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教育的中国试验田初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3613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业教育的中国试验田初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化产业教育的中国试验田初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化产业教育的中国试验田初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化产业教育的中国试验田初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化产业教育的中国试验田初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产业教育的中国试验田初稿.docx

《文化产业教育的中国试验田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产业教育的中国试验田初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产业教育的中国试验田初稿.docx

文化产业教育的中国试验田初稿

说明:

由于采访和写作时间有限,掌握资料程度不足,所以导致这个稿件不一定能完全讲述学院的发展历程、教学思想、办学理念等,这只是一个初稿,还需要学院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

彭世军

“文化产业教育的中国试验田”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打造文化产业人才摇篮

【引子】

当中国的经济步入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被迅速释放。

2009年,国家正式出台了《中国文化产业振兴计划》,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举全国之力发展文化产业。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逆势上扬,成为世界经济一大亮点。

就在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2006年,在成都,全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高校——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正式组建成立。

这所应时而生的高职院校,经过4年的发展,学生达到了12000多人,成为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摇篮。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前身是四川干部函授学院和四川广播电视学校,2006年5月由两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至今学院仍保留着“四川干部函授学院”和“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两块牌子。

2008年,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新初来到学院视察,鼓励学院“特色办学、实践育人、人才兴教、就业立校”。

如今,这16个字已经成为学院的办学目标,学院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堪称“文化产业教育的中国试验田”

在这块试验田里,有着哪些引人瞩目的教育改革?

他们在怎样打造中国文化产业化的人才摇篮?

记者日前走进了这所高校,试图解读这所高校在国家文化产业化大背景下,所作出的各种探索和努力。

【第一部分:

实践育人】

大学生主持拍卖会,引媒体竞相报道

“7.8万第一次、7.8万第二次,7.8万第三次,成交。

”随着拍卖师的一声槌响,拍卖厅里响起雷鸣掌声。

一尊珍贵的镏金佛像,被一位神秘买家竞走。

拍卖师郭金辉取下白手套,与竞拍人握手致意。

这是2010年8月19日,在成都著名的文殊院举行的一次小型拍卖会。

虽然这次拍卖的物品并不昂贵,但却受到了成都各大媒体的强烈关注。

成都商报收藏记者吕记者说,在我所报道的所有拍卖中,这是最与众不同的一次。

“因为这是由在校大二学生,按照正规拍卖流程和规则,策划和组织的一次拍卖活动。

在我的印象中,这在成都还是第一次。

“拍卖师”郭金辉,是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文博艺术系的学生,也是学院博雅拍卖(模拟)公司的拍卖师。

他还有一个身份,是该系“一号掌柜”。

他的老师卢林香笑着告诉记者,郭金辉不光是拍卖师,他也是学院校园内“古玩市场”的小老板。

“我们这里不叫学生,都叫掌柜。

除了郭金辉外,还有15个掌柜。

卢林香所说的古玩市场,是设在校园艺体中心的一个市场。

这个市场严格按照社会上的文物交易市场而设立,有管理部、征集部、鉴定部等,每月开市两次。

记者在市场内看到,学生们把收集到的各种文物品摆放在地摊上、桌面上进行交易,这些物品五花八门,包括钱币、邮票、书画、瓷器等等,俨然是一个小型的文物市场,市场内还专门设立了拍卖厅,每次开市的时候,都会由同学在这里组织拍卖会,前次逛市的大多是同学和老师。

“我们的成交率在50%左右,比起社会上的交易,不算高。

”卢林香说,交易不是目的,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市场化的运作,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说不定今后中国的知名拍卖师和文物专家,就在这些学生中产生。

据记者了解,文博艺术系是四川文化产业学院的一个重点院系,设有文物鉴定与修复、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电视制片管理、等几个专业。

“我们的课程除了基本的理论课,强调教学与市场接轨。

学生经常要去成都的二仙桥、罗马假日广场等文物市场淘宝,然后带回学校来交易。

后来考虑到学校离市区较远,学生路途不便,所以我们专门在校园内设立了这个古玩市场,用于教学,我们的很多课程,就是在市场内进行的。

培养实战能力每个院系建立实训室

卢林香老师所说的实战教学,其实正体现了学校办学目标之一的“实践育人”理念。

在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像“古玩市场”这样的实训基地,几乎遍布了学校所属的6个二级学院。

影视学院设有电视节目制作室、摄影创作室、影视传媒制作生产线、多功能演播厅;卡通艺术系设有动漫实训中心、陶艺制作中心;环艺系设有手工制作室、服装设计室等。

经过4年的发展,这些实训中心已经逐步成熟,学生们不仅在这里进行实战教学,而且他们已经开始公司化运作,生产的艺术产品已经在市场销售。

卡通艺术系大二学生周炬告诉记者,他和同学们一起为北京一家公司设计的《巴布熊猫》,熊猫的任务形象设计全部由同学们完成,不仅已经在市面销售,而且《巴布熊猫》这部动画片即将在电视台播出;他的同学吴菲菲更厉害,已经在校园内成立了动漫工作室,接受社会上的各种广告设计、动漫设计等业务,当起了大学生老板。

“很多同学都在她的工作室打工。

在数码艺术学院的“手工艺坊”,蔡强老师正在带着几名学生在制作小手工艺品,比如用树胶制作的小花卉盆景、钥匙扣等旅游纪念品等。

“这些手工艺品全部是学生手工制作的,已经在市面上销售。

一块钥匙扣5元,一个小盆景20元。

”蔡老师说,这些手工艺品跟市面上那些通过流水线生产的完全不一样,因为是手工制作的,所以价值更高。

院长点评: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院长刘吾康教授

刘吾康教授告诉记者,高职院校的特色,就是其教学强调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践育人”是四川文化产业学院的教学目标之一,学院的教学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几年来,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是大力推行教室工作室化:

一个专业举办一个工作室。

我校现有影视节目制作工作室、服装设计工作室、彩绘工作室、转移印花工作室、动漫设计工作室等多个工作室。

工作室的建立既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的场所,又给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为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工作室创作了大量优秀DV作品,其中部分作品分别在教育部广播影视教指委和四川省组织的大赛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殊荣。

二是实训仿真化。

学院启动了创意与策划中心和市场营销信息化两个实训项目,并且开设了文化市场营销等实训课程。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成立学习兴趣小组“藏品交流会”,会员们利用周日时间到成都市古玩市场进行实践(即练摊),校内打造“校园古玩艺术品市场”,并定期举办市场交流会。

成立模拟拍卖机构“博雅拍卖(模拟)公司”,并成功举办了首届校园拍卖会,《成都商报》等主流媒体给予报道,影响力甚大。

除了校内实训,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目前已与双流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与双流永兴镇同治龙窑陶瓷厂建立“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陶艺实训基地”,并筹建以“陶瓷艺术”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雅安上里古镇设立了“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写生基地”;积极筹划与九龙服装工业原区建立服装设计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到各影视单位实习参观,参与各种媒体节目电视剧拍摄;与中国动漫资源网建立优秀动漫人才资源库;与三都博物馆建立了文博艺术类专业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知名博物馆、成都珠宝首饰检测中心实习实训。

学院与170多家文化产业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依托行业办学优势和学院发展潜质及信誉度,在相关行业企业建立学生实验实训基地或进行相关的合作。

通过这些校内外的实训,开阔了学生眼界,锻炼实际动手能力。

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期间接受了如此多的实训演练,今后就业的时候,就具有了很强的竞争力。

【第二部分:

特色办学】

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设置什么专业

12月28日,在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艺体中心的院坝内,正在举行一场艺术展览,各种素描、水粉画、工笔画等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艺术天分,引来不少同学和老师参观。

画展举办者是学院卡通艺术系大一学生。

“卡通系的学生也要学绘画?

”记者正在疑问,该系一位老师告诉说,卡通动漫设计必须要有绘画基础,所以我们大一的学生,首先要学习绘画课程。

“这门绘画课程与传统的绘画易艺术有区别,没有油画、国画,主要是学习视觉感、空间立体感和画面布局等绘画技巧,因为学生今后将主要进行动漫创作,所以学习的内容其实是与专业结合在一起的。

这是卡通艺术系重点专业课程之一的“动漫设计与制作”。

该老师告诉记者,设置这个专业,是因为市场需要这类人才。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高职院校,要想在众多的高校中创出自己的品牌和口碑,“特色办学”成为学院的办学目标。

党委书记王仲明告诉记者,学院的特色体现在:

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

“学院的专业设置强调与市场对接,富有特色。

”学院党委书记王仲明教授告诉记者,学院通过对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文化产业链应用性人才需求状况的结构分析,初步形成了影视传播类、艺术设计类、文化产业类、网络媒体类、艺术品投资类等链条式专业集群,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高职专业体系。

特别是将“编导”、“动漫设计与制作”、“新闻采编与制作”“电视节目制作”“营销与策划”“文物鉴定与修复”等专业作为建设的重点,形成学院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今年我们又增设了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三个专业,进一步完善了学院的专业体系。

“高校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的,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的教学与实践脱节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所以,学院设立的6个二级学院30多个专业,都是与市场完全接轨,而且严格按照企业的需要进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比如影视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完全可以胜任记者和编辑、播音主持的职位;卡通艺术系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网站、动漫公司、软件公司、广告公司就业;文化旅游系的学生,可以担任导游、旅游管理等。

将专业进行产业化运作国内首创

“学院不光设置了这些很有特色的专业,而且还将每个专业进行产业化。

”数码艺术学院副院长侯兴胜记者,比如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院就专门引进了社会上的动漫公司与这个专业合作,把学生们实习和实训的成果,通过公司化运作向社会销售和推广,已经能够产生效益。

“学生在这种产业化过程中,不光学习了制作的技能,而且还与社会接触,学习了销售的方法。

这种在校园内“将专业进行产业化运作”的做法,在国内的高校中还属于首创。

在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这样的模式,还体现在影视专业、环艺专业、服装专业、表演艺术专业、印刷出版专业等。

据院方介绍,2010年4月,学院与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派遣了200名学生参与书博会图书市场营销工作,2010年5月,学院又与上海炎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2010年9月-10月,学院派出20余名学生参与由成都市政府、市委宣传部举办的“成都大书市”顶岗实习工作。

此外,学院还创办“乡村文化产业研究所”,建立的“手绘生产线”,对“绵竹年画”进行开发;与成都文化产业商会合作,共同培养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人才和制作人才。

目前,学院与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签订了“产学研”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依托学院影视传媒学院及“影视策划与传播实训中心”,投入拍摄2-3部以反映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做文明市民、“树新风、除陋习”、“创先争优”等为主题的主旋律电视宣传短片,并参加“五个一工程”选题申报。

在校园,学生们的作品其实已经成为成熟的商品,学生自己或者教师、合作企业一起将学生的实习实训作品商品化,并走向市场。

该院学生通过电视节目制作工作室,与电视台、影视公司、影楼等进行校企产业合作与开发。

与成都电视台合作开办《成都情事》栏目;与四川五棵松文化传播公司合作,参与该公司与韩国的合作项目;参与“阿凡达”游戏项目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书记点评: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仲明教授

特色办学,是高校的立足之本。

学院坚持“源于文化,兴于产业”的办学理念,把文化变为产品,振兴文化产业。

学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体制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体现出了与其他高校不同的特色。

学校搭建了各种平台,给学生创造各种展示和实训的机会,让他们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学院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较高的文化素养,创建了有别于其他高校的校园文化。

比如学院的仁厚校区,其实就是一个创意公司,今后学院还将把华阳校区打造成为“天府创意产业园区”,在园区内组建“动漫产业园”“民族文化产业园”“文博产业园”“影视产业园”等。

目前,学院已经成立四川文化产业传媒公司,负责天府创意园区的整体策划和运作,今后,学生可以在园区内进行创意设计和孵化。

学院将依托文化产业,服务于文化产业,加快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

【第三部分:

人才兴教】

吸引师资用真情打动博士生

“川大那个博士生某某某终于答应明年到我们学校执教了。

”说起这件事情,学院组织部部长、人事处处长党华老师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要知道,一个高职院校要留住一个博士生,是很难的啊。

党华老师所说的川大博士生,是著名学者刘永泰的学生,在今年学院全国公招和选调35名老师的过程中,顺利通过了海谈和面试的环节。

但由于妻子不适应成都潮湿的天气,不愿意丈夫留在成都。

“当时我知道这个情况后,就和一个老师买了东西上门看望他们一家,表达了我们的诚意。

博士被感动了,终于答应到我们学校执教。

要知道,很多比我们名气还大的高校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自2006年学院组建以来,党华一直在负责组织和人事工作,对这几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感触良多。

“刚刚建校的时候没名气,高水平和有名气的老师不愿意来,我们很茫然。

如今4年过去了,希望到学校来执教的人也越来越多。

每次招聘老师,报名的人都很多。

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学院近几年来实施“人才兴教”的重点工作。

党华说,为了解决师资问题,学院通过多种渠道,吸引优秀教师。

07年公招22名教师,由于学院知名度高,报名的人数达到100多人,这些老师年轻、学历高、有热情。

今年,学院加大了引进人才的力度,面向全国公招和选调35名老师,报名的也有两百多人,省委宣传部和组织部的专家亲自为我们担任评委,最终确定了24名老师,其中两名教授、两名副教授,一名博士。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一专多能

“高职院校的老师与其他本科院校老师的要求不一样。

”党华告诉记者,学院重点打造的是一只“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要求老师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教学实践能力,一专多能,专、兼结合。

他们既有教师任职资格,又有技术资格证书,在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这两者身份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党华告诉记者。

因为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所以我们也强调老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能把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每年能都要通过四川省教育厅,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同时与其他高校合作,把老师送去交流和学习。

”党华告诉说,学院采取多种形式为教师开阔眼界、主动学习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参加国家级、省级教学、教研比赛,外出培训考察等大量信息、机会;聘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开办专题讲座。

建院以来,学院曾赴英国斯坦福厦大学、广州轻工职业学院、深圳职业学院、山东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考察学习,同时,也迎接大量兄弟院校来院传经送宝,从而实现了办学经验的交流、思想的碰撞。

“我们还到企事业和社会各界聘用兼职教师,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扩充兼职教师人才库;坚持与行业合作,邀请高水平的行业专业家担任我院的兼职教师。

”党华说,学院已聘任石大宇、樊建川、范朴、钟茂兰、傅友炘、省广电集团技术工程师等知名专家兼任学院客座教授,聘任电视台,电台,网络公司等部门的总工程师兼任学科带头人。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强化教学管理,努力加强内涵建设,建立了领导干部听课制度、领导干部带队的日常教学巡视制度和各个阶段的教学检查制度,同时要求各院系每天填写教学管理日志和班务日志,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从不同角度来督促和引导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每年寒暑假由院领导亲自挂帅,以青年教师为课题考察组骨干成员,分别前往四川省主要地震灾区进行田野调查和调研。

其中,由学院和四川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在今年暑假共同承担设计的《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老寨修建性详细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由学院组织拍摄的以反映地震灾后重建为主题的情景短剧《重建》,参加了首届金鹏奖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大赛,该剧由学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自制完成。

此外,学院青年教师参与的由四川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组织的“汶川灾后科学重建”大型课题项目——《崛起之路》,日前也已由四川科技出版社集册出版。

院长点评: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院长刘吾康教授

高校的教学质量,师资是根本。

学院坚持人才兴教的办学目标,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0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90人,“双师型”教师50人,同时聘有近60名校外专家和学者为学院的兼职教师。

学院前不久制定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学院提出:

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要淡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

要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争取成为有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重视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第四部分:

就业立校】

全院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国内首创

在院长刘吾康教授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实施方案》。

刘院长告诉记者,几年来,学院一直在对学生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探索。

从下学期开始,这种探索将普及到所有院系,所有学生都将必修这门课程。

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刘院长说,这门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据记者了解,在大学生中正式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开创了先例。

“开设这门课程,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很竞争力。

”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卢隽老师告诉记者。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就业岗位外,跟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就业技巧也有很大关系。

就业成为学院一把手工程

建院4年,学院已经送走了三届毕业生,2300多名学生已经全部就业。

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学院专业的设置、对就业的重视,以及独辟蹊径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有很大关系。

卢隽告诉记者,学院的就业工作主要包括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两个方面。

就业已经成为学院的“一把手工程”,为此建立了专门的机构,由各个院系的负责人任一把手,加上学院领导、辅导员以及其他涉及到的部门,组建就业工作指导小组,主抓学生就业。

“我们每年都要邀请企业进入校园,在12月举办双选会。

”卢隽告诉记者,今年的双选会刚刚结束,有220多家用人单位进场,提供了2500多个岗位,签约率达到40%。

“明年开始,学院将分专业分行业,每周组织一次双选会,邀请各个行业的企业来校挑选学生。

除了邀请企业进校园,学校还主动走出去,跟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送学生到企业实习,进而实现就业。

目前,学院已经与179多家与文化产业有关的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比如四川省电影公司、四川电影电视艺术中心(SCN)、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出版集团、成都市图书馆、成都文殊坊、成都市武侯祠锦里、成都文旅集团、上海炎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都鼎天广告公司、巅峰软件公司、黑蚁广告公司、火车头文化传播集团等。

一些企业还主动要求学院为他们进行订单式培养。

四川出版集团下属的发行公司前不久刚刚跟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学院专门为他们培养合格的人才。

据记者了解,该院毕业生的去向,主要在与他们专业对口的电视台、网站、出版印刷、动漫设计、文化博览等各个领域。

“这些学生很受企业的欢迎,因为他们的技能强,一上手就能用,不需要企业再花费人力成本对他们进行培训。

卡通艺术系的一个毕业生,前不久刚刚被361度公司聘用,担任设计工作。

公司立即就送他到国外去独挡一面了。

“今年的就业率已经达到了91%,超过去年的86%,也超过了四川高校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

”卢隽表示,之所以学院的毕业生受到欢迎,与他们的专业也有很大关系。

比如学院的文物修复与鉴定、出版发行等专业,其他高校几乎没有这样的专业。

而这些行业却急需这样的学生,所以他们不用担心就业的问题。

书记点评: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仲明

一所高校立校的根本,是毕业生的就业。

因此学院多年来一直坚持全员就业、全程就业,把就业当做一把手工程来抓。

学院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基地,与众多的文化产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不断拓展就业市场,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同时,学院还加强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通过就业心理调整、仪表仪态培训、自信心塑造、模拟就业面试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今年的1300多名毕业生,已经有91%的学生签约。

【记者手记】

判断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大,不在于你拥有的财富的多少,而在于你的文化是否强大,你的国民是否能寻找到精神的依托。

中国经济GDP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国民对此的认同感却并不高,经济热、文化冷,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和平崛起的障碍。

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影视热、收藏热、汉语热,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精神富足的文化现象。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西方文化的浸润,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丢失自己的阵地。

所以,国家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出口业遭遇寒冰,但中国的文化产业却逆风飞扬,创造了8000多亿的产值,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独特景观。

作为国内唯一一所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在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无疑将迎来难得的契机。

其独特的办学理念、独到的专业设置、新颖的教学模式,更是在国内的高职院校中独树一帜,为中国文化产业教育提供了实验的范本。

所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所做出的教育改革探索,无疑将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和中国高校教育改革之路上,记下重重的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