陶尊出土的同时,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又有一些神秘的“玉猪龙”不断出土。

  “玉猪龙”目光温顺,肥头大耳,鼻子短平,鼻梁上刻着细密的皱纹,这些特征,配上弯曲的身躯,显得十分有趣和令人喜爱。

  如果,拿“玉猪龙”与三星它拉发现的“C”形“玉雕龙”作个比较,人们不难发现它们在造型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关注红山文化的苏秉琦先生

  殷志强认为,玉猪龙的这种造型特征,是当时'农耕文明的一种表现。

  远古时期,猪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除了把猪作为食物以外,还把它作为“水兽”,在祈天、求雨、防洪等祭祀中,经常把它作为祭品,

  这些观念反映到玉器造型中,玉龙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龙体的形状为什么源于蛇的身躯呢?

有人认为,这是红山人对蛇崇拜的原因。

因为,蛇的活动与季节的循环是相符合的,因此,古人以蛇象征土地和繁殖力。

再加上当时发达的养猪业,于是,就出现了猪首蛇身龙的形象。

  红山文化玉龙的大量发现,使人们看到从兴隆洼文化到赵宝沟文化,在对猪的崇拜上一脉相承。

它们的出土,不但为人们解开了龙的起源之谜,也为人们展示了龙被逐渐演化的轨迹和不断被神化的过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朝宏:

“红山文化的玉龙,应该说在史前时期,出现的最多的,而且制作最精美,应该说是属于一种比较成熟一些的龙,不是最初形态的这种龙了,但是对于龙的崇拜,应该说呢,出现的时间是比较早的,你比如在兴隆洼文化这个阶段,就出现了用石块堆砌的龙,在赵宝沟文化阶段,也出现了出现在陶器上的龙的形象。

  1984年,83岁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沈从文先生,得知三星他拉出土了C形玉雕龙的消息,他通过有关部门,表达了自己渴望在有生之年,能亲眼目睹玉雕龙的愿望。

  这一年秋天,翁牛特旗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把玉雕龙送到了沈从文先生在北京的寓所。

  翁牛特旗文化馆文物组工作人员蒙景新:

“他呢,看了这件玉龙以后呢,就是说,非常非常的激动,好半天呢,才说出一句话来,他老重复的一句话就是,哎呀,这件东西呀,是很难得的一件珍品。

  1989的六月,为了迎接建国四十周年的到来,三星他拉出土的c形玉雕龙作为珍贵的展品被调往北京参加展出。

此后,它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马义 丁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