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2878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一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一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一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一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ocx

《第一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ocx

第一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一章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1)、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初步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

(2)、1937年,毛泽东发表的《矛盾论》、《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奠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3)、党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是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实现的。

(4)、毛泽东写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科学著作,在全党发起了一场广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

(5)、经过延安整风和中共七大,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内得以正式确立并得到普遍贯彻。

(6)、邓小平成为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奠基人

党的思想的重新确立,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旗帜鲜明的反对两个凡是,开启思想解放的先河

第二阶段:

坚决支持并有力推动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通过思想启蒙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阶段:

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   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

党的思想路线,作为一种认识路线,处于发展和丰富的过程之中。

从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到邓小平冠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映了思想路线绝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发展和不断深化的

与时俱进的思想是逐步形成的,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党的十五大。

党的十六大对与时俱进的含义进行了科学的表述。

党的十六大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表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把党对思想路线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   实事求是的涵义及基本内容

(1)、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是实事求是的客观前提和基础,是实事求是最重要的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

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它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夜市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

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解放思想的涵义及其基本要求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就是实事求是。

5.与时俱进的涵义和内容

从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上理解,与时俱进的思想,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

承认变化和发展是事物存在的基本规律,人们应该顺应时势,顺变才能通久。

其二,又承认变化和发展有“常则”,守则的应变才能持久。

这个守则就是抓住事物变化的内在规律,依照事物的发展趋势和要求进行变革。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的关系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一、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首先;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其次: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要做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二是做到科学的创新精神与求真务实精神的统一,三是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的统一

第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关心

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与时俱进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所以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其原因在于: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彻底唯物主义的思想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

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彻于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

8.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所谓理论品质,是指一种理论所具有的最本质的思想内涵和思维特征。

用与时俱进来概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科学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和思维特征。

为什么说: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概括有重要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根据

第一、    理论总是随着实践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第二、    用发展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第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证明,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与时俱进的历史。

9.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1)、党的思想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第一、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关系着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

第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制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

第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探索共产党执政的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四、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保证

(2)、党的思想路线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    只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才能使党制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符合时代的要求,顺应时代的潮流,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

第二、    只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才能使党制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符合客观实际,真实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三、    只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增强党的创造力的关键因素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和思想保证

第二、创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

 

第二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1)、关于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历史探索。

(2)、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具体说来,邓小平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坚持社会主义就是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科学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80年代中期以前,是邓小平重新思考社会主义本质,并开始否定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逐步形成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确立的阶段。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

、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

、把消灭剥削看作是一个过程,当做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进行。

、对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式和方法,邓小平也做过一些原则设想。

(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

、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的创造条件。

、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同于平均主义。

3.社会主义本质里理论的特色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从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和发展的价值目标上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从动态发展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选择的基本前提。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科学依据。

(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2)、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要求。

(3)、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庆可当今的时代特点决定的。

6.如何理解“发展史硬道理”

(1)、从根本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社会主义要强大,体现优越性,关键在发展。

(2)、以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3)、发展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发展。

(4)、把握发展史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必须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

7.如何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发展生产力的积极力量。

(2)、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3)、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深化改革。

(4)、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以先进的生产力代替落后的生产力。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1)、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没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初步形成阶段。

(2)、党的十三大报告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立论依据,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和特征做出了明确的理论界定。

(3)、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新的科学概念。

它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

从时间上讲,它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未完成,到21世纪中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都属于初级阶段。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层含义。

(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阶段,急于求成。

(3)、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作长时期的努力奋斗,而不能有丝毫懈怠。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历史进程所体现出的总的特征的概括。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包含现代化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文化教育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阶段。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的历史阶段。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立项,自强不信,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基础,它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科学设想的创新和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排除左与右的干扰,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思想武器。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1)、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并首次概括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科学命题。

(2)、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在深刻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涵义和特征的基础上,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科学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1992年,党的十四大,将基本路线写入党章的总纲中,成为全党统一的行动纲领。

(4)、1997年,党的十五大,郑重提出,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要把“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统一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5)、2002年,党的十六大,总计了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十三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基本路线中关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明扼要的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根本保证、基本方针、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2)、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也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3)、实现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历史的确立了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所要求的。

依靠力量是全国广大人民群众。

(4)、实现目标的基本方针。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基本方针。

7.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在确立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和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党的基本路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两部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它清楚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基本目标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一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政策包括: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两部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在这一政治目标中,党的领导是核心和灵魂,人民当家作主是主体和基础,依法治国是方略和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政策包括:

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两个部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政策包括: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科学地总结了这13年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经验: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坚持独立自足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这些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认真总结和肯定这些基本经验,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认真总结和肯定这些基本经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认真总结和肯定这些基本经验,必将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

10.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坚持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统一

(1)、纲领就是一个政党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的集中概括。

纲领就是旗帜,纲领就是方向,纲领就是形象,纲领就是力量。

它不仅指导一个政党的全部行动,而且向外界展示着这个政党的形象。

(2)、无产阶级的最高纲领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共产主义事业时无不艰巨的,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进行长期的奋斗,通过若干阶段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共产主义的宏伟事业。

(3)、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没有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就会失去灵魂,偏离正确的方向;没有最低纲领,就不可能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做好当前工作,最高纲领就是能是美好的空想,任何时候都不能把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对立起来,割裂开来。

(4)、把我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结合点,在于不断地全面腿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其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新课题

第一、始终把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统一于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过程,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的首要前提。

第二、始终把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过程,不断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客观要求。

第三、始终把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过程,不断向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是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的必然追求。

第四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社会发展战略的提出

(1)、1987年党的十三大,按照邓小平的构想,在党的文件中将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表述出来: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全局性的战略目标。

(2)、党的十五大,将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进一步分成了三个具体的阶段:

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党的十六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的头2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小康社会,成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关键发展阶段这些都是对三步走发展战略理论的运用、深化和发展。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