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提纲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3564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提纲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提纲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提纲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提纲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提纲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提纲知识点.docx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提纲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提纲知识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提纲知识点.docx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提纲知识点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提纲知识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西方思想史上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产生:

智者运动

复兴: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成熟:

启蒙运动

实质:

是西方人文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及实践的历程。

核心:

人的地位和内涵的变化。

主线:

人,包含“人”在各时期地位的变化;各时期对人的道德素养的追求;各时期为达到对“人”的目标的追求而采取的措施及活动。

“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

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关心人、重视人的价值。

一、人文精神的萌芽:

前5~前3世纪古希腊

(一)智者运动

1、背景:

(1)希腊工商业发展(根本原因)

(2)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3)平民地位的提高以及个人主义的成长

(4)自然条件优越,对外交流频繁,文化繁荣、文化多元化

(5)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直接原因)

2、性质:

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智者:

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4、内容:

从认识自然到认识社会(研究的核心问题:

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5、代表:

普罗塔戈拉

(1)思想核心:

“人(的感觉)是万物的尺度”,—人决定客观事物是否存在;人是世界和社会的主角、中心(传统中神是万物的尺度)。

(2)积极性:

A、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

B、一定程度上适应希腊当时民主政治发展。

(3)局限性(实质):

A、倾向于相对主义(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认识的共同性)

B、是主观唯心主义(过份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易产生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

(二)苏格拉底:

“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1、背景:

(1)前5世纪,古希腊城邦道德论丧,政局混乱,城邦奴隶制民主弊端暴露;

(2)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2、主张:

(1):

“认识你自己(人自身)”

(2)“美德即知识”(人应该有美德、而美德来自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3)崇尚理性、追求思想自由(与18世纪启蒙思想理性主义极为相似)。

总之,他认为人应该是有道德的人,寻求知识、真理、智慧的人,尊崇理性、思想自由的人。

3、评价:

(1)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2)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3)苏格拉底遵从城邦法律,又以死捍卫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体现他的人格魅力。

1、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异同。

(1)同:

A、基本生活在同一时代;

B、都把哲学研究中心放在与人类相关问题上

C、都体现人的价值、否认绝对权威

(2)异:

A、背景:

雅典民主政治高峰—雅典政局动荡

B、内容:

智者学派:

强调人的感受(人是感性的人)

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苏格拉底:

人要追求真理、智慧、知识、理性(人是具有理性的人)

强调道德,追求正义

2、苏格拉底与孔子是同时代的大思想家,结合他们生活的时代特点,两人对道德的追求,比较他们道德说教的异同。

时代特征:

孔子:

奴隶社会瓦解,诸侯争霸;苏格拉底:

民主政治繁荣时期

道德要求:

孔子“仁”“礼”“为政以德;苏格拉底:

“美德就是知识”,“认识你自己”

相同:

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不同:

孔子强调“社会”的人,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

(三)斯多亚学派:

芝诺、西塞罗、塞内卡

1、主张:

人和自然都产生于最高的理性“逻各斯”(自然法)→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2、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与中国宗法制、等级制下的儒家“四海之内皆兄弟”思想不同,“生而平等”是一种普遍的平等观)

 

二、人文精神的复兴、发展

(一)文艺复兴:

14-17世纪、意→欧;文学艺术→自然科学

1、含义:

意大利新兴市民阶层和世俗知识分子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表达自己的

2、背景:

(1)根源: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人们开始追求世俗的人生乐趣。

(2)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与逐渐成长,是文艺复兴的阶级基础。

(3)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与人才结构,是文艺复兴的重要条件。

(4)教会神学禁锢人们的思想,实行禁欲主义,是文艺复兴的直接原因。

天主教主张与人文主义者主张的区别

天主教

以神为中心

主张神权束缚、等级观念、来世观念、禁欲主义;

体现蒙昧主义、神秘主义。

人文主义者

以人为中心

主张个性解放、平等观念、现世观念、追求幸福、财富、享乐;

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

3、实质:

要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4、性质:

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5、形式:

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6、核心:

人文主义。

7、反对对象:

教会神学世界观。

8、表现:

歌颂自然人性(本能)→歌颂高尚人性(理性)

(1)初期三杰:

A、但丁《神曲》(揭露教会腐败)、

B、“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C、薄加丘《十日谈》

(现实主义笔法,揭露教会腐败、虚伪)

(2)高潮: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时期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地位

最早

文学

但丁

《神曲》

文艺复兴的先驱

绘画

乔托

欧洲绘画之父

早期

文学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文学

薄伽丘

《十日谈》

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鼎盛

绘画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美术三杰

雕塑

米开朗琪罗

《大卫》

绘画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9、评价:

积极性

(1)是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把人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新航略开辟提供精神动力。

(2)它促进了近代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

(3)推动了宗教改革。

(4)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性

(1)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阶层。

(2)对人文主义的过份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欲望膨胀和社会混乱

(3)不愿走同宗教改革的道路,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资助,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另外,虽然文艺复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但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把古代那些迷信落后的东西如魔法、巫术和占星术等也保存下来。

(二)(德意志)宗教改革:

1517年马丁路德

1、背景:

(1)中世纪的西欧长期处于天主教神学统治下,天主教是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

(2)教皇的反动统治严重阻碍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3)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教皇的搜括:

1517年出售“赎罪劵”(直接原因)

2、对象:

罗马天主教会

3、核心:

因信称义

4、内容:

《九十五条论纲》

(1)反对赎罪劵

(2)因信称义,即信仰得救(反对罗马教会搜刮)

(3)人人有权读《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权威)

(4)《圣经》是最高权威(高于教皇、教会)

(5)《圣经》代表理性和思想自由(借助了《圣经》的原始教义)

(6)允许神职人员结婚

(7)简化宗教仪式。

(8)君主拥有上帝赋予的一切权力、王权大于教权(以加强君权、激发民族意识、促进民族国家形成)

5、实质:

用资产阶级神学取代封建天主教神学,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或:

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6、形式:

采用宗教异端形式

(因为:

A中世纪的历史是宗教和神学统治的历史B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尚弱小)

7、反映趋势:

摆脱天主教的控制,发展资本主义

8、意义: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2)产生新的基督教分支“新教”(东正教、天主教、新教)

(3)为资产阶级革命作思想准备(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4)加强了君主专制,促进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5)激发了人们勤俭生活、努力工作,追求成功的世俗热情,从而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6)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深刻的心灵角度解放了人们思想。

从而使科学和自由思想成长,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崛起。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比较:

1.背景:

西欧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对象:

罗马天主教会

3.性质:

资本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4.形式:

向古代寻求和汲取营养(人文主义者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张扬人文主义;马丁路德借《圣经》中原始教义重新解释宗教规则)

5.特点:

都寻求统治者的保护(人文主义者寻求教皇、国王、贵族庇护;马丁路德寻求封建诸侯保护)

6.影响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异: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对人的认识

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尊严

以神为中心,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

宗教宽容

主张信仰和思想自由,容忍异教文化;

对天主教会虽揭露,但抱和解态度

以新教权威来取代教皇权威;

要求宗教改革

范围

思想领域、

社会上层

思想政治领域、

群众基础更为广泛

 

2、文艺复兴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相同点:

(1)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2)都是“人”被发现、被重视时期。

(3)都体现新兴阶级要求。

3、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与儒家“仁”、民本思想的本质区别:

(1)人文主义:

摆脱神权束缚、强调社会平等。

(2)民本思想:

主张长治久安,维护封建统治。

三、人文精神成熟:

17-18世纪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1、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与封建制度的予盾。

(2)自然科学的发展(如牛顿经典物理学的创立,使教会和国王权威受到挑战)。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思想解放)

(4)新航的路开辟。

(5)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

2、范围:

英法→德荷等欧洲国家→世界。

3、思想体系:

(1)人文主义

(2)社会进步的思想和历史观

4、思想核心:

理性。

5、批判对象:

整个的封建主义。

包含专制主义(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教权主义、等级制度

6、批判方式:

用理性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思想体系、描绘未来“理性王国”蓝图。

(文艺复兴只是揭露教会腐败虚伪;宗教改革则以新教权威来取代罗马天主教权威,都未批判宗教神权,未摆脱宗教束缚。

启蒙运动应用理性反对宗教迷信,彻底批判教权主义,摆脱了宗教束缚)

7、追求:

(1)思想:

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

(2)政治:

主权在民(人民主权)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洛克的限制公权和分权学说,

伏尔泰限制君权主张,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

卢梭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康德国家学说和永久和平思想都体现主权在民)

(3)经济:

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4)宗教:

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容忍;反对政教合一

(5)科学:

提倡科学,反对蒙昧

8、性质:

(1)表面:

启迪蒙昧,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

(2)实质上:

是宣扬资产阶级政治体系的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同封建阶级进行大决战而发动的文化革命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为革命制造舆论)

9、启蒙价值:

促进人的彻底解放—人身解放、思想解放

10、主要代表:

(1)17世纪(英)霍布斯:

A、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论。

(2)17世纪(英)洛克:

A、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论。

C、限制“公权”(限制国王和政府权力),即分权学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洛克“革命合理性”理论的实践)

(3)18世纪(法)伏尔泰:

启蒙运动领袖

A、自然权利:

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主张生而平等,又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局限)

C、反对君王专制,又赞成“开明专制”(局限)

(4)18世纪(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内容:

“三权分立”:

立法权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给临时机构、司法独立

继承:

英国洛克分权思想

核心: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体现“人民主权”

影响:

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

(5)18世纪(法)独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

体现民主和科学的时代精神

(6)18世纪(法)平民思想家卢梭

(启蒙运动最激进的代表;人民主权的捍卫者;浪漫主义创始人)

著作: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

主张:

A、人生而自由。

B、社会契约(继承发展霍布斯社会契约论)。

C、人民主权说、主权在民(号召向暴君开战)。

D、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

E、反对过份追求理性,认为生活中依靠情感更可靠

影响:

直接影响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治制度的建立

(7)18世纪(德)康德的政治思想:

A、赞同法国卢梭“人生而自由”,又增加“思想自由”。

B、国家学说:

国家代表公意(体现人民主权)。

C、永久和平思想:

设计了共和政体(但认为无法实现)

阶级局限:

D、反对暴力革命,等待自上而下改革;

公民应服从现存国家政权(与其自由主义相矛盾)。

E、划分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与其主张自由平等相矛盾,体现资产阶级立场)

11、进步作用

(1)彻底批判了封建主义,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有利于资产阶级夺取政权)

(2)提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构想,为资产阶级确定立法规范和依法治国提供理论准备(有利于资产阶级建设政权)

(3)是西方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4)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5)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12、理性主义的补充:

18世纪中—19世纪中浪漫主义

(1)背景:

起自对过份强调理性(极端)的一种反动

(2)代表:

卢梭、拜伦、雪莱、歌德。

(3)含义:

指脱离现实的、想象的、理想化、美感第一、包含虔诚希望的一种倾向。

(4)内容:

在“以人为中心”、“理性”等传统人文精神之外,增加人的情感、个性、尊重自然、宽容心态

(5)积极的意义:

A、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冷冰冰)和科学对人类生活是一把双刃剑。

B、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C、让人重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生活意义。

D、让人重新确立了对自然的尊重态度。

(6)消极影响:

A、个人主义膨胀,易造成混乱。

B、排斥现代科技。

C、文学中无病呻吟。

D、生活中感情泛滥。

总结:

1、人文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西方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

(1)古希腊智者学派:

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中心。

(2)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尊重理性和思想自由。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3)斯多亚学派:

斯诺“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第一次论证了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第二次:

(1)文艺复兴:

“初期三杰”讴歌自然人性,追求现世幸福;莎士比亚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他们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思想自由”;否定因行称义和天主教会权威。

打破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传播了人文主义(促进平民化、普及化)。

第三次:

启蒙运动:

以理性主义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等级制度;主张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

并希望建立一个合理的理性社会,以保护个人的利益和权利、促进个人聪明才智的发挥,推动社会进步。

这些理论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设政权提供了思想武器

2、17—18世纪,中国明清反封建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比较。

同;

(1)经济:

都产生新的经济因素

(2)政治:

都处于封建社会后期,都面临封建腐朽统治和封建制度衰落

(3)思想:

都出现一批思想家;都挑战正统、批判专制,否定王权;都提出变革社会的主张

异:

(1)背景:

明清:

A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十分顽固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资产阶级还未形成。

C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欧洲:

A西欧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封建制度的腐朽

B通过重商主义和殖民扩张活动,资本主义经济(手工工场)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C文艺复兴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封建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

(2)内容

中国:

主张个性发展,限制君权,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经世致用。

这此主张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

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和成熟的理论体系,对未来社会的设计也没有跳出明君贤臣的统治模式。

欧洲:

以理性主义为核心,彻底批判了整个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体系,主张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并对未来社会设计一套理性王国的政治构想,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成熟的思想理论体系。

(3)影响:

明清:

A对当时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B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未产生重大影响

欧洲:

是欧洲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启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A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B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C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一定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