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勘验有关问答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206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3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勘验有关问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现场勘验有关问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现场勘验有关问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现场勘验有关问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现场勘验有关问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场勘验有关问答题.docx

《现场勘验有关问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勘验有关问答题.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场勘验有关问答题.docx

现场勘验有关问答题

现场勘验有关问答题

【发布时间】:

2007-11-02  【发布人】:

罗俊  【部门】:

痕迹室  【阅读人数】:

167

 

一、现场保护

1、如何做好到达现场后的准备工作?

答:

(1)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取得指挥主动权。

听取现场发生、发现、保护情况的汇报,巡视现场,检查现场保护措施。

(2)组织分工。

勘查一般案件现场,可以分为现场访问和实地勘验两个组进行工作。

在勘查重大、特大案件现场时,现场一般分成:

现场保护组、现场调查组、实地勘验组和机动组。

(3)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加勘查工作。

(4)邀请见证人。

2、哪些人不能作为见证人?

答:

(1)当事人及亲属。

(2)公安司法人员。

(3)现场目睹人、知情人等证人。

(4)未成年人、生理有缺陷无见证能力的人等。

3、保护现场的任务有哪些?

答:

(1)核实情况,迅速上报。

(2)划定保护范围,布置警戒。

(3)适时采取紧急措施。

(4)收集对案件的反映,登记在场的证人。

(5)向侦查人员提供发现案件及保护现场的情况。

4、室外现场的保护方法是什么?

答:

(1)根据现场情况,划出一定的警戒范围,警戒范围应用醒目的警示标记。

安排力量,设立岗哨进行警戒,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警戒范围以内。

(2)在环境条件即将发生变化时,如下雨、下雪等情况,还应对现场上明显、易变的犯罪痕迹物证,如足迹、犯罪遗留物等采取适当措施,加以妥善保护,以免犯罪痕迹物证遭到破坏。

5、室内现场的保护方法是什么?

答:

(1)封锁现场出入口,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2)根据现场的具体环境在现场外围划出一定的警戒范围,设立岗哨,禁止围观群众靠近现场。

(3)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要注意对明显的犯罪痕迹物证加以保护。

6、如何保护吊挂着的人体?

答:

(1)如发现人体尚未死亡需急救时,可在颈部未打结处剪断绳索,并注意将绳索及绳结完整保存。

(2)如确已死亡,则不必将尸体卸下,只要将现场保护好即可。

7、如何保护室外的尸体?

答:

在太阳光直射的情况下,尸体的腐败速度很快。

因此,如天气炎热,可用洁净的物品加以遮盖,以免加速腐败。

如遇下雨、下雪等天气变化时,用塑料布等洁净的防雨材料加以遮盖,以防尸体上附着的毛发、血迹、精斑等痕迹物证污染、破坏和散失。

8、如何保护水中的尸体?

(1)江河湖泊中漂浮的人体,如已死亡,只要用一定的方法将其固定住,使其不再继续漂流即可,一般不必打捞上岸。

(2)如水流过急,无法固定时可设法打捞上岸。

打捞时要十分细致小心,先用干净的布匹从水下将尸体兜住,然后再将尸体从水中兜出,放在安全的处所加以保护。

不能直接抓握尸体的四肢拖拉。

9、如何保护火场中的尸体?

答:

如有火势继续蔓延或建筑物行将倒塌的危险,则应设法将尸体移出火场。

移动尸体时应避免直接拖拉尸体的四肢,用洁净的布将尸体兜出移至安全的场所,加以保护。

对于已经扑灭或建筑物也无倒塌危险的火灾现场,则可以就地保存。

10、如何保护野外冻僵的尸体?

答:

冬季野外发现的尸体,一般情况下不要移入室内,应就地进行保护,以避免冻僵的尸体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解冻融化,导致尸体上的伤口变形,给后继的尸体检验带来困难。

11、现场中痕迹物证的保护方法有哪些?

答:

(1)标示保护法:

指在发现有痕迹物证处用粉笔等圈划起来,加以标示的方法。

(2)记录保护法:

指在保护过程中,由于抢救人命、扑灭火险等需要,而必须移动现场物品时,将移动前现场状况详细记录下来的方法。

(3)遮盖保护法:

指由于气候因素的变化而使现场上痕迹物证可能受到破坏时,用洁净的遮盖物加以遮盖的方法。

 

二、现场勘验

12、现场勘验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答:

先静观后动手;先记录后提取;先外表后内部;先地面后高处;先重点后一般;先易消失后稳定。

13、勘验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

(1)整体巡视。

听取汇报,查明保护现场的情况;巡视现场,全面观察;划定勘验的范围;确定现场中心和外围;确定勘验的顺序。

(2)局部观察。

划出通道;固定现场善进行观察研究。

(3)具体勘验时,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进行静态勘验,在不改变客体状态的情况下,在整体上,从其用途、位置、状态及与其他客体和犯罪行为的关系方面,观察、记录、检验客体外部结构和变化,发现暴露的痕迹物证。

然后进行动态勘验,即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观察、记录、检验客体内部特征变化,发现比较隐蔽的痕迹物证,对于其中有证据价值或需进一步鉴定的痕迹物品进行提取或现场实验。

14、室内现场的勘验顺序是什么?

答:

(1)由中心向外围进行勘验。

适用于现场范围不大、痕迹、物品比较集中、中心部位比较明显的现场。

(2)由外围向中心进行勘验。

适用于现场范围较大痕迹、物品分散、中心部位不突出的现场。

野外现场常采用此种勘验顺序。

有些现场虽然中心部位突出,但由于留在外围的痕迹物证有可能遭到破坏时,也可先勘验外围,后勘验中心。

(3)从犯罪分子在现场上的进出口处开始进行勘验。

(4)面积较大的现场,可以分片分层进行勘验。

(5)根据实际情况还可沿着室内各种物体排列的顺序进行勘验。

15、室外现场的勘验顺序是什么?

答:

(1)现场中心部位明确的,可以从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勘验,也可从中呈螺旋式进行勘验。

(2)地处交通要道或繁华场所,可从最易受破坏和有碍交通的地点开始勘验。

(3)现场范围较大,中心不明显的,可根据现场环境及地形地貌分片分段进行勘验。

(4)犯罪嫌疑人行走路线明显的,可根据犯罪嫌疑人的行走路线进行勘验。

(5)有河流、沟渠、公路等明显自然界线的野外现场,可沿着地形地物的界线进行勘验。

16、现场勘查中应优先安排调查的对象是哪些?

(1)受害人、报案人和第一个发现现场的人。

(2)耳闻目睹犯罪嫌疑人作案以及了解其体貌特征的人。

(3)了解案件发生前后某些疑人疑事的人。

(4)发案前了解被害人行踪的人。

(5)流动人员中的知情人。

(6)其他能为采取紧急措施提供情况的人等。

17、现场搜索的客体包括哪些?

答:

现场搜索的客体包括两大类,即现场或现场周围的犯罪嫌疑人和现场或现场周围的犯罪痕迹物证。

具体讲:

(1)在现场外围寻找犯罪嫌疑人足迹、车辆痕迹等犯罪痕迹。

(2)对于杀人案件,寻找血迹、凶器或寻找第一、第二现场。

(3)搜索寻找在现场附近隐蔽或未及远逃的犯罪嫌疑人。

(4)寻找犯罪嫌疑人可能抛弃、失落的烟头、纸张、手套或粪便等犯罪遗留物。

18、如何分析判断作案时间?

答:

(1)根据事主、被害人和群众提供的情况进行推断。

(2)根据发案前后的天气情况进行推断。

(3)根据有固定时间标志的物证进行推断。

(4)根据有时间规律的物质、物品进行推断。

(5)根据现场上的尸体进行推断等。

 

三、现场痕迹、物证的发现和提取

19、寻找、发现犯罪现场手印时勘查人员必须遵循哪些工作程序?

答:

(1)戴手套进入现场。

不随意触动物品,需接触物品时,则应接触物品的边缘、棱角或他人不易接触的部位,避免留下新的手印。

(2)先重点后一般。

进入现场后,首先明确寻找发现手印的重点区域、重点物品等,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重点部位上,然后再顾及一般部位。

(3)先静观后动观。

未动手前,应认真观察发现疑有手印的部位;然后再拿动物体,使之适应不同的光照和视线角度,以便仔细观察寻找手印。

(4)先观察后显现。

首先用一定的方法观察物体表面,昼尽量寻找并发现手印的准确位置,然后选择适当方法显现无色手印。

切忌以显代寻,损坏和遗漏犯罪手印。

20、寻找和发现犯罪嫌疑人手印的重点部位有哪些?

答:

(1)犯罪活动的中心场所。

(2)现场进出口和犯罪嫌疑人经过的地方。

(3)犯罪嫌疑人可能接触过的物体。

(4)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上的各种物证。

(5)犯罪嫌疑人藏身或隐蔽的处所。

(6)尸体、赃物及其包装物和所在地。

21、寻找和发现手印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

(1)对有色平面手印和立体手印,因其本身带有一定的颜色或具立体感,在普通光线下,用肉眼仔细观察即可发现。

(2)对无色汗液手印,由于物体表面的性质不同,手印的反映情况不同,只有用相应的方法才能发现。

在透明或光泽物体表面上,需要不断调整光照和视线的方向、角度,寻找平面无色手印。

透明物体用透射光或侧光,表面光滑且不透明物体用反射光或侧光去寻找。

还可用嘴对着物体“哈气”的方法,使没有纹线的地方凝成一层水气,从而清楚地看出手印。

用此种方法必须处理得当,否则容易破坏手印。

在夜晚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可用其他灯光进行观察。

(3)对于没有光泽的物体,如本色木、纸张上无色汗液手印,必须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染色才能发现。

(4)在现场发现犯罪嫌疑人戴手套的痕迹应注意提取,这对分析案情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特定的条件下,亦可进行同一认定。

22、如何推断现场上手印是否罪犯所遗留?

答:

(1)从研究手印在物体上的分布位置、方向与犯罪动作的关系去推断。

(2)从研究手印形成的附着物质去判断。

(3)从研究现场遗留物去判断。

(4)了解案件发生前后有哪些人触动过留有手印的物件,是怎样触摸和移动的,并将现场提取手印与有关人员的手印进行比对,从而澄清是否是原使用人或保管人留下的手印。

如果与有关人的手印均不相同,可分析是犯罪嫌疑人所留。

采取比对样本必须严格限制,须经领导批准,并征得本人同意,比对后应销毁或退还。

23、粉末显现法的种类有哪些?

答:

(1)铝粉,俗称银粉,银灰色,主要适用于显现玻璃、瓷器、搪瓷、油漆物、普通金属、塑料制品等光滑表面上的新鲜手印。

(2)青铜粉,又名金粉,金黄色,颗粒细,附着力强,适用于物体,与使用铝粉显现相同。

(3)荧光粉,淡黄色粉末,颗粒粗,附着力差,但在紫外线下能发出荧光。

故常用于彩色物体,如画报、人民币等物面上的新鲜手印,借以区别其他色彩。

显出的手印后须在紫外线光灯或多波段光源下,拍照观察。

(4)氧化铜及二氧化锰,棕黑色重金属粉末,不宜用毛刷。

此粉末主要适用于瓷器、金属、塑料、喷漆及稍带潮湿的油腻物体上。

(5)四氧化三铅,又叫红铅粉,适用于显现蜡纸、竹制品上的新鲜手印。

(6)石墨粉,又名黑铅粉,黑色,适用于平滑纸上的较新鲜手印。

(7)磁性粉末,棕黑色,颗粒细,附着力强,能显现塑料制品、皮革等物体上的新鲜手印。

24、使用粉末显现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1)观察有无微量物证存在。

(2)观察物面是否有油层。

(3)确定物面的干湿状况。

(4)确定物体是否处于常温状态。

(5)经常保持毛刷的清洁、干燥。

(6)操作方法要恰当。

(7)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

25、熏染显现法的种类有哪些?

答:

(1)碘熏法,适用于普通纸张、证券、纸币、蜡纸、塑料制品、浅色灰墙、竹器、本色木等客体上的新鲜汗潜手印。

(2)烟熏法,适用于显现搪瓷、陶瓷、金属、塑料、油漆等光滑物体表面的油腻手印。

26、试剂显现法的种类有哪些?

答:

(1)硝酸银显现法。

(2)宁西特林(茚三酮)显现法。

(3)氨基黑10B显现法。

(4)DFO显现法。

(5)BBD染色显现法。

(6)BBI蛋白染(变)色显现法。

27、茚三酮适用的范围有哪些?

显现手印如何操作?

答:

范围:

(1)浅色纸张、本色木、牛皮纸、票证等物面上的新鲜和陈旧汗潜手印。

(2)浅色府绸、涤棉纺织品上的新鲜汗潜手印。

操作:

(1)将3克左右茚三酮溶于100毫升的丙酮溶液中制成药液。

(2)用棉球或毛笔蘸药液轻涂于待显现客体表面或直接将待显物浸于药液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