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5321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题.docx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题.docx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题

2019-2020年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题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5分,共20分)

一、基础知识和运用(4小题,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行阵(háng)勉强(qiǎng)锲而不舍(qì)

B、揪心(jiū)荫庇(pì)顶礼膜拜(mò)

C、阔绰(chuò)狡黠(xiá)面面相觑(qù)

D、侥幸(jiǎo)妖娆(yáo)味同嚼蜡(jiá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读书时不可存心劫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循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B、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阔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搏。

D、这种美胜过天空和太阳,大地和麦田——胜过上帝所创造地一切。

这种美使上帝迷惑不解,惊慌不已。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运用得当的一项是

A、昨晚,在星海音乐厅上演了一台惟妙惟肖的音乐会。

B、学习成绩的提高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口吃成个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

C、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这么好得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使用并研制了禽流感灭活油乳剂疫苗,在实验室检测中,免疫有效率可达100%。

B、通过防治“非典”的斗争,公众对滥吃野生动物的危害性有了深刻的提高。

C、《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公布,广州在内地200个主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评比上获得高分,排列第三位,比去年排名提升一位。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二.现代文阅读(4小题,共10分)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选段,按要求完成5-6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

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自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①——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注:

①:

当时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令”等。

5、对文中有关“他信力”和“自欺力”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他信力”在文中具体指的是对地、物和国联的盲目迷信。

B、“他信力”是仿造词,它有力地揭穿了反动政府的虚弱本质。

C、“自欺力”在文中具体是指人民把救国的希望寄托在神佛上。

D、“自欺力”是仿造词,它有力地揭穿了反动政府的自欺欺人。

6、对本文段形式和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段开头用三个句子反复强调“是事实”,强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B、作者抓住敌论以偏概全的薄弱环节,运用了驳论证驳倒错误论点。

C、文段就对方的事实论据加以剖析,揭露悲观论者由“他信”走向“自欺”。

D、文章语言泼辣,富于嘲讽,如“总自夸”“一味”等句都鲜明体现了这点。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8题。

神奇的中微子束通信

①继靠电磁波传输信息的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之后,一种新颖的通信手段步尘而来。

它不受任何气候条件限制,通信信号也不会被任何手段所中断,可以穿过高山,通过海洋,能从某一地点直线地穿过地球到达另一地点,它就是可以运载信息钻地入海的神奇的中微子束通信。

 

中微子和质子、电子一样,也是构成粒子的基本粒子之一。

可它是一种奇妙的基本粒子,它不带任何电荷,呈中性,质量极小,静止质量为零;它能以接近光速直线前进,方向性极好,也不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它能量大,穿透力极强。

电磁不能穿过厚厚的地层,中微子却能轻而易举地穿过地球。

作为传输信息的一种更具优越性的无线通讯方式,它传输极远,不受障碍的限制,不怕外界干扰,保密性极好。

早在1956年,欧美学者通过复杂的核反应实验,证明中微子确实存在。

上世纪70年代,美科学家将中微子加速器产生的中微子束,发送至远隔千山万水的另一端接收装置中,结果成功地感测到了穿山涉水而来地中微子信号。

80年代,前苏联和美国进行了中微子通信地试验,获得了成功。

1984年美国一个海军基地的一艘核潜艇做水下环球潜行时,正是采用中微子通信保证了联系。

科学家分别进行的海下、地下种种实验,使中微子通信初显端倪。

中微子通信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如果采用中微子束通信,则将为海军对潜艇进行保密通信提供强有力的手段;即使是发生了热核战争,安置在岩石深处的指挥部的中微子束发射机不会受到原子弹的破坏,还能正常工作;地质学家用中微子波束可给地球拍照,寻找地壳中的矿藏资源。

中微子通信除用于全球人类通信外,还可以穿透月球,与月球背面的空间站联系,或者作为“特殊信使”,遨游太空,与在宇宙中飞行的宇宙飞船直接联系,为人类征服宇宙服务。

科学家还设想发射中微子讯号让它在太空中穿行,去寻找外星人。

中微子通信,只需要中微子发射装置(高能质子加速器)和接收装置。

发射装置发射中微子包含的信息,经接收装置解读,就能实现信息交流。

把所有的信息,如视音频信号、数据信号等,加载到中微子束上面,即可实现任意距离点与点之间的通信,无论通信两点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哪怕是地球的两端,也无需任何中继站或借助卫星转送。

中微子通信具有微波和光通信的高容量、直线性和保密性,可双向传输多路电视和高频信号,如果与发送和接收的计算机进行并网,可进行遥控、遥测。

可见,神奇的中微子束通信,在人类通信领域中可大显身手。

7、对文段中“中微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微子”能以光速直线前进,不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

B、“中微子”能轻而易举地穿过电磁也能穿过的厚厚的地层。

C、“中微子”不带电荷,呈中性,质量小,静止质量为零。

D、“中微子”和质子、电子一样,是一种平常的基本粒子。

8、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一致的一项

A、未来的通信手段有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中微子通信。

B、在热核战争中,原子弹也破坏不了埋在岩石深处的中微子发射机。

C、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第一次中微子通信试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D、中微子通信可以直接交流信息,无需借助中继站或卫星装置来解读。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3小题,130分)

三、积累与综合运用(3小题,20分)

9、积累。

(10分)

(1)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

(3分,4个任选3个作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

②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默写陆游的《卜算子咏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往今来,不少诗人留下了咏春、惜春的诗句,请写出三句描写春天花开花落的古诗词的句子。

(3分)

10、请写出《水浒》里任意两个人物的姓名,并用一个四字词语分别概括其人物特点。

(4分)

例如:

鲁智深——嫉恶如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语言表达(6分)

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这个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卡通画

112

56%

时文杂志

32

16%

武侠小说

30

15%

文学名著

26

13%

①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不超过30字)

②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阅读(4小题,20分)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6分)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秦王色挠

(3)寡人谕矣

(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5)时时而间进

(6)虽欲言,无可进者

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14、如果说《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与齐威王都是非常有勇气的人,请说说他们勇气表现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