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2623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docx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docx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水

素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称益的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面积3789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总人口51万。

1988年建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1994年又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使建水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历史悠久文物荟萃

建水历史悠久,自唐元和年间设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

由于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形成了汉文化和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相交融的多元一体文化。

县境内文物古迹荟萃,风景名胜诸多,具有元、明、清各朝代建筑特点的寺、庙、塔、楼、桥和民居达百余处,有"古建筑博物馆"之称。

其中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科学价值、观赏价值的典型建筑:

始建于公元1285年,占地约7.6万平方米,在中国首屈一指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雄踞红河岸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彝族土司府署;在云南省内罕见的宋式大型木桥架古建筑指林寺;历经风雨600多年仍巍然屹立,比北京天安门早建28年的朝阳楼;被列为中国18座著名大型古桥之一的双龙桥;具有"滇南大观园"美称的清代大型民居朱家花园;历史文化名村团山等。

此外,县境内还有被称为亚洲最大、最壮观的天然溶洞燕子洞为代表的溶洞以及以云龙山、黄龙寺、哈尼山寨、绵羊冲水库、曲江温泉渡假村等为代表,融山水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光为一体的重点景区120多处,成为建水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气候温和农业发达

建水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属亚热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温和,有"天然温室"之称,是一个多元适宜种植区。

优厚的光热条件和肥沃的土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曾被省、州政府列为粮食、烤烟、甘蔗、生猪、蔬菜、水果发展基地,每年有数万吨蔬菜销往国内十多个省区和俄罗斯等国家。

目前,农业作为建水的主要产业已形成粮、蔗、烟、菜、果、林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实施五大产业结构调整已建成效,全县酸石榴已发展到3.5万亩;成功种植万寿菊2465亩,项目前景较好;种植优质甜橙1.1万亩;正在建设中的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有1.2万亩可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优质稻种植达8万亩。

近年来,中共建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农科技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使农业保持了科学、稳定、协调发展的好势头。

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出成体系

建水县域内土地、矿产、生物、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的有锰、铅、锌、锑、钒、镉、钼、钛、石膏、煤炭、陶土等二十多种有色、黑色和非金属矿产,其中尤以锰、铅、锌、矿储量最大。

凭籍自身的资源优势,目前建水已初步建立了以冶金、化工、制糖、食品、陶瓷、建材为主导,机械、交通运输、五金等行业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业体系,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紫陶的产地和放电锰的主要产地之一,精锑、高锰酸钾、砂仁补、锰铁、紫陶产品远销日本、德国、美国及香港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

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7827元。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建水的工业正朝着以新型工业为主导、传统工业为骨干、乡镇企业为基地的方向发展,生产能力、产品科技含量在不断提高。

交通畅达通讯便利

建水早在唐代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

如今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形成网络,国道323线横穿县境,蒙(自)宝(秀)铁路通过县境并与滇越铁路相连通,县内公路达千余公里。

地理位置适中,距省城昆明220公里,距边境口岸河口250公里,距蒙自飞机场80公里,是省城通往红河南岸各县的物资中转站和滇南商品流通中心。

发达的交通和良好的通讯条件把建水和世界连到了一起。

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改革开放以来,建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潜力远远未被挖掘出来,是一块待开发的宝地。

为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建水的资源和各方面的优势,促进经济、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共建水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十五"期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省第七次党代会和州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大县、特色农业强县的奋斗目标,实施旅游带动型发展战略、城市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县战略,培育壮大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业,巩固提升冶金化工建材业,加快脱贫致富、建设小康和实现现代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发展。

重点作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改造提升冶金、化工、建材、陶瓷、制糖等传统工业,加快发展以绿色食品加工和生物化工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

全力支持电解铝、红河钢铁、高锰酸钾等重点项目建设。

二是继续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旺盛势头。

重点加强市政、水利、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支持通海至建水、鸡街至石屏高等级公路建设,以两条高等级公路竣工为契机,调整完善全县公路网络,提高乡村道路通行能力;全力支持、配合泛亚铁路建设,作好建水境内的各项工作。

三是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大县步伐,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按照"老城古典化,新区特色化"的城建工作原则,重点加快县城北部发展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老城区的保护恢复工作,抓紧编制《建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认真实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古城保护与风貌恢复建设管理细则》。

树立全民旅游意识,加大旅游景区建设和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朋友到建水观光旅游,投资创业。

四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实施"35210"工程,即建成5万亩酸甜石榴、5万亩万寿菊、5万亩无公害蔬菜、10万亩优质甜橙、10万亩优质稻生产及加工等五大产业。

为吸引外商外资,共同建设开发建水,近年来,中共建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纳贤的优惠办法,对来建水投资、经商者在资金、土地、厂房、用工、水电等方面给予诸多优惠,并编制了新区发展规划,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通海至建水、鸡街至石屏高等级公路即将通车,县城至陈官的道路即将建成,按照"老城古典化,新区特色化"的思路,对老城区东林路、红井街、关帝庙街实施了保护恢复工程,加大了新区开发力度,北门新区路网改造和西林小区到零公里灯光亮化工程全面竣工,城市供排水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正在改善,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1993年至2000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哈尼族硭鼓舞于2001年在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山花奖·居庸关长城杯"中华鼓舞大赛中荣获山花奖,投资环境日益改善。

建水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富饶而待开发的宝地。

热情好客的建水人民热诚欢迎国内外朋友来建水观光旅游,投资经商,开展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

一切有远见卓识的朋友,都不会坐视建水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人文景观建水_朱家花园简介朱家花园位于建水县城内建新街,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素有“滇南大观园”之誉。

朱家花园是清末富绅朱谓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前后历经约30年,于宣统年间终告落成。

该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并列联排组合民居建筑群体。

房屋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

整个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

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

游客身在其间,大有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感觉。

朱家花园现已成为集住宿、观光、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具有一定规模档次的旅游精品景点。

现从二进院的四个院落中又增辟了“梅馆”、“兰庭”、“竹园”、“菊苑”共28间客房供游人亲身体验清代起居生活方式。

建水文庙简介

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

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据史料记载,明代全国就有府、州、县三级文庙约1560所,清代增到1800多所。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己有700多年的历史。

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己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在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

建水文庙依照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

原主要建筑包括:

一池、一坛、一圃、二殿、二庑、三堂、三阁、四门、五亭、六祠、八坊等37个,现除射圃、尊经阁、魁星阁、敬一亭和斋宿亭被毁外,其余32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和恢复。

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是游客游览的旅游胜地,也是学生“求学”游览首选之地。

建水文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花园(团山民居)

张家花园坐落在建水城西十三公里的团山村,建于清代末年,占地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系张氏私人住宅。

房屋平面布局基本为建水传统民居中“四合五天井”的平面形式,纵向横向并列联排组合成两组三进院和花园祠堂,是一组规模较大、建筑质量较好、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建筑群。

整组建筑造型幽美,斗拱正檐,屋角起翘,屋面反曲有举折呈流线型,一色的灰调文,给人舒适之感;雕梁画栋,名人书画无一不备,极富装饰性;雕镂精巧的花格门窗扇,古色古香、铺地、柱础、窗下坝墙、门垛和照壁都很有特色。

总之多而不繁、艳而不俗、朴实而不呆滞、简单而不粗陋,具有建水民居的主要特点。

张家花园建筑规模在建水民居中可称第二位,而建筑质量。

完好程序,文物价值则可称为首位。

解放战争时期,张家花园是云南地下党统战组织“九人团”的一个活动点。

天缘桥

建水城东十里外的天缘桥,横跨于沪江河上,为三孔百拱桥,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为三孔石桥,跨河43米,正中建有二屋重檐亭阁一座,覆以八角赞尖顶。

底层为桥面通道,南北引桥为石板铺砌的高坡,各向东西方向屈曲,形成一个横写的“S”型,犹如游龙一般,即将弹身飞腾。

正桥加引桥全长121米,两旁镶有一米多高的块石栏杆、石雕狮、象各一对雄踞桥头,“每当天空雨雾,状若长虹之下饮,而首尾之婉蜒,则础牙鳞集,雁齿横施,矮如游龙,其形势之奇特,又为临郡增一大观。

桥南端有一石室碑亭,长6米,宽2米,以高2.74米的三棵石柱支撑,桥亭内有碑刻七块,记载建桥始末及其功德,书法甚秀,其中清代雍正八年立的一块碑上刻有保护环境及桥周围环境的乡规民约,专家称“这是中国依据文物的重要文献。

”高级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考察后,称赞此桥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

桥建成‘S’形,是为了减缓坡度,便于车子和人通行,车子好上,人走起来不累。

”双龙桥

久负盛名的双龙桥坐落于建水城西三公里处,是一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横亘于南盘江支流的沪江河,塌冲河交汇点上,因两河犹如双龙婉蜒盘曲而得名。

此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只建成三孔,道光初年又续建十四孔,与原建三孔“雁齿蝉联”,故又名十七孔桥。

整座桥由数万块巨大青石砌成,全长148米,桥面宽3--5米,宽敞平坦。

桥上建有亭阁三座,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布局得体。

中一阁层累为三,高撤云霄,前后两阁互相辉映。

成丰六年雨辰(1856年),三阁毁于战火。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动工重建,至二十四年落成,比旧图为宽敞,中间人阁为三重檐方形主阁,高近二十米,边长十六米,层檐垂叠,檐角交错,雄伟壮丽。

底层为桥身通道,拾级登楼,可远眺万倾田畴,千家烟火,群山起伏,波光鳞鳞等山青水韵。

南端桥亭为重檐攒尖顶,檐角正翘,玲珑秀丽。

可异经端桥亭已毁。

建水双龙桥是云南古桥中规模最大和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桥梁,它承袭我国连拱桥的传统风格,融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为体,凝结着滇南人民高超的技术和智慧,是我国古桥梁中的佳作,在我国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九六五年,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考察后认为应列为中国现存大型古石桥之列。

该桥现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已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笔塔

文笔塔坐落于城南四公里白水河拜佛山顶。

建于清道光入年(1828年),造

型奇特,式样别致,因形如文笔而得名。

塔呈人面体,塔体为青石砌成的实心石塔,塔高31.4米。

令人赞叹的是,塔基周长与塔高相等。

文笔塔建造的缘由——是出于“以文压武”,以息古时当地常有的械斗之风,同时也是“尊孔崇文”、“儒佛归一”的绝妙例证。

文笔塔独特的造型给人予丰富的假想。

若从山麓仰望,塔似神笔,呼光唤影,孤高迷离;若在坝子中举目远眺,笔杆巍巍凌空而起,挺拔俊秀,笔尖耸指苍穹,塔身隐没在烟波雾霭之中,恰似一枚欲卉月宫的火箭,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著名的高级古建筑专家郑孝燮、罗哲文等人老察后认为,这种现代派风格造型的古塔“在全国是狂无二的”。

罗老还欣然题诗赞:

“精工巧构擎天表,文笔塔为名形制殊。

”不是浮图似浮图,中华宝塔吉今无。

燕子洞历史文化仗义谏官——刘洙

刘洙(1475——1547),字道源,号三贞,明代建水州人。

明正德三年进士,任刑科给事中、都给事中等职,经事两朝,历任九载。

任上刘洙针贬时弊,敢于谏言,曾疏“明大法惩大奸以警人心”、“除逆党以正国法”等。

云南十八寨兵事起时,因谏议有功升俸一级。

后因仗义执言被调任外职,便辞官回乡,侍养老父,开办书院,教授子弟,施救乡民。

著有《奏疏》3卷、《参驳》5卷。

其施政主张已载入史录。

状元杨升庵为其作《刘都谏阡表》,立碑于町畸寨后。

刘洙生于成化十一年(1475年),可以说是将门之后、诗书人家。

据谪居云南的四川新都状元杨慎为其所作的《刘都谏阡表》所记,刘洙幼时“生性凝静,群居危坐,沉默不妄语笑,长者知其异,器也”。

而在官至户部尚书的胡汝翼所写的《刑科给事中三贞刘公墓碣》中,则称刘洙是:

“公自少奇特,苦学出于天性,识者异之。

”小小年纪便有如此不凡的表现,在喧闹的人群中可以沉静潜思、苦读不辍且行事端正,难怪日后他的学业和行事能够如此精进,如此坚贞。

刘洙在十一岁那年,入临安府学为弟子员,成绩优越,深受学官的器重。

弘治十一年(1498年),二十三岁的刘洙考中举人。

之后,刘洙两赴礼部试,但都未考中。

刘洙由此认识到自己所学之不足,于是留学于京师,求教于太史刘瑞。

能够师从刘瑞并得到刘瑞的推许,对刘洙的品格养成、学业进步和仕宦前途,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在刘瑞的悉心教导下,刘洙的学业与声望日进。

正德三年(1508年),三十三岁的刘洙中礼部试、廷试,赐第为进士,任刑科给事中。

自此而起,刘洙经事武宗、世宗两朝,历任九载,一直担任负有建言及进谏之责的给事中、都给事中等职。

正德十二年,刘洙升任刑科右给事中。

正德十三年,又升任户科左给事中。

正德十四年,刘洙升任刑科都给事中。

武宗死,世宗入继大统,刘洙侍从新皇帝,依然忠贞直谏,初衷不改。

刘洙历任九载,地方史志称其“以蹇谔著”,“号敢言”。

杨慎也认为,虽然“昔欧阳公表其亲,惟反复言治狱一事”,但“岂其无他善”,谏官生涯才是刘洙最光辉之所在。

刘洙“是时居谏垣中,多据其忠,以裨乎大政。

虽言不尽用,而具载于史录,以垂光于后。

刘洙的“敢言”是非常可贵。

因为一般说来,君臣在谏的方面,君主起主导作用,君主的虚怀才能换来臣下的竭诚,即所谓“君圣臣直,君暗臣佞”。

刘洙的危险就在于,忠直劲正之臣却侍从了历史上有名的无道昏君。

武宗已是淫乐嬉游、怪诞无耻、暱近群小、荒淫暴戾之君,世宗除去即位之初稍有所作为外,也还是个二十多年不见朝臣、任由严嵩等弄权、任意残害功臣直臣的昏君。

武宗有以刘瑾为首的八个随侍太监,号称“八虎”。

还在做太子时,武宗便被引得沉溺于嘻戏玩乐,不能自拔。

即位后,武宗更是起居无常,纵情娱乐,不再读书,也不视朝政,并且玩得越来越离谱。

先是在宫中模仿街市玩乐,不久就觉得不过瘾,又模仿妓院,令宫女扮做粉头,武宗挨家进去听曲、淫乐。

刘瑾又在宫中建立了豹房,置众多乐户、美女于其间,供武宗享用。

后宫被搞得乌烟瘴气,刘瑾等也靠着武宗的宠幸权倾朝野。

不久,刘瑾虽因太监内部的争斗而死于张永之手,但又出了佞臣钱宁、江彬等。

而武宗已不满足于在京城玩乐,开始出巡,到处寻花问柳、劳民伤财,百姓身上又添一道难以承受的重负。

巡游途中,武宗曾遭遇小股蒙古军队,最后以较大的代价却敌,武宗却非常高兴,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并改名朱寿。

武宗不顾朝政、肆意淫乐的率性妄为引起了群臣的深深忧虑,于是纷纷上书劝谏。

对于阁臣的进言,武宗虚应了事,而对一般臣下的进言则不理不睬,甚至严加责罚。

因此,大臣们的进言根本不起作用,明武宗依然我行我素。

趁武宗荒于政事,宁王朱宸濠扯旗造反。

武宗却又趁机打起威武大将军朱寿的旗号,率兵出征。

谁知行到半路,御使王守仁已经平定了叛乱。

武宗为此又导演了一出闹剧,将朱宸濠重新释放,再由自己亲自将其抓获,然后大摆庆功宴。

之后他就逗留江南肆意玩乐。

一天,武宗在清江浦(今江苏清江市)垂钓,不慎落水受寒,身体每况愈下。

次年,武宗病死于豹房,终年31岁。

面对这么一个贪杯、好色、尚兵、无赖的皇帝,刘洙与其他忠正大臣一起,不计个人安危,忠于职守,赤心任事,冒死进谏,力促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力保大明江山稳固不倒。

刘洙就任户科给事中,时遇贵州都匀用兵,刘洙上疏弹劾抚臣曹祥酿祸激变。

又疏“专久任以图治效”,“溥仁恩以救灾荒”,言辞恳切,两疏均为武宗采纳。

各省添设兵备,刘洙又上“请给关防”疏,向皇帝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刘洙升任刑科右给事中后,由于武宗不止一次地“大祀天地于南郊,遂猎于南海子”,不认真对待事上帝、保宗庙的郊礼,刘洙正色直谏:

“郊礼未成,而讵移旌田猎,何以敬天,何以法祖?

”又针对武宗喜欢狩猎游乐而荒于朝政,刘洙更是大胆疏谏“绝游乐以终敬天,以防人变”五事,有曰:

“今天下多事,宜侧身修行,任贤去邪。

何暇过尔优游,忘于儆戒?

一旦蒙雾露,生于不测,上惊九庙之主,内贻两宫之忧,外致臣民之变,何以承大业而保大命?

”你要是再这么胡作非为下去你的江山社稷就难保了!

要是有个什么闪失你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天下百姓?

言辞这么切直激烈,又如此不避忘讳,简直无异于直指皇帝的鼻子进行呵斥,难怪太史唐阜称其敢谏。

如果说这是“愚忠”,我倒是能从其中隐约感觉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一些消息。

刘洙升任户科左给事中后,因武宗不断出巡,朝政荒废,百姓怨声载道,便抗颜上疏“回銮舆以慰民望”,又疏“决重囚以章大法”和“杜贪婪抑奔兢以公考察”,要皇帝好好抓抓刑狱和官吏任用考察等问题,关注的依然是国家大计和百姓民生。

虽然没有都被采纳,但于自身职责总算没有辜负。

继而升任刑科都给事中,刘洙愈发尽职尽责,不惧权奸,主持正义。

当时,户科给事中李长、席篆,因认为黔国公沐崑弹劾按察使沈恩等人辞多为诬,李长便上书弹劾沐崑,武宗斥责李长诬谤重臣,下令逮李长下狱,席篆也受牵连入狱,刘洙尽力论救,最后得以释放。

又有一伶官臧贤,与叛逆的藩王朱宸濠相勾结,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刘洙不畏权贵,上疏历数其罪恶,使之终受严惩。

又有中府都事杨美璜为权奸诬陷入狱,也因刘洙极力论奏而获救。

面对奸臣当道、厂卫横行的黑暗现实,刘洙向武宗皇帝斗胆直谏“明大法,惩大奸,以警人心”、“除逆党以正国法”、“陈例条以禁时弊”,慷慨激昂的背后,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冲天勇气,是视自身安危于不见的坦荡胸怀。

在中国的历史上,确实有很多比皇帝还爱江山的大臣,就象宋朝的杨家将,但细究起来,杨家将的“忠君”似乎要多于“保民”。

然而,在刘洙的心目中,“安民”绝对是“保社稷”的根本。

只要再看他的“闭银场以安民生”疏、“慎刑狱以全民命”疏、“清刑狱以安人心”疏、“分别逆濠党罪”疏等,就可知此言不诬。

刘洙多年任职于刑科,因此对刑狱之事尤其关注,而这也正是事关百姓福祸的大事。

在中国封建统治的千百年里,百姓身受的种种“苛政”中,无端的牢狱之灾就是其中难堪的一道重负。

老百姓们长久以来不停称颂“包青天”、“海青天”,然而平日间他们遇到的却多是昏官酷吏。

这些人不为百姓谋福祉也就算了,更过分的还把污良为盗、草菅人命等当作升官发财的途径。

如果真能“慎刑狱”、“清刑狱”,那可真是百姓百年难遇之福。

刘洙先后在刑科担任给事中、都给事中,不论是武宗朝还是世宗朝,他的关于刑狱的奏疏都很多,屡请对刑狱要持谨慎态度。

对于刘洙的功绩,昔者欧阳公曾“反复言治狱一事”,那么刘洙就不仅于谏议中关注刑狱清浊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一定也身体力行地努力清除冤狱。

虽然最高目的还是保住大明江山,但刘洙爱民护民的拳拳之心,可以说是日月可鉴、天地共证。

武宗死后,因为没有子嗣,由他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即世宗,改年号为嘉靖。

新皇帝新气象,刘洙心里充满了希望,向世宗疏奏“正君心,讲圣学,亲儒臣,勤政事,谨好尚,戒嗜欲,辨贤邪”七事,说的都是“帝道所不容缓者”,苦口婆心地教世宗皇帝该如何做人行事,如何重整朝纲。

刘洙又疏“端治本以光继续”、“处大奸以清朝政”、“恤刑狱以新初政以答天威”、“除奸党以恤人言”,要求世宗革除武宗朝的弊政、清除奸佞、慎司刑狱,给新朝一个新的开端。

事实上,明代自英宗正统朝以来,国势渐弱,偶有个孝宗能够头脑清醒、勤政爱民,已不能挽住明王朝衰落的颓势。

武宗、世宗又是这样的货色,虽有如刘洙这样忠心耿耿的直臣在,也难挡将去的大势。

刘洙目睹时政积弊已深,既无力回天,又不肯与奸臣侫倖合流,且老父已年逾八十,归念弥切。

还在武宗时,刘洙就已上了“乞恩放归”疏、“辞免升”疏,然皆不获准。

世宗初年,刘洙因仗义执言得罪了吏部尚书陆完,被调任外职。

归田原本就是刘洙的意愿,遭受这无端的诬陷与排斥,刘洙毅然抗章乞休,并说:

“我生平以进谏为己任,为了贯彻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怕挫折,怎能贪图眼前利禄而屈膝于人?

”皇帝于是命刘洙以原衔致仕归。

回到家乡的刘洙,在建水城南三里的泸江乡建了个六柳庄,在其中植竹木,建蔬圃,凿池塘,筑亭榭,从此深居简出,自得其乐并以乐亲友。

刘洙在朝堂上忠于国事,于国于民问心无愧;而直至母亲去世也未能亲奉汤水、嘘寒问暖,是为刘洙一生的憾事。

如今可以承欢于老父膝下,尽心侍养老父,刘洙终于得偿宿愿。

然而,如果硬要据此就说刘洙真的已是心无挂碍,那就不能说是真正了解他的心。

一个胸怀社稷苍生的人,自寻其乐之乐只是小乐,只有国泰民安才能让他感到真正的快乐。

大明王朝经过武宗和世宗的荒诞恶政之后,已不断滑向土崩鱼烂、国将不国的境地。

面对这样的国事而可以无动于衷,这个人就不会是刘洙。

范仲淹在那篇名满天下的《岳阳楼记》里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的“古仁人之心”,也许才契合刘洙此时的心境。

不能于朝堂之上为民请命、为君分忧,就为身边的黎民百姓排忧解难,因此,刘洙在乡里有诸多急公好义、济困扶危的义举。

他开办了一所书院,令子弟学于其中,远近学子亦多来求教。

这是境内已知的最早私塾,因此,刘洙还是建水私塾教育的创始人。

而当疫病流行时,刘洙便自己出资,向药室购买药物,施予乡民治病。

族人中有贫困无依者,刘洙总是千方百计予以接济,或买房子供他们居住,或买田地给他们耕种。

对于贫死的族人,刘洙就买棺木为他们安葬。

“位卑不敢忘忧国”,这应该也是刘洙心里能够平静的一个原因吧。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闲居故里二十余年的刘洙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有三。

杨慎为他作了《刘都谏阡表》,并刻碑立于杨家庄青莲寺旁。

户部尚书胡汝翼为他写了《刑科都给事中三贞刘公墓碣》,《续修建水县志》有记。

刘洙有《奏疏》三卷,《参驳》五卷,诗若干卷。

他的施政主张已载入史录,并对后世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建水东门城楼的匾字由来

“旭日东升,辉光映照”,故建水东门城楼有“朝阳楼”之美称。

朝阳楼始建于明朝洪武22年(1389),已历六百多年沧桑,至今仍巍然屹立,雄伟壮观,驰名中外。

1986年,建水原临安中学教师肖应和写下一首题为《登朝阳楼》的绝句:

东楼凌汉迎朝晖,

日丽重城庆春回。

飞霞流云看不尽,

雄镇东南固边陲。

建水东门城楼因“楼高百尺,千霄插天”、“遥看城楼,如黄鹤、岳阳,为南中大关。

”雍正《建水州志》上称它为“东楼凌汉”,为建水“老八景”之一。

《登朝阳楼》一诗中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