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1岁前你要知道99件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1910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宝1岁前你要知道99件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宝宝1岁前你要知道99件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宝宝1岁前你要知道99件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宝宝1岁前你要知道99件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宝宝1岁前你要知道99件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宝宝1岁前你要知道99件事.docx

《宝宝1岁前你要知道99件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宝1岁前你要知道99件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宝宝1岁前你要知道99件事.docx

宝宝1岁前你要知道99件事

1.冲泡配方奶的正确方法 护理细节 

  冲泡奶粉前先洗净双手。

按照奶粉说明书上的浓度要求冲调,因为婴儿胃肠、肝、肾发育尚不完善,若奶粉冲得过浓,会加重这些脏器的负担,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障碍,造成腹胀、腹泻、便秘……甚至厌食或肥胖等。

一般使用40℃左右温水调配奶粉,因为水温过高会使奶粉结块,无法充分溶解,也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消化吸收;此外,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免疫活性物质(如含双歧杆菌)等容易遭到破坏,营养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双手滚搓瓶身,使奶粉完全溶解,而非上下震动,以免产生大量气泡。

 

  2.宝宝辅食添加入门 科学喂养 

  尽量可能在宝宝满6个月后开始辅食添加。

千万不要把蛋黄当作第一个辅食,蛋黄容易引起宝宝过敏,最早添加的辅食一定是米汤、纯米粉,因为米汤、纯米粉最不容易引起宝宝过敏。

 

  水果摄入不要过量、过早。

因水果不具备三大营养素中的任何一种,严格来说宝宝不能靠吃水果过日子,6个月后方可把水果作为每天添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辅食。

另外,10个月前,蔬菜水果煮熟后再制作食用更不容易引起过敏。

 

  1岁内可以用但要尽量少用的调味料:

食用油、黄油、糖、盐、酱油等。

 1岁内最好别碰的调味料:

蜂蜜、醋、咖喱、味精、调味汁、市售固体高汤、清汤料、酒、胡椒粉、芥末、姜粉、花椒等。

 

  3.辅食添加初期,观察宝宝是否过敏 科学喂养 

  辅食初期一次只能喂一种新食物,并做好饮食记录(列表:

食物,症状,减少食用或者避免食用后的效果,备注)。

若宝宝产生过敏等不良反应,父母容易找到“元凶”,避免再吃或推迟添加的时间。

食物过敏比较客观的信号有:

疹子、腹泻、便秘、呼吸道症状;不太明显的信号有:

夜醒、易怒、哭吵、兴奋过度、暴躁、头痛、焦虑、肌肉关节痛等。

 

  4.可怕的高热惊厥!

  健康与安全 

  高热惊厥是指体温骤然升高导致大脑出现异常放电活动,引起全身肌肉痉挛性发作。

只有小部分孩子对体温的骤然升高有反应,并且高热惊厥有非常强的家族性。

事实上,高热惊厥并没有温度的限制,简单说,有些孩子每次发烧到40℃也不会发生抽搐,但有些孩子某次发烧到38.5℃就可能发生抽搐。

 

  宝宝一旦在家中发生高热惊厥,家长要保持镇定:

让孩子保持平卧,头侧向一边,用软布包裹好的筷子放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孩子咬伤自己的舌头(对已经牙关紧闭的没必要强行实施);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以免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掐患儿的人中穴,不要太过于用力以免损伤皮肤。

抽搐一般持续数秒钟到数分钟结束。

 

  如孩子在发烧开始后24小时内仅出现一次高热惊厥,全身抽搐约在5分钟内结束,恢复后一切正常,通常不必过于担心;但若不止一次抽搐,且时间长,抽搐只涉及身体一部分,或抽搐后未能恢复正常,应就医接受进一步检查,结合脑电图、脑CT、腰穿等,判断是单纯高热惊厥,还是孩子本身有癫痫,发烧诱发了癫痫发作,或是孩子患上了脑炎。

 

  5.要使用“止咳药”吗?

  健康与安全 

  咳嗽是人体生理性保护机制,是自行清除呼吸道黏液的唯一办法。

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咳嗽反射能力较差,痰液不容易排出,如果给予强力止咳,会导致痰液滞留在呼吸道,将加重病情甚至可引发其他并发症。

 

  尽管止咳药(咳嗽药)不需要处方就可以买到,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明确建议不应给2岁以下的孩子使用任何一种非处方止咳药。

右美沙芬、可待因等药物的镇咳机制主要是抑制延脑的咳嗽中枢,很多研究结果证实不建议给6岁以下儿童服用止咳药,他们认为副作用(可能存在威胁生命的严重副作用)远远超过药效本身。

 

  轻微的、偶尔的咳嗽建议多饮水多拍背助痰排出。

小宝宝自己不会咳痰,需要家长加强拍背。

拍痰的时间最好在喝奶前半小时到一小时间,或喝奶后2小时,痰多的患儿在雾化治疗后拍,每次拍(手指并拢弯曲成杯状拍宝宝后背)一刻钟左右。

小宝宝最好为头低脚高姿势,可以趴在家长腿上或垫高下半身。

拍痰时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神态反应。

严重的咳喘,可以咨询医生尝试雾化治疗。

夜间睡觉时因鼻涕流到咽喉后部,可刺激引发咳嗽加重,可尝试将头部方向的床垫抬高成一个倾斜,这同样也适用于溢奶严重的宝宝。

 

  6.新生宝宝的周期性呼吸 生理特征 

  新生宝宝的呼吸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呼吸节律常不规则,尤以早产儿多见。

新生宝宝的周期性呼吸最让父母们感到惊慌。

周期性呼吸特别容易发生在睡眠时,宝宝的呼吸频率突然加快,然后突然停止(5~10秒以内),接着又恢复正常,偶尔还会夹杂着一次深呼吸。

只要呼吸暂停的时间短,不伴随心跳减缓,皮肤青紫或苍白,就不需要特别担心,随着宝宝长大,呼吸中枢发育得更加成熟,这种情况就会逐渐消失。

 

  7.生理性腹泻  生理特征 

  常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以母乳喂养儿多见。

一般表现为出生后开始“腹泻”,大便次数每天多达7~8次甚至十余次,大便外观不成形,偶伴奶瓣或少许透明黏液,或有酸味,除此之外并无其他不适,精神好,食欲佳,体重照常增长,不影响发育,通常添加辅食或奶粉后,大便就会逐渐转为正常。

生理性腹泻并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完全不必因此舍弃母乳改换其他乳制品,更无需药物治疗。

 易过敏食物的添加时间表科学喂养 

  常见易过敏食物却又被爸爸妈妈忽视的食物有:

桃子、柑橘类、草莓、猕猴桃、番茄、樱桃、芒果、菠萝、椰子、芸豆、蚕豆、豌豆、大豆、玉米、青脊鲜鱼、虾、螃蟹、贝类、坚果类、五花肉、蛋清、小麦、乳制品、巧克力、芥末、酵母等。

 

  鲜奶、奶酪和酸奶至少1岁后加。

 

  鸡蛋清比鸡蛋黄易引起过敏,考虑10个月或1岁后加蛋清。

 

  猪肉比牛肉和鸡肉易引起过敏,考虑1岁后加猪肉,且肉类都要去肥油。

 

  肉质青色的鱼和肉质红色的鱼比肉质白色的鱼易引起过敏,可从加白肉鱼(大部分淡水鱼肉质为白色)开始,然后加红肉鱼(如金枪鱼、三文鱼等),至少1岁后加青肉鱼(如秋刀鱼等),且都要去皮食用。

 

  虾蟹等甲壳类食物,1岁后开始少量食用会相对安全(虾可9个月开始试加),过敏体质宝宝则要更晚些。

 

  草莓、杏、猕猴桃、桃子、橙、番茄等蔬果,过敏体质宝宝宜1岁后少量开始添加。

 

  核桃等坚果类食物,建议1岁少量开始添加。

 

  面粉类食物通常在8个月前后添加,过敏体质的宝宝添加得稍晚一些。

 

  饼干饮料等含色素和添加剂,腌制食物含防腐剂,不要给婴儿吃。

 

  过敏体质宝宝尤其要减少甜食摄入,不食用未成熟水果,不食用生鲜食物,烹调避开煎炸尽量蒸煮,少食油腻食物。

 

  寒冷季节如何判断宝宝穿盖足够暖和护理细节 

  爸爸妈妈请注意,不能以宝宝四肢末梢的温度来判断是否给宝宝穿暖和了,盖的被子足够了,尤其是家有小婴儿的。

因为小婴儿的循环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心脏每搏射血的力量尚不够强,导致到达四肢末端的血量较少,会出现手脚偏凉的现象,这是正常的。

判断宝宝穿盖适度的标准:

宝宝的颈背部温暖或有薄汗。

 

  小宝宝便便里的学问护理细节 

  新生宝宝一般出生12小时内开始排出墨绿色的胎便,早产儿由于粪便形较少,肠蠕动乏力,通常胎便排出延迟,若排出延迟超过24小时,须排除消化道畸形。

胎便约3~4天内排完,此后,大便颜色逐渐呈黄色,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大都呈淡黄色,偶尔呈淡绿色,软膏状不成形,气味略酸;人工喂养儿的大便,呈金黄色或绿色,大便较母乳喂养儿略干燥些。

一般吃母乳的新生儿比吃配方奶的新生儿大便次数要多。

 

  让新手爸妈担心的黄疸特殊生理 

  新生儿黄疸非常常见。

黄疸的原因是体内胆红素增高,胆红素是正常代谢废物,新生儿期,肝脏将血液中的胆红素转移到肠腔,肠道通过排便将大量的胆红素排出体外。

由于新生宝宝的肝脏发育并不完善,有时大便次数也不够多,导致胆红素的产生量大于肝脏和肠道的排出量;还有红细胞大量破坏或凋亡,常见于婴儿与妈妈血型不合时,造成血液中胆红素大量集结;此外,感染也是黄疸的重要原因;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喂养困难、体重丢失超过出生体重的10%等,均会表现出明显的黄疸。

 

  黄疸一般先起于面部,然后波及全身,消退时按照反向进行。

 

  通常宝宝出生后第2~3天起出现黄疸并逐渐加深,第4~6天为高峰,足月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5毫克/分升*。

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足月儿10~14天左右消退,早产儿2~3周左右消退。

 

  如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超过6毫克/分升),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超过干预值*)或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超过5毫克/分升),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2毫克/分升,黄疸持续时间长或伴随其它临床症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就医,考虑光疗,更严重的可能需要换血治疗。

 

  注:

不同日龄的干预值不同。

 

  发烧的3个循环期健康与安全 

  宝宝发烧的过程就是三个期的反复循环:

寒战期——高热期——退热期。

 

  寒战期,表现为全身发抖、手脚冰凉、面色苍白,体温介于正常和高烧之间,于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迅速升高,通常寒战期的表现越明显,发烧期体温越高。

 

  高热期,表现为全身皮肤发烫、面色红润、呼吸心跳加快、口渴、食欲不振、全身疼痛、倦怠无力,体温居高。

 

  退热期,表现为大量流汗,体温开始下降,呼吸心跳恢复正常,口渴、食欲不振、全身疼痛、倦怠无力持续存在。

 

  相应地,当宝宝处于不同阶段时,妈妈的护理重点也有所侧重。

 

  寒战期,采取适当的保暖,尤其是四肢末梢。

这期间不适宜物理降温,但可以在必要时适当服用退烧药物。

补充温热的水分和食物。

 

  高热期,根据舒适度为宝宝减少衣着和盖被。

补充水分和食物,预防脱水。

 

  必要时用物理和药物降温。

高烧时物理降温最好在使用退烧药物的30分钟后再进行。

 

  退热期,勤擦汗勤换干爽衣物。

根据需要适度保暖。

补充水分和食物,预防脱水。

 

  发烧期间,体温时高时低是普遍现象,须待病因消除疾病治愈后,体温调定点恢复到原来的设定,这时体温才能恢复到正常。

 

  母乳确实不足,牛奶蛋白又过敏的宝宝怎么办?

科学喂养 

  母乳中的蛋白质对宝宝来说是同种蛋白,过敏性很低;牛奶中的蛋白质对宝宝来说是一种异种蛋白,进入体内后可能诱发过敏反应。

一些婴儿可能在出生后的头几天里曾进食过少量配方奶粉,或者其他的营养补充剂(如钙剂、牛初乳、益生菌等),其中含有少量牛奶,就很容易出现母乳喂养下的牛奶过敏,所以请出生后尽可能坚持母乳喂养。

如果实在母乳不足,且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只能选用深度水解和氨基酸配方的特殊奶粉。

 

  0~1岁宝宝的睡眠需求护理细节视篇幅长短排版时调节备用 

  新生儿没有白天和夜晚的概念,他们通常会一口气睡上2~4小时,然后在饥肠辘辘时醒来。

大约从6周开始,宝宝的夜间睡眠时间开始逐渐延长。

 

  3月龄时,白天的睡眠开始变得规律,常有3次小睡,每天睡眠时间约15小时,其中夜间睡眠时间约9小时。

 

  6月龄左右,每天睡眠时间14~15小时,白天常有2次小睡,每次约2小时。

 

  大约在9月龄前后,每天睡眠时间约14小时,白天2次小睡的时间略有减少。

 

  需要注意,宝宝的睡眠时间和小睡次数会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判断宝宝“睡眠是否充足”需要综合衡量,如果宝宝食欲好、精神好、情绪佳、生长发育达标,即使睡眠时间没能达到上述的一般水平,爸爸妈妈也不必过分担忧。

健康与安全 

  14.维生素D的补充 

  首先需分清究竟是补维生素D,还是补钙。

常见的各种缺钙的描述中,很多是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各种症状,如多汗、易激惹、夜惊、囟门大、出牙迟、方颅、肋缘外翻、漏斗胸、鸡胸、X或O型腿等,当作缺钙的表现。

其实,孩子单纯缺钙的情况比较少见。

维生素D的作用是帮助钙的吸收,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不能很好吸收、利用而引起了骨骼改变,和单纯缺钙的情况不同。

 

  维生素D缺乏症状可以在婴儿早期出现,尤其是母亲缺乏维生素D和婴儿在冬季出生时。

美国儿科学会2008年的新指南更加合适,所有的婴儿(包括全母乳喂养的婴儿)自出生后不久起每日至少补充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一直补充到少年期。

 

  也有妈妈说,那是否可以通过饮食摄入来补充维生素D?

而一个宝宝如果要从配方奶中摄取足够的维生素D,需要每天吃1000毫升,但要保证每天都吃如此大量的配方奶粉几乎不现实……所以供您参考的经验是:

宝宝只要奶量好,无论是喝母乳或是配方奶粉,辅食添加及时、吃得好,通常只需要补充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不必额外补充钙。

 

  健康与安全 

  15.尿布疹 

  当你发现宝宝肛门周围的皮肤甚至肚子、大腿上有发热发痒的红色肿块(先是小点后融合),可能就是尿布疹(红臀)。

 

  导致尿布疹最常见原因是:

宝宝自身排泄物导致局部潮湿细菌真菌感染,以及尿布摩擦、尿布及贴身衣服的化学物质敏感、新近添加某种辅食等。

 

  一般1岁内的宝宝易得尿布疹,特别是7~9个月的宝宝,因为这时候辅食品种逐渐增加,排出的尿便对皮肤的刺激增大,尤其宝宝因腹泻排便频繁,或大便在尿布中过夜,宝宝或不如妈妈服用抗生素(抗生素导致的真菌感染和腹泻)、宝宝患鹅口疮的情况等。

 

  预防尿布疹的办法是:

小宝宝尽量母乳喂养,给宝宝用棉质宽松的尿布、衣物;尽快更换尿湿的或弄脏的尿布;每次换尿布时用清水彻底清洗生殖器区域,用软布搌干水分,而不是来回擦,在屁股上抹一层薄薄的防护霜;用婴儿专用洗衣液洗涤宝宝的衣物,但别使用柔顺剂,衣物用白醋开水浸泡后阳光晒;白天让小屁屁适当在空气中暴露;避免使用爽身粉,如用则选玉米淀粉为原料;添加辅食时一次只加一种新食品,如发现食物过敏引发的尿布疹,立即暂停这种辅食。

 

  护理细节 

  16.安全的睡姿 

  为宝宝选择合适的睡姿,以降低婴儿猝死综合症的风险。

 

  仰睡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睡姿,但小宝宝还是更习惯于在母体内的姿势,仰睡令他缺乏安全感;对于溢奶严重的宝宝,仰睡有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可能;仰睡的宝宝在熟睡时有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的顾虑,此外比较容易把后脑勺睡扁。

 

  侧睡一定程度上较仰睡能降低宝宝溢奶及误吸的概率,但缺点是容易变成更危险的趴睡,所以必须在家长的密切注视下。

 

  目前还没有确定“趴睡”比较安全的确切年龄。

 

  有研究表明,至少在宝宝能稳当抬头并会自由翻身时,才考虑让他自由选择舒服的睡觉姿态,不然还是建议“仰着睡,趴着玩”。

 

  对于吐奶比较严重的小宝宝,折中的方法是,用小枕头将侧睡时宝宝的身体前后固定(两腿间夹一个背后垫一个),睡眠过程中,家长可以协助宝宝翻身。

但一定要密切注意,以免变成趴睡。

 

  科学喂养 

  17.哺乳妈妈生病合理用药法则 

  在你服用药物前,必须考虑以下三点:

 

  你真的需要服用药物吗,有没有同样有效但更安全的治疗方式?

 

  你所用药物会影响哺乳中的宝宝吗?

 

  你所用药物会影响乳汁的分泌吗?

 

  哺乳期用药可通过以下方式减少药物对宝宝的影响:

 

  1.使用的药物应具有明确的用药指导。

 

  2.考虑是否能延迟治疗时间。

越小的宝宝对母乳的依赖程度越高,婴儿尤其是早产儿、新生儿,肝肾功能尚未成熟,排泄能力差,受药物的影响可能更大。

 

  3.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进入乳汁最少的和对新生儿影响最小的药物。

 

  4.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进入乳汁最少的用药方式,比如能选择外用、喷雾的就尽量不要口服,能选择口服的就尽量不要静脉输液。

 

  5.尽量选短效药物(一天服用3~4次比一天服用1~2次的要安全一些)。

 

  6.长期或大剂量用药,需严密监控。

 

  7.可选择在一次哺乳结束后用药,并将下次哺乳时间间隔到4小时或以上(主要根据药物的半衰期来调整间隔时间),避开血药浓度的峰值。

 

  哺乳妈妈用药后,如果宝宝的吃奶情况发生了改变,并不一定意味着对孩子产生了毒性作用。

与饮食一样,药物也可以改变母乳的特性,如气味、口味等,从而引起“哺乳障碍”。

 

  另外,大多数药物在母乳中的浓度远远低于婴儿的治疗剂量。

所以期望通过母亲吃药,从乳汁给孩子授药,只是很多妈妈的美好愿望,现实并不可行。

 

  特殊生理 

  18.新生宝宝的体温调节系统 

  胎宝宝的体温约高于妈妈的体温0.5℃,因外界环境的温度通常较母亲的子宫低,所以新生宝宝的体温在出生后1小时内会有明显下降,然后逐渐回升,在24小时内可达到或超过36℃,腋温在36~37℃之间波动。

 

  新生宝宝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

对于早产儿,但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如保暖不当容易发生低体温甚至新生儿硬肿症;对于足月儿虽能通过增加皮肤水分蒸发散热,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如水分供给不足,很容易发生脱水热。

一般来讲,新生儿室内环境温度保持在25℃,湿度保持在55%~65%为宜。

哺乳妈妈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还能继续哺乳吗?

 

  只要不是急性传染病,不是乳房的局部严重感染,妈妈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如果哺乳妈妈发生的是一般的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病原微生物并不会通过乳汁直接进入宝宝体内,反倒是妈妈体内针对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抗体,如免疫球蛋白A会通过乳汁给宝宝。

 

  哺乳妈妈得了急性乳腺炎,怎么办?

 

  如果你发现乳房出现发红、一触就痛的硬块,感觉身体酸疼疲倦,测体温后有低热,这可能就是急性乳腺炎的迹象。

 

  导致急性乳腺炎的典型原因有:

宝宝衔乳姿势不正确导致的乳头创伤,经常没有彻底排空乳房中的乳汁,特定的乳腺导管时常受到压迫(如不合身的带钢圈的文胸,背包等),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等。

 

  所以预防和治疗乳腺炎的基本原则很简单,改善衔乳姿势,充分哺乳,避免经常性地压迫乳腺导管,充分休息。

 

  急性乳腺炎并非一定是感染引起的,若无感染,通过以上方法和局部按摩,2~4天内就能自行好转,不必停止母乳。

如有细菌感染,也仍可给宝宝哺乳。

妈妈可以使用常见青霉菌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宝宝可能会因此产生暂时性稀便,这是由于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一般不需要治疗。

注意,如果是由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乳腺炎,需暂停哺乳。

 

  令父母们揪心的吐奶/溢奶 

  轻微的吐奶和溢奶,常见于3~4个月内的婴儿。

因为小宝宝的胃容量小,位置比较横,且出口(幽门括约肌)紧而入口(贲门括约肌)松,食道或胃里的消化物很容易逆流到口腔外。

有时溢奶是打嗝或流口水时的伴随表现,有时溢奶是因为宝宝吃得过多……大多数宝宝在6个月前后能坐开始减少吐奶/溢奶的次数。

 

  宝宝在吃完奶后可采用竖抱、垫高上半身和右侧卧位等方式给宝宝拍嗝,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吐奶及误吸。

小宝宝呈喷射状的呕吐常让父母们觉得很害怕,但如果只是偶尔发生,且孩子生长状况不错,精神好,饮食佳,那也不是什么问题,即使从鼻子里喷出呕吐物也是正常现象,因为鼻子和口腔本来就是相通的。

吐奶/溢奶一般无需采取特别的治疗,但若呕吐严重,呕吐物呈深绿色或者带血等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1岁前宝宝的睡眠需求 

  新生儿没有白天和夜晚的概念,他们通常会一口气睡上2~4小时,然后在饥肠辘辘时醒来;大约从6周开始,宝宝的夜间睡眠时间开始逐渐延长。

 

  3月龄时,白天的睡眠开始变得规律,常有3次小睡,每天睡眠总时间约15小时,其中夜间睡眠时间约9小时。

 

  6月龄左右,每天睡眠时间14~15小时,白天常有2次小睡,每次约2小时。

 

  大约在9月龄前后,每天睡眠时间约14小时,白天2次小睡的时间略有减少。

 

  宝宝的睡眠时间和小睡次数会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判断宝宝“睡眠是否充足”需要综合衡量,如果宝宝食欲好、精神好、情绪佳、生长发育达标,即使睡眠时间没能达到上述的一般水平,爸爸妈妈也不必过分担忧。

 

  如何减少宝宝吐奶的频率和吐奶量 

  避免在宝宝剧烈哭吵后喂奶,也别在宝宝非常饥饿时才喂,这样容易喂得过量; 

  喂奶时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噪音、强光等干扰; 

  平静愉快地给宝宝喂奶,避免喂奶过程突然中断; 

  尽量避免平躺着吃奶; 

  喂完奶后不要立即逗弄宝宝,不要和宝宝做剧烈活动的游戏; 

  喂完奶后可竖抱拍嗝20~30分钟,吃配方奶的宝宝,可在吃奶过程中,每隔3~5分钟拍嗝一次; 

  如果是吃配方奶的宝宝,请定期检查奶嘴的孔大小是否合适,以宝宝吃奶不费力又不容易呛奶为适宜,奶嘴的孔太大,会让配方奶流速过快,容易发生呛奶,奶嘴的孔太小,宝宝吃奶费力,容易吞进大量空气。

 

  吃奶后采用垫高上半身(头高脚底的坡面)和右侧卧位的睡姿,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吐奶及误吸。

 

  宝宝发烧后如何物理降温 

  天气寒冷时温水擦浴,就是用37℃左右的温湿毛巾擦拭宝宝的全身,包括宝宝的额头和脸颊等。

物理降温的退热原理是让皮肤血管扩张,让体温散发出去,留在身上的水汽蒸发也会带走一部分体热。

婴幼儿体表面积大,温水擦浴的退烧效果较成人和3岁以上的儿童要好。

有研究表明,温水擦浴与退烧药物合用的降温疗效,比单独药物降温更为有效。

 

  天气暖和时,可直接给宝宝洗温水浴,重点是控制好水温,水温最好保持在38℃~40℃之间。

在物理降温时,如果宝宝有痛苦烦躁甚至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表现,须立即停止。

 

  小婴儿禁止使用酒精擦浴,还不能说话的婴幼儿禁止使用冰枕。

 

  给宝宝药物降温的注意事项 

  使用退烧药属于对症治疗,只能短暂降低体温,使宝宝感觉舒服点,原则上建议在腋温38.5℃以上使用,次数不宜多,间隔不宜密,避免过度使用,以免造成体温过低和肝肾功能损害。

儿童降温药的常用剂型为口服剂和栓剂,其中口服剂为最常用方式,一般在服用半小时左右开始生效;栓剂通过直肠黏膜直接吸收,适合不能口服或高热惊厥需要立即降温的宝宝,腹泻患儿不适用。

 

  腋温38.5℃以上使用退烧药并非绝对,还要参考宝宝的一般表现,如果精神好能吃能玩,可不必使用;如果是在宝宝打冷战时测得的数值,那就意味着体温很有可能还会继续升高,这就需要根据宝宝当时的情况和你以往的护理经验,考虑是否使用退烧药。

 

  任何一种药物都非绝对安全,世界卫生组织和儿科医生推荐使用的婴幼儿退热药物主要有两种成分: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1岁以下宝宝的普通发热,通常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注意在24小时内,喂药次数不能超过5次。

26.宝宝的头部生理现象 

  新生宝宝的头部大约占身长的1/4。

头围平均约为34厘米,大于胸围1~2厘米。

 

  大部分宝宝出生时,头发都已经长出来了,发色、发质和稀疏都因人而异。

大约从3个月左右开始,这些头发会逐渐脱落,周岁前后,会长出新的头发,新头发与胎发的发色、发质和稀疏都可能会有较大差异。

 

  刚出生的宝宝,头型大都不会呈现完美的圆形。

胎宝宝的头部在通过狭窄的产道时受到挤压,颅骨可发生部分边缘重叠和囟门变小,头部被拉长变形,头围缩小,以便通过产道。

不必为他的尖尖的或者奇形怪状的小脑袋而担心,出生后几天内,他的头型会迅速恢复到自然的圆形。

 

  27.不同喂养方式的宝宝便秘,怎么办科学喂养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母乳充足且宝宝奶量好的情况下,妈妈需注意饮食均衡,适当增加蔬果粗粮和汤水,减少肥腻和高蛋白食物;宝宝发烧和出汗多的情况下,母乳相对不足,可以适量补水。

 

  喝配方奶的宝宝,奶粉冲调不宜过浓,有些妈妈怕宝宝吃得不够多,擅自将奶粉冲得很浓,导致蛋白质摄入增多,引起大便干燥,严重的会影响到肝肾功能;加奶粉或辅食的宝宝需加饮水。

 

  已添加辅食的宝宝,保证饮食充足均衡,适当增加纤维素摄入,鼓励宝宝多喝水;可适量增加促排便的食物,如猕猴桃、火龙果、红薯、梨、木耳等。

 

  同时,生活规律训练定时排便;增加运动,小宝宝可以抱着走;还可以进行手法按摩:

四指并拢在宝宝肚脐上顺时针按摩3圈再逆时针按摩3圈(小宝宝需防肠套叠务必转回来)反复多次;必要时可以服用益生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