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大学毕业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2203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8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大学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大学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大学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大学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大学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大学毕业设计论文.docx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大学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大学毕业设计论文.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大学毕业设计论文.docx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HANDAN

 

.

河北省大名县2016年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施工设计

 

编制单位:

邯郸市恒达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二〇一五年二月

1项目设计任务

1.1项目区基本情况

1.1.1地理位置及范围

本201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位于肥乡县西部,属黑龙港流域,为团结渠灌区范围。

涉及辛安镇镇中白落堡、后白落堡村。

项目区南邻幸福大道,北至后白落堡地界,东靠正肥路,西依团结渠。

地理位置为北纬36°8′52.748″至36°10′26.668″和东经115°27′26.823″至115°28′47.449″;海拔45---47m。

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构质地性良好,适种作物广泛,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1.1.2自然条件

1.1.2.1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土地面积0.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0.64万亩,全部为水浇地。

位于黑龙港流域上游,属太行山前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地面平均坡度很小,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开发潜力大。

土壤类型多为壤土质和过渡性粘土质,土壤质地沙、壤、粘成层排列,层次分明。

土壤表层质地以轻壤、中壤为主。

土壤多为偏碱性,分两个土类(褐土、潮土)五个亚类。

其中轻中壤占70%以上。

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总的状况是缺磷、少氮、富钾(多是钾盐),表层有机质含量在0.75%—0.85%之间。

1.1.2.2气候(象)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冬夏温差较大。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气凉爽,冬季干冷少雪。

据气象资料统计,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

光热同期,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雨量集中,夏季较多,春冬干旱少雨,光照充足,温度适中,无霜期长,能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生长的需要。

光资源:

全县日照时数多年平均日照2759h,日照率为62%。

在农作物生长季节光热资源丰富,而且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

热量资源:

项目区热量条件较为优越,年平均温度13.1℃,日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22.5℃。

全年无霜期为200天左右,大于等于10℃积温为4400℃。

降水:

项目区历年年平均降雨量为457.7mm,67%降水量集中于夏季三个月(六、七、八),秋季(九、十、十一月)占18.8%,春季(三、四、五月)占9.9%,冬季(十二、一、二月)占4.3%。

1.1.2.3自然灾害

规划项目区主要自然灾害是旱灾,由于春季多风少雨,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造成春旱。

十年九旱是本县气象的主要特征。

由于年际温差较大,低温、干热风不断发生,局部冰雹也时有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损失。

1.1.3水资源条件

1.1.3.1地表水资源

肥乡县境内无自然河流,地表水资源量应等于本县自产水量。

据《肥乡县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计划报告》,经计算,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径流量为310万m3,部分乡镇属团结渠灌区,每年可从岳城水库、滏阳河引水灌溉农田,多年平均引水量为766.1万m3。

因此,全县地表水可利用量为当地径流量与年均引水量之和,约1076.1万m3,可供水量为1050万m3。

项目区西依团结渠,平均每年从团结渠引水约40万m3。

1.1.3.2地下水资源

项目区浅层承压含水层埋深30-60m,含水层厚度15-30m,矿化度2-3g/L;中层承压含水层埋深60-160m,含水层厚度40-60m,矿化度2-4g/L;深层承压含水层埋深160-350m,含水层厚度40-80m,矿化度0.6-1.6g/L。

根据监测资料得出,项目区深井静水位65-75m,动水位80-90m。

1.1.4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及劳动力

项目区总人口3663人,其中农业人口3663人,劳动力2442人。

(2)土地利用现状

规划项目区土地总面积0.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0.64万亩,其它占地0.16万亩。

耕地面积0.64万亩。

粮食播种面积为0.48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0.48万亩,玉米播种面积0.48万亩,棉花播种面积0.16万亩。

(3)农业生产总体情况

项目区农业生产处于中等水平,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和棉花。

小麦面积0.48万亩,亩产475kg,玉米面积0.48万亩,亩产505kg;棉花面积0.16万亩,亩产籽棉250kg;项目区农作物耕、种、收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机械化率在80%以上。

(4)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项目区2013年粮食产量4700t,棉花(籽棉)产量400t。

粮食除农民自用外,商品量约2961t,商品率约63%,主要流向为周边及省内市场。

棉花商品量400t,商品率100%,主要流向为本地及周边市场。

开发后,项目区粮棉产量约增加20%,商品量约增加35%,可有效满足本地、周边及省内市场需求。

(5)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情况

项目区所在的辛安镇镇2013年的财税收入2055万元,人均纯收入7215元。

(6)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项目区乡镇现有农技推广站1处,现有农业技术人员2名,其中助理农艺师1名,农民技术员1名,相关仪器设备比较落后,乡、村农技服务组织健全,有服务网络,但服务水平较低。

1.2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1.2.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利用率低,农机具作业条件差,新科技、新技术不能推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生产方式落后等是制约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2.2农业基础设施制约

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失修,机井配套不完善,土垄沟灌溉渗漏严重,亩均用水量居高不下,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机井报废,加大农业生产成本,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制约生产能力的提升,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3土壤地力制约

由于土壤长期负荷过重,加之农村绿肥种植量很小,秸秆利用率偏低,化肥施用量逐年上升,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变差,板结严重,供肥能力下降。

农田施用有机肥少,有机质含量严重降低,土壤酸化、地力衰退现象严重,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化肥利用率不高,化肥施用量一年比一年大,从而降低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造成污染。

影响项目区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

1.2.4田间道路制约

项目区田间道路少,且有部分道路影响农机具下田作业,挫伤了群众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农机具使用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农业机械化作业量小,机收、机耕等主要农业生产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仍停留在人力劳动操作水平。

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生产率低,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2.5现有农村经营体制制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粮食生产已经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现有农村一家一户的土地分散经营体制,规模小、风险大、收益低,直接影响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严重制约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2.5新科技、新技术推广普及率不高

虽然项目区交通便利,由于受到农业及水利基础设施条件的制约和农业生产现代化意识淡薄,项目区农村经济目前仍以传统农业为主,还是老式耕作方式,没有普及先进的生产知识和机械操作知识,新技术、新机具不能得以广泛推广,农业生产水平不能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值低、效益差,抵抗市场冲击的能力不够,农民科技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所以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1.3总体设计的目标

1.3.1工程总体设计思路

在工程设计时项目区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

按照现代农业要求,统筹考虑新建工程和维修、更新原有工程,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配套措施,实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格局,基本实现园田化。

1.3.2工程建设重点内容

肥乡县2015年辛安镇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规模为0.64万亩。

总投资720万元。

水利措施有新建扬水站、修复配套机井、铺设输水管、增设容量变压器、架设高压线路、建作业通道。

田间道路全部为水泥硬化道路。

林业措施方面坚持林路结合,以增强防护能力为原则,在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村旁周围栽植速生杨。

科技措施重点示范推广紫骄1号洋葱新品种及其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3.3工程设置布局

1.3.3.1水利措施

1、沿团结渠东岸与硬化路相交的位置,新建扬水站5座。

扬水站采用分级输水形式,每座扬水站配套一级输水管道4km,二级管道5km,可有效控制耕地面积1000亩。

机井管道与扬水站管道互联互通,中间用节制阀控制渠灌井灌的转换。

2、低压地下管道输水,干、支两级固定管道长度设计达到8米/亩,出水口之间距离50米,配地上软管。

3、每座扬水站独立配备一台变压器,保证每座扬水站安全稳定运行,原有井上合理配置变压器,保证电力供应。

依据方田设计,对项目区田间道路进行进行硬化,达到晴雨通车的标准,大中型农业机械能够通行。

项目区田间道路设计为干道和支路两级,干道与乡、村公路相连,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

设计干道路宽5m,硬化面宽为4m;支路路宽4m,硬化面宽度3m。

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因地制宜采取林业措施,宜林路段做到一路两行树,株距1.5m。

有路必有树,田成方、林成网,达到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目标。

示范推广

重点选择在洋葱主产区示范推广紫骄1号洋葱新品种及其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现本年度紫骄1号洋葱在该县示范推广种植达到600亩。

1.3.4主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预期达到的效果和目标

项目设计主要解决解决节水问题,达到充分利用地上水,合理开采地下水,采取节水措施,使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项目区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

按照现代农业要求,统筹考虑新建工程和维修工程,采取水利、林业和科技等配套措施,实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格局,基本实现园田化。

1.4主要建设内容及任务量

肥乡县2015年辛安镇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规模为0.64万亩。

总投资720万元。

实施水利、田间道路、林业、科技等综合措施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

1.4.1水利措施

新建扬水站5座,配套变压器5台,配套7.5kw变频潜水泵5台。

修复配套机井10套,

新建3m×3m×2.5m井房25座、新建0.9m×0.9m×0.6m井台25个,

铺设PVC输水管35km,配直径125mm地上软管5.586km。

输变电工程,新增设容量50kVA的变压器22台,架设10kv高压线路4.4km,选取截面积为50mm2的导线,即高压输电线所选导线型号为JKLGYJ-50。

结合田间道路建设,建长4m作业通道50个,6m×0.4m转弯护墙3处。

1.4.2田间道路

主要田间道5km,宽度5,水泥面宽度4m,路肩0.5m;一般田间道3.7km,水泥面宽度3m,路肩0.5m。

水泥面厚度均为15cm。

1.4.4林业措施

在田间道路两侧路边沟中植树2.4万棵。

采用欧美系列107、108速生杨品种,苗木胸径达到5cm。

1.4.5科技措施

为提高项目区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重点选择在洋葱主产区示范推广紫骄1号洋葱新品种及其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面积600亩,普及种植技术要点并且及时防治葱蓟马等害虫,总计技术培训300人次。

1.5项目投资计划

1.5.1项目总投资和项目资金构成

按照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和标准,经现行市场价格调查分析,项目工程总投资72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514万元,省财政资金206万元。

1.5.2分措施资金安排与使用计划

在总投资720万元中,水利措施投资322.36万元(包括监理费4.72万元,勘设费2.21万元),田间道路投资284.10万元(包括监理费4.16万元,勘设费2.77万元),林业措施投资49.54万元,科技措施投资36万元,项目管理费投资20.8万元,工程管护费投资7.2万元。

1.5.2.1水利措施投资

水利措施投资322.36万元(包括监理费4.72万元,勘设费2.21万元)。

1、机电井

机电井总投资66.19万元(含监理费0.97万元,勘测勘设费0.65万元)。

(1)项目区建扬水站5座,每座投资60000元,共投资30万元。

(2)修复配套机井10眼,每眼投资4268.54元,共投资4.27万元。

(3)井房:

项目区建井房25座,每座投资11505.30元,共投资28.76万元。

(4)井台:

项目区建井台25个,每个投资618.63元,共投资1.55万元。

2、输水管道

输水管道投资139.03万元,(含监理费2.03万元,勘设费1.36万元)。

(1)出水口保护装置

项目需安装出水口保护装置400个,每个投资99.66元,共投资3.99万元。

(2)卡口

项目区配卡口400个,每个投资10元,共投资0.4万元。

(3)地上软管

项目区配地上软管5586m,每m投资15元,共投资8.38万元。

3、原有防渗管道修复

原有防渗管道修复投资15.33万元。

4、输变电工程

输变电工程总投资95.99万元(含监理费1.40万元,勘设费0.94万元)。

(1)高压输电线路

项目区架设10kV高压输电线路4.4km,每km投资60609元,共投资26.67万元。

(2)变压器

项目区增设50kVA变压器22台,每台投资30447.37元,共投资66.98万元。

5、其它水利措施

其它水利措施投资5.82万元。

(1)作业通道

项目区建作业通道50个,每个投资998.97元,共投资4.99万元。

(2)转弯护墙

项目区建转弯护墙3处,每处投资2277.38元,共计投资0.68万元。

1.5.2.2田间道路投资

田间道路投资284.10万元(包括监理费4.16万元,勘设费2.77万元)。

项目区修水泥路8.7km(包括4米水泥路5.0km;3米水泥路3.7km),4米水泥路每公里投资356032.81元,3米水泥路每公里投资267972.99元;共投资277.17万元。

1.5.2.3林业措施投资

林业措施投资49.54万元。

项目区植树2.4万株,每株投资20.64元,共投资49.54万元。

1.5.2.4科技措施投资

科技措施投资36万元。

重点选择在洋葱主产区示范推广紫骄1号洋葱新品种及其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紫骄1号洋葱在该县示范推广种植达到600亩,每亩投资600元;共投资36万元。

1.5.2.6其它费用

1、项目管理费

根据省市文件提取规定,安排项目管理费20.8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

2、工程管护费

根据省市文件提取规定,提取1%的项目工程管护费7.2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

1.6项目预期效益

1.6.1经济效益

(1)作物新增收益:

肥乡县2015年辛安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0.64万亩,总投资720万元,项目期15年,其中建设期1年,运行期14年。

项目建成后,农产品产量将显著提高。

预计每年新增总产值149.1万元,亩均327元。

农作物新增效益计算见表1.6.1-1。

表1.6.1-1项目区工程实施前效益表

农作物

小麦

玉米

棉花(籽棉)

耕作面积(万亩)

0.48

0.48

0.16

单价(元/kg)

2.2

2.3

10

单产(kg/亩)

475

505

250

单位产值(元/亩)

1045

1162

2500

单位投入(元/亩)

380

360

950

单位纯收入(元/亩)

665

802

1550

总产量(万kg)

228.0

242.4

40.0

总产值(万元)

501.6

557.5

400.0

总投入(万元)

182.4

172.8

152.0

纯收入(万元)

319.2

384.7

248.0

总产值合计(万元)

1459.1

总投入合计(万元)

507.2

纯收入合计(万元)

951.9

表1.6.1-2项目区工程实施后效益表

农作物

小麦

玉米

棉花(籽棉)

耕作面积(万亩)

0.48

0.48

0.16

单价(元/kg)

2.2

2.3

10

单产(kg/亩)

520

568

270

单位产值(元/亩)

1144

1306

2700

单位投入(元/亩)

380

360

950

单位纯收入(元/亩)

764

946

1750

总产量(万kg)

249.6

272.6

43.2

总产值(万元)

549.1

627.1

432.0

总投入(万元)

182.4

172.8

152.0

纯收入(万元)

366.7

454.3

280.0

总产值合计(万元)

1608.2

总投入合计(万元)

507.2

纯收入合计(万元)

1101.0

(2)节地效益

管灌工程实施后与地面灌溉相比,土地利用率可提高2%,0.64万亩可节地128亩,按表8-1亩增产值计算,新增效益32.16万元。

即:

1608.2/6400×128=32.16(万元)

(3)省工效益

管灌工程实施后与地面灌溉相比,年亩均节省工日2个,按每个普工日工资70元计算,0.64万亩省工日1.28万个,则节省工费89.6万元。

即:

1.28×70=89.6(万元)

(4)植树效益

项目区植树2.4万株,树种为速生杨,胸径5cm,沿主要硬化水泥路两侧布置,植树的目的是建设防护林网,重在生态效益,保护农田。

速生杨8年成才,成树有资产价值。

一般成活率为95%,每株价值150元,总价值为370.5万元(可计作资产价值,不计入收益)。

即:

成树总收益=2.4×95%×150=342(万元)

(5)年新增总效益

年新增总效益包括作物新增收益、工程可节地效益、省工效益、三项。

即:

年新增总收益=149.1+32.16+89.6=270.84(万元)

1.6.2社会效益

项目区经过农业综合开发后,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将得到改善,进一步增加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劳动生产率。

改善灌溉面积0.6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44万亩,年节水36.97万m3。

加强科技培训、推广科技新成果,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提高科技贡献率。

使项目区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达1.12万亩,其中优质粮食种植面积0.96万亩,通过项目实施,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通过项目建设,将更加巩固农村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6.3生态效益

项目区设计植树2.4万株,增加林地面积0.04万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64万亩,林木覆盖率显著提高。

通过农田防护林建设,将改善项目区田间小气候,促进粮食增产。

通过充分利用地上水,实施管道节水等技术措施,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将有效缓解地下水资源的紧张形势,保证农业生产用水需要。

1.7项目建设管理与施工计划

1.7.1项目建设管理

为为切实把项目实施好,肥乡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开发机构建设,明确县农业开发办公室的职能,健全农业开发办公室的各项制度,增强农业开发办公室的服务意识,充实专业技术人员,使开发工作从上到下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和组织体系。

1.7.1.2工程管理

项目工程建成后,由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协调项目区、项目承担单位及有关部门,及时将各项工程产权移交,并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奖惩措施。

一是成立管护组织。

项目建成后,以项目村为单位成立项目管护组织,管护组织由3~5人组成,成员由村干部及村民代表组成,全权负责本村水电林路等设施的维修和管护。

二是确立管护主体,项目完成后,要严格按照程序,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项目竣工验收,验收后及时进行产权移交,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把管护责任落实到乡、村和农民群众,真正让项目区农民群众成为项目工程的管护主体。

三是明确管护标准。

机耕路路面平整,无杂草、杂物,保持畅通,路牌、标志保持完好无损,清洁卫生;水利设施定期检查,确保机井、泵、机井房、管道、出水口、涵、排水沟、配电等设施完好,保证正常运行,沟渠要及时除草、疏浚;农田林网苗木做到定期修剪、施肥,适时浇水,缺额补栽,及时扶正,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保存率达到90%以上。

四是落实管护经费,严禁挪作他用。

五是落实管护责任制,奖罚严明。

项目区乡镇政府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负责本辖区项目工程管护工作。

项目区各村也要成立管护组织,由村委主任任组长,村民代表为管护组织成员,具体履行相关职责。

将机井、机井房、变压器、管道、道路、树木等项目工程的管护任务具体落实到人。

村民委员会也要有明确的分工,具体负责落实各项工程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为保证项目工程长期发挥作用,认真坚持“建管并重,以用促管”的方针,把工程管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成立农业开发工程管护领导小组,切实做到工程竣工、管护到位。

项目乡、村也都成立相应组织,并制定管护制度,与管护人员签订责任状,严格奖惩,把工程管护成果与管护责任挂起钩来,同时还根据工程分类制定不同的管护办法,采取不同的管护措施。

一是明确林木产权,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将方田道路绿化权承包给农户,实行“谁植树、谁管理、谁受益”,达到了责、权、利的有机统一,使项目区树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初步形成“点上有精品、线上成林带、整体上规模”的生态林业格局。

二是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权,使工程使用步入良性循环。

将机井和地下管道管护权和受益权承包给农户,兼顾集体和个人双方的利益,工程完好率达到99%以上,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形成“工程有人建,建后有人用,用了有人管,坏了有人修”的良好局面。

1.7.1.3资金管理

资金是项目的支撑,资金保障对项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加强资金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有关单位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硬化预算约束。

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单独核算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支出范围和标准开支,更不得截留和挪用项目资金;要建立、健全项目会计核算和内部稽核制度,对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与监督;要严格项目资金竣工决算,规范项目的业绩考评和追踪问效。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属专项资金,由项目承担单位设立专门账户,严格执行“先报后审再批用”的原则。

做到专款专用,必须把有限的资金按相关规定用到相应的项目上。

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帐、专户、专管。

坚持财经制度,规范财务手续。

按工程进度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对工程项目实行阶段与年终跟踪审计,规范资金正常运行。

1.7.2施工组织设计

(1)自然条件

项目区所在区域地质结构稳定,具有足够的地质承载力,且项目所有工程均属小型工程,故地质条件不会对项目的施工形成障碍,但需考虑冻土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只要施工期避开冻土期即可。

项目区地形平坦,地面坡降小,有利于平整。

土类为石灰性褐土,土质为黄土状的沉积物和河流冲积物。

降雨集中在6~9月份,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

施工应避开多雨季节。

(2)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所属乡镇的社会经济条件在全县属于中等偏上水平,项目区对外交通十分便利,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工程建设所需材料和燃料能就地解决;项目区内有高压线路穿过,可以就近接入利用。

项目区群众对项目实施非常支持,积极性很高,劳力资源相当丰富。

为项目实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