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3679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课外文言文阅读

1、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默窃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王冕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窃入学舍

(2)父怒挞之

(3)夜潜出(4)闻而异之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曷不听其所为通

(2)执策映长明灯读之通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4、读了这段话,用过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评价一下王冕,说说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二、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起光,以书映光以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数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西京杂记》)

1、解释下列词语。

(1)逮

(2)愿

(3)感叹(4)给

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或用现象并解释。

(1)家富多书

(2)主人怪问衡

3、用过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邻舍有烛而不逮。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文段中写了那几件事来变现匡衡勤学?

(2)我们应该向匡衡学习什么?

3、萤囊夜读

太守王胡之名之人。

见胤于幼童之中,谓胤父曰:

“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晋书﹒车胤传》)

1、解释下列词语。

(1)名

(2)儿

(3)卿(4)练

2、解释下列多义词。

囊萤夜读

(1)

则练囊盛数十萤火

以照书

(2)

以夜继日你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儿当大兴卿门。

(2)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4、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应该向车胤学习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苦读的故事?

举2~3个例子,用一句话来概括其中蕴含的道理。

4、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

“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曰: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史记》)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发尽白,蚤死

(2)今也则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孔子哭之恸

(2)门人益亲

(3)弟子孰为好学(4)不贰过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迁怒,不贰过。

4、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五、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一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公事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欧阳公四岁而孤

(2)教以书字

(3)及其稍长(4)或因而抄录

2、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列那一句中的“书”相同?

()

A、而家无书读。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盛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欧阳公四岁而孤。

(2)惟读书是务

4、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5、欧阳修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另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6、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宋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杨时见程颐于洛

(2)时盖年四十矣

(3)时与游酢侍立不去(4)颐既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3、你从杨时身上得到什么启发?

 

七、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秦青弗止

(2)响遏行云

(3)未穷青之技(4)自谓尽之

2、下列句式与“薛谭学讴于秦青”不同的是()

A、饯行于郊衢B、万种于我何加焉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苟全性命于乱世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薛谭乃谢求反。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

如果有,为什么?

答:

8、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

黔熬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

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黔熬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礼记﹒檀弓》)

1、指出下列词语的用法并解释。

(1)左(有)

(2)奉

2、为下列句子中的“食”注音并解释。

(1)黔熬为食于路()

(2)以待饥者而食之()

(3)黔熬左奉食()

(4)终不食而死()

(5)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黔熬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

译文:

(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译文:

4、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嗟来之食”的含义。

答:

(2)本文与《与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

把他摘录在下面的

横线上。

答: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不食嗟来之食”赞扬的是什么人。

答:

9、子罕不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子罕弗受

(2)我以不贪为宝

(3)皆丧宝也(4)若以与我

2、辨析下列加点词语,选出和例句词义一致的选项。

(1)例句:

宋人或得玉。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而或长烟一空D、或异二者之为。

(2)例句:

若以与我()

A、若为佣耕B、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不若人有其宝。

(3)例句:

献诸子罕()

A、其西南诸峰B、投诸渤海之尾

C、诸县郡苦秦吏者D、诸侯列国

(4)例句:

故敢献之。

()

A、治水之法B、辍耕之陇上

B、甚矣,汝之不惠D、徐公来,孰视之

3、将下列句中省略的成分补出来并翻译。

(1)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

翻译:

(2)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翻译:

4、阅读简答。

(1)子罕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

(2)结合社会实际和子罕“以不贪为宝”,谈谈你对“利令智昏”这一成语

的理解。

答:

10、田子退金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

母曰:

“子安得此金?

”对曰:

“所受俸禄也。

”母曰:

“为相三年不食乎?

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尽力致诚。

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惭愧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子安得此金。

()

(2)孝子之事亲也()

(3)子其去之。

()(4)说其义。

()

2、找出与“归休”的“归”意思相同的一项()

A众望所归B吾谁与归

C暮而归D之子于归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孝子之事亲,尽力致诚

(2)王贤其母,说其义。

4、读了短文后,你认为田子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答:

11、社鼠

景公问于晏子曰:

“治国何患?

”晏子对曰:

“患夫社鼠。

”公曰:

“何谓也?

”对曰:

“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

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

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治国何患()何谓也()

鼠因往托焉()不诛之则乱()

2、之处下列句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

(1)景公问于晏子曰

(2)内则蔽善恶于君上

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内则蔽善恶于君上

(2)外则卖权重于百姓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治国何患?

(2)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

5、这篇短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答:

6、治理国家的心腹大患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12、景公令出裘发粟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

“怪哉!

雨雪三日而不寒。

”晏子对曰:

“天不寒乎?

”公笑。

晏子曰:

“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

“善!

寡人闻命矣。

”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

今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闻其家:

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即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

“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立有间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4)循国计数

2、翻译。

(1)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译文:

(2)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

3、阅读简答。

(1)“寡人闻命矣”,这里的“命”指什么?

(用原文回答)

答:

(2)你怎样评价燕子和齐景公?

答:

13、建木立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史记》)

1、解释下列词语。

(1)乃

(2)怪

(3)辄(4)明

2、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1)恐民之不信己惶恐滩头说惶恐

(2)乃立三丈之木自立为将军

(3)能徙者予五十金同予者何人

(4)恐民之不信己小信未孚,神孚福也

(5)令既具乃令符离人葛婴

(6)卒下令卒中往往语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

(1)恐民之不信己

(2)乃立三丈之木

(3)民怪之(4)有一人徙之

4、把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出来。

(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答:

(3)以明不欺。

答: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令既具,未布。

译文:

(2)以明不欺。

译文:

6、“商鞅立木建信”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14、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唯谓魏王曰: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乎?

”曰:

“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乎?

”曰:

“不信。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乎?

”王曰:

“寡人信之。

”庞恭曰:

“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韩非子·内储说上》)

1、解释下列词语。

(1)质

(2)然而

(3)去(4)反

2、解释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

(1)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

(2)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

(3)议臣者过于三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夫市之无虎也明矣。

译文:

⑵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

译文:

⑶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译文: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5、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

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世说新语》)

1、解释下列词语。

(1)役

(2)汲

(3)饶(4)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魏武行役失汲道。

译文:

(2)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

2、这则故事原意是:

现在多用来比喻:

16、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词语。

(1)尝

(2)走(3)然

2、解释下列句子中“信”的含义。

(1)取之,信然。

(2)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3)小信未弗。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尝与诸小儿游。

译文: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译文:

(3)取之,信然。

译文:

3、阅读文段,回答有关问题。

(1)用一句话评价王戎。

答:

(2)从中你收到什么样的启发?

答:

17、司马光破瓮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

(《宋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退为家人讲

(2)即了其大指

(3)手不释书(4)众皆弃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译文:

(2)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译文:

3、用简要的语言评价一下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

(至少两个方面)

答:

18、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

“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

”太祖悦,即施行焉。

(《三国志》)

1、解释下列词语。

(1)生

(2)及

(3)欲(3)访

2、“咸莫能出其理”中的“咸”的意思是,我们在文言文中还学到一些“咸”的同义词,它们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译文;

B、咸莫能出其理。

译文:

                               

C、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

译文:

                               

4、这段文字旨在说明什么?

答:

19、自相矛盾

有人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俄而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人应之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韩非子》)

1、解释下列词语。

(1)鬻

(2)誉

(3)应(4)俄而

2、文中有三处用到了“陷”,请分别解释其意思。

(1)物莫能陷也

(2)物无不陷也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译文: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译文:

4、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20、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鬻珠也。

(《韩非子》)

1、解释下列词语。

(1)鬻

(2)饰(3)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译文:

(2)此可谓善卖椟矣。

译文:

2、回答问题。

(1)这则寓言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答:

(2)楚人和郑人个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答:

21、欧阳询观古碑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书林记事》)

1、解释下列词语。

(1)尝

(2)驻

(3)良(4)布

2、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数百步复反()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译文:

B及疲,乃布裘坐观。

译文:

4、回答问题。

(1)欧阳询为什么“数百步复反“?

说明了什么?

(2)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22、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临字《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记事》)

1、解释下列词语。

(1)率

(2)苟且

(3)易(4)益

2、把对下列“或“的意思做出正确解释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或“的意思有a、有时b、有的人c、或许d或者

(1)或答人简札

(2)今或闻无罪

(3)或异二者之为(4)一食或尽粟一旦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译文:

B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译文:

4、文征明习字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23、张傅与“七录斋”

傅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

“七录”。

傅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抄已

(2)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3)日沃汤数次(4)俄顷立就

2、下列加点词与“日沃汤数次”中的“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B其一犬坐于前

C一鼓作气D西北望,射天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傅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

译文:

B后名读书之斋:

“七录”

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后名读书之斋曰:

“七录”

(2)名之者谁

(3)不能名其一处也(4)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A

(1)与

(2)相同,(3)与(4)也相同。

B

(1)与

(2)不相同,(3)与(4)也不相同

C

(1)与

(2)相同,(3)与(4)不相同

D

(1)与

(2)不相同,(3)与(4)相同

5、张傅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校上就,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用一句名言回答)

24、董遇“三余”读书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

“必当先读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

“苦渴无日。

”遇言:

“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三国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性质讷而好学

(2)采稆负贩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4)或问

2、下面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性质讷而好学B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C面山而居D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译文:

B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

5、你怎样理解“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

‘必当先读百遍,其义自见。

’”

答:

25、王荆公改诗

王荆公绝句云: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注曰“不好”,改为“过”。

复圈去而改为“入”。

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容斋续笔》)

1、解释下列词语。

(1)绿

(2)旋(3)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译文:

3、诗人最后用“绿”字,你能说说这里的“绿”字好在哪里吗?

答:

4、王安石改诗,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5、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春风又绿江南岸:

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答:

26、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方舆胜览》)

1、解释下列词语。

(1)方

(2)感

(3)意(4)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卒”的意义。

(1)还卒业

(2)卒中往往语

(3)卒之为众人(4)生卒年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未成,弃去。

译文:

B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4、“铁杵磨成针”蕴含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们应该向李白学习什么?

答:

27、旁观者清

有二人弈者,虑子而未定,其旁观者先见之。

二人以为能,求与之时,则不及二人远甚。

故当局虽工,而蔽于求胜之心;旁观虽拙,而灼于虚工之见。

故凡以利害之心虑事,是虑弥周而去道弥远。

小数且然,况家国天下之事乎。

(《陈确集·瞽言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旁观虽拙

(2)故凡以利害之心虑事

(3)小数且然(4)虑弥周而去道弥远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时有物外之趣故又名“鬼市”云

B虑子而未定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而蔽于求胜之心下车引之

D小数且然满座寂然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只断一处)。

故凡以利害之心虑事

4、写出一个与“故当局虽工”句中“工”意思相同的成语。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小数且然,况家国天下之事乎

6写出本文的主旨句,并用现代汉语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答:

28、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

“弃之。

”曰:

“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

“已之。

”“曰: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2)比其反

(3)则冻馁其妻子(4)王顾左右而言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3、齐宣王为什么会“顾左右而言他”?

答:

4、本文中,孟子的谈话说理有什么特点?

答:

29、马革裹尸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与座贺援。

援谓之曰:

“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

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

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

先生奚用相济?

”冀曰:

“愚不及。

”援曰:

“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乎中耶?

”冀曰:

“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后汉书》)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故人多迎劳之故虽有名马

B、名有计谋人有百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