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二模作文立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1995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二模作文立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广二模作文立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广二模作文立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广二模作文立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广二模作文立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二模作文立意.docx

《广二模作文立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二模作文立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二模作文立意.docx

广二模作文立意

2015广州高三二模“微信与微博”作文审题立意参考

广州高三语文中心组

【题目解析】

一、关于题意理解

本题与近两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基本相同,都属于材料引出写作要求的材料作文题,考生须在阅读题目中的材料以后,按四个要求写作。

材料首段解释了微信和微博的区别,目的是为引出下面四种人对微信微博等交流方式的不同看法。

题目中的材料分为两部分:

第一段文字陈述了“微信”和“微博”这两种交流方式的特点以及因此引起人们不同的看法;第二、三、四、五段文字分别陈述了对这两种交流方式的四种不同态度和观点。

题目中所陈述的微信和微博这两种交流方式的不同在于交流对象不同。

微信发布的内容只有朋友圈内的好友才能看到并点评;微博发布的内容可以让所有人看到并点评。

题目中所陈述的四种不同态度和观点应分为两组。

甲乙围绕两种交流方式所收到评论的不同结果进行讨论:

甲喜欢在微信平台上所收到的肯定评论,乙更喜欢在微博平台上有赞有弹的评论。

丙丁围绕两种交流方式不同的空间特点和交流对象进行讨论:

丙喜欢微信私密的空间,更愿意与亲朋好友交流;丁喜欢微博开放的空间,更愿意与认知和不认知的博友互动。

从命题者意图看,四人的情感、态度和认知没有对错、高下之分,而写作者本人对这四类人是可以有倾向性的,对他们的看法肯定或否定,或有所肯定、有所否定,都是合乎题意要求的。

二、关于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作文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概括的意思。

(一)关于材料的内容

1. 因为微信和微博两种交流方式各有特点,所以人们对这两种交流方式看法不同。

2. 因为微信上收到的大多是肯定的评论,所以有的人更喜欢微信。

3. 因为微博上收到的评论具有多样性,所以有的人更喜欢微博。

4. 因为微信的空间私密,交流的对象是亲朋好友,所以有的人更愿意用微信。

5. 因为微博的空间开放,交流的对象包括认知和不认知的,所以有的人更愿意用微博。

(二)关于材料的含意

   微信与微博是当下最流行的交流方式,考生可从这两种交流方式出发,围绕交流方式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1. 有的人喜欢能得到更多肯定与赞美的交流方式。

2. 有的人需要能有多样性评论的交流方式。

3. 人有不同的交流需求,有人渴望在私密的空间内交流,有人期待在开放的空间里互动。

4. 网络的多样交流方式满足了人们不同的交流需求。

三、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一)符合题意

只要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属符合题意。

(二)基本符合题意

如果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其他部分提一下“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或与之相关的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主体部分与之无关;或者离开交流方式,只谈“表扬”“批评”或“私密”“开放”等,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三)偏离题意

离开“微信、微博/交流方式”,离开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仅谈“空间的大小”“时代”“如何评论”等,属于偏离题意。

如果考生只抓住了材料中的“朋友”“信息”“氛围”“开心”等,但不联系“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则为偏离题意。

 

四、关于角度选择与立意参考

(一)角度选择

考生可以从第一段选择角度,也可以从第二、三、四、五段文字中任意一段(甲乙丙丁四种观点中任意一种)选择角度,也可以综合四种观点选择角度,没有优劣之分。

可以从材料的内容选择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含意选择角度,没有高下之分。

单一角度:

1.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甲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2.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乙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3.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丙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4.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丁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复合角度:

除了以上所列的单一角度之外,还可以任选其中的两种、三种甚至四种观点综合作为写作的角度。

(说明:

列出的甲乙丙丁四种观点,根据“自选角度”的要求,考生任选两种、三种、四种亦是可以的。

(二)立意参考

1.直接评论甲观点,微信朋友圈中得到多数点赞,能愉悦身心,是值得提倡的人际交流方式。

2.对甲的看法商榷甚至质疑,交流中若只在乎表扬,容易使人忘乎所以,满足现状,不利于更好地成长或发展壮大。

3.直接评论乙观点,交流中有批评、指责、嘲讽,才会有自我反思、调整、进步。

4.评价乙观点,微博中表扬批评等多种评论俱存,有利于自己客观、理性去分析认知自己转发或发表的各种信息。

5.从丙的态度看,喜欢一种比较私密的交流方式,向往一种与亲朋好友相处的舒适、亲密的生活。

6.从丁的观点看,乐意置身于一个开放的交流环境,缘于开放交流的种种好处,诸如广泛接触,有利于拓宽视野,择善而学,相互包容,和谐相处,等等。

7. 比较微信、微博的点赞,分析其可信度,微信限于朋友交往,得到的表扬或出于礼节;微博亲疏不拒,获得的肯定多发自肺腑,由此告诫人们理性对待点赞,网络外的交流亦然。

8. 如何对待微博的表扬与批评,也可从两方面理解。

一方面,因为交流方式的开放性,收到的评价会更加客观真实,有益自我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夸大其词的追捧或以匿名的方式进行不负责任的攻击,都有可能,`需要擦亮眼睛,辨别真伪。

2015年广二模优秀作文选

2015.04.28

【试题回放】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微信用户可以在朋友圈中发布文字、图片和视频,但只有朋友圈内的好友才能看到并点评;而微博平台上博主发布的内容,则可以让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看到并做出评论。

因此,网络平台用户有不同的看法。

甲:

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后收到的大多是点赞和肯定的评论,我觉得很开心。

乙:

我更喜欢微博,在上面发布内容后,收到的评论有赞扬,也有批评,甚至是不留情面的指斥和嘲讽。

我需要的就是这种氛围。

丙:

我多用微信,更满足在朋友圈这种比较私密的空间里和亲朋好友交流。

丁:

我偏爱微博,更喜欢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与认识和不认识的博友互动。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析】

一、关于题意理解

本题与近两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基本相同,都属于材料引出写作要求的材料作文题,考生须在阅读题目中的材料以后,按四个要求写作。

材料首段解释了微信和微博的区别,目的是为引出下面四种人对微信微博等交流方式的不同看法。

题目中的材料分为两部分:

第一段文字陈述了“微信”和“微博”这两种交流方式的特点以及因此引起人们不同的看法;第二、三、四、五段文字分别陈述了对这两种交流方式的四种不同态度和观点。

题目中所陈述的微信和微博这两种交流方式的不同在于交流对象不同。

微信发布的内容只有朋友圈内的好友才能看到并点评;微博发布的内容可以让所有人看到并点评。

题目中所陈述的四种不同态度和观点应分为两组。

甲乙围绕两种交流方式所收到评论的不同结果进行讨论:

甲喜欢在微信平台上所收到的肯定评论,乙更喜欢在微博平台上有赞有弹的评论。

丙丁围绕两种交流方式不同的空间特点和交流对象进行讨论:

丙喜欢微信私密的空间,更愿意与亲朋好友交流;丁喜欢微博开放的空间,更愿意与认知和不认知的博友互动。

从命题者意图看,四人的情感、态度和认知没有对错、高下之分,而写作者本人对这四类人是可以有倾向性的,对他们的看法肯定或否定,或有所肯定、有所否定,都是合乎题意要求的。

二、关于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作文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概括的意思。

(一)关于材料的内容

1. 因为微信和微博两种交流方式各有特点,所以人们对这两种交流方式看法不同。

2. 因为微信上收到的大多是肯定的评论,所以有的人更喜欢微信。

3. 因为微博上收到的评论具有多样性,所以有的人更喜欢微博。

4. 因为微信的空间私密,交流的对象是亲朋好友,所以有的人更愿意用微信。

5. 因为微博的空间开放,交流的对象包括认知和不认知的,所以有的人更愿意用微博。

(二)关于材料的含意

   微信与微博是当下最流行的交流方式,考生可从这两种交流方式出发,围绕交流方式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1. 有的人喜欢能得到更多肯定与赞美的交流方式。

2. 有的人需要能有多样性评论的交流方式。

3. 人有不同的交流需求,有人渴望在私密的空间内交流,有人期待在开放的空间里互动。

4. 网络的多样交流方式满足了人们不同的交流需求。

三、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一)  符合题意

只要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属符合题意。

(二)  基本符合题意

如果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其他部分提一下“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或与之相关的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主体部分与之无关;或者离开交流方式,只谈“表扬”“批评”或“私密”“开放”等,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三)  偏离题意

离开“微信、微博/交流方式”,离开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仅谈“空间的大小”“时代”“如何评论”等,属于偏离题意。

如果考生只抓住了材料中的“朋友”“信息”“氛围”“开心”等,但不联系“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则为偏离题意。

四、立意参考

1.直接评论甲观点,微信朋友圈中得到多数点赞,能愉悦身心,是值得提倡的人际交流方式。

2.对甲的看法商榷甚至质疑,交流中若只在乎表扬,容易使人忘乎所以,满足现状,不利于更好地成长或发展壮大。

3.直接评论乙观点,交流中有批评、指责、嘲讽,才会有自我反思、调整、进步。

4.评价乙观点,微博中表扬批评等多种评论俱存,有利于自己客观、理性去分析认知自己转发或发表的各种信息。

5.从丙的态度看,喜欢一种比较私密的交流方式,向往一种与亲朋好友相处的舒适、亲密的生活。

6.从丁的观点看,乐意置身于一个开放的交流环境,缘于开放交流的种种好处,诸如广泛接触,有利于拓宽视野,择善而学,相互包容,和谐相处,等等。

7. 比较微信、微博的点赞,分析其可信度,微信限于朋友交往,得到的表扬或出于礼节;微博亲疏不拒,获得的肯定多发自肺腑,由此告诫人们理性对待点赞,网络外的交流亦然。

8. 如何对待微博的表扬与批评,也可从两方面理解。

一方面,因为交流方式的开放性,收到的评价会更加客观真实,有益自我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夸大其词的追捧或以匿名的方式进行不负责任的攻击,都有可能,`需要擦亮眼睛,辨别真伪。

 

【考场作文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本次考场作文存在问题及原因

1.审题立意错误或偏差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生发点是材料,考生必须牢牢立足材料,认真思索,准确把握“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并界定清楚“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

也就是说,面对材料时,考生必须在审题之后做出一个判断,应该写什么,不能写什么;然后才是如何写的问题。

然而在考场上,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未能理清新材料作文中“内容”与“含意”的关系,也不能准确的把握材料的核心问题,写作时出现了偏题、离题的现象。

(1)完全离题的情况

此次作文的审题难度不大,但仍有极少数学生错误理解了作文材料,写作时完全偏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得分较低。

虽然这样的作文数量不多,但对整体作文教学质量的影响较大,也需要重视。

常见的离题作文题目、立意摭例如以下:

●选择      ●差异       ●网络(的利弊)/网络安全  ●朋友/友谊

●倾听/发出自己的声音     ●辩证看问题     ●人生要积极乐观

学生写作时偏离题意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是片面、孤立地理解材料,简单地把材料中的一两个词语作为写作话题,或只从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出发,而后发散思维,造成了立意的全面偏离。

如由材料中“不同”一词引出“差异”的话题,由材料中“朋友”一词引出与“朋友/友谊”有关的观点,由“开心”一词得出“人生要积极乐观”的立意等。

第二是对材料做了过度的引申,超越了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如由材料中的“微博”“微信”出发,引申到“网络”的层面,再由“网络”,引出了“网络的利弊”的问题,思维明显超越了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2)基本符合题意的情况

此次作文,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交流对象或交流氛围,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若要准确表述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也可以借用类似于2014年高考作文的方式,表述为“一个中心”与“四个基本点”的关系。

其中,一个中心是“微信、微博/交流方式”,四个基本点分别是“交流结果”“交流空间”“交流对象”或“交流氛围”。

考生只要谈到了一个中心与四个基本点中的一个或多个,并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就是符合题意的。

以下几种基本符合题意的情况在考场中比较多见:

第一,只抓住了一个中心“微信、微博/交流方式”,忽略了“交流结果”、“交流空间”“交流对象”或“交流氛围”。

如一篇《微信与微博的利与弊》的文章,将议论的重点放在了两个网络平台的特点差异上,谈二者在使用便利性、信息传播速度、影响力、承载内容等方面的区别,而完全没有谈到“交流结果”“交流空间”“交流对象”或“交流氛围”等,对题意的理解明显是有偏差的。

第二,只抓住了“交流结果”“交流空间”“交流对象”或“交流氛围”等方面的内容来写,而忽略了“微信、微博/交流方式”的话语背景。

如一篇名为《表扬与批评》的文章,作者将写作重点只放在了人面对表扬与批评的态度上(交流反馈的结果),却没能结合“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表扬与批评,也属于基本符合题意的情况。

其余一些脱离了“微信、微博”的话语背景来孤立地谈“兼听则明”的作文,在考场上也是比较危险的。

造成以上两点的原因,都是因为学生审题不全面,没能从整体上理解材料各段话的内容。

第三,给作文戴帽子。

如只在作文开头、结尾或文中其他部分提一下“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或与之相关的交流结果、交流空间、交流对象或交流氛围,主体部分与之无关;或者离开交流方式,只谈“表扬”“批评”或“私密”“开放”等。

(二)议论分析与用例的问题

⑴欠缺扣题(材料)意识

许多考生的分析与例证,本来是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的,只要稍稍扣住材料展开,便可突出中心,令意旨鲜明。

遗憾的是,由于欠缺明确的扣题、扣材料意识,这些考生硬生生地将一段本可以写好的文字写砸了。

如:

随着世界各地网络的兴起,人们可以在家里,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各个角落的事物。

加利福尼亚州,有一个七岁的小女孩,通过网络,想要给她卧病在床的奶奶完成心愿。

于是,她利用网络发了一张贴,希望好心的网友能带着她奶奶的照片,到世界各个角落,完成奶奶想要环游世界的心愿。

这张充满孝心的贴一发出,便在网络上引起轰动,为了帮助小女孩与她奶奶的心愿,许多网友都下载了奶奶的照片,到许多旅游景点拍照。

诚然,假如没有网络,小女孩与她奶奶的心愿就无法完成了。

网络,让世界变得更富有爱心与魔力。

这是一个殊为可惜的例子。

本段话无论是议论部分,还是例证部分,与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都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然而读来却总给人以隔靴搔痒,表意不明的印象。

其实只要考生的扣题(材料)意识再强一些,就可以写出一段意旨鲜明、生动而有说服力的漂亮段落。

如可以将原文“网络”这一大的概念缩小为“与微博微信等类似的社交平台”;或将“在网络上引起轰动”一句话具体化为网友或赞或弹等不同的反应;又或将议论分析部分的要点从“网络让世界变得更富有爱心”改为“网络交流因其开放性而更易传递爱心”,都可以令原本平庸且不甚切题的段落更上一层楼。

⑵不懂得运用论证方法

很多考生在作文模式的影响下,没有自己的思考,也不敢思考,只会重复作文材料中甲乙丙丁的观点。

还有很多考生不懂得运用论证方法,即使分析也只能翻来覆去地说些“口水话”。

如下面这个片段:

微信只能和认识的人在限定范围的小圈子中聊天,你的心情和见闻也只能是好友才能点评,这样的生活失去了乐趣,因为你不敢放手去做,你害怕社会,害怕生活,所以才躲在一个小小的朋友圈里度过那漫长的岁月。

你原本的那些朋友已经互相熟知了,还要互相评论和互相点赞做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是没有好结果的。

这个考生的语言流畅,但没有主动运用论证方法的意识,说理不能切中要害,文字不疼不痒。

如果他懂得对比论证,情况可能会大不一样。

如下面这个片段:

微信朋友圈,顾名思义,它是由你认识的亲朋好友们所组成的圈子,而它会很容易让你觉得,世界很小,因为在你的交流圈内,除了一些偶然加入的,其实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人,这个圈子会小得不可思议,同时,你也会对一些外来者感到不适甚至害怕。

但在微博中,在你分享自己的事物时,也会看到很多陌生人分享着他们的经历,你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大,有着许多你想象不到的事情在发生着,与那些陌生人交流时无意中也扩大了自己的眼界,对于新鲜的事物也更加容易接受。

这位考生的文字能力并没有十分突出,但他在对比论证中先抓住了微信微博空间的不同特点,再来谈两者所带来影响的区别,就显得思维水平高出许多。

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再进一步去分析人们在使用微博微信的情感和认知,并能举例(即使下面片段中的例子看似不够贴合,但紧紧围绕文章的观点),也能写出更好的段落。

从人们对微信微博不同程度的喜爱上,我们可以窥见不同人的人生态度。

那一些天性好静、性格内向的孩子和大人,无疑会偏爱交际范围较小的微信,在他们的人生价值中,静守一方,乃是最高的境界。

由此可见,那个退隐官场、采菊东篱的陶渊明,那个笔耕不辍、持千年历史娓娓道来的女子安意如,也应是偏爱微信的。

而对那些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的人们,来自微博广阔平台的交际,更是再合适不过。

微博里不留情面的支持和嘲讽,是他们晋升的阶梯。

孔子周游列国为的不正是在更广阔的地域里宣扬自己“克己复礼为仁”的哲学思想吗?

孔子,理应更喜微博吧。

在写对(审题准确)的前提下,如何写好作文,是接下来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议论文的高下就在于文章观点论证的清楚不清楚,有没有说服力,能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论证方法的运用体现考生的思维层次,论证方法的教学是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⑶行文思路方面存在的问题

不少学生的行文逻辑混乱,章法不清,既体现在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大思路”方面,又体现在某个具体段落的“小思路”方面。

大结构方面,在许多文章中,考生头几段还能紧扣材料写作,然而随着写作进程的推进,思维如脱缰野马,一放不能收。

如以下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

微信与微博是常见的网络社交工具。

随着网络的兴起,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既有方便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网络的害处,尤其体现在它的安全性方面(以某个网络诈骗案导致某人资金被骗的例子作证明)。

我们要尤其重视网络的安全问题。

纵观全文思路,作者的论述从材料中的“微信与微博”出发,进而谈到网络的影响,再进一步谈到了网络的利弊问题,又由网络的利弊问题,进一步强调了网络的弊端,尤其是它的安全性问题……整个过程,作者由此及彼,一步步远离了材料而不自知,颇有些“自取灭亡”的意味,实在可叹。

小结构,即局部段落的构思方面,不少作文也出现了逻辑混乱、向“心”力不足的问题,如以下段落:

微博是个广泛信息传播的平台,每当人们有新发明新发现时,就会放上微博让人们去了解新产品。

这时,会有一部分人给予肯定与赞扬,也有一部分人给予建议与否定。

我相信,这些都是有助于个人成长的一部分。

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人需要增强信心,也要多次磨炼与提高。

纵观历史长河,翻阅百家全书,没有一个科学家是一次就能成功的,都需要经过多次实验与改进才能成为好发明。

爱德华•詹纳曾说:

我的发明不经过千锤百炼,只被身边的人了解,那就不是一个好发明。

因此,我们需要一个交流的平台,为我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

微博——将会成为一个最适合的平台。

这位作者试图说明“微博的开放性交流空间”的特点,前两句话是符合题意的。

然而从第三句开始,作者思维明显跑偏,先是将话题引到了“人的成长”上去,又莫名其妙地提到了历史上的科学发明问题,最后才勉强将话题带回到微博上,可惜败笔已铸成,回天乏力。

整段话逻辑混乱,突出中心的向“心”力不足,体现了作者思维与表达能力的欠缺。

(三)下一阶段的备考策略

1.咬定青山不放松,牢牢立足于审题训练。

作文教学,要“走好万里长征第一步”,确保学生准确审题、立意。

从这个意义上说,审题的成败,决定了学生作文的成败,审题立意的准确,是确保学生作文大局的底线、生死线。

加强作文审题的指导与教学,重在三个方面:

其一,准确把握材料的内容与含意;其二,整体、全面地理解材料不同段落之间、材料内容及含意之间、材料不同角度之间的关系;其三,在材料给出的范围或“限定条件”之内构思立意。

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建议对偏离题意及基本符合题意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

如在最后一个多月内能帮助其中一部分学生打通审题的“任督二脉”,对最终的高考大局将具有重大意义。

2.进一步加强作文应试意识的指导与训练。

具体为以下三方面:

其一,加强扣题、扣材料的意识。

应试作文拿分的关键,除在审题准确之外,也在于中心要突出。

要指导学生学会引材料、加工材料、演绎材料、回扣材料,以突出中心。

其二,加强论证分析的训练,通过写升格作文的形式让学生会讲道理,讲好道理,写出虚实结合、有理有据、理论性及形象性俱佳的文章。

其三,加强论证方法及写作构思的指导,懂得利用多种论证手法,写出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文章。

3.进一步梳理素材,丰富思想。

这次考试中,多数学生既写出了对“微信、微博”的感性认知,也写出了对当下人们交流方式选择上的理性思考,涉及了比较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体现出了真诚、理智、关注时代及关注生活等多种情思特质。

下一阶段,要让学生继续梳理素材,丰富思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积淀科学及人文素养,以丰富的思想储备来面对高考。

4.临考前要加强写作提纲训练,提高应试技巧。

考前一个月,整篇作文训练的时间不多了,应该强化写作提纲的训练。

精选本省各地或名校的模拟作文题,让学生快速做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训练,同时动笔写提纲,写出中心论点、分论点(最好三个)及想用的例子、名言等,字数不宜过多,但要完整、清晰。

写好提纲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展示优秀者,帮助不理想的完善、提高。

 

【优秀作文选登】

高谈雄辩,直面质疑

广州一考生

是在微信中享受亲友的关怀肯定,还是在微博上独对无休止的质疑批评?

两者各自庞大的用户群充分说明了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迟疑。

在我看来,温情固然让人沉醉,理性的碰撞却更能让人在交流中思辨,在思辨里成熟。

沉湎于赞扬鼓励,或许能抚慰我们在现实中饱受伤害的心灵,却更容易让我们不经意的迷失。

满目的支持称许之言往往让我们错以为我们做的都是对的,却忽视了其中的不足。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朋友圈里只有朋友,没有见解不同的陌生人,岂不容易让人被一面之辞蒙蔽吗?

放纵自己在朋友圈中被称赞,也放纵了理性的沦亡。

与之相反的,是以理性与思辨著称的微博。

微博更近似于自媒体时代的论坛,秉承了“榕树下”、“天涯”等老一代论坛的理智与争鸣之风。

方舟子与韩寒的微博骂战、“禁播《大漠谣》党”与原著粉丝对史实与小说笔法的论辩,不都是吸引无数人关注的热点论辩吗?

这些论辩,诠释着微博百家争鸣的鲜明特点。

微博,引领了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思辨之风。

不论是在微博里还是在现实中,思想的碰撞交流都是理性与智慧赖以生存的土壤。

思辨丰满了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