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护结构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3750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护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围护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围护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围护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围护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围护结构施工方案.docx

《围护结构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护结构施工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围护结构施工方案.docx

围护结构施工方案

围护结构施工方案

一、钢筋混凝土护坡施工工艺

1、素喷施工方案

本工程基坑围护冠梁上部土方开挖采用放坡素喷围护,深度85公分,坡度1:

1。

分层开挖,为保护坡面不受扰动,即时进行边坡素喷围护。

1.1工艺流程

1)修整边坡,埋设喷射砼厚度控制标志。

2)喷射第一层砼。

3)挂网4)喷射第二层砼5)设置坡顶排水系统

1.2素喷范围

坡面至-1.95m支撑梁范围采用素喷混凝土支护,放坡系数1:

1。

素喷范围沿基坑四周,喷射高度为0.85米。

1.3工艺要求

面层采用C20喷射混凝土,素喷厚度为60,配双向钢筋网片ф6.5@250*250。

喷射混凝土采用干喷法,分二层施工。

喷射第一层混凝土厚度为30-50mm完成后,绑扎钢筋网片,然后喷射第二层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钢筋网片钢筋的搭接长度为300mm,横向加强连接筋的搭接采用焊接。

1.4施工要点

①¢6.5@250×250钢筋网片,网片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并与加强筋焊接牢固,端部应与加强筋互相焊接牢固。

每步钢筋网片均应与上步搭接,给下步留茬,两步的钢筋网片接头应上下错开焊接,横向压筋交叉与锚杆焊接在一起。

②面层内的钢筋网片应牢固固定在边壁上并符合规定的保护层厚度要求,经检验合格后进行面层喷射混凝土施工,表面平整,喷完后按规范进行养护。

③本工程上部素喷范围内,土方开挖分段进行,修整后的裸露边坡能在规定时间内保持自立并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支护,对稳定性不好部位必须立即进行支护。

④喷射混凝土的枪头距坡面宜再0.8m~1.5m的范围内,喷射方向应垂直指向喷射面,并从底部向上部喷射。

1.1.5施工注意事项

①素喷施工期间,不得在基坑顶面堆载,以免施工期间边坡坍塌,施工完成后,支护区应避免重车沿基坑边行驶,堆载控制在15KN/㎡。

②素喷支护应分层施工,分层深度满足修整后的裸露边坡在完成支护时间内(及时设置喷射作业)保持自立稳定。

③钢丝网片可焊接或绑扎,网格允许误差±10mm,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如为焊接则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④喷射混凝土终凝后2h,连续7日养护至达到砼设计强度。

1.1.6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①施工用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水泥、砂等具有质保单报告。

②配制砂浆应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按配比正确配制,砂应过筛后方可使用,防止大块材料堵塞压力泵。

③严格控制基坑周围地面荷载,对基坑周边地上建筑、地下工程以及道路工程等应进行监测,采取预防保护措施。

④在施工中如局部地表水补给丰富,可在坑壁设置排水孔引出,不宜强堵。

⑤喷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小于5min,终凝时间不小于10min。

⑥严格按照设计说明施工。

二、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一)、机械钻孔灌注桩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针对本工程的地质情况,决定采用机械钻孔,且机械钻孔具有成孔速度快等优点。

钻孔灌注桩采用泥浆护壁,机械钻进成孔、正反循环清孔,现场制作、安放钢筋笼,水下砼灌注成桩。

1、测量定位

用经纬仪测放桩位,桩位中心插一钢筋,四周各打一根控制桩来控制桩位中心,用砂浆固定控制桩,并经复核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2、埋设护筒

护筒采用4~8mm厚的钢板加工制成,高度1.5m,内径为D(桩径)+20cm,护筒上部开设1~2个溢浆孔;校核桩位中心后,在护筒四周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护筒埋设深度一般为1.2~1.5m。

3、机械成孔

护筒埋设好后,桩机就位,使钻头中心对准护筒中心,要求偏差不大于±20mm。

并及时加片石,粘土泥浆护壁,使孔壁挤压密实,直至孔深达护筒底以下3~4m后,才可加快钻孔速度。

钻孔时应及时将孔内残渣排出,并定时补浆,直至设计深度。

每钻进1~2m时检查一次钻杆的垂直度,如发生斜孔、塌孔或护筒周围冒浆时,应停机。

待采取相应措施后再进行施工。

粘土中钻进时,采用原土造浆。

在较厚的砂层中钻进时,采用膨润土制备泥浆或在孔中投入粘土造浆,为使泥浆有较好的技术性能,适当掺加碳酸钠等分散剂,其掺量为加水量0.5%左右。

泥浆性能指标选择

成孔方法

地层情况

泥浆性能指标

相对密度

粘度(S)

含砂率(%)

胶体率(%)

失水率(m1/30min)

泥皮厚(mm/30min)

静切力(Pa)

酸碱度

机械钻孔

粉质粘土

1.05~1.20

16~22

8~4

≥96

≤25

≤2

1.0~2.5

8~10

砂层

1.2~1.5

22~28

≤4

≥95

≤20

≤3

3~5

8~11

 

桩基工程中常遇到问题、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常遇

问题

主要原因

预防及处理措施

水头压力不足

孔内水位必须高出地下水水位2m

成孔速度太快,容易使孔孔壁塌方

成孔速度视地质情况而异

放钢筋笼时碰撞了孔壁

从钢筋笼解扎,吊插以及定位垫块,设置安装环节等均应予以注意

水头太大,超过需要时,使钻头外侧的土发生涌起翻砂以至破坏

孔内静水压原则上应取地下头±2.0m

地面不平或不均匀沉降使钻机底倾斜导致钻孔偏斜弯曲或连接不当,使钻头钻杆中心成不同轴

场地要平整,钻架就位后转盘与低架要水平,钻架顶端的起重滑轮边缘因固定的钻孔在同一轴线上,钻杆接头应逐个检查及时调整,弯曲的钻杆及要时更换

桩身夹

泥或断桩

混凝土丹落度太小,粗骨料粒太大,未及时提升导管,导管偏斜等原因使导管堵塞。

提升导管碰撞钢筋笼使孔壁土挤入砼中,导管未扶正

砼配合比严格按设计要求配比,粗骨料粒径及坍落度均应满足规范要求,灌砼随时检测顶层上升高度,避免导管埋入过深或提升导管太快而脱离砼面

终孔时以桩长控制为标准进行验证。

钻孔过程中,为防止跑架,应随时校核钻杆是否对中桩位中心,发生偏差应立即纠正。

成孔后,应用测绳下挂0.5kg重铁砣测量检查孔深,核对无误后,经监理工程师终孔验收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4、钢筋笼制作安装

钢筋骨架现场制作,在一次清孔完毕后,起钻、吊车吊放钢筋骨架。

钢筋笼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砼保护层厚度为50mm),其间距竖向为2m,横向圆周不得小于4处,顶端应设置吊环,钢筋骨架在井口分段焊接,采用单面搭接焊时,焊接长度10d,受力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大于500mm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不大于50%,同一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接头位置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钢筋规格、等级、间距等安放必须准确。

钢筋笼的制作应符合图纸设计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要求。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表(mm)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1

主筋间距

±10

2

箍筋间距

±20

3

钢筋笼直径

±10

4

钢筋笼倾斜度

±0.5%

5

钢筋笼安装深度

±100

6

长度

±100

钢筋笼在运输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放应对准孔位,不得强行插入和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钢筋笼安装可用小型吊运机具或起重机吊装就位。

对直径和长度大的钢筋笼,可分节制作和安装,且在每节主筋内侧每隔4m设一道井字Ф20加强支撑,与主筋焊接牢固组成骨架。

钢筋笼安装完毕时,应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该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及时灌注水下砼。

5、安放导管

导管采用壁厚5mm的无缝钢管制作,直径Ф250,导管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1.3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时最大压力的1.3倍。

导管吊放时应居中且垂直,下口距孔底0.3~0.5米,最下一节导管长度应大于4米。

导管接头用法兰或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

6、清孔

本工程采用正反循环工艺清孔,反循环采用气举法清孔,防止二次清孔因沉淤过厚而难以清理,以及保证钢筋笼下放顺利;二次清孔在导管下放后,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控制在1.15~1.2,粘度≤28s,含砂率≤8%,孔底沉渣厚度≤200mm。

清孔过程中,必须及时补给足够的泥浆,并保持孔内浆液面的稳定和高度。

清孔完毕后,必须在30分钟内进行灌注砼。

7、水下砼灌注施工

水下砼灌注是成桩过程的关键工艺,施工人员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做好准备工作和技术措施后,才能开始灌注。

本工程采用自拌砼,混凝土强度等级C20,用砼运输车或人力斗车运至现场,导管水下砼灌注。

砼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控制在18~22cm。

砼充盈系数大于1.1,水泥用量不少于400kg/M3,含砂率为40%~45%,并选用中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为<40mm,采用二级配,砼初凝时间一般宜低于3~4小时。

采用同标号砼隔水塞隔水。

料斗砼灌注量应计算准确,保证导管埋入砼中不小于1.5m。

灌注前,在料斗内灌入0.2m左右的1:

1.5水泥砂浆。

灌注时,保证导管埋入砼中1.5~6m,每根桩的灌注时间符合下面规定:

灌注量10~20M3不得超过2h,灌注量20~30M3不得超过4h,砼浇筑要一气呵成,不得中断,并控制在4~6h内浇筑完,以保证砼的均匀性,间歇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5min内,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30min。

最后一次灌注砼量,应高出桩顶设计标高0.5~0.6m,砼浇筑完毕,马上清除0.3~0.4M,余下的待施工承台时再凿除,以利新老砼结合和保证砼质量。

8、泥浆渣土处理措施

成孔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及时排放至储浆池,再抽进全封闭泥浆车运至弃置点,产生的淤泥渣土及时成堆,然后由渣土车运至弃置点。

9、成品保护

(1)已完成的桩,不允许车辆或钻机从邻近经过,以免造成断桩或桩位偏移情况。

(2)桩芯砼浇筑完成,在砼终凝后,应及时进行浸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昼夜。

三、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

本工程混凝土排桩外设一道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被动区的水泥搅拌桩应先于钻孔灌注桩施工。

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处理效果显著,处理后可很快投入使用。

施工准备:

a搅拌桩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一切障碍(包括大块石、树根和生活垃圾等)。

场地低洼时应回填粘土,不得回填杂土。

b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应配备电脑记录仪及打印设备,以便了解和控制水泥浆用量及喷浆均匀程度。

c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必须具备良好及稳定的性能,所有钻机开钻之前应由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

施工工艺流程

桩位放样→钻机就位→检验、调整钻机→正循环钻进至设计深度→打开高压注浆泵→反循环提钻并喷水泥浆→至工作基准面以下0.3m→重复搅拌下钻至设计深度→反循环提钻喷浆至设计深度→成桩结束→施工下一根桩。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控制

a水泥搅拌桩开钻之前,应用水清洗整个管道并检验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待水排尽后方可下钻。

b将搅拌桩位置用白粉定位,移动深层搅拌机到达指定桩位对中,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体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在主机上悬挂一吊锤,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来进行控制,桩位误差不得大于5cm,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桩长和桩径不得小于设计值。

c对每根成型的搅拌桩质量检查重点是水泥用量、水泥浆拌制的罐数、压浆过程中是否有断浆现象、喷浆搅拌提升时间以及复搅次数。

d为了确保桩体每米掺合量以及水泥浆用量达到设计要求,每台机械均应配备电脑记录仪。

同时现场应配备水泥浆比重测定仪,以备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质检人员随时抽查检验水泥浆水灰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e水泥搅拌配合比:

水泥搅拌桩的固化剂采用32.5级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比不小于15%(55Kg/m),水泥浆水灰比0.45~0.50。

f严格控制喷浆压力和转速及提升、下降的速度,以确保加固深度范围内土体的任何一点均能经过20次以上的搅拌,从而保证桩体搅拌均匀,桩体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每根桩的正常成桩时间不少于40分钟,喷浆压力不小于0.4MPa.

g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端、桩顶及桩身质量,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底部停留30秒,进行磨桩端,余浆上提过程中全部喷入桩体,且在桩顶部位进行磨桩头,停留时间为30秒。

h在搅拌桩施工过程中采用“叶缘喷浆”的搅拌头。

这种搅拌头的喷浆口位于搅拌叶片的最外缘,当浆液离开叶片向桩体中心环状空间运移时,随着叶片的转动和切削,浆液能较均匀地散布在桩体中的土中。

长期使用证明,“叶缘喷浆”搅拌头能较好地解决喷浆中的搅拌不均问题。

i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喷浆时间和停浆时间。

每根桩开钻后应连续作业,不得中断喷浆。

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

储浆罐内的储浆应不小于一根桩的用量加50kg.若储浆量小于上述重量时,不得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j施工中发现喷浆量不足,应按整桩补喷,补喷的喷浆量不小于设计用量。

如遇停电、机械故障原因,喷浆中断时应及时记录中断深度。

在12小时内采取补喷处理措施,并将补喷情况填报于施工记录内。

补喷重叠段应大于100cm,超过12小时应采取补桩措施。

k现场施工人员认真填写施工原始记录。

质量检验

水泥搅拌桩成桩28天后,在每根检测桩桩径四分之一处、桩长范围内垂直钻孔取芯,观察其完整性、均匀性,拍摄取出芯样的照片,取不同深度的3个试样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钻孔取芯抽检数为桩总数的千分之二,并不少于两根,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2Mp。

钻芯取样后的孔洞用水泥砂浆封闭。

采用静载荷试验分别检测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数量:

单桩承载力为桩总数的千分之二,并不少于两处;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为桩总数的千分之一,且不少于一处,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150Kp。

外观鉴定:

桩体圆匀,无缩颈和回陷现象;搅拌均匀,凝体无松散;群桩桩顶齐,间距均匀

四、混凝土支撑梁、压顶梁施工方案

本工程中,混凝土支撑梁较少,只在看台基础加深部分存在,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本工程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压顶梁,在施工开挖到压顶梁低即开始施工。

具体工艺参见施工组织设计有关的结构部分内容。

本工程中为了提早进行开挖,混凝土搀用一定的混凝土早强剂。

(一)、支撑桩施工

1、根据基坑围护施工图,支撑桩分2种,新打支撑桩29根,利用工程桩5根,新打支撑桩700/800进入强风化层1.5米,具体位置祥见“基护-03”。

2、按照设计要求制作钢立柱:

钢立柱1为420*420,4只∠110*110*10角铁用8㎜厚钢板焊接,8㎜厚连接钢板@500㎜,立柱桩锚入工程桩内3.0米;钢立柱2为490*490,4只∠125*125*12角铁用8㎜厚钢板焊接,8㎜厚连接钢板@500㎜,立柱桩锚入工程桩内2.0米。

3、钢立柱加工:

为了防止焊接过程中发生受热变形,采用先点焊后满焊的顺序,焊接时必须保证焊缝长度及高度。

4、施工工艺流程:

放样→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钻机钻孔→测量孔深、终孔→放下钢筋笼→放下钢立柱→下导管、清孔→测量沉渣→浇灌混凝土。

5、施工要点:

(1)钢格构柱与支撑桩钢筋笼通过焊接连接。

(2)每只钢格构柱下放之前,除检查焊接质量外,均应进行复核,防止错放,为便于加工、验收和吊装施工,项目部编制钢格构柱与支撑桩相关参数一览表,施工中严格按照执行。

(3)认真计算吊筋长度,严格控制桩顶安装标高。

6、支撑桩在底板钢筋绑扎以前应根据所在位置不同,分别人工剔除至设计标高(底板或承台标高以上100㎜);钢格构柱内的混凝土需要人工凿除干净(此时钢格构柱已经受力,禁止为凿除混凝土而割断格构柱的缀板),在承台或底板的中部每根角钢上加焊5㎜厚止水钢板,见“基护-11”。

(二)、冠梁及水平支撑梁的施工

1、施工顺序:

(1)修边清土,人工凿除围护桩顶加灌部位的混凝土,清理钢支柱,浇筑混凝土垫层,放线定位;

(2)绑扎支撑梁钢筋→立模板→围护监测单位安放支撑变形监测控制点;

(3)验收→浇筑混凝土→按照规定养护。

2、对混凝土施工的要求:

(1)围护桩伸入冠梁内100㎜,围护桩主筋伸入冠梁内35d(d-钢筋直径);

(2)垫层施工:

将支撑部位的土方整平到设计标高-2.82米(以GL3为例:

冠梁顶标高-2.0米+冠梁高度0.75米+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50㎜后卵石层=-2.82米),铺50㎜卵石层→20㎜厚1:

2水泥砂浆→铺1道油毡隔离层,其中卵石层及砂浆层均比梁底每边宽出100㎜(卵石层及砂浆层在土方开挖后及时清理干净防止落下伤人)。

(3)支撑梁钢筋提前加工,钢筋分段制作,钢筋连接采用气压焊连接;钢筋绑扎必须特别注意冠梁与冠梁节点、冠梁与立柱交接部位的构造加强“见基护-10”

;钢筋绑扎过程中及时配合专业监测单位的监测点预奈工作,当支撑梁钢筋遇到立柱采用立柱扩孔通过的方式。

(4)混凝土浇筑施工:

钢筋、预埋等验收合格后浇注C30砼,填加适量膨胀剂,混凝土的垂直及水平运输主要以塔吊为主,人力车为辅助,混凝土浇筑前在支撑梁侧边搭设运输通道,高度比支撑梁高出300㎜,宽度1500㎜,中间设转弯平台,同时在基坑南北侧分别用模板钉300*500断面的滑槽,滑槽下搭设临时钢管支架,滑槽最下端用钢管搭设5000*5000操作平台,高度同运输通道高度,混凝土支撑梁从中间向两端同时浇筑,2台震动泵同时震捣。

(5)混凝土浇筑10小时后覆盖草袋浇水养护,根据同条件试块强度检测报告,达到90%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

3、腰梁施工:

(1)挖土至腰梁底部以下7㎝处,清土修边,浇筑砼垫层。

(2)围护桩与腰梁交接部位必须彻底清理干净。

(3)围护桩每间隔1根桩凿出桩上的混凝土漏出2根主筋与腰梁的主筋通过L形钢筋焊接,焊缝长度≥220。

(4)其它参照冠梁施工。

4、换撑传力带施工

土方开挖至基底标高后,基础加紧施工。

与围护桩间的空隙用素土夯实,底板浇注好后,在底板、围护桩间做一层C20素砼形成换撑构件(与底板同时浇筑时与底板同标号)。

施工时,应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的尺寸,同时加强养护。

(三)、支撑梁的拆除施工:

待地下室底板及换撑构件达到80%设计强度后,拆除支撑;支撑应采用人工凿除,先凿除联系梁,后凿除主撑,凿除支撑时应对称的进行。

1、考虑整个基坑支护的整体性,先按照顺序破除全部角部支撑,十字梁待整个地下室底板全部施工完毕,等底板和换撑带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按照顺序拆除。

2、拆除支撑部位顺序:

支撑次梁→支撑主梁→钢立柱顶部梁→清理。

拆除前将支撑梁进行编号,有专人负责指挥,严格按照拆除编号拆除。

拆除施工:

先用空气压缩机将水平支撑梁上部砼凿除,漏出梁上部钢筋,用气割将上皮钢筋割断清理掉,在从跨中用风钻头向两端钻孔并凿除砼,待该跨梁砼全部凿除,在用气割将下皮钢筋割掉清理干净,支撑梁必须逐根拆除,不得同时全部拆除。

3、注意事项:

(1)凿除的支撑梁砼块不得大于200㎜,当支撑梁下部有墙柱插筋时,砼块不得大于100㎜,同时要在支撑梁下部搭设搭设简易钢管赶紧支架,铺设适量的模板(竹板),避免砼块直接落下损伤底板。

(2)支撑梁拆除过程中,监测单位要加强对基坑周边变形的监测,增加检测次数,检测的结果及时报送相关单位,若发现沉降、位移超过设计要求时,必须立即停止拆除工作,会同有关单位现场查看分析原因,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3)支撑梁凿除应该注意保证安全,不得垂直交叉施工。

支撑梁凿除应该支设支模架,确保施工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