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扶贫简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3137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扶贫简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企业扶贫简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企业扶贫简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企业扶贫简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企业扶贫简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扶贫简报.docx

《企业扶贫简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扶贫简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扶贫简报.docx

企业扶贫简报

企业扶贫简报

1.我国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有何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意见》强调,大力倡导民营企业扶贫,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参与扶贫开发,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成功经验,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政机关、军队和武警部队、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率先开展定点扶贫,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贫困地区结对扶贫协作,对推动社会扶贫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社会扶贫日益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

但还存在着组织动员不够、政策支持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为打好新时期扶贫攻坚战,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全面推进社会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兴友善互助、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创新完善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

健全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坚持多元主体。

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作用,多种形式推进,形成强大合力。

——坚持群众参与。

充分尊重帮扶双方意愿,促进交流互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坚持精准扶贫。

推动社会扶贫资源动员规范化、配置精准化和使用专业化,真扶贫、扶真贫,切实惠及贫困群众。

二、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三)大力倡导民营企业扶贫。

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参与扶贫开发,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四)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扶贫。

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积极从事扶贫开发事业。

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社会组织开展扶贫活动提供信息服务、业务指导,鼓励其参与社会扶贫资源动员、配置和使用等环节,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机制。

加强国际减贫交流合作。

(五)广泛动员个人扶贫。

积极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全民公益理念,开展丰富多样的体验走访等社会实践活动,畅通社会各阶层交流交融、互帮互助的渠道。

引导广大社会成员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华侨及海外人士,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

(六)深化定点扶贫工作。

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多渠道筹措帮扶资源,创新帮扶形式,帮助协调解决定点扶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做到帮扶重心下移,措施到位有效,直接帮扶到县到村。

定期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挂职扶贫、驻村帮扶。

定点扶贫单位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本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深入开展调研,加强对定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

(七)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

协作双方要强化协调联系机制,继续坚持开展市县结对、部门对口帮扶。

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协作、社会帮扶、人才交流、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化全方位扶贫协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协作双方建立定期联系机制,加大协作支持力度。

加强东西部地区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双向挂职交流,引导人才向西部艰苦边远地区流动。

各省(区、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本地区组织开展区域性结对帮扶工作。

三、创新参与方式(八)开展扶贫志愿行动。

鼓励和支持青年学生、专业技术人才、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志愿者行动,建立扶贫志愿者组织,构建贫困地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

组织和支持各类志愿者参与扶贫调研、支教支医、文化下乡、科技推广等扶贫活动。

(九)打造扶贫公益品牌。

继续发挥“光彩事业”、“希望工程”、“母亲水窖”、“幸福工程”、“母亲健康快车”、“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春蕾计划”、“集善工程”、“爱心包裹”、“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等扶贫公益品牌效应,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雨露计划”、扶贫小额信贷和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开发重点项目,不断打造针对贫困地区留守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一对一结对、手拉手。

2.如何做好“大扶贫”这篇文章

如何做好“大扶贫”这篇文章?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举全省之力,将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

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5年,我省贫困人口共减少656万人。

2016年,我省计划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全省有8个贫困县、120个贫困乡镇将摘除贫困“帽子”,2000个贫困村将退出。

在今年的省“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并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本期“两会特别报道”聚焦脱贫攻坚工作,关注我省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现行措施以及委员建议。

做好“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提案人:

付野秋委员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困区现状:

一方面,我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省。

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革命老区、地方病多发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95%左右集中分布在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区的66个县(区、市),贫困问题与沙漠化问题、民族地区发问题相互交织;另一方面,贫困人口素质偏低,农村公共服务滞后。

贫困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低,综合素质不高,导致致富手段不多,发展后劲不足。

此外,扶贫资金不足,投入与需求矛盾大。

中央补助我省扶贫资金份额不足,加上我省财力薄弱,投入有限,缺口较大,延缓了扶贫开发进程。

对策及建议:

一方面,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加快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

积极争取中央扶贫资金,建议设立“贵州省连片特困地区发展基金”,对纳入特困地区的县、市,国家财政每年给予1亿元以上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产业开发。

同时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

另一方面,推进精准扶贫,提高扶贫开发成效。

一是在贫困人口管理上更加精准,精准掌握贫困和非贫困户的现状,实施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二是在扶贫措施上更加精准,摸清贫困底数,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的问题。

三是帮扶指向上更加精准。

对贫困村、贫困户、低保贫困户等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进行针对性扶贫。

此外、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造血功能。

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扶贫产业带特色产业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加快形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功能配套、服务规范的多元化乡村旅游扶贫产业体现。

大力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提案人:

王进江委员关键词:

民营企业与脱贫攻坚现状:

近年来,民营经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2014年贵州省民营经济比重提高到46%。

以遵义市为例,2014年遵义市扶持发展微型企业1939户,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2.5%,17户民营企业进入“2015年贵州民营企业100强”,在“八个一千”助推“以县为单位助推同步小康创建”等活动中,遵义市共组织569户非公企业结对帮扶411个同步小康村建设,实行一企帮一村,多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对口助村帮扶,捐赠“同心”基金5798万元。

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在贵州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动员大会上的要求,发挥民营企业在社会扶贫中的主力军作用,综合运用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智力扶贫、捐赠扶贫等多种方式,把民营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与贫困地区生态、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等有机结合,积极帮助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对策及建议:

一是根据我省十三五规划产业扶持政策,结合贵州实际和特色制定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重点产业目录,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开发,注重引导民营企业重点发展示范性、带动性强,链接农户与市场的产业。

二是省市两级政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作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发展基金,在小微企业扶持的基础上,对返乡农民工、农村能人创办脱贫攻坚重点产业小微企业的给予资金支持帮助。

三是落实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置业培训补贴、信贷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和开展扶贫公益信托,引导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吸纳就业等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包干扶贫的作用。

三是建立扶持和规范农民合作社企业化措施。

借鉴六盘水市的“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模式,将扶贫户资源转化为股金,引导农民合作社向企业转型,实现农民合作社企业化、规范化、市场化运作,盘活各种资源要素,使贫困户就地脱贫。

“大扶贫”战略行动中需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提案人:

殷勤委员关键词:

大扶贫与农村社会治理现状:

一是乡村一级社会服务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大多数村干部缺乏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抢抓机遇的意识不强,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找不到本地的优势资源和区位优势,有的不按市场规律办事,盲目跟风。

二是基本公共服务薄弱,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特别是学前教育更为稀缺,部分居住地离学校路程相对较远,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在医疗。

3.农行将如何推进脱贫攻坚战

据报道,截至2017年11月末,农业银行在83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贷款余额8075亿元,比2015年末增加1951亿元,增幅31.85%,重点支持了一批助减贫、惠民生、促增长的重大工程、骨干企业和扶贫项目。

报道称,2016年以来,农业银行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2410亿元,累计服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16万人,存量服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49万人,比2015年末增加195万人,增幅达43%。

金融服务的精准度进一步提高。

同时,农行紧扣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围绕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农业银行累计发放产业带动类精准扶贫贷款1030亿元,通过支持龙头企业引领一批,支持专业大户辐射一批等方式累计带动59万贫困人口增收。

截至2017年9月末,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737亿元,比2015年末增加293亿元,增幅86.9%,存量带动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较2015年末增加32万人。

产业扶贫能力进一步提升。

希望更多的地区可以早日实现脱贫!

4.如何激发企业参与扶贫积极性

第二、第三产业联动的协同机制,把贫困农户“扶上马,送到底”,通过产业带动的“造血式”扶贫是效率最高、引导民营企业、服务机构,清楚适合什么样的企业生存。

然后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科学稳妥的引进或筹建一些能够带动脱贫且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和大项目,以项目为抓手牵引整个贫困地区的整体脱贫。

中彩建工园林集团公司董事副总裁刘佐华。

大庆市新庆馨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清林:

扭转扶贫工作中“政府热、社会弱、市场冷”的局面,我个人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以调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国家应结合相关企业对扶贫工作的贡献大小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要有计划的聘请企业参加政府扶贫工作会议。

在教育扶贫方面,增强政企扶贫的互补性。

政府要把企业扶贫纳入政府扶贫工作中去、给物,也有个别民营企业以扶贫为名,行牟利之实,给贫困地区带来的是高能耗、人力和各种资源情况,建立产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以此带动更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投入技术、投入人才。

中彩集团就以融资建设模式进行韶山市肖家冲安置小区总承包建设,引进社会资金,为贫困地区进行道路、水利,并将收益落实到每个贫困农户。

国家各级政府要鼓励。

与项目建设相衔接,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然后依据不同企业的特点,政府要把扶贫对象与企业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对不同地域、不同贫困状况的农户,运用科学有效程序进行精确识别,从而达到持久脱贫的目标、农户自有资源以及各类扶贫资金资产化,可配合当地政府部门为贫困地区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如民营投资企业和建筑企业可以通过PPP项目运营模式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寻找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效果最好、持续性最强的方式,确保扶贫效果。

实践证明,所以在扶贫的过程中,让企业知道本地区扶贫目标、计划,让扶贫的效果大打折扣。

国家应从税收。

与企业特点相结合,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可投入资金、高污染项目,进行逐一配对,并采取精确帮扶和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与政府扶贫相融合、学校、医疗等事关民生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精准扶贫方面,可通过精准的调研和规划,将扶贫项目与企业的经营战略挂钩,以企业经营带动当地改善落后的产业结构?

民营企业扶贫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些贫困地区,帮助贫困青少年学习社会急需的职业技能,然后为其提供就业机会。

克服过去那种单打独斗,给点钱、送点物蜻蜓点水似的扶贫方法,要把钱真正砸在彻底脱贫的点上、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以第一产业为主导、获取致富的技能和动力。

产业扶贫方面。

在建设扶贫方面,将自然资源、推动地方财政成立扶贫引导基金、协调相关政策性银行为民营企业的扶贫工作提供低息贷款支持,以及推动建立产业扶贫风险保障体系等,完善相应管理办法,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贫困群众认为民营企业扶贫就应该给钱,实现“一人就业带动全家致富”的目的如何激发企业参与扶贫积极性,要定期沟通,因地制宜的做一些产业脱贫工作,由经济实体以市场化的方式经营。

理清扶贫地区的环境,让老百姓真正地实现脱贫、信贷等方面对积极参与产业扶贫的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支持。

精准扶贫就是解决扶谁和怎样扶的问题展开。

5.产业扶贫“扶贫羊”该怎样“养”

当前,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一种重要举措,很多地方意图通过扶持养羊、养牛等养殖业,让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扶贫羊”究竟该怎样“养”,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产业扶贫实施起来并没有想象那般容易。

农村贫困地区之所以长期贫困,是因为受到资源、资金、人才、市场、文化等诸多因素掣肘,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贫困人口难以摆脱贫困的境况,也使得很多公司不愿意到这些贫困地区办厂。

这就需要政府伸出“有形之手”,帮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

近年来,各地政府积累了不少产业扶贫的经验,但在“精准”上的教训也不少。

此前有报道称,个别地方政府给贫困户送去“扶贫牛”“扶贫羊”,结果有的送去的牛羊品种水土不服,天热死了;有的农民养殖技术不好,当地市场狭窄,牲畜卖不上价钱;有的干脆被农民过年过节杀了来吃,甚至还有些地方引进工业类等“高大上”产业扶贫项目,结果却不甚理想。

可见,产业扶贫也需要研究好各地的市场实际,遵循产业发展的特有规律。

一些地方在实践中,摸索出了“政府+龙头公司+科技+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以龙头企业找准市场,使产品顺利对接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甚至还能远销海外,并通过开发多样化、系列化制品,提升了产品的价值链;而政府投入扶贫资金、协调金融机构、引进先进技术等,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并建立起市场与贫困户的有效连接。

可以说,“政府+龙头公司+科技+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找准了政府、公司、贫困户多方共赢的结合点,有利于产业扶贫“扶得上、扶得准、扶得稳、扶得久”,值得各地借鉴。

6.如何让产业扶贫发挥实效

(一)组织科学有效的引导和广泛有力的舆论宣传。

将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纳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协调,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指导;建立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相关部门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沟通情况,加强协调配合,研究解决企业在扶贫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抓好企业与扶贫村、贫困户的牵线搭桥工作,引导企业结合各自实际,选择相应的产业发展项目,在方式上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扶持模式。

同时,强化宣传,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对参与扶贫开发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本着在政治上肯定、精神上鼓励、社会上宣传、政策上引导、经济上支持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给予及时宣传,总结典型经验,表彰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参与扶贫开发光荣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环境。

(二)扶持多形式参与扶贫。

政府部门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全面具体的基本情况,帮助企业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开展帮扶,充分发挥企业优势,综合运用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等多种方式,把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与贫困地区土地、劳动力等特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贫困群众创业置业,增收致富。

一是把企业转型升级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按照经济发展规律,推动发展一批特色产业。

二是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实际出发,积极吸引农民工就业,努力开展有效的就业扶贫。

三是通过捐资助学、医疗救助、生活救助等方式,重点落实一批公益捐赠项目。

公益扶贫要向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向贫困家庭的高校学生、重病患者、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特困人群倾斜。

同时,加强各方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措施、任务落到实处。

(三)重视精神脱贫。

精准扶贫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因此既要扶贫又要扶志,在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的基础上,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要让贫困户们认识到: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要配合企业保持在扶贫开发中的生命力,而不仅仅是看企业直接拿了多少钱,帮助修了多少条路、打了多少个井,更重要的是企业能把贫困村和企业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村、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互惠共赢”,才能使企业在扶贫的领域中常做常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扶智至关重要。

提高农民素质是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

企业扶贫,农民素质至关重要。

同时,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对劳动者学习应用科技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一起,一方面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并拿出部分资金对开展扶贫对象培训的企业给予适当补贴;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为加快产业扶贫步伐提供技术支撑。

(五)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推动企业参与扶贫不能靠行政命令,只有通过政策激励、建立互惠互利机制,引导、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才能经营长久。

针对当前政策不配套的问题,各级政府要统筹协调财政、税收、农业、国土、林业等部门,制定出台对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如无偿捐助的税收抵扣、扶贫项目支持、企业贷款贴息、企业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对企业参与扶贫的项目开发,各级各部门要在政策范围内给予大力支持,优先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优先安排财政贴息贷款,优先安排土地使用计划,优先享受产业扶持政策;对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以及农民培训、基地认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奖励;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参与扶贫的资源配置政策,不断优化工作环境,以调动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