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说文解字文章刊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3843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性别说文解字文章刊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性别说文解字文章刊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性别说文解字文章刊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性别说文解字文章刊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性别说文解字文章刊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性别说文解字文章刊登.docx

《性别说文解字文章刊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性别说文解字文章刊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性别说文解字文章刊登.docx

性别说文解字文章刊登

性別說文解字—文章刊登

家後

「…阮將青春嫁置恁兜,阮對少年跟你跟甲老,…阮的一生獻乎恁兜,…等待返去的時陣若到,我會讓你先走,…因為我會嘸甘,放你為我目屎流。

」相信有在留意閩南語流行歌曲的人,對前面的歌詞和旋律應該不會陌生,這正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台語歌:

「家後」。

由樂壇奇才鄭進一作詞作曲,閩南語歌天后江蕙主唱,透過江蕙優美動人歌聲的詮釋,餘音繞樑,一度也令我忍不住學著唱,愛不釋「口」。

唱著唱著,自己敏銳的性別意識使我隱約覺得「家後」的歌名及歌詞涵意,似乎透露著一些關乎性別問題的訊息。

我好奇地上網瀏覽,想更進一步瞭解這首歌的來龍去脈,查出其歌名的詞意及源由。

家後是閩南語詞,它的意思是指「妻子」。

早期禮教謹嚴,婦人被規定居於內室,不輕易拋頭露面。

大戶人家,四合院宅第,內室多在最後,因此衍生出以「家後」一詞作為對外稱呼妻子的自謙詞。

與時下常見的「牽手」一詞不同的是,牽手是台灣原住民平埔族稱呼妻子之詞,後亦廣為漢人所使用。

「家後」起始於台灣本地鄉紳大戶,帶有中國人謙遜、隱而不張揚的文化特性,「牽手」則流露出原住民的自然率真。

我還在網上意外地搜尋到這首歌的背景故事,標題是:

「她嫁進他家門時十六歲,他五歲」,故事的發展坐實了標題預埋無奈女子宿命的伏筆;「家後」的犧牲真是令人感動,賺人熱淚!

故事的結局總算是圓滿收場,一個賢妻典型,配上知情重義的丈夫,終究證成了一段貼合中國傳統婚姻價值觀的感人情節,適足以完全掩蓋了婦女的辛酸宿命結構。

再看看網路上的評論,清一色的「感動」、「讚揚」、「歌頌」婦德,竟聽不到一絲「異音」,似乎沒人反省如此令人感動的故事,原是用整個社會供奉給女人的「牌坊」換來的。

婦女必須躲藏在家「後」,以彰顯男人的謙遜,同義詞如「拙」荊、「賤」內等,也都是傳統大男人慣於用來對外稱呼妻子的代名詞。

男人有權如此「謙虛」的自貶妻子,象徵著女人只是男人可以隨意操弄對待的附屬品。

也許有人會辯稱,家後就是家庭的「後盾」,妻子善盡相夫教子之責,讓夫君在外無後顧之憂,有何不好?

這使我想起一句熟稔佳話: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偉大的女人。

」是的,女人經常很偉大地成就男人,但是男人的偉大成就經常是建立在女人無怨無悔的犧牲奉獻之上,鞏固父權結構的社會怎能不極力稱頌這樣的賢妻?

並藉此立下典範,供人景從,好讓既得利益的男人,由於穩定的社會秩序,繼續享有特權。

然而隱藏在此社會系統背後的現象,卻是女性淪為歌頌傳統婚姻觀下的祭品,女人在這種牢不可破的宿命結構裏,永遠都該只是認命的「油麻菜籽」!

我還是欣賞原住民以「牽手」稱呼妻子,因為牽手是「平行」的,相互尊重的,而且同甘共苦,真情流露。

「…牽妳的手,行咱的路,牽妳的手,嘸驚艱苦…」這樣的歌,其中沒有宰制,卻也同樣感人。

姓名:

王世哲

現職:

高雄縣仁武高中校務主任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可憐的馬桶蓋

我家是由三個可愛又善良成員組成的溫馨家庭,二男一女,爸爸和我是男生,只有媽媽一個人是女生,決定事情時,永遠都是二比一,由男生獲勝。

平時在家經常會發生男女不平權的問題,往往事情過了就不在意了。

像每次吃完飯都是媽媽一個人在整理桌面及菜餚,我和爸爸看電視等著媽媽的水果,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對的行為,但已養成習慣。

髒衣服換下來之後,就隨意亂扔,除了沒翻面之外,也沒丟入集衣桶中。

生活中有許多小事,我和爸爸都當大老爺,辛苦都丟給媽媽。

我家的馬桶最可憐了,每次都會聽到因『它』而爭吵的聲音。

媽媽常罵我和老爸,為何上完廁所不把馬桶蓋掀起來?

有時我們會不理會媽媽隨他罵,有時會找藉口『忘了掀起來』!

反正就是會有一大堆的理由就是了。

其實想想,也不是媽媽愛嘮叨,我和老爸也真是太過分了!

如果是冬天,當媽媽上廁所時,坐上濕答答且冰冷的馬桶蓋時,怪不好受的!

總覺得對不起老媽,難怪她會唸我們!

即使家中成員比例是二男一女,仍然要替唯一的女性—媽媽著想,尊重媽媽的感受,雖然媽媽都只是嘴巴唸一唸不計較,我和老爸也該檢討一下,老是這樣以男欺女,真的很不應該。

大家都是一家人,也不能忽略媽媽的感受,正視媽媽的感覺,男女之間的性別平等,該從家庭著手,才能將觀念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台中縣大雅國小四年一班何唯

關於馬子

「喂!

你馬子勒?

怎麼沒有跟你一起來?

」這樣的談話在年輕一代的男性中,經常出現。

「馬子」-是年輕人用來稱呼女朋友的代名詞。

曾經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聽到一名男同學詢問另外一名男同學的女朋友怎麼沒有一起來上課,用的便是:

「喂!

你馬子勒?

怎麼沒有跟你一起來?

」,於是我隨即問其中一位男同學,「馬是用來幹甚麼的?

」他回答我:

「用來騎的阿。

」我便說:

「那你叫你的女朋友馬子,意思是女朋友只是用來騎的嗎?

」同學回答:

「不是!

但是大家都這樣說。

」看了以上的對話,我們不難發現,性別歧視無所不在。

而大家都怎麼做,顯然也是性別歧視透過社會化來影響每一個人,而這些受影響的人,通常也很少去懷疑這些帶有性別歧視的話語,背後帶有甚麼意義?

而「馬子」一詞,顯然是將女性伴侶的功能矮化成為「僅是用來性交的對象」。

而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中對「馬子」一詞的解釋為「大、小便使用的桶子」(明,湯顯祖,還魂記,第二十齣)。

顯然,稱呼女性伴侶為馬子的意義,正是在貶低女性角色,將女性地位與馬桶等較污穢的、低劣的概念相連結。

而事實上在這背後還有更深一層的權力運作在裡面,即是男性之間彼此以「馬子」稱呼女朋友,是為了在男性與男性之間存在競爭關係的一種實踐,即是男性在同性面前必須要炫燿自己「擁有」女性並能完全「控制」女性,也因此反映出女性長久以來的附屬、附庸地位。

以貶低女性的方式來鞏固男性權力,或是強化男性與同性之間競爭關係的優勢地位,是父權社會鞏固男性權力運作上的重要手段。

而不論男女,許多人也經常不自覺的被這樣不平等的性別歧視語言所操控而渾然不自知。

因此「性別意識的提升」仍是當下性別平等教育重要的工作項目。

姓名:

吳秉謙

職稱: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三年級學生

不平等的起跑線

  「寶貝寶貝不要哭,眼淚是珍珠,哭多將來會命苦,賭博會賭輸,寶貝寶貝不要哭,眼淚是珍珠,哭多將來會命苦,嫁給大老粗,寶貝寶貝不要哭,眼淚是珍珠,用功努力去讀書,嫁個好丈夫。

  從小周圍的人就是這樣期待著小女孩…難道,女生一定要學著做個賢妻良母,好待長大以後找個好老公嫁、讓老公養活自己的下半輩子嗎?

然而老公養老婆就順理成章,為什麼老婆養老公卻會換來許多批評的字眼呢?

其實女性們一直都不遜於男性,只是她們都在等著你們,等著你們的支持與肯定。

我算是個隔代教養的孩子,小時候,當家裡亂了,我常聽到阿公阿媽對我說:

「家裡這麼亂,女孩子也不會整理將來誰要妳!

」而哥哥卻能悠閒自在的看著電視。

沒有人做家事時,他們不會對哥哥說「小心以後娶不到老婆」卻一致的告誡我「小心以後嫁不出去」我也只能硬著頭皮乖乖做家事,不敢有任何抵抗,深怕變成阿公阿嬤說的那樣「不做家事就嫁不出去、沒有人要…等等」從小被灌輸這樣的觀念,使我長大以後,將「男主外,女主內」視為理所當然的。

直到近年來,政府有極力的推動兩性平等教育、工作法…等等惠於女性的政策,這樣的觀念才被內心逐漸升起的兩性平等意識給打垮。

但是,社會上所有人真的都把這種錯誤觀念給貶乏掉了嗎?

  如果我們還相信男生和女生的學習能力是一樣的,我們是不是就該重新反省自己是否給了男生和女生一條不公平的起跑線呢?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中國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用她統治大唐的魄力與能力,推翻了這句話,也從歷史上文武並備、率領軍隊的女將軍-梁紅玉她過人的能力與才華中,得到了許多不同的解答。

女性自古以來無法接受教育,不能有所發展,但歷史上卻仍有許許多多出色的女性!

女性跟男性的能力都是一樣的,別再讓他們因為後天的施壓及觀念,而讓他們的能力、成長受到不同的限制與榨壓。

而「兩性平等」再也不是一句口號、一個想法,我們必須要努力去實踐它!

讓我們不分男女,手拉手,一起達成兩性平等,邁向男女攜手創造更強大的新紀元吧!

國風國中 8年6班27號張君薇

從「豬不肥、肥到狗」談性別平等

從小課業成績還算不錯,所以家境清寒的我,也一直靠著獎學金及半工半讀讓自己一路唸到國立大學!

姐姐還一路唸到博士哩!

只是相較於大哥國中畢業就去唸軍校報效國家,鄰居們往往在閒聊時,就常嘲諷我們家是「豬不肥、肥到狗」!

當然這個豬就是我們家的男孩子,而狗就是女孩子囉!

雖然說這句話的鄰居們,他們的小孩課業成績表現不如我們,有可能是酸葡萄心理作祟,才這麼說的。

可是當時的我聽見此種說法時,心中還是非常生氣,覺得這一句話非但矮化了女孩子,而且也剝奪了女孩子升學的權利!

還好父母親對此一笑置之,雖然生活辛苦卻還是努力地讓姐姐與我能唸就唸,才能造就現在的我們!

早在過去的傳統農業社會或是在目前週遭的親朋好友中,經常耳聞類似的事件層出不窮,好像女孩子比男孩子表現優秀的話,就會招致批評與嘲諷,不是說:

「豬不肥、肥到狗」,就是「女孩子書讀太高嫁不出去」種種不公平的話語。

而男孩子一旦表現優秀時,就代表祖宗保祐、家族之光、鄰里之光!

中國傳統的觀念認為女孩子「無才便是德」,最好唸個基本學歷後,找個普普通通還過得去的工作,做個三、五年就找個長期飯票嫁人,然後乖乖在家中整理家務、相夫教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最好!

甚至二十一世紀的現在,這樣的傳統枷鎖並不因為時代的進步而改善多少。

在許多領域中,當女性想往上發展時,常常會被她的家人以讀了太多的書會嫁不出去的理由,阻斷許多發展的進路!

這樣的情形在全國上下極力提倡性別平等的今天,更顯嘲諷與無奈!

如今我也為人母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直秉持著性別平等的觀念與態度,雖然婆婆有時不經意還是經常對著女兒說:

「女孩家坐著不要腳開開,難看!

」、「女孩家笑的時候不要這麼大聲,以後嫁不出去!

」等等在兒女犯同樣過錯時卻只數落女兒的情形,我只能在一旁不斷補充「不僅女生不可以、男生也不適合這樣!

」,努力幫助兒女對抗傳統不合情理的性別迷思。

不知道是不是在教育兒女的過程中,常常分享性別平等相關的故事與經驗,還是給他們太寬廣的成長空間,以致於現在我九歲的女兒在同儕中屬於中性女生,不愛穿裙子,平日除了常抱著粉粉可愛的娃娃說悄悄話,和死黨一起玩扮家家酒外,也愛和男生瘋著追趕跑跳碰!

而我那五歲的兒子除了愛玩弄刀、槍、劍、車之外,也喜歡寶貝粉紅色的娃娃或帶著美美可愛的水壺上學,還天真的抱怨為何男生不可以留長髮、綁辮子、穿漂亮的裙子?

有學生問過我一個問題:

「如果當我以後發現自己的兒女竟然是同志時,我會怎麼辦?

」當時我也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會問他們是否需要媽媽幫什麼忙?

」因為我知道在那個時候,最徬徨最無助的是我的兒女,因為這個社會可能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接納同志。

所以我如果可以為他們做什麼的話,那就是站在他們的立場陪他們及幫助他們成長!

姓名:

張金蓮

職稱: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諮商輔導中心輔導員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中國傳統社會中,男性肩負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使命,總是被賦予較高的權力和責任;女性卻是從小被灌輸「女子無才便是德」、「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三從四德」等觀念,重男輕女的風氣從《詩經》中稱生男為「弄璋」,生女則謂之「弄瓦」,可見一斑。

因此兩性之間的不平等,主要緣於傳統男尊女卑的文化,對兩性的刻板定位所致。

女人是「油麻菜籽命」的宿命觀讓女人從披上嫁衣那一刻起,成為裡外不是人的「邊緣人」,自此娘家把女兒當「外人」,夫家也不認同是「自己人」,這殘酷的事實像萬里長城般阻隔著女兒與娘家的互動。

因此有一首詩描寫了新嫁娘的心情:

「拜別高堂日欲斜,紅巾拭淚貴新花。

徒來生處卻為客,今日隨夫始是家。

」新娘子在成婚之日才恍然大悟,原來她只是家中的「過客」,如今要離開生長多年的家庭,新娘子不禁要問:

女兒出嫁,真的是潑出去的水嗎?

漢朝名醫淳于意因有罪將被處以肉刑,淳于意被綁往京城前,不禁感慨萬千地對著五個女兒說:

「生子不生男,緩急非有益!

」於是,緹縈一路隨父到長安,上書天子為父伸冤,一片孝心表示為了父親願意成為官婢代父贖罪,希望皇帝讓父親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孝文皇帝深受感動,並接受了孝女緹縈提出讓人犯有機會改過自新的想法,自此廢除殘酷的肉刑,「緹縈救父」遂成為傳頌千古的佳話。

這則故事讓我們瞭解女兒對父母有著一份責任感,也是因為血濃於水的親情動搖了根深蒂固、不盡合理的社會規範,漸漸地改變傳統觀念中男女兩性在奉養父母的義務及態度。

誰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猶記得結婚那天,父親交代兄長只要禮車一開動就要在後面潑水,表示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

當時我氣憤地表示我不是潑出去的水,因為婚後我還要繼續住在娘家,直到存足買房子的頭款為止,所以要求父母將水往娘家裡潑,表示「嫁出去的女兒是潑進來的水」!

父親深深瞭解我的心意,眼神之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語重心長地告訴我: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是指新娘子要能善待夫婿、永相廝守、白首偕老,就如同『覆水難收』是不能輕言離婚之意,這是一種祝福,不是嫁出去就不要妳了!

」婚後我深切地體認:

嫁夫當然就要隨夫,公婆也是孝順的對象。

女兒出嫁是多了一對父母,公婆多了一個女兒;兒子結婚是多了一對父母,岳父母多了一個兒子。

因為結婚時我們夫妻雙方就有這種想法,所以不論是對父母、公婆,或是對父母、岳父母都一樣的孝順,不再被傳統觀念「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束縛。

在目前的工商繁榮社會,媳婦「孝敬公公婆婆」為人所稱讚,女兒「孝順娘家父母」更是理所當然,出嫁後的女兒並不因為身份的改變或工作的繁忙而放棄照顧父母的權利與義務。

因此在婚後能將娘家當作一個安全堡壘,與父母互動更加頻繁、感覺更親密,甚至絕大多數的父母認為女兒比兒子孝順、貼心,並視沒有生育女兒為人生一大憾事了!

所以嫁出去的女兒,豈是潑出去的水!

北市明湖國中陳淑慧老師

臺灣話有句俗諺:

「疼某是大丈夫,打某是豬狗牛。

」當家暴新聞不斷地佔據著玻璃窗撥放,寶島不再是越南新娘嚮往的天堂,醜陋的字眼刺穿了美麗的胸膛,每一道裂痕都是最愛留下的傷。

臺灣人說臺灣話,講講就忘,十分荒唐。

周杰倫有首歌唱著「麥擱按餒打我媽媽!

」,加班太累,調薪太慢,主管太爛,升遷太難,帳單太趕,老婆太煩,太多的壓抑給了每個男人重重的一擊,碰撞的聲響將左腦上熟睡的惡魔喚起,迷迷糊糊只記得最後不愉快的原因,一句HONEY又是一頓怒罵加拳打腳踢。

臺灣人唱流行歌,聽聽而已,不會在意。

男,這個字說明了男人應該把體力和氣魄用在種田上、事業上,而不是拿與生俱來的優勢,來滿足欺壓女性的自私。

在兩性平等已經被大眾認同並成為一句時尚的口號,政府也制定了相關法律來規範無理的岐視,而社會的許多職場上或其他各種領域中,越來越多的女強人出現,更證實了女性在工作上處理事情的能力和智慧絕對不輸給男生;但是從古代帝王封建制度流傳下來的男尊女卑觀念,仍深植於每個傳統大男人的心坎裡,而這群具有暴力傾向、變態心理的沙文豬,竟樂於做一個老鼠屎,弄臭了許多新好男人所建立的紳士形象。

沒有風度,只有啤酒肚;沒有幸福,只有痛苦。

這是最大的污辱亦是最深的領悟!

正所謂言不如行,行不如馬上做。

在這行行出狀元,行行出女傑的二十一世紀裡,男女平等是個重要且力求實踐的議題,女性同胞應該爭取並擁有被尊重的權利,而男人也應展現出保護異性的決心和能力。

用關懷打破隔閡的牆壁,讓行動敲醒和平的風鈴,五月紅色的日曆,屬於每一朵綻放笑容的康乃馨。

姓名:

黃麒全

兩性平等說文解字

「男主外,女主內」這句話從小就常聽到,記得公民課本上也常提到。

就它字面上的意思看來,男生應該是主導家庭外面的事務,而女生當然就事顧家啦(其實可以說就把家裡的是交由女生來主持)。

新一代講求男女平權的社會會認為:

「男人不論做什麼事,都偉大的不得了成為一家之主,而女人就算做得再好,似乎也只是家的附屬品一樣理所當然。

十分的令人不平」。

小時後聽到「男主外,女主內」,我就覺得很慶幸自己是女生,天真的認為男生在外奔走打拼是多麼辛苦的是阿~!

而女生就待在家做家事帶小孩,真是回饋的優待!

現在講求的女強人、新好男人,說是女人在職場上也可以打天下、男人也可以體貼溫柔當奶爸!

其實各取所需啦!

有能力、有耐力又有興趣有何不可呢?

所以我說阿~「男主外,女主內」輕鬆隨姓一點嘛!

就投各位所好改為「男自主,女自主」吧!

再說到這「男兒有淚不輕彈」、「女子無才便是德」啊,先究其本旨,是要「男兒當自強」、「女子守閨房」!

但我時常覺得,「男兒落淚好感性」、「女子讀書氣質芳」!

有同感吧?

!

若再求一些字詞上來看,「男女」、「父母」、「龍鳳」,聽起來總讓人覺得做什麼都把男性擺在前面講?

但其實阿女生也別洩氣!

諸有「雌雄」、「母子」、「母校」等,說明了女性的重要和角色。

女性總象徵著生命的孕育和偉大的母愛。

在這世上,就是同時存在著男與女,結合而繁殖下一代,缺一不可!

這還有什麼好相互羨慕忌妒的呢?

      本名劉亭廷,學生,台北商專財稅二甲

伺查某囝,食了米?

伺查普,就沒食了米嗎?

早期農業社會裡重男輕女的現象是非常平凡而常見的,農業社會需要付出勞力,所以要求多子多孫,則女人嫁入夫家就被賦予讓家族男丁旺盛的任務,這時傳統觀念上只有男生才可以成家立業,而俗諺說『伺查某囝,食了米。

』就是說抱怨女兒最沒有用,女兒只會消耗家裡的糧食而已,不如兒子可以養家,另一方面也暗指替別人家養孩子,是很不值得!

這種錯誤觀念傷害到所有女性,只能說就像潑出去的水,反應生為女性的悲哀!

『婦人,從人者也。

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

』很久以前男人心靈總是籠罩著這種大男人主義,而女人也必須順從男人,女人真的那麼沒用嗎?

不!

早期社會就有『光光月,不值著暗暗日。

』的觀念,意指女人的能力再怎麼高強,女人在怎麼努力,都比不上昏庸的男人,當然!

男人最大,所以女人只能扮演順從的腳色!

現今社會女權意識雖然高漲,男性也同意女性應享有男性相同的權益,不過男女平等也只是表面平等而已,男性只做到女士優先、為女士服務等表面社會禮儀,心理多少都有歧視女性、看低女性能力等,可見大眾尚未已完全以平等的眼光來看待兩性,所以因拋開不平等的舊思想,加強兩性平等的觀念宣導,使得男女平等,不再重男輕女!

隨著社會型態改變,女性教育提高,工作能力增加,使得傳統刻板印象改變,女性工作方面成就不下於男人,今日的女人絕對有能力追求想擁有的事物,『女性不再是弱者』,女性有能力接受任何挑戰!

國風國中八年十八班二十九號鄭婷穎

最近翻開報章雜誌,看到模特兒.SHOWGIRL等行業成為當紅炸子雞,各式各樣的選美活動也琳瑯滿目,同樣身為女生的我,當然也喜歡欣賞許多美的畫面,也很開心這個行業衍伸了更多發展的空間.

可是,當每個人在讚嘆的同時,許多人會以先入為主的觀念,將這些女孩子當成<花瓶>,譏笑她們只是虛有其表,從這個名詞,用放大數倍的角度,去看待這些看似讓女孩子發展的舞台,實則讓女生成為價值衡量更嚴重的代表.這種矛盾的做法,在現今強調男女平權的社會,不是一樣的不公平嗎?

.

翻開字典,男這個字拆成田與力,分別代表著土地.權勢與才能,而女這個字則代表柔弱,幼小的意思;美指的是漂亮,更好的解釋也只是良好的德行,帥呢,那就不同了,引導、率領、遵循,還來個面容俊俏或舉止瀟灑、風度翩翩:

三個女,即姦,解釋不外乎是禍亂,狡詐,邪惡小人(三個男在一起的字,字典找不到,可能倉頡忘了造了吧):

.....從字面上的意義不難看出,男尊女卑的形象根深柢固,正因為如此,長年被視為弱者的女性,不應該為此看輕自己或將種種的不公平當作藉口,以利享受特權;而自以為強者的男生,也應該以尊重的角度去看待另一個性別角色,而不是依舊將女生視為一筆交易,一種物品,應該著重她的內涵,而不是品頭論足其外表.

當每個人都學會真正的尊重時,兩性平等才會開始存在….

加把勁吧,人類,ㄏ哈哈哈……..

臺北商業技術學院財三甲賴韋蓁

性別平等說文解字

中國自古以來即有男尊女卑的觀念,這樣子的觀念一直延續至今才被現代言語言論較自由的的社會所加以討論。

自農業社會時,生男孩子是每個為人父母所期待的,也正因為如此有些女孩子的名字裡會有“足”這個字,為的就是希望下一胎可以是男孩子。

而生男孩子為的只是可以延續香火以及傳宗接代,而女孩子對長輩而言只要結婚了,就像是潑出去的水一樣,即使是現今,還是有許多人抱持著這種想法。

在中文裡也常存在著性別不平等的言詞,諸如“女人是禍水”、“最毒女人心”、、、等,這些用語好聽一點是告誡男人們不要被女人所迷惑,但是實質上並不就是在貶低女人嗎?

雖說古代有不少例子是為了女人而身敗名裂,例如吳三桂為了陳圓圓而開山海關使得明朝滅亡、夏桀王為妹喜把江山敗、殷紂王為妲己黎民受災、周幽王為討褒姒歡喜而亂點烽火台招致亡國的命運,這些例子不勝枚舉,也印證了“紅顏禍水”這句話。

但是話說回來位居要位的幾乎都是男的,只有一位“武則天”是自古以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的女皇帝。

放眼全世界,有多少位總統是女性。

說穿了這也是印證“男人都用下半身思考”這句話,回想看看之前炒的沸沸揚揚的美國前任總統柯林頓與柳因司基的新聞,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現今社會風氣雖說開放,但是男尊女卑的觀念猶然存在人心,許多企業依然重男輕女,像是台塑、燦坤等等。

目前某份雜誌調查全世界最有權利的女性為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萊斯”,但是他離總統的路還有多遠,我想大家心知肚明,希望隨著兩性平等的議題漸漸的被廣泛的討論,在未來男與女可以平起平坐。

筆名:

EKA小點

姓名:

賴榮加

職稱:

學生 

男女平等

以往,常發覺有男女不平等的現象,例如:

男生就可以娶「三妻四妾」,而女生就必須守「三從四德」;以前的男生可以讀書,而女生卻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賀生男就用「弄璋之喜」,而賀生女卻用「弄瓦之喜」,「璋」的意思是古玉器,「瓦」的意思是用陶土燒成用作屋頂的材料,以這兩個字的意思來看就知道有不平等的現象…等。

這是為什麼呢?

再拿日常生活中說好了,大家應該都有發現吧,字典裡的許多女字旁或部首的字,都有不太好的意思,例如:

「奴」_供人使喚的人;「奸」_陰險、邪惡;「妖」_荒謬而能迷惑人的;「妓」_賣淫的女子;「妮」_古時候稱婢女;「婪」_很貪心;「娼」_妓女;「婢」_以前稱年輕的女傭;「婊」_妓女;「嫌」_不喜歡、不滿意...等每個都有不太好的意思。

就連成語裡也有不平等的現象,例如:

「男尊女卑」、「男兒膝下有黃金」、「女大不中留」...等都出現不平等的狀態。

  還好隨著時代,現代人已經慢慢的有性別平等的觀念,例如:

生男生女一樣好...等。

也落實了男女平等的概念,這是很好的現象,或許還有一些人還沒有辦法完全接受、適應,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原本的想法會隨著改變的。

  我覺得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應該互相尊重,不該有性別上的歧視。

作者:

台中縣潭子國中

二年1班學生羅苡甄

談現代用語的訛用對女性無形的傷害

如今,民智已開,男女漸趨平等,女性在各種不同的領域的表現,也巾幗不讓鬚眉,性別偏見與歧視就在每日所用的語言之中,只是我們渾然不覺罷了!

譬如,我們常把親密女友,稱為「馬子」,這個措辭顯而易見地,是對女性的蔑視與污辱。

《辭海》解釋「馬子」,說是「溲溺器也」,隨後收錄錢大昕《恒言錄注》引用《通雅》的一段話:

「獸子者,褻器也;或以銅為馬形,便於騎以溲也;俗曰馬子,蓋沿於此。

」但《辭海》隨後又說,馬子本名虎子,唐人「為尊者諱」,改為馬子,見《雲麓漫鈔》。

根據《西京雜記》的說法,漢朝就有虎子,以玉製成,皇帝陛下要解手不用辛苦跑茅房,內侍端來虎子,方便省事多了。

朝代嬗替迄唐朝,高祖皇帝李淵祖父叫名李虎,把這種便器稱為虎,大為不敬,便避諱易虎為馬,稱為馬子抑或獸子。

大概唐代以降的便溺器具名為馬子,有以致之,迄今的衛浴廠商塑成馬形,可謂恰如其分、名副其實。

這也許是每日我們早上的好友──馬桶之名的來由,而不稱虎桶、雞桶、牛桶、龍桶的原因吧。

馬子後來又稱馬桶。

把女孩和馬子結合,大致符合普羅大眾的性愛遐想,一如以茶壺為男、茶杯為女的意象。

馬子一詞,讓在下隱隱覺得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