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入编材料分析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3719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入编材料分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入编材料分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入编材料分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入编材料分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入编材料分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入编材料分析题.docx

《教师入编材料分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入编材料分析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入编材料分析题.docx

教师入编材料分析题

1.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王教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

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

但他自己讲课情急时,“笨猪…‘死脑子’’等话脱口而出,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

结果怎样呢?

虽然王教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的学生并没减少,纸屑杂物随处可见。

王教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

王教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开学不久,赵教师发现杨明同学有许多毛病。

赵教师心想,像杨明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

一次,赵教师找他谈话说:

“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

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第三天,杨明很不好意思地找到赵教师,满脸通红地说:

“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

〞赵教师听了说:

"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

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

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荣耀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

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

〞听了教师的话,杨明快乐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

案例中赵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那么和方法?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王教师教育的班级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原因有三个:

(1)“身教〞不利。

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

“身教〞既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随地把自己置身于“典范〞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2)“言教〞不服。

“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那么无教育可言。

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地“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有理,以理服人,才能到达教育效果。

否那么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3)“心教〞不诚。

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转化成给学生惩罚的理由。

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教师是爱你,才教育你〞。

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承受你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2.[参考答案]赵教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

从德育方面来看,赵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因材施教原那么,疏导原那么,以及长善救失原那么,即发扬积极因素、克制消极因素的原那么。

赵教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论述题:

1.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试论述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2. 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1. 

(1)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开展,即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开展的过程,学校德育过程也就是对这四个品德心理因素的培养过程。

  

(2)德育过程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开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场,或从动之以情开场,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场,最后到达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和谐开展的目的。

  

2.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适宜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  

(3)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响;  

(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5)对学生进展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简答题:

1. 简述教案的设计要求。

 

(1)端正态度,高度重视;

(2)切合实际,坚持“五性〞;  

(3)优选教法,精设课型;(4)重视“正本〞,关注“附件〞;  

(5)认真备课,纠正“背课〞;(6)内容全面,及时调整。

 

2. 教师应该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不断提高自身素质;(5)发扬教育XX;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3. 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意志品质?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历;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4. 简述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义务。

  

(1)我国教育法制建立的逐步完善;

(2)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  

(3)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4)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  

(5)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论述题:

1.论述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是构成教育活动的根本要素。

 

(1)教育者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开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但教师一定是教育者。

“教师〞这个称谓特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受教育者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开展方面有目的地承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

从法律角度看,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自然人,他们与教育者是平等的。

受教育者在承受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行为以及智慧、性格等方面的影响时具有主观能动性。

 

(3)教育媒介 

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媒介,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

因此,教育是上述三个根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2.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培养创造能力。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2)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接触学生对大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的思维策略。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

头脑风暴法;直觉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

 

简答题:

1.简述遗忘的规律和特点。

 

.

(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

遗忘进程不均衡,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 

(2)不重复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 

(3)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容易遗忘; 

(4)识记材料越多、越不重要越容易遗忘; 

(5)遗忘进程还受到情绪和动机的影响。

 

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开展的趋势。

 

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如下一些共同的开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开展; 

(4)高等教育的群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3.简述建立学制的根本依据。

 

(1)生产力开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开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开展规律; 

(4)人口开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开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4.简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1)布鲁纳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构造,而非被动形成刺激—反响联结; 

(2)学习者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构造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炼,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获得新知识后还要进展转化,即进一步的分析和概括。

而评价那么是对知识转化的检查。

论述题:

1.试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如何运用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协调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级是学生群体活动的根底,是学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安康的班风,是班级管理的根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管理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展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2.试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2)XX平等。

XX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XX化趋势的需要,也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表达。

它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并一视XX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

 

(3)教学相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

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4)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的相互体验而形成亲密或排斥的心理状态,而不同的情绪反响对学生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起着重大的影响。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各门课程是有不同情感的,它影响着注意力和时间的分配,带来了各门课程学习的不平衡。

这些都可以从师生心理关系等因素上找到原因。

1.简述建立学制的根本依据。

(1)生产力开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开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开展规律; 

(4)人口开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开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2.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有哪些?

 

(1)导向作用; 

(2)鼓励作用; 

(3)评价作用。

3.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开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的开展方向; 

(2)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教育对个体开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简述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泼、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X拘谨、心不在焉、反响迟钝为特征。

 

(3)对抗的课堂气氛那么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成心捣乱。

 

5.怎样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

 

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根底;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历; 

(3)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名词解释:

1.非形式化教育

2.教师德性

3.心理安康

4.教学组织形式

参考答案:

1.非形式化教育:

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也相对标准化。

2.教师德性:

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力的品质。

3.心理安康:

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动,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4.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展活动的构造,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有何影响?

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响,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响倾向。

只有当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防止呆板或恐慌反响,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正确课堂气氛的出现。

2.简述教育行政赔偿的含义及特征。

教育行政赔偿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XX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依照法律规定,由国家承当损害赔偿责任的制度。

教育行政赔偿有如下特征。

第一,侵权主体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

第二,侵权损害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

教育行政侵权行为与行使教育行政权力相联系。

第三,侵权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XX行政。

XX行政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仅侵犯了公民或法人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它削弱了法律,使国家的权威受到了严重影响,伤害了人民对国家的感情,从而具有社会危害性。

第四,教育行政赔偿主体是国家。

第五,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

教育行政赔偿是具有法律意义上的责任。

①这种责任一般由法律规定。

②这种责任的承当形式通常具有法律上的惩戒意义。

③这种责任的承当,是法律上的救济,即补救、恢复受损害者的合法权益。

3.简述备课的涵义及其实质。

备课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根底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备课的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课程的领悟和把握,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使之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结合自己的个性风格和教学特长,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4.简述动机的类型。

(1)根据与动机相关联的需要的起源,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根据动机的作用及其与活动的关系,把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把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附属动机。

(4)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论述题:

1.我国小学课程设计应坚持哪些原那么?

(1)高度科学性和高度思想性的统一。

小学课程的设计以及教科书的编写,要在建立完备的传授文化知识的体系上,以通俗的、小学生能理解的形式,表达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那么。

(2)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小学教育是根底教育、普及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一方面要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思想设置学科;另一方面,那么要将知识、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注重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开展的特点。

小学课程应突出表达社会开展要求、儿童自身身心开展要求与儿童身心开展水平,以及符合教师的水平等客观条件。

(4)要注意课程的衔接性。

小学课程设置要密切结合小学的地位和功能,保持同幼儿园和初中衔接的递进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5)要保持课程的适时性。

时代在不断地开展,儿童本身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即在不同阶段的同一年龄的儿童,其认知水平也大不一样。

因此,课程设置要因地制宜,要有灵活性。

2.试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要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因此,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1)一致的情况是:

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那么学习效果好;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那么学习效果差。

(2)不一致的情况是:

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说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

(3)得出这样的结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只有抓住这个关键,才会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一致与负向不一致。

名词解释:

1.操行评定:

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那么〞为根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生活、劳动、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操行评定主要由班主任负责。

2.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身心两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体要求。

3.有意注意:

也叫随意注意,它是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4.潜在课程:

也称隐性课程,是广义学校课程的组成局部,与显性课程相对。

它以潜在性和非预期性为主要特征,包括物质环境(如学校建筑、设备)、文化环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人际环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风、班风、校风),其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

5.心理调适:

就是在冲突中减轻压力,保持正常反响状态的心理过程。

 

案例分析题:

1.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答复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答复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

问题:

你更欣赏哪种答复?

为什么?

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展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

小方答复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答复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展。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

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

“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

〞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教师却答复“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

请用相关的德育原那么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展评判。

  

参考答案:

1.答案:

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以此对学生进展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那么中“以积极因素克制消极因素〞的原那么,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案例分析题:

1.新学年开场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7环境,对教室进展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内周围的墙上X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过于精心地布置教室反而会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和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名词解释:

1.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广义的教育,指但凡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开展的要求,在特定教育场所,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开展的过程。

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表达,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拟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构造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材料分析题:

1.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

伤仲永?

的短文,说XX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那么“泯然众人矣〞。

请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开展中的作用理论来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

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开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

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开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简答题:

1.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开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同一方面的开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顶峰。

第一个顶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顶峰在青春发育期。

(2)不同方面开展的不平衡性。

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到达较高的开展水平,有的方面那么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到达成熟的水平。

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材料分析题:

1.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淘气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花钱无节制,甚至连放学回家的车费都向教师借。

教师找他谈话后他容许改正,但并无实际行动。

问题:

假设你是小王的教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参考答案:

1.答案:

(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开展的过程。

作为小王的教师,我会既注重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重视其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培养;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我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的问题,我会加强对小王的思想引导。

(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过程,我会对小王思想的变化加以长期的关注,坚持长期抓,反复抓。

案例分析题:

1.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

“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

〞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展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

“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

他就是戴尔?

卡耐基。

问题: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

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