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2430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9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复习资料.docx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复习资料.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复习资料.docx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复习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

试卷结构:

1、单项选择题(30题×1分=30分);2、多项选择题(10题×2分=20分);

3、简答题(5题×6分=30分);4、论述题(2题×10分=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中,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性质和方向的是(B)P2(09.4)

A.社会主义荣辱观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在当代中国,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D)P2(09.1)A.中国传统文化B.社会主义法治精神C.共产主义道德要求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C)绪P2

A.全部内容B.所有要求C.本质体现D.存在基础

4.体现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的是(B)绪P3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社会主义荣辱观C.爱国主义D.集体主义

5.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的是(A)绪P4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体系C.社会主义核心经济体系D.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体系

6.马克思说: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

”这里说的确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使命”和“任务”,就是指(D)绪P4(09.7)

A.人的性格和特征B.人生的目标和理想C.人生的道路和命运D.人生的责任和使命

7.人的历史使命由现实的人所处社会的所决定。

(A)绪P5A.历史条件和社会实际状况B.经济地位和自身实际状况

C.政治地位和社会实际状况D.文化水平和自身实际状况

8.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的历史使命是不一样的。

当今时代,我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A)P5(09.4)

A.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创造财富,改善个人物质生活条件

C.面向世界,照搬西方发达国家模式D.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9.规范人们应当如何行为。

(A)绪P8A.道德B.法律C.纪律D.法规

10.以下对法律规范的理解正确的是(A)绪P8A.法律制约、规范人生B.法律限制、剥夺人的行动自由

C.法律的制定只是为了强制坏人D.法律规范只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11.以下对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绪P8A.遵守道德规范,对预防违法犯罪有着积极作用B.法律规范是道德规范得以运行的基础C.遵守道德也就等于遵守法律D.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只要遵守法律规范就可以了

1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表现为的统一。

(A)绪P10

A.阶级性和人民性B.强制性和惩罚性C.教育性和阶级性D.教育性和强制性

13.“四有”是社会主义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下列关于“四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P11(08.10)A.有理想、有智慧、有文化、有纪律B.有理想、有道德、有意志、有文化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D.有道德、有文化、有才能、有纪律

14.邓小平曾经指出:

“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

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由此可见,理想信念是(D)P12(09.4)

A.人们的主观意志B.人们的丰富想象C.人生的现实境遇D.人生的精神支柱

15.“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了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

其中,理想是(B)P12(09.4)

A.人们对现实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D.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16.空想是(B)1P13A.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想像B.违背客观规律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想像C.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关系的把握和相信D.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17.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A)P13(09.1)(09.7)

A.信念B.理想C.情感D.意志

18.信念是人的(C)1P13A.认识、情感和理想的统一B.认识、态度和意志的统一C.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D.态度、情感和理想的统一

19.理想信念的实践性是指,人们的理想信念(D)1P14A.在阶级社会里会打上阶级的烙印B.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C.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精神现象D.包含着人们的行动意志,是一种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

20.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从而使之具有(D)1P15A.阶级性B.实践性C.共同性D.多样性

21.希望选择一种理想的职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希望自己在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达到理想的境界,取得理想的成绩。

这是(B)1P16(08.10)A.生活领域中的理想信念B.职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C.道德领域中的理想信念D.社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22.某学生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刻苦掌握专业知识,希望将来做一个建筑工程师。

他的这个理想是(D)1P16(09.7)

A.社会理想B.生活理想C.道德理想D.职业理想

23.人们在做人方面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目标是(C)1P17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政治理想

24.对于个人理想的性质、内容以及实现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是(D)1P17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政治理想

25.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B)1P18A.法制教育B.理想信念C.社会舆论D.文化素质

26.推动人生自觉活动的力量可能来自于人自身内部或外部的许多方面,但其中最根本最持久的是(D)1P18

A.人生的素质和品德B.人生的修养和境界C.人生的情感和态度D.人生的理想和信念

27.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是(D)1P22

A.实现共产主义社会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8.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D)P22(09.1)A.大同世界B.小康社会C.和谐社会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1P26A.实现共产主义B.建设社会主义C.发展民主主义D.摆脱贫穷落后

30.“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

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这形象生动地说明(C)P30(09.1)(09.4)

A.理想就是现实B.现实会自发地成为理想C.理想的实现必须落实在行动上D.现实是现实,理想是理想,二者没有统一性

31.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D)1P31A.坐享其成的过程B.信手拈来的过程C.纵情享乐的过程D.艰苦奋斗的过程

32.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中,统一性体现在(D)1P34A.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B.理想是观念的,现实是客观的C.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D.理想来源于现实,在将来又会变成新的现实

33.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

这里陷入的片面性误区是(C)P34A.把理想等同于现实B.把现实等同于理想C.以理想来否定现实D.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3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 )2P36(08.10)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社会主义D.人道主义

35.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A)2P37

A.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B.爱任何性质的任何国家C.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D.鄙视和离弃祖国的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6.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是(A)2P38

A.热爱自己的国家B.热爱自己的骨肉同胞C.热爱祖国的锦绣山河D.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37.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我们提倡的爱国家是(D)2P38A.爱世界上所有的国家B.爱任何性质的任何国家C.爱由本民族统治的国家D.爱由先进阶级统治的、合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进步的国家

38.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三元里人民抗英,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浴血八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等,这些爱国壮举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B )2P40(08.10)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C.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D.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39.在中国近代史上,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的伟大先行者是(C)2P43A.林则徐B.洪秀全C.孙中山D.康有为

40.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从总体上指明了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规定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 )2P44(08.10)A.爱国主义的未来目标B.爱国主义的永恒要求C.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D.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1.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到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的主题。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D)2P44(09.4)(09.7)A.救亡图存B.新民主主义革命C.实现共产主义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3.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C)2P46A.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方向、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

4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B)2P47

A.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下,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B.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C.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D.在国际主义的旗帜下,援助第三世界的国家和人民

4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D)2P47

A.创造中华文明B.培育爱国情感、C.抵御外来侵略D.发展社会生产力

46.实践证明:

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A)2P49

A.共产党的领导B.大胆畅想美好未来C.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D.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47.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出现狭隘民族主义。

狭隘民族主义(B)2P50

A.完全否定中国的传统和现实B.往往对本民族进行过度的颂扬和崇拜

C.倡导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D.主张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49.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称为(A)2P50A.民族精神B.时代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D.改革创新精神

50.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C)2P50A.社会主义B.集体主义C.爱国主义D.自由主义

51.在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任何一个具有最起码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B)2P51A.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C.以淡泊名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以墨守成规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2.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除了需要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践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外,还需要(B)P54(09.4)A.拒绝接受其他国家的一切东西B.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C.全面接受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D.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

53.当代中国人实现爱国之志、成长为真正爱国者的必由之路是(C)2P56A.接触和体验国外的社会环境B.拒绝接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先进东西C.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D.倡导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

54.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B)3P59

A.有生命的自然存在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饥食渴饮、性欲生殖D.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55.“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B)3P60(08.10)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56.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A)3P60A.人生观B.世界观C.价值观D.自然观

57.人生观的作用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 )3P60(08.10)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价值观

58.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中(C)3P60(09.7)

A.人生态度的重要内容B.人生价值的重要内容C.人生目的的重要内容D.人生理想的重要内容

59.我们应当确立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A)3P64A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B.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

C.为个人求权利、求享乐的人生目的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

60.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建立在(B)3P64

A.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B.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C.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D.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61.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能够实现(B)3P64

A.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B.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C.个人与家庭的有机统一D.家庭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62.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至高目的,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的错误人生观是(C)3P64

A.享乐主义的人生观B.禁欲主义的人生观C.拜金主义的人生观D.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63.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是培养和树立(A)3P64A.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B.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C.为个人求权利、求享乐的人生目的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的

64.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是(C)3P65(09.1)

A.人生观B.人生价值C.人生态度D.人生目的

65.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称为(A)3P67A.境遇B.修养C.顺境D.逆境

66.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需要用(C)3P67

A.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B.愤世嫉俗的人生态度C.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D.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67.在人生旅途中,既可能遇到顺境,也可能遇到逆境。

对待顺境的正确态度是( B )3P67(08.10)

A.麻痹大意,得意忘形B.居安思危,自制自励C.怨无尤人,自暴自弃D.玩事不恭,虚度光阴

68.在人生旅途中,有的人旗开得胜,有的人屡屡败北;有的人顺顺当当,有的人一波三折;即使同一个人,在一生中也往往有顺境和逆境的交替。

对于逆境,正确的人生态度是(B)3P68(09.7)

A.居安思危,自制自励B.大胆正视,积极应对C.怨天尤人,自暴自弃D.玩世不恭,虚度光阴

69.价值可以分为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

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人的价值的是(B)3P69A.人在社会中的存在B.人对自己或他人需要的满足C.能够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粮食D.能够满足人的精神享受需要的艺术品

70.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称为(D)P69(09.4)

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理想D.人生价值

71.爱因斯坦曾经指出: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

”他的意思是说(B)3P70(09.1)(09.7)A.一个人的社会价值越大,他的自我价值就越小

B.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在于他对社会作出的贡献C.一个人从社会获得的尊重和满足越多,他的社会价值就越高

D.能力大的人更容易实现社会价值,能力小的人不可能实现社会价值

72.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D)3P71A.人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B.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C.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D.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73.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B)3P74A.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的B.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C.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指引人生道路D.个体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的尊重和满足

74.人生的根本价值在于(D)3P74

A.个人的自我实现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C.个人的实践对于自身的意义D.个人的实践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

75.“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有把它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如果脱离时代、脱离人民,必将一事无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 D )3P74(08.10)

A.不实现个人抱负,就不会创造社会价值B.实现自我价值是因,创造社会价值是果

C.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不相关的D.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76.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是(D)3P75A.正确的人生态度B.较高的自我主体素质和能力

C.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D.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77.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C)3P76A.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B.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

C.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D.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78.人与自然之间真正的纽带,或者说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的是(C)3P77

A.人战胜自然B.人依存于自然C.人根据自身的需要认识和利用自然D.自然界朝着适合人自身生存的方向发展

79.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

下列表现中,属于心理健康的是(C)P78(09.4)

A.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B.能够抵御一般传染性疾病的侵袭C.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

D.能够生活在社会群体之外,自我封闭、孤芳自赏

80.增进身体健康的基本途径是(A)3P79A.体育锻炼B.人际交往C.心理咨询D.保护环境

81.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培养的良好心理品质是(C)3P81A.自卑B.嫉妒C.宽容D.羞怯

82.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C)P88(09.4)

A.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B.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C.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D.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83.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规范,不是靠(D)4P88A.内心信念来维系B.传统习惯来维系C.社会舆论来维系D.国家强制力量来维系

84.在人类历史上,原始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原始共产主义道德,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封建主义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社会主义道德。

这说明(B)P89(09.4)

A.社会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具有决定作用B.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C.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并不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D.社会道德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

85.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称为道德的(C)4P91

A.激励功能B.辩护功能C.认识功能D.沟通功能

86.道德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向善避恶的认识基础上,引导人们正确选择道德行为。

这说明道德具有(B)P91(09.4)

A.调节功能B.认识功能C.激励功能D.评价功能

87.道德可以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

这说明道德具有(D)4P91(09.1)(09.7)

A.认识功能B.导向功能C.辩护功能D.调节功能

88.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被称为道德的(C)4P91A.本质B.特殊性C.社会作用D.认识功能

89.道德不是亘古不变的,它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有其发展的历史过程。

道德发展的最高形态是(D)4P94

A.奴隶道德B.农民道德C.社会主义道德D.共产主义道德

90.下列选项中,对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理解是(D)4P95

A.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必要补充B.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经过努力,都可以做到的C.社会主义道德同社会发展规律完全一致,有着发展的客观必然性D.在社会主义道德市场经济条件下,只需在一部分人中间提倡社会主义道德

91.在社会规范体系中,法律与道德是两种不同的行为规范。

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P98(09.1)

A.凡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必定是法律所制裁的行为B.法律是道德形成的基础,能够为道德规范的制订提供依据

C.法律的调节更具有广泛性,能够渗透到道德不能调节的领域D.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

92.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提出“夙夜在公”,西汉的贾谊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代的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A)P99(09.1)(09.7)A.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内容B.乐群贵和,强调入际和谐的内容C.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内容D.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内容

9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B)4P100A.道德修养,重视躬行慎独的精神B.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精神C.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精神D.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94.古人说:

“人无志,非人也。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天行健,君予以自强不息。

”这些话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D)P102(09.4)A.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