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定位模拟考试历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2782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定位模拟考试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定位模拟考试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定位模拟考试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定位模拟考试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定位模拟考试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定位模拟考试历史.docx

《最新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定位模拟考试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定位模拟考试历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定位模拟考试历史.docx

最新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定位模拟考试历史

高三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择

1.右图是书法家赵朴初的作品,该作品的书法艺术

A.创始于秦代成熟于东晋B.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C.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D.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唐代科举从形式上看和过去的孝廉、秀才有继承关系,只是当门阀盛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

”材料旨在说明唐代科举制

A.继承了选官方式B.促进了经学发展

C.扩大了举荐范围D.淡化了门第出身

3.“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据此推测,作者认为1800前世界贸易中心有可能是

A.长安B.广州C.上海D.北京

4.“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指分离、割取)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诗人黄遵宪1896年写的这首诗,因何而发?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C.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愈益严重D.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5.孙中山早期的革命同志冯自由写道:

“……《民报》出世以前,世间尚无‘民生主义,之一名辞。

孙总理与同志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时,仍称社会主义,但曰吾所主张救济社会经济之宗旨及方法,实较目前欧美人所言之社会主义为广大云。

……”孙中山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6.陈独秀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写道:

“土地、人民、主权者,成立国家之形式耳。

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

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

”又说:

“爱国者何?

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

”此论述旨在阐明

A.爱国的前提是国家要保障人民权利

B.国家应具备土地、人民、主权等形式

C.国家创立的根本途径是缔结社会契约

D.一国人民要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国家

7.右图是中华民国邮政于1939年发行的纪念邮票,结合时事推测发行此邮票的主要意图是

A.纪念美国成立一百五十年

B.希望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C.借鉴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

D.争取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战

8.计量史学强调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

下图所示的数据变化

1957~1963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表

A.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B.受农业生产持续减产的制约

C.与全国人口.总量的涨落一致       D.与工业生产效益的起伏吻合

9.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麦迪逊说:

“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为此,美国推行

A.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B.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

C.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D.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

10.阅读下表,导致其中两个国家的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A.殖民霸权的建立B.垄断程度较高

C.封建因素的铲除D.欧亚移民涌入

11.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

据此观点,要理解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我们应关注

A.文艺复兴B.法国革命C.工业革命D.宗教改革

12.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

”下列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二战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干预

13.“罗斯福新政通过承认大部分在政府里没有代表人的那些集团的地位,实现了一种更为公正的社会。

”下列措施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保障工人权利B.整顿财政金融C.调整农业结构D.兴办公共工程

14.二战结束后,英美等国对华武器禁运。

1946年7月29日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同时,英国也对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军火禁运,拒绝了南京国民政府购买枪炮子弹、舰炮、飞机机架等请求。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英美对于国民政府政治腐败深感失望

B.战后欧美社会反战运动持续高涨

C.中国人民反帝运动危害西方在华利益

D.西方经济发展迅速世界市场广阔

15.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

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是

A.B.C.D.

二、非选择题

16.(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18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

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2018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

(1)材料一中铁路建设的发展直接受益于哪两项技术的进步?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经济影响。

(4分)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

开办年

国别

公司

船只(艘)

吨位

1875

中国

招商局

4

5860

1887

英国

太谷、怡和

7

13922

1898

日本

大阪

4

6581

1899

德国

瑞记、美最时

5

5743

材料三  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289吨。

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

 

  ——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

(1)材料一中铁路建设的发展直接受益于哪两项技术的进步?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经济影响。

(8分)

(2)据材料二概括出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12分)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8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

(1)“某朝”是指什么朝代?

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2分)

(2)历史往往充满矛盾和悖论。

请以该朝的历史为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分)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2D3B4C5D6A

7D8A9D10B11B12C13A14B15D

二、非选择题

16

(1)突破:

蒸汽技术不断完善;钢铁冶炼技术进步。

(4分)影响:

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4分)

(2)特点:

列强在中国轮船航运业占据优势;英国居于首位;中国近代航运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6分)

成因: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打开中国大门;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沿海沿江交通;洋务运动的推动。

(6分)

(3)远洋航运有所发展;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

(4分)

说明:

新式交通工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工业化是历史的重要趋势;社会转型艰难。

(4)

17、

(1)朝代:

宋(1分);

理由:

中央分割兵权,枢密院主兵,三衙统兵,皇帝总揽兵权;中央禁军和地方厢军、乡兵等(1分)。

(2)理解:

军事上内稳定外积弱:

通过文官体制,加强了皇权,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分裂割据的隐患,开创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代;由于对武臣的防范过严,官僚不断增多和军队缺乏训练,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现象,酿成了国家“积贫积弱”的恶果,导致北宋中期的一系列改革。

经济文化强军事弱:

经济繁荣,海上丝路全盛;儒学成熟,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梦溪笔谈》成为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军事弱,对辽“澶渊之盟”、对夏、对金基本上以岁币买和平。

内弱外强:

内弱——对辽《澶渊之盟》、对夏、对金基本上以岁币买和平;外强——海上丝路全盛,。

(本小题共10分,任两个角度,每个角度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